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持续优化算力资源地域布局,加强集约化建设,强化算网存用 协调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算力设施融合应用,引导算 力运营智能化升级。 需求牵引,强化赋能。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发挥区域比较 优势,进一步释放工业、金融等重点行业对算力应用的需求潜 力,激发智能算力、边缘算力等全场景应用创新活力,推动算 力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创新驱动,汇聚合力。坚持创新驱动,遵循技术、标准、 产业和应用渐次导入的规律,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发挥科 运载力方面,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间基本实现不高 于理论时延 1.5 倍的直连网络传输,重点应用场所光传送网 (OTN)覆盖率达到 80%,骨干网、城域网全面支持 IPv6,SRv6 3 等创新技术使用占比达到 40%。 存储力方面,存储总量超过 1800EB,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达 到 30%以上,重点行业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灾备覆盖率达到 100%。 应用赋能方面,打造一批算力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 应用赋能方面,打造一批算力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 工业、金融等领域算力渗透率显著提升,医疗、交通等领域应 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能源、教育等领域应用范围进一步扩 大。每个重点领域打造 30 个以上应用标杆。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算力综合供给体系 1. 优化算力设施建设布局。按照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 枢纽节点布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节点 面向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需要有序建设算力设施;贵州、内0 积分 | 18 页 | 309.59 KB | 20 天前3
2025智慧银行报告:以人工智能驱动转型并创造价值-毕马威-45页些技术能够让监管机构、客户以及公司内 部人员充分信任,这对企业而言至关重 要。 为人工智能应用打造可持续的技术和 数据基础设施 数据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资产,也是所有人 工智能举措的基础。银行应建立强大的数 据治理框架,重点关注质量、集成和安 全,为长期可扩展性奠定基础。这就要求 对可以为大量交易、复杂风险模型和实时 决策提供支持的企业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进行投资。 培养利用人工智能提升人类潜能的文 化氛围 人工智能应用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未能协调一 致 使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人工智能应用协调一致实属不易。 70%的受访银行难以确保其人工智能的能源使用与环境目 标相一致,另有66%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视为比实施人 工智能更重要的战略重点。 数据质量问题构成一大障碍 在银行寻求扩大人工智能应用的过程中,数据质量问题 仍是一个主要障碍,72%的受访银行对数据质量表示担 忧。缺乏一致、可靠和可用的数据,银行在建立准确、 有效的 零部件都能协同工作。 企业层面 在这一层面,银行应从关注人工智能如何影响银行的战略、商业模式和关键目标入 手,统筹银行整体的转型变革。此举旨在对银行整体的运营模式转型、员工发展以及 风险和控制进行定义。重点是为人工智能转型计划制定路线图,并通过转型办公室管 理资金、跟踪收益并动态调整工作重心,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在这一层面,银行应在所有业务职能推动人工智能转型,优先考虑面向客户的价值流 以及端10 积分 | 45 页 | 1.77 MB | 5 月前3
智能机器人行业产业研究报告2025-20250318-极光大数据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 业,打造一批“机器 人+”应用标杆企业 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自主可控水平大 幅提升,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超过10%。 聚焦重点领域培育典型应用场景, 组织实施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 范项目 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 方案 2024年4月17日 江苏省工业和信 息化厅等五部门 培育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机器人企业、新增10家以上 2025年成为全国机器 人产业创新发展和集 成应用高地,2027年 争创国家级产业发展 集聚区 2025年机器人产业链 规模达2000亿元,核 心产业规模超250亿元 遴选50个标杆示范机 器人应用场景 重点领域机器人密度 达500台/万人 工业机器人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 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 突破,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加快发展 2023年1月18日 聚焦十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 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 人+”应用标杆企业,建设一批应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3年9月14日 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的通知 面向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通用人工智能4个重点方向,聚 焦核心基础、重点产品、公共支撑、示范应用等创新任务,发掘培育0 积分 | 24 页 | 3.34 MB | 5 月前3
