2024年欧洲低碳政策新趋势:企业转型策略与实践报告European Low-Carbon Policy Trends: Corporate Transition Strategies & Practices 欧洲低碳政策新趋势: 企业转型策略与实践 Jin Boyang National Chair of Carbon Market Working Group, European Chamber 靳博阳,中国欧盟商会碳市场工作组主席 • 110+ 2030年 气候目标 2050年 气候中和 • 比1990年减排至 少55%,并且立法 (Fit for 55) • 可再生能源、能效 方面的立法和指令 欧洲气候法 2021年6月通过 总量控制 (线性递减/调整基数) 电力、工业、航空、航运 欧洲碳配额(EUAs) 免费配额规则 碳关税CBAM 碳基金/收入分配 MSR 市场稳定储备机制 吸收率/释放率 配额取消机制 总排放60% EU ETS • 2005年启动,覆盖欧盟成员国以及挪威冰岛和列支敦士 登,并和瑞士碳市场链接 • >10000个排放设施,是欧盟气候变化政策的基石 • 覆盖欧盟约4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 总量控制和交易 Cap and Trade,LRF=-4.3%(2024-2027) • 英国2021年正式脱欧以后,成立单独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但在近期考虑重返EU ETS • 全世界交易最活跃的碳市场,2024年全球碳市场85%的0 积分 | 15 页 | 2.48 MB | 5 月前3
数字驱动、智慧引领:迈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用。这一规划的发布标志着中国能源战略正向智能化和自动 化的深层次发展迈进,旨在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人工智 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和大数据,实现能源系统的高 效预测、预警、联合调度和远程控制。2024年7月,随着《加 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发布, 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目标被进一步细化。该方案围绕“清洁 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总体 的基础上衍生全新的能源业态,成为能源与其他行业 深度融合的联接点。 数:来自泛在电力智能终端的海量数据经过深入的整 合与挖掘,提取出其中蕴含的设备出力特性、负荷峰 谷曲线、区域用能结构等关键信息,再反哺设备,支 持其优化运行策略与协同模式,驱动电力系统高效稳 定运行。在此过程中,脱敏、加密技术等将护航用户 隐私,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电力数据的开放 共享将数据价值带到各行各业,释放巨大能量。 图3:源网荷储碳数六要素共同构成新型电力系统 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 • 以电力数据透视电力系统绿色属性,实现对碳资产的全面盘查、认证与溯源 • 赋能减排决策的同时支持兑现绿色价值 • 基于海量数据的深入整合与挖掘,反哺设备,优化运行策略与协同模式 • 护航用户隐私为前提,以开放共享释放数据价值 • 因地制宜 • 降本增效 • 多能互补 • 高覆盖 • 高韧性 • 高灵活性 • 多样化 • 智能调节 • 深度互动10 积分 | 42 页 | 5.06 MB | 5 月前3
数字驱动、智慧引领: 迈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用。这一规划的发布标志着中国能源战略正向智能化和自动 化的深层次发展迈进,旨在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人工智 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和大数据,实现能源系统的高 效预测、预警、联合调度和远程控制。2024年7月,随着《加 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发布, 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目标被进一步细化。该方案围绕“清洁 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总体 的基础上衍生全新的能源业态,成为能源与其他行业 深度融合的联接点。 数:来自泛在电力智能终端的海量数据经过深入的整 合与挖掘,提取出其中蕴含的设备出力特性、负荷峰 谷曲线、区域用能结构等关键信息,再反哺设备,支 持其优化运行策略与协同模式,驱动电力系统高效稳 定运行。在此过程中,脱敏、加密技术等将护航用户 隐私,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电力数据的开放 共享将数据价值带到各行各业,释放巨大能量。 图3:源网荷储碳数六要素共同构成新型电力系统 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 • 以电力数据透视电力系统绿色属性,实现对碳资产的全面盘查、认证与溯源 • 赋能减排决策的同时支持兑现绿色价值 • 基于海量数据的深入整合与挖掘,反哺设备,优化运行策略与协同模式 • 护航用户隐私为前提,以开放共享释放数据价值 • 因地制宜 • 降本增效 • 多能互补 • 高覆盖 • 高韧性 • 高灵活性 • 多样化 • 智能调节 • 深度互动10 积分 | 42 页 | 9.14 MB | 5 月前3
