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在石油行业的信创共研与实践可 信 赖 的 A L L - I N - O N E C A D 解 决 方 案 提 供 商 工业设计在石油行业的信创共研与实践 C O N T E N T S 目录 1 2 3 4 制裁之下,国产CAD的突围之路 中望软件CAD国产替代方案 典型用户案例 关于中望 创人才培养服务体系 制裁之下,国产CAD的突围之路 中望软件因势而生 可 信 赖 的 A 方 案 提 供 商 制裁之下,国产CAD的突围之路 技 术 先 进 性 1. 自主核心技术 2. 功能性能亮点 产 业 带 动 性 1. 二次开发生态体系 2. 适配生态体系 1. 信创典型案例 2. 行业标杆引领 技 术 先 进 性 1. 自主核心技术 2. 功能性能亮点 俄罗斯遭制裁 研发设计类软件断供 2022年3月4日,全球最大的二维、三维设计和工程软件 公司 北美当地时间2021年1月14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 (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BIS)宣布,将 中海油集团列入所谓的“实体清单” 中交、中海油等央国企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 可 信 赖 的 A l l - i n - O n e C A x 解 决 方 案 提 供 商 工业软件,国之重器 “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在石油天然气、20 积分 | 31 页 | 7.63 MB | 4 月前3
罗戈研究:2025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Electricity demand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 2025 全球能源回顾》 GResearch 1 LOG2025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4 and the share of energy 水电产出增长乏力的趋势在 2024 年仅得到部分 扭 转,导致一些地区更多使用效率较低的燃料 GResearch 1 LOG2025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5 01× 严峻的减碳压力 ● 2023 料 来 源 : 国 际 能 源 署 《 2 0 2 5 全 球 能 源 回 顾 》 GResearch 1 LOG2025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20 00-20 04 年世界 GDP 年度变化 ■ 1 9 0 0 - 2 0 2 4 年 全 球 能 源 相 关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量 及 其 年 度 变 化20 积分 | 113 页 | 22.39 MB | 4 月前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年)参编单位(排名不分先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电网 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河钢数字 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盈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 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格创东智科技有限公司、罗克韦尔自动 化、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泰尔英福科技有限公 司、上海易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擎天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 陕西能碳宝科技有限公司、中化能科碳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湖州新 壁垒”的范式迁移,倒逼中国制造向“零碳竞争力”跃迁。 (二)我国双碳政策密集出台,行业和地方积极探索 双碳政策体系加速构建,全面助力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在国务院统筹 引领下,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工信部、住建部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央 地联动形成政策矩阵,围绕双碳战略纵深推进,构建起多维立体的政策框架。立 足经济社会系统性绿色变革,通过健全碳排放双控制度、强化数字技术赋能绿色 转型等创新机制,加 要求将碳排放指标及相关要求纳入国家 规划,明确了“十五五”时期要建立强度 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 制度,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 制度,强调要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2024 年 8 月 底 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 改革委、工信部等九个 部门印发《数字化绿色 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 指南》 提出了“323”总体框架,指出要发挥政 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类主体作用,加 快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和以数字技术 赋能九个重点领域的绿色化转型的两大10 积分 | 66 页 | 1.49 MB | 6 月前3