信通院:“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应用研究报告2025.............. 13 5、试验验证和产线优化:仅在部分龙头企业开展探索 ...... 13 (二)应用行业:重点用于汽车、电子、金属三大行业 ..... 14 1、汽车:关注精细生产、高效物流和外观检测 ............ 15 2、半导体:重点在质量管理和柔性操作 .................. 18 3、钢铁:聚焦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 好》, 提出在制造业回流、即时经济、老龄化社会、住房和基础设施等七方 面的重点发展智能机器人;2024 年,日本继续推进《社会 5.0 行动 计划》,强调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特别是在医疗、交通、工业等领域;2024 年,韩国公布了《人工智 能国家战略(2024-2025)》,重点投资人工智能研发,推动人工智 能在医疗、交通、教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机器人 在工业领域,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关键环节,包括生产操作、 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物流配送、试验验证以及产线优化等(表 1)。 表 1“机器人+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场景 环节名称 六大重点环节 细分场景 研发设计 试验验证 —— 生产制造 生产操作 焊接、喷涂、冲压、切割、组装等 质量管理 表面检测、综合质检 安全管理 安全巡检 产线优化 —— 运营管理 物流配送 码垛、上下料、仓储、分拣、配送等0 积分 | 37 页 | 2.06 MB | 5 月前3
5G +AI投资策略研究报告电子行业2019年春季投资策略 摄像头趋势:提升用户体验为核心诉求,手机拍照升级持续 1.3 多摄趋势持续,2019年三摄能见度大幅提升 2017年是后置双摄的爆发元年,进入2018年全球重点品牌大幅拓展双摄像头,从旗舰机型到中低端机型的持续渗透, 令双摄手机渗透率远超预期。据CounterPoint统计,2017年双摄渗透率超20%,预计2018年7月双摄渗透率达42%。 2018年 镜头:玻塑混合与7P齐头并进,厂商路线选择各异 大立光坚定7P路线,舜宇与AAC布局玻塑混合:目前业内龙头厂商对玻塑混合前景态度不一,舜宇光学已经量 产玻塑混合镜头并成功向LG V30手机出货。瑞声科技则更为积极,将WLG技术作为发展重点,2018Q1月产能 已达500万套。相比之下,大立光对玻塑混合这一技术较为冷淡,正全力推进其7P镜头。 7P可能是手机镜头物理的极限 5P1G的混合镜头可实现7P的效果 塑料镜头 玻璃镜头 混合镜头 ED产线投建带来的 设备采购机会;2)激光设备持续对传统加工设备进行替代;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主要目标 资料来源:《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 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 到2020年 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实现突破 研发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国内市场满 足率超过50%。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 术。核心支撑软件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30%。10 积分 | 206 页 | 10.47 MB | 5 月前3
中国算力中心行业白皮书求方的服务器采购情况及供给侧的客户结构等历史数据分析,以上厂商持续且稳定带来了市场中绝大部分的定制批发需求,预测期 内,假设上述15家需求方定制批发需求在整体市场中的占比将维持当前水平不变。 ➢ 其他考量因素:本报告研究重点为算力中心定制批发业务相关供需研判,三大运营商及部分地方算力运营商在承接批发定制型算力 业务上占比较小,为更好聚焦其供需分析,本供需模型中供给端未直接引入运营商业务情况,而作单独分析,详见附录。 科学研究、工程设 计、商业分析、医 学诊断等 • 主要用于人工智能 的训练和推理计算 如语音、图像和视 频的处理等 • 主要用于尖端科学 领域的计算,如行 星模拟、药物分子 设计、基因分析等 不同算力的重点应用领域 中国计算设备算力规模 40 48 55 59 72 86 101 117 135 75 155 260 414 497 617 813 1,117 1,587 2023 2024E 改造智算中心PUE值达到1.4以下。智算中心内绿色能源使 用占比超过20%,液冷机柜数量占比超过50%。 ➢ 到 2025 年,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 到35%;存储总量超过1800EB;重点行业核心数据、重要 数据灾备覆盖率达到100%。 ➢ 在技术上推动存算网协同相关技术研发,在算力中心建设 上合理配置存算比例,在应用上支撑数据在算力中心内及 算力中心间的高效流动。 ➢ 支持产10 积分 | 54 页 | 6.96 MB | 5 月前3
火山引擎&IDC:2024年中国企业多云战略白皮书半的中国企业处于复杂多云阶 段,而处于有序复杂和战略价值实现阶段的企业不到�/�,从整体上看,企业 在提高多云成熟度方面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探索。 面向通用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企业有必要重点围绕AI应用需求 构建多云能力。即以应用为导向,以创造业务价值为目标,确保所选技术和 策略能够直接支持业务创新发展,发挥大模型优势,提升业务价值,并通过 ROI(投资回报率)指标确认多云策略的成功。同时,伴随生成式人工智逐 步落地,推理任务逐渐增加,企业应审慎应对未来AI应用对数据传输、计算 资源等维度的更高要求,以确保推理任务获得更佳的访问性能、资源利用效 率、扩展性、灵活性、安全性和成本优势等。此外,企业在选择新的云服务 商时,应重点考量其对未来多模态、多场景、多技术栈等趋势的综合支撑能 力,确保企业IT技术架构始终具备足够的前瞻性和灵活性。 �� 三大变量驱动 第一章 企业云战略向“创造业务价值”方向演进 �.� 多地应用于物流、能 源、医疗等诸多领域。在此背景下,数据也正在成为组织的核心战略能 力,由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数据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珍贵。释放 数据价值,并确保隐私和安全,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 新环境 AI重塑发展格局: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带来了新市场、新生 态、新需求变化。一些传统业务逐渐萎缩和消失,新的业务形态和商业机 会快速出现,由此产生新的生态聚集效应,加快重塑市场格局。0 积分 | 56 页 | 1.97 MB | 5 月前3
与非网:2024年中国智算产业全景调研:技术重构