2024年拥抱能源产消一体化-双碳背景下的企业用能转型报告系中简单的提高新能源的占比,其本质则是能源体系的结构性变化。 因此,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必须将能源转型的内涵从“供给侧”拓展到 更广泛的“用能侧”。本报告旨在唤醒用能侧资源,探索通过创新的技术手段与商业策略深度融 合,启发和指引用能企业如何更有效地融入和实现能源转型,加速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报告的核心发现聚焦于用能企业在能源转型中的关键角色与路径。首先,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高度依赖于用能企业 能企业高管进行调研,探索用能企业在双碳背景下的能源管理现状。 现状一:七成企业意识到用能策略调整必要性,降本增效和政策驱动为主要 动力 理念上,约68%的用能企业高管已认识到,双碳目标与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会对企业的用 能方式和成本产生影响,其中52%的企业已经在积极调整企业用能策略。从我们的企业访谈来 看,企业用能策略调整源于两个主要动力:一是降本增效,如某受访企业正打算引入数字化的能 源管理系 如 某园区响应政府降低能耗、建设生态园区号召,通过关停改造、节能技改、部署分布式光伏等措 施,实现能耗强度七连降。 听说过这些概念,但未深入了解 其对企业用能的影响 赞同,在积极调整企业用能策略 没有意识到这些会影响企业用能 赞同,但尚未采取具体行动 52% 16% 28% 4% 图6:您是否认为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会对企业用能方式和成本产生影响?(单选) 数据来源:施耐德电气&上海交大10 积分 | 46 页 | 8.66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赋能能源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025年)...25 (四)工业互联网驱动的经营管理优化 ...................28 (五)工业互联网驱动的营销销售变革 ...................29 六、能源化工企业实施策略 .............................31 1 一、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一)工业互联网的内涵与意义 近年来,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蓬勃兴 起,以未来网 与 工业系统全方位深度融合形成的产业和应用生态,是工业智能 化发展关键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是以机器、原 材料、控制系统、信息系统、产品及人之间的网络互联为基础, 通过对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 理和高级建模分析,实现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变革。 放眼全球,各工业大国均出台了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顶层战 略,加快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发展,强化工业核心竞 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 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其通用体系架构如下所示: 图 1 工业互联网通用体系架构 5 边缘层通过各类通信手段实现对各类设备、传感器、PLC、 控制系统等的海量数据采集,依托协议转换实现多源异构数据 的标准化,利用边缘计算实现底层数据的汇聚处理。基础设施 层以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云资源的方式提供可弹性调度 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并对云资源进行统一编排,智能监0 积分 | 37 页 | 2.03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条件,例如山东地区经过时段调整使得少数月份具备了两充两放的条件。峰谷价差方面,全年平均峰 谷价差超0.7元/kWh的省份达18个(单一制1-10kV)和19个(两部制1-10kV);时段方面,中国多 达34个地区满足两充两放策略,在峰谷价差支撑的情况下,理论上的可投资区域较2023年有所增加。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图20 2024年全年各地峰谷价差均值(1-10kV)(元/kWh) (3)商业模式 工商业储能 理方式来看,集中式方案通过电池多簇并联后与PCS相连,实现大功率、高效率的能源存储和输出, 且集中式储能系统大规模调度能力和成本效益突出,多应用于低压大功率场景。组串式储能系统每个 储能单元都具备独立控制和管理功能,其分散式架构赋予了组串式储能高度的可扩展性,在灵活性和 安全性上优势突出。在实际项目应用中,组串式储能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能源产生和消耗模式进行精 准配置,适用于零碳园区、新能源配储、 异化的构网要求,控制算 法、仿真建模需不断创新用以适应多样化的电网环境,故持续创新是第二挑战。最后,多台电压源设 备运行时,如何有效协调其他设备,解决可能出现的环流、抢功率等问题,也是构网方案面临的技术 挑战之一。 趋势四, 高压级联技术加速渗透。高压级联型储能系统采用级联式的拓扑结构,可以无需变压器 直接实现高压电能的输出。高压级联型储能系统由功率储能舱、配电舱及控制舱组成,适用于新能源10 积分 | 70 页 | 9.67 MB | 5 月前3
德勤:2025年趋势追踪报告-引领矿业及金属行业转型变革2025年趋势追踪 趋势6 矿业及金属行业的智慧运营: 数据驱动的优势 39 趋势 7生成式AI对矿业及金属行业劳动力的影响: 发展有效的再培训策略 46 趋势 8推进净零排放进程: 协作应对气候变化 54 趋势 9 使ESG策略更加以价值为导向: 驱动目标与进展 61 趋势 10 创造自然竞争优势: 将自然融入采矿和金属的价值 68 全球及中国联系人 77 作者与致谢 临的持续挑战。 新时代领导力将是企业把握新兴机遇(不论这些机遇是否可预见)并培育韧性的关键所在 举例而言,欲在当前这复杂多变的市场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可能需要采取低成本、 高效率且智能化的运营策略。同时,为确保自然价值在企业中得到充分重视并将这一理念 融入企业运营管理中,企业可能需要借助下一代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简化其核心业务流程, 并构建一个能够适时调整、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的资产组合。此外,还需培育一支活力满 和盈利目标的同时,秉持对员工福 祉的深切关怀与同理心。 因此,第17期《趋势追踪》报告集中探讨了培育新时代领导力的必要性。德勤全球网络的 专家团队分享了他们的洞见,并提供了企业可即刻用于自身业务的策略与工具,旨在助力 企业重新确立其作为未来雇主、创新先锋和可靠供应商的市场地位。 引言 2025年趋势追踪 3 引言 趋势 1:引领矿业及金属行业步入新时代 趋势 2:塑造关键矿产供应链 趋势10 积分 | 80 页 | 18.85 MB | 5 月前3
