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程前沿报告2024-中国工程院工程开发前沿涉及机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兵 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及电气设备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等学科方向(表 2.15)。其中,属于传统研究 深入的有:深远海水下通信定位技术、低空无人飞行器综合探测技术、无人舰艇集群感知与协同控制技术、 具身智能技术机器人、氢燃料航空发动机。新兴前沿则包括:海空协同异构无人系统的一体化控制技术、 基于图像特征的高精度距离识别技术、连续陶瓷 金属基复合材料、模块化先进武装机器人系统、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滑翔弹头跳跃弹道预测。各开发前沿涉及的核心专利 2018—2023 年公开情况见表 2.16, 海空协同异构无人系统的一体化控制技术、低空无人飞行器综合探测技术、基于图像特征的高精度距离识 别技术是近年来专利公开量增速最显著的方向。 24 全球工程前沿 Engineering Fronts 全球工程前沿 2024 (1)深远海水下通信定位技术 2020 2021 2022 2023 1 深远海水下通信定位技术 16 16 24 29 42 57 2 海空协同异构无人系统的一体化控制技术 35 51 54 115 203 270 3 低空无人飞行器综合探测技术 57 62 82 145 184 246 4 无人舰艇集群感知与协同控制技术 35 49 66 98 111 184 5 基于图像特征的高精度距离识别技术 24 4210 积分 | 293 页 | 4.25 MB | 5 月前3
本末电碳:2025虚拟电厂生存与发展研究报告字化⼿段聚合分散电源和负荷 资源进⾏统⼀调度和交易的新兴业态。 智能管家功能 它本质上是电⼒系统的"智能管家",利⽤数字技术将分散的光伏、⻛电、储能和可调负荷整合 为可控单元,在⾼峰时远程降低空调负荷或释放储能,在低⾕时协调充电蓄能,以"聚沙成 塔"的⽅式缓解供需⽭盾。 政策⽀持 2025年4⽉,国家发展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发展的指导意 ⻅》(发改能源〔10 积分 | 16 页 | 15.51 MB | 5 月前3
中国储能研究报告2025中的重要力量。在成本端,目前加氢站建设成本高昂。一座标准加氢站 的建设成本至少需 2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500 万元,而高压力加氢系 统的成本更是高达 2000 万元。其中,氢气压缩机占据了加氢站成本的 30%。面对成本降低空间有限的挑战,国内氢气压缩机企业亟需加大技术 创新力度,以实现成本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泽平宏观研究报告 1510 积分 | 16 页 | 4.38 MB | 5 月前3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法规汇编(2025年4月刊)方 案,研究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落实“两重”、“两新”政策,稳住制造业就业规模。 持续开展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培育智能装备、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就业新空间。加大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 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 政策法规汇编 4 月刊 — 6 — 企业等培育力度 。加快构建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推进 5G—A、低空信息基础设施、6G、量子保密通信等标准 研究。开展先进金属、先进非金属、先进高分子等新材料,关键零部件、智能化网联化技 术、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能源汽车,特殊行业应用等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医疗装备、 安全应急装备等高端装备,绿色智能船舶、深海极地装备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低空产 业、大飞机等民用航空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先进工艺、试验方法、10 积分 | 120 页 | 12.24 MB | 5 月前3
光子盒:2025年全球量子计算产业发展展望报告(2025-3)国。并 且,量子计算作为前沿科技,技术复杂且应用前景存在不确定 性,致使中国的投资者对其信心不足。相较于量子计算,中国 的社会资本更倾向于投资商业模式清晰、盈利前景明确的领域, 像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能驾驶等。这种投资倾向直接影响 了量子计算领域的融资规模和活跃度。尽管2024年12月《国 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 中提及量子科技,但相关举措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尚未形成 一定程度上带动了 整体的投融资总额的增长。这种转变是资本市场与新兴产业的自然演化,即便整体 投资水平暂时下降,未来也能够回归合理发展水平。 最后,除了技术挑战,此前由其他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能驾 驶和具身智能等热门科技竞争所形成的虹吸效应,也在分散投资者对量子计算的关 注和资源。目前,量子计算行业仍处于技术研发的早期阶段,相比如人工智能、具 身智能等行业,产品化和商业化仍10 积分 | 184 页 | 18.33 MB | 6 月前3
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东省快充动力电池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2024年,公司荣获《财富》“中国科技50强”。 为不断提升本地化和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公司在北美、欧洲、非洲、亚洲均设立了营 销机构,产品覆盖电力储能、工商业储能、乘用车、商用车、船舶、低空经济等多场景。依 托领先技术、极致智造、超高品质、可靠交付、大客户服务经验五大核心优势,助力交通运 输和储能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公司始终遵循“成为受人尊重的世界级新能源企业”的愿景,2023年获得PAS2060碳中和10 积分 | 70 页 | 9.67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年)氨醇一体化项目,中能建、中广核、中煤集团、国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三峡集 团、中国华电、中国华能、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中国天楹等纷纷推进示范项目 建设。三是绿色航运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煤电掺氨、低空经济发展 提供了绿色能源消纳的广阔消费前景,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布局绿色 甲醇项目,世界航运巨头马士基积极采购绿醇绿氨船舶,上海洋山深水港实现绿 色甲醇加注体系常态化建设,大连港也都在积极提升绿色甲醇加注能力等。四是10 积分 | 66 页 | 1.49 MB | 6 月前3
共 7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