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新赛道研究报告2025未来产业新赛道研究报告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未来产业研究中心 1 2 2. 2 未来产业赛道竞争面临的形势 Ø 引领型国家通过全方位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先进制造、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新 一代通信等全面领先优势 3 未来产业新领域新赛道发展意义 p 麦肯锡:2030年人工智能有望 为全球经济贡献25.6万亿美元, 约相当于当前全球GDP总量的 8%。 p GVR:2023年一2030年全球 冗余通信、新一代无线电、6G、下一代无线网络 氢能与储能:核能、氢能和氨能、先进火力发电、 智能电力系统、危险化学品环境数字化管理 人工智能:负责任的人工智能、ELSI(伦理、法 律和社会问题)、人机界面技术、数据处理 生物技术:智能生物产业、以实现精密医学为目 标的新一代生物监测和生物工程技术 量子科技: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加密、 量子仿真、量子平台 人工智能:新一代人工智能、小数据、下一 先进制造:用于人工智能的特殊处理器、自 适应且节能的神经形态AI芯片、3D打印、自动驾 驶、医疗器械 人工智能: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AI芯片、人工智 能基础领域研究、脑机能、认知科学、机械学习 量子科技:量子计算机、量子城域网、量子传感器 先进半导体:半导体与显示器、新型存储器和下 一代设备的开发、电力及汽车领域的芯片设计原创技术、 超微芯片和先进封装的原创技术、非存储类芯片、显示 技术 60 积分 | 24 页 | 3.67 MB | 5 月前3
中控技术-控制系统Nyx与AI大模型TPT发布,中控“1+2+N”智能工厂架构再升级-20240611-申万宏源....8 2.1 运行基座:控制系统 OMC & Nyx .................................................... 8 2.1.1 OMC:新一代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 ........................................ 8 2.1.2 Nyx:全球首款通用控制系统 ...................... 资料来源:中控技术业绩说明会、申万宏源研究 2.1 运行基座:控制系统 OMC & Nyx 2.1.1 OMC:新一代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 OMC(Operation Management & Control System)是公司结合客户需求和新一 代信息技术发展全新提出的流程工业装置高度自主运行的新一代系统架构,相较于传统集 散控制系统,i-OMC 系统在运行逻辑、技术架构、功能实现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具有 用,助力企业实现生产过程透明化、运营管理精细化、决策支持智能化,保障企业实现提 质、降本、增效、安全、低碳卓越运营。 2.1.2 Nyx:全球首款通用控制系统 中控技术突破现有系统封闭专用、层级僵化、算力有限的束缚,创新提出新一代通用 控制系统 UCS(Universal Control System)的技术架构,构建了软件定义、全数字化、 云原生的控制系统,彻底颠覆延续近 50 年的传统集散控制系统的技术架构,打破了传统物0 积分 | 25 页 | 1.56 MB | 5 月前3
新质生产力研究报告(2024年)——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新质生产力研究报告——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2024 年) 4 象的新组成部分,数据与传统劳动对象相互融合也构成了新的劳动对 象,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塑造新型劳动资料。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劳动资料数字化变 革,数字化生产工具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迭 代更新的劳动资料。三是培育新型劳动者。数字技术大幅提升劳动者 数字技能,推动劳动者向更高技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转变。同时,以 变,数据要素成为劳动对象的新组成部分,数据与传统劳动对象相互 融合也构成了新的劳动对象,更加丰富的劳动对象创造了满足更加多 元化、个性化需求的物质基础。 数据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劳动对象。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 发展,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成本不断降低,生产主体能够以较低 的边际成本获得海量数据并投入生产。生产过程中被加工、改造或服 务的目标,由传统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实体性对象,扩展到数据等非 步与生产关系的发 展。一方面,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成为基础设 施。工业经济时代,依托于机器和厂房的生产过程往往在特定物理地 点发生。5G、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 技术以及基于此类技术形成的各类数字平台构成了数字经济时代的 基础设施,服务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基础设施像水、电、公 路一样,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必备要素,为产业格局、经济发展、社0 积分 | 43 页 | 1.27 MB | 5 月前3