全球工程前沿报告2024-中国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 Engineering Fronts 际专利分类表》(IPC 分类)、美国专利局分类体系(UC)等专利分类号和特定的技术关键词,初步构建 9 个领域 53 个学科组的专利数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领域专家对专利检索式删减、增补和完善,并提名 备选前沿主题,图书情报专家将其转化为专利检索式。以上两部分检索式整合后确定 53 个学科组的专利 检索式,在 2018—2023 年“DWPI 和 映 射的虚拟船舶模型,并借助物理船舶与虚拟船舶模型的虚实数据交互,实现模型与数据共同驱动的各类应 用。借助数字孪生跨时空的特性,船舶数字孪生系统可以更快、更全、更优地监控、分析、预测、优化、 控制物理船舶。船舶数字孪生系统相关技术包括船舶全要素感知技术、虚拟船舶模型构建与迭代技术、船 舶孪生数据处理与管理技术、智能化船舶应用开发与服务技术、虚实船舶通信交互技术等。围绕船舶全生 命周期,目 展趋 势集中在多功能集成设计以满足微型化集成化需求、一体化自供电集成微系统开发、利用柔性电极材料 和先进纳米技术推动柔性与可穿戴技术的应用,以及应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能源智能化与自 主控制等方向。微型超级电容器因其高功率密度特性,在为物联网设备提供峰值功率、快速充电的可穿 戴电子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植入式医疗设备,以及电动车辆瞬时能量回收和辅助加速等应用领域具有 巨大的应用潜力。10 积分 | 293 页 | 4.25 MB | 5 月前3
减碳目标制定指导手册HSBC 一、企业设置减碳目标的驱动因素 尽快控制全球气温增幅已经逐渐成为各国共识。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15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缔约方协议第二十一届会议上,各国表决通过了包含气候目标的《巴黎协定》。目前,共有 194 个缔约方(包括 193 个国 家和欧盟)加入了《巴黎协定》,参与行动将 21 世纪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的 2℃以内,并努力将气温升 蓝图,确保气候转型能够有序进行 • 转型目标设定: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希望达到的具体成果。目标设定通常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 • 气候转型路径:企业在实现转型目标的过程中所选择的具体实施路线和方法。它包括各种策略和战术,如技 术升级、流程优化、文化变革等,是一个执行层面的行动指南 国家“双碳”目标层层分解,对地方、行业以及企业碳减排提出要求 企业顺应行业发展态势积极开展高质量低碳转型,获得转型金融支持 并设定定量可衡量的绩效指标进行内部监督和外部审核。近年来,指南对转型路径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要 求企业的转型路径对齐《巴黎协定》目标的温室气体排放路径,并建议企业根据科学、市场、技术、政策的 发展趋势以及自身的发展规划动态调整转型策略 9 8 减碳目标制定指导手册 HSBC 尽管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转型金融指导标准,但就目前国际转型金融指南发展趋势来看,工业企业需 要制定更复杂、更远期、更严格的转型计划和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工业企业可能会面临诸多挑战:0 积分 | 13 页 | 1.80 MB | 5 月前3
本末电碳:2025虚拟电厂生存与发展研究报告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于2025年发布指导意 ⻅,明确了虚拟电⼚定义和⽬标,到2027年 全国调节能⼒达到2000万千⽡、2030年达 到5000万千⽡。 技术层⾯ 虚拟电⼚运营需具备聚合调控、交易执⾏和 实时控制等核⼼能⼒,并建⽴安全可靠的技 术平台。 市场⽅⾯ 虚拟电⼚作为独⽴主体进⼊电⼒现货、辅助 服务和需求响应市场,盈利模式涵盖市场交 易收益和政策补贴等。 虚拟电⼚作为新型电⼒系统的重要组 备的技术平台⽀撑。⾸先是灵活调节能⼒,即对聚合资源进⾏精准控制以响应电⽹指令和市场信号的能⼒。这要求虚拟电⼚运 营商建⽴完善的技术⽀持系统,具备监测、预测、指令分解执⾏等信息交互功能,在接到电⽹调度或负荷管理系统指令后,能够及时优化控制各⼦资源。其中预测能⼒包括对 可再⽣能源出⼒和负荷变化的短期预测,以提前制定优化调度计划;监测和控制能⼒则要求对成千上万分布式资源的运⾏状态做到可视、可测、可控。 对聚合资源进⾏精准控制以响应电⽹指令和市场信号的能⼒ 监测能⼒ 预测能⼒ 指令分解执⾏ 数据管理能⼒ 海量数据采集与管理功能 设备档案管理 实时数据采集 数据校验存储 市场交易能⼒ 市场交易与结算⽀持 ⽤⼾合同管理 交易申报 结算对账 安全可靠能⼒ 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 ⽹络安全等级保护 数据加密传输 防篡改机制 核⼼能⼒要求与技术平台构建(续) 实时控制和快速响应10 积分 | 16 页 | 15.51 MB | 5 月前3
共 41 条
-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