绿色之星—中国园区低碳之路的先行者空间。 执行摘要 放眼未来,园区的低碳发展上有三个趋势尤为 值得注意: 1) 面对低碳话题从局部举措向全局优化转变 2) 低碳成为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 3) 从低碳转型中获取赋能和增信。这些趋势 将引导园区未来的低碳发展 本白皮书提出了园区低碳发展战略框架,旨 在为园区搭建以政策规划为引导,管理机制 为统筹,产业、能源、循环经济为支撑,科 技创新、绿色供应链、绿色金融为贯通的低 被调研园区包括 24 家国家级园区(2 份样本为国 家级园区的部分区域),7 家省级园区(其中 1 份 样本为省级园区的部分区域)和1家省级以下园区 2。 这些园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涉及电子信 息、装备制造、石化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食 品饮料和汽车等产业 3。 2 尽管本次调研的样本大都是产城融合型园区,但是我们在数据调研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园区工业板块的能源、经济数据,未对第一产业和 工业范畴内,产业类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园区的 能源需求特征及碳排放特征,如何在现有产业基 石化、化工、造纸等原材料上游行业易拉高园区排 放水平,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汽车等下游行业排 放强度比上游行业低十至数十倍。根据调研园区信 息,即使园区经济产出由装备制造或电子信息等低 碳排行业主导,园区内经济占比极低的高碳排企业 也可能导致园区整体碳排放保持较高水平 6。对于 化工和新材料产业,不同产品类型和所处的不同产10 积分 | 36 页 | 7.16 MB | 5 月前3
中国投资协会:2024“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技术解决方案技术改造后的中央空调系统 11 碳中和·零碳中国 12 零碳案例篇 申报单位 ◆ 洛克美森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洛克美森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掌握行业核心技术的创 新型的中外合资企业,在综合能源服务板块主营综合能效服务、供冷供热供电多能服务、分布 式能源服务三大业务领域,专注于建设能源综合体、开展一站式综合能源服务、综合能效服务、 冷热电多能供应、分布式 的 10%,投资收益乐观。 申报单位 ◆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内蒙古电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于 2015 年 9 月成立,是国家电投集团公司的科技创 新平台、战略决策支持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聚集基地,主要从事核能、火电、氢能、太阳能 及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先导性技术、交叉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内蒙古电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南露天煤矿始建于 亿多大众生活用户长期提供技术与运营服务。朗新连续三年上 榜中国新经济企业 500 强,是工信部软件企业百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企业,入 选英国富时罗素旗舰指数 GEIS、创业板指、深证成指、碳科技 30 指数、国证 ESG300 指数。 项目概述 朗新科技产业园·CPU 空间是朗新科技集团总部基地,坐落于无锡高新区太湖湾科创城。 园区占地约 100 亩,总建筑面积约为 18 万平方米。园区在规划之初就明确了零碳、科技、人文10 积分 | 46 页 | 13.28 MB | 5 月前3
中化能源-李希仁:平台赋能-石化装备AI管理实践“智能制造优秀项目案例”奖项。 II. 2018年7月,中化能源科技首登2018上半年中国B2B行业百强榜。 III. 2018年8月,中化能源科技项目入选工信部2018年制造业与互 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IV. 同月,由工信部中国信通院批准,中化能源科技成为“工业云工 作组”成员,该月还正式成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员; V. 2018年11月,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垂直行业组石化 数据源定义 数据预处理 具备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设备 场景 专家 有能力、有资源开展相关探索 及应用 7 中化工业互联网平台 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辅助 为 能 源 业 务 创 造 新 价 值 8 中化工业互联网平台 全面连接、深度感知、微服务嵌入、服务石化应用 IOT 虚拟网关 IOT 通信 AI行为 识别引擎 IOT规则 引擎… ELT 中间件 910 积分 | 20 页 | 5.26 MB | 5 月前3
光子盒:2025年全球量子科技产业发展展望报告(2025-2)开启前所未有的认知边界和产业新纪元。 正如历史从不等待犹豫者,未来已在眼前...... 序言 光子盒研究院 院长 融合赋能 产业新程 1 声明 01 本报告体现的内容和阐明的观点力求独立、客观,本报告中的信 息或所表述的观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参考。 02 本报告旨在梳理和呈现2024年度内全球与量子细分技术和产业领 域发生的重要事件,涉及数据及信息以公开资料为主,以及对公 开数据的整理。并 联邦调查局《保护量子科技》 • 2024.07 能源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推进量子 研究 – 能源部与国防部签署谅解备忘录》 • 2024.08 能源部《2024美国能源部量子领导法案》 • 2023.01 创 新、科学和 经济发展部 《国家量子 战略》 • 2023.03 国 防部《量子 2030》 • 2024.05 国 防部《我们 的北方,强 大而自由: 加拿大国防 的新愿景》 • 2023.03 学反间谍保护小组(QISCPT)。这 一新成立的小组专注于确保美国在 量子科学领域的领先地位不受威胁, 加强了国家对这一关键技术领域的 安全防护。 计算 R&E分队利用预 备役人员的文职 专业知识和军事 经验进行科技创 新 R&E Detachment Leverages Reservists' Civilian Expertise, Military Experience for S&T Innovation10 积分 | 128 页 | 9.64 MB | 6 月前3
