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环境、社会、治理)白皮书累计注册内资“四个超干亿”的发展成就 高质量发展阶段( 2012-2022年 ) - 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 - 2017年,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 2019年,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苏州片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 新发展阶段( 2023年— ) - 加快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园区新实践 获得荣誉 • 中国首个中外合作开发区项目 • 中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 • 中国首批国家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地 区 • 中国首创充分授权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 中国首个空陆联程快速通关模式—“SZV”虚拟 空港模式 • 中国首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 • 中国首个内陆型综合保税区 • 中国首个检验监管综合改革试验区 • 中国首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 中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园区 中国首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和首个鼓励技术先进 型服务企业优惠政策试点区域 • 中国唯一由地方政府主导的“2011计划”协同 创新中心 • 中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 中国首批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试验区 • 拥有中国首个专业化特色国家大学科技园(苏州 纳米技术国家大学科技园) • 中新社会治理合作首个试点单位 • 中国首个以邻里中心为特点的社区商务模式 • 中国首批“智慧社区及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10 积分 | 33 页 | 11.25 MB | 5 月前3
新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障管理、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等标准。技术方法标准主要包括 可靠性仿真、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试验、可靠性分析、可靠 性评价等标准。 4. 检测标准 主要包括检测要求、检测方法、检测技术等 3 个部分。 检测要求标准主要包括不同类型智能装备和系统的互操作 性、互联互通、系统能效等测试要求标准。检测方法标准主 要包括不同类型的智能装备和系统的试验内容、过程、分析、 环境适应性和参数校准等标准。检测技术标准主要包括面向 CAD 协同设计、基于 多业务协同的动态优化设计与仿真等产品设计与仿真标准; 基于制造资源数字化模型(MBD)工艺设计、柔性设计、质 量要求以及验收要求等工艺设计与仿真标准;试验方法、试 验数据与流程管理等试验设计与仿真标准。 (4)智能生产标准 主要包括计划建模与仿真、多级计划协同、可视化智能 云排产、云边协同优化调度等计划调度标准;全流程多工序 协同优化、生产工艺决策、生产过程管控与优化、异常管理 能技术在汽车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流供应链、营销、出 行服务及评价等方面,突出汽车冲压、涂装、焊装、总装四 大工艺特点,兼顾企业级和协同级内外智能制造应用场景, 制定基于数字孪生的汽车产品研发设计、试验验证、产线制 造及集成等规范标准;制定面向工厂规划仿真、工厂协同设 计、工程施工模拟、产线调试、工厂交付的生产制造相关的 技术要求及应用指南标准;制定用于产品及工厂评价的成熟 度诊断评估、智能工厂评价、供应链协同能力评估等实施指0 积分 | 36 页 | 2.58 MB | 5 月前3
埃森哲 -展望 智能制造化等方面。如不能有效破局,DFx往往就变成部门 间推诿,最终还是通过客诉和工程变更来解决问 题; • 流程:无论是产品组合策略、平台化和模块化的研 发、战略供应商的协同创新,还是DFx需求管理、 设计规则检查、测试验证、闭环反馈,最终要落实 到研发流程中可交付、可验证的活动、输入和输出 当中,并成为技术评审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 数字化:数字化的工具和协同平台是提升DFx能 力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例如,通过工艺仿真提高产 等行业的客户提供高端铜合金产品。传统 的研发模式高度依赖研发团队经验,为客 户提供满足需求的铜合金材料,研发周期 长,试制试验成本高,难以攻克高性能需求 的材料研发项目。 埃森哲帮助该企业导入了先进的材料 计算和仿真工具,包括相图计算、有限元分 析、熔铸和加工仿真等,减少对物理试验的 依赖;基于客户几十年的试验数据,利用机 器学习训练出“材料需求-成分配方-工艺参 数”预测模型;搭建了需求管理和仿真管理 平台,促进跨职能协同和知识重用;设计和 开发了研发生态圈模型,实现与客户/供应 商的纵向集成以及与相关研究机构的横向 集成。 通过仿真工具和AI预测模型的应用, 实现了“大设计,小试验”的研发模式,提 升了35%的研发效能,缩短了50%的研发周 期,并赋能研发团队高效地解决高性能需 求的材料研发问题;通过研发生态圈平台 的建设,提升了行业影响力,增加了客户和 供应商黏性,实现了与战略客户的长期合作0 积分 | 38 页 | 5.33 MB | 13 天前3
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实践白皮书2019年4月:苏州工业园区举行开发 建设25周年成果汇报会,时任中共中央 政 治 局 常 委 、国 务 院 总 理 李 克 强 和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分别致贺信 · 2019年8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江苏) 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苏州片区(面积 60.15平方公里)全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 李克强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分别致贺信 · 2009年:园区迈入 开发建设十五周年, 取 得 了 地 区 生 产 总值、累计上交各种 二中央商务区”,将构建总部商务、高端研发、中试等功能, 并融合社区和休闲形成产城高度融合的片区。作为一个工 业片区再开发(城市更新)项目,裕廊湖区也将成为城市可 持续示范区,并作为“沙盒”试验场,为与可持续相关的创 新城市解决方案和监管政策提供试点空间。目前该项目 已经吸引了多个试点提案,如自动驾驶汽车、生态友好型 休闲设施以及可持续材料建筑。 4 策略•实践 ESG导向的园区可持续发展场景实践 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新技术、新工 艺、新产品的研发与转化提供基础性支撑,尤其为初创型和小微企业创新提供赋能,实现 园区产业的协同创新。 创新技术试验场 针对园区重点发展的前沿产业技术或产品,搭建应用场景或测试空间,并通过大数据收集 提供试验反馈,加速相关技术研发的迭代更新和市场推广。 灵活用地和动态规划 园区前期进行更为灵活的用地规划,提升多功能用地及新型产业用地比例,并预留一定比10 积分 | 88 页 | 15.72 MB | 5 月前3