新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33 1 一、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智能制造是基于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 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产品全生命 周期,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自学习等功 能,旨在提高制造业质量和创新能力、效率效益和柔性的先 进生产方式。 或工具及其数字化模型所在的层级; (2)互联互通是指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通信协议与 接口,实现资源要素之间的数据传递与参数语义交换的层级; (3)融合共享是指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利用云计算、 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信息协同共享的层级; (4)系统集成是指企业实现智能制造过程中的装备、 生产单元、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之间,以及智能 制造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功能互连的层级; (5 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辅助工序智能化、数字孪生及工序衔 接等规范或规程类标准;围绕质量缺陷检测、性能检验及工 序界面转运等场景,制定智能检测装备、工业机器人及无人 运输装备等智能装备类规范/规程/指南类标准;围绕新一代 信息技术应用,制定工业大数据平台、数据治理、检测方法、 评价模型、网络安全等规范/规程/指南类标准;制定面向行 业的智能工厂评价、能力评估等实施指南标准。 2. 有色金属 28 针对有0 积分 | 36 页 | 2.58 MB | 5 月前3
F5G-A绿色万兆全光园区白皮书酒店、政 府、交通等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佳选择。 随着未来园区数智化、融合化和绿色化趋势的演进,高体验 XR、 裸眼 3D、虚实结合的元宇宙等业务兴起,对网络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新一代的 F5G-A 全光网络大幅提升了原 F5G 的连接带宽、连 接数量和品质体验的性能和体验,并新增了连接可靠性、光纤感知/可 视、绿色节能等特征,更好地适配了 XR/裸眼 3D 等新业务的更高带 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虚拟现实与 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 年)》(工信部联电子〔2022〕148 号), 提出了虚拟现实(包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 是数字经济的重大前瞻领域,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行动计划提到需 提升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产业服务体系创新活力,加快虚 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 Fixed Networks)是由中国提出,欧 洲电信标准协会 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接纳,由 业界广泛参与的一代固定网络。 2020 年 2 月,ETSI 面向全球宣布成立 F5G 产业标准工作组,提出了从“光 纤到户”迈向“光联万物(Fibre to Everywhere)”的产业愿景。2020 年 910 积分 | 78 页 | 9.16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智慧园区行业发展白皮书政府 合作)规划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道路、仓储及其它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合 理且能够满足从事某种特定行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需要的建筑或建筑群,结合物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具备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协同 运作、创新发展的新型园区发展模式,和园区建设、管理深入融合发展的产物。 智慧园区结合各类新型数字化技术,以科技为园区赋能,打造“安全、智慧、绿 色”的园 据资源的“聚、通、用”,将园区各类信息进行标 准化处理后与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对接,实现信息的 集中汇聚,跨部门共享等。 第七批-2022年 常州滨江经济开发 园区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 息技术产业;以航空航天、高端装备为代表的特色 10 区新材料产业园 产业以及以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 已经形成产业集群。 盘锦辽滨沿海经济 技术开发区 园区聚焦“六个一体化”要求,依托5G技术应 智慧园区建设要点对解决方案商的能力要求 产业园区的管理和运营质量决定了园区的长期价值,优质的管理和运营服务将提 升园区对企业与项目的吸引能力,同时也为园区内企业长期稳定成长提供坚实保障。 在园区管理运营中需强化数智化运营理念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整合园区各生态数 据信息,实现园区内各业务集中化、自动化统一运维,有效赋能运营人员提高管理效 率,降低运营成本。 园区智慧管理要求从提升园区运营监管能力、业务管理服务水平以及完善园区配10 积分 | 76 页 | 10.26 MB | 5 月前3
IBM-智能供应链:洞察变革,驱动增长遍认为,过度关注短期业绩是阻碍创新的最大障 碍――66%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组织正在从 长期目标中重新分配资源以便实现短期目标。 2 这是供应链高管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他们 深知,需要投资新一代技术,提升运营的灵 活性和韧性,提前识别并解决如动态货物调 度、生产计划调整、瓶颈和潜在风险等问题, 以应对未来多变的环境。 生成式 AI 如何解决这些长期困扰供应链的 问题?为此,IBM 型)如何帮助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提升 客户认知度。报告每一部分的最后都提供了 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详细说明如何制 定计划、设定优先级并落实执行,确保每一 个行动都能达到预期效果。 供应链高管需要投资新一代技术,提升运营的 灵活性和韧性,以应对未来多变的环境。 智能供应链洞察变革,驱动增长 5 借力决策, 决胜未来 员工与 AI 助手合作,可以创造比各自 独立工作时更多的商业价值。 第一部分10 积分 | 22 页 | 5.46 MB | 5 月前3