碳市场与碳金融发展报告(2025)覆盖钢铁、航空行业;机 构投资者占比超 30%;试 点碳远期合约交易。 全国首笔碳配额跨境 质押融资(外资银行参 与)、碳信托产品;2023 年推出“碳回购”业务。 国 际 金 融 中 心 驱 动 衍 生 品 创 新;探索中央对 手方清算机制。 衍 生 品 复 杂 度高,企业参 与门槛高;碳 价 波 动 风 险 集中。 天 津 聚焦钢铁、化工行业;配 额分配采用“基准线法”, 奖励能效领先企业。 “碳表现挂钩贷款”(利 全国首个引入个人投资者 (占比 15%);试点配额 拍卖(年拍卖量 3%)。 全 国 首 单 “ 碳 债 券 ” (2014 年,6 亿元); 区块链碳资产登记系 统。 科 技 赋 能 碳 普 惠(微信小程序 交 易 小 微 企 业 减排量);个人 参与度高。 个 人 投 资 者 占 比 高 易 引 发投机;配额 拍 卖 流 动 性 不足。 虽然试点碳市场和金融机构开发了碳远期、碳债券、碳基金、碳排放权抵押 碳市场与碳金融发展报告 18 形成“需求端驱动减排”的良性循环。 碳金融的高效运转依赖角色间的深度协作:政府通过法规为市场划界,企业 在合规与利益驱动下减排,金融机构提供资本杠杆,第三方机构确保数据真实可 信,国际组织打破国界壁垒,公众/NGO 填补监管盲区。这种协作将碳排放从“外 部成本”转化为“可交易资产”,使碳金融成为连接政策雄心与实体经济转型的核 心枢纽,最终推动全球气候目标的实现。 (四)国内碳金融典型案例分享0 积分 | 40 页 | 1.52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现状与展望报告源的长期收益预期和市场信心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 用,又为用户长期的绿色电力采购需求提供了可靠稳 定的渠道。PPA兼具复杂性和挑战性,买卖双方需要 考量项目的多重风险,如价格风险、发电量风险与信 用风险 77,并通过合约条款的设计对风险进行分配。 这对于买卖双方的谈判策略,风险评估能力都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可再生能源保障机制建设情况及海外经验带来 的启示 2023年,中国新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的比例达 在一定差异。 多年期电力交易可以由发用双方或发用售三方 签署。目前,中国有部分探索签署多年期协议的案例, 但并不如海外签署PPA那样普遍。例如,巴斯夫与国 家电投签订了25年期的购电协议 250;科思创与中广核 新能源签署了多份为期多年的绿电购买协议 251;巴斯 夫与中电中国、远景能源三方签署了为期10年的购电 协议 252,并采用了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模式。 经营主体认为,多年期合同签署意愿受不同省级 政府各类激励和强制消费政策对绿电消费的积极推 动作用;另一方面,经营主体也提出,现阶段,中国 各部门、各层级的绿电激励机制和政策数量众多, 未来中央和地区之间增强横纵向的统筹,并提供更 加稳定的政策预期,有利于进一步提振经营主体信 心。经营主体提出,希望进一步加强绿电消费补贴、 明确绿电强制消费和激励政策并稳定政策预期、减 少政策的不确定性,以稳定和积极政策调动经营主 体绿电消费积极性。 在激 励用户参与绿电消费的市场机制层面,10 积分 | 68 页 | 12.71 MB | 5 月前3
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报告在的高阶数据分析成为新常态,基于标 准化解决方案的半开放式平台生态应用 普遍,数字化集成和AI赋能的人机结合 运营模式全面实现,大幅提升制造行业 生产效率。 中国高度重视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 发展。国务院、工信部、发改委、科技 部等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 励和支持行业发展。《“十四五”智能制 造发展规划》提出推进智能制造的总 体路径是: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 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 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 遍存在定制化开发程度高、工程实 施工作量大、烟囱式部署、异构系统 难以互联互通互操作、上层应用与 底层资源耦合度高、制造资源难以 复用和灵活调配等问题,构建软件 定义的智能制造基础软件平台体系 架构是大势所趋。结合工业4.0、信 息-物理系统(CPS)、软件定义和数 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 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 7 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 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 8 字孪生的思想,利用工业信息模型、 机制,搭建“数据中台+业务前台”架构, 赋予一线团队数据决策权,如车间主任 可自主调用设备数据优化排程,决策 链条从三级缩短至一级。培育内部创 新文化,激励员工创新。鼓励一线员工 基于平台开发微应用,通过积分奖励、 创新大赛等机制激发全员参与。例如, 某企业通过“创客激励计划”,让一线员 工自主开发小应用(如物料呼叫系统、 设备点检App),累计产生500多个创新 方案,这种“全员数字化”文化,比技术20 积分 | 18 页 | 1.16 MB | 4 月前3
共 39 条
- 1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