工业大模型:大模型赋能,智启工业未来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能计算设备、大规模存储系统和能效优化的数据中心。此外,企业还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升级和数 据获取,以维持竞争力。从数据上看,高技术制造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2.91%,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千亿元的行业大类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比重为63.2%。由此可见,工业大模型行业技术壁垒的高度,以及对技 术创新的强烈需求,在这一要求下,行业的准入门槛逐渐提高。0 积分 | 24 页 | 6.60 MB | 5 月前3
未来产业新赛道研究报告2025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 链商业遥感卫星公司 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吉林一号 银河 航天 致力于通信载荷、核心 单机、卫星平台的自主 研发与低成本量产 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星座——“小蜘蛛网” 试验星座、平板堆叠式卫星 致力于研制以液氧甲 烷作为推进剂的中大 型运载火箭系列产品 运载火箭朱雀一号、朱雀二号遥二液氧 甲烷运载火箭 蓝箭航天 15 赛道 4: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 京津冀0 积分 | 24 页 | 3.67 MB | 5 月前3
万亿蓝海 新从旧来——2025年中国设备更新战略与实践报告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 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和75%。针对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高水平的行业,将 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动设备升级换代。在研发设计、实验等存在薄弱的环节,更新升级试验检测设备。 针对工业母机、工程机械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将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的 老旧设备,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能。预计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的投资、营收和利润规模会有较大 转型的支持,与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等有机结合,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探 索形成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长效机制。 重点方向: ① 先进设备更新:淘汰落后低效设备,更新高端先进设备,升级试验检测设备。 ② 数字化转型:推广智能制造装备,建设智能工厂,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③ 绿色装备推广:加快生产设备绿色化改造,推动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升级,应用固废处理和节水 设备。 ④ 安全水10 积分 | 44 页 | 6.29 MB | 5 月前3
中国海外园区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潜力评估对于农业对外合作园区,2017年原农业部根据《农 业对外合作“两区”建设方案》(农外发〔2016〕3号)和 《农业部关于组织开展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农业对 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试点的通知》(农外发〔2016〕4 号)要求,进行了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农业对外开放 合作试验区的认定工作,共有10个境外园区被认定为首 批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 来源:作者根据农业农村部网站相关信息整理。 中国海外园区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潜力评估 商贸物流型园区 68 68 印度尼西亚东加里曼丹岛农工贸经济合作区 Tier3 农业开发型园区 69 69 俄罗斯泰源农业与牧业产业园区 Tier3 农业开发型园区 70 70 柬中综合投资开发试验区 Tier3 加工制造型园区 附表 1 | 159个海外园区基本情况(续) 52 | WRI.ORG.CN 序号 境外经贸合作区名称 园区分析等级 园区所属类别 7171 东宁华洋境外绿色农业合作园区10 积分 | 68 页 | 11.63 MB | 5 月前3
IDC:2025年石油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白皮书业务赋能和技术深度两个维度进行评估,其中,业务赋能从低到高的参考标准分别为专项创新、 局部智能、泛在智能、协同智能、认知智能,技术深度的参考标准为数据提效、静态优化、动态 应用、智能交互、智能互联。 �� L�单点试验级:智能技术开始应用于石油石化产业的特定领域,工厂引入基础数据分析和自 动化技术,实现数据采集、报告生成、通信融合和装置在线化,能够对核心业务环节进行流 程化管理,推动产业从传统操作模式向智能化转型的初步探索,为后续的深入应用奠定基 产业上下游实现智能自动化互联,生成式AI/大模型推动产业升级;企业实现跨产业链数据共享、业务自动化与AI融合化 L� 实现产业智能化与石油石化新型工业化,落实无人干预决策;生产资源得以动态智能配置,实现智能驱动业务实时创新 单点试验 局部推广 扩展复制 运营管理 优化创新 业务赋能 专项创新 局部智能 泛在智能 协同智能 认知智能 技术深度 数据提效 静态优化 动态应用 智能交互 智能互联 来源: 石化盈科&IDC0 积分 | 65 页 | 2.24 MB | 5 月前3
新质生产力研究报告(2024年)——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投资门槛较高。数字经济带来创新方式变革,大幅缩减了新技术、新 产品从研发到量产的周期,降低技术创新成本,提升技术创新收益, 吸引更多私营部门参与创新。一方面,显著降低技术创新成本。数字 技术大大减少了研发过程中反复试验、调整所需的劳动时间、场地空 间和材料消耗。例如,模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将物理的生产过程 转化为数字化的参数,高效、高精度地对大量的参数组合进行测试和 修改直至最优;3D 打印技术能够帮助设计师定制化地打造样品模型0 积分 | 43 页 | 1.27 MB | 5 月前3
共 14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