苏州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环境、社会、治理)白皮书支持和关心园区发展的朋友 们表达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 敬意。 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和新加坡 两国政府间的首个合作项目,按下开发建设 “启动键”。三十年来,园区乘风破浪,勇 立时代潮头,在一代代人的奋勇担当、务实 拼搏中,实现了从阡陌水乡到现代化新城的 蝶变跃升。 苏州工业园区一直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坚 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统筹布局生产、 生活、生态空间,着力营造宜居宜业环境。 2023 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获评中 国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生物医药及高端 医疗器械、纳米新材料入选工信部国家先进制造业 集群。 “2+4+1”特色产业体系 2 两大主导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制造 4 四大新兴产业 生物医药及大健康 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 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 新能源及绿色产业 1 现代服务业 ESG 产业发展:“310“ESG 产业体系 园区积极承担高科技园区在科技自立自强中的重大使命,持续增强创新动能,提升创新浓度,在科技自立自强上 勇攀高峰,积极打造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 苏州实验室、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国家新一代人工 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等重大创新平台加速建设,累计集聚 大院大所37家。 集聚科创企业1万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79家,各级独角兽及准独角兽企业218家、境内外上市10 积分 | 33 页 | 11.25 MB | 5 月前3
IDC:2025年石油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白皮书学反应,物料还存在气、液、固等多种形态,上下游耦合度高。石油石化行业的新型工业化发 展,进一步对生产过程精确控制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包括人工智能(AI)、大数据、工业互联 网、工业软件、�G和数字孪生在内的新一代数字技术为石化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这些 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升石化产业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还有望推动石油石化产业向高端化、智能 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其中,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化发 也凸显了数据、管理、技术和知识的重要作用。随 着减碳脱碳理念的深入人心,人工智能技术会引发石油石化产业结构和经营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因此,基于石油石化产业链的勘探、储运、生产、服务等核心业务,新一代以智能化为代表 的数字技术将持续与传统工业流程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从而 引导产业向高效、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方向迈进。 �� 智能化助力石油石化产业 ,人工智能应用也将催生 新的发展模式,在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带来新的流程、岗位和市场,形成产业增值效应。 IDC将大模型之前的AI时代定义为“传统智能”,与之对应,当前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新一代 AI技术则奠定了新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基础。“传统智能”与“人工智能+”在技术模 式、应用模式、发展模式、创新模式、交互模式五个层面有显著的区别: 图�. “传统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区别0 积分 | 65 页 | 2.24 MB | 5 月前3
香港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 2025 -新质生产力焕发香港制造新动能)於招聘及 生產管理工作,提升員工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以重 塑製造業科技創新、環保和高效管理的新形象,配 合政府、教育機構和行業協會等持份者應共同推廣 和教育活動,鼓勵年輕人加入製造業,培育新一代的技術專才支持長遠發展。 6 香港製造業發展研究報告 目錄 報告摘要 1 第一章、簡介 8 1.1. 研究背景 8 1.2. 研究目的 10 1 0」(資訊化的發展)的延伸。「工業 4.0」是主要以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IoT) 和務 聯網 (Internet of Service, IoS) 為基礎,以迅速發展的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為主軸,為快速且全面滲透 到製造業等工業的一場技術革命。 圖片來源:Plattform Industrie 4.0 《工業 4.0 願景 2030》3指出工業 4.0 將會 除了鼓勵學術界的支援外,日本政府也積極促進製造業的配合。在 2017 年,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了 《「互聯工業」東京倡議》,發展互聯工業。在 2018 年 3 月,日本工業價值鏈促進會發布《日本互 聯工業價值鏈戰略實施框架》,提出新一代工業價值鏈參考框架 IVRA-Next,作為日本產業界發展互 聯工業的指引。 在 2021 年 5 月,日本內閣會議通過 2021 年版的《製造業白皮書》,要求日本國內製造業強化供應 鏈、精10 积分 | 74 页 | 5.88 MB | 5 月前3
共 25 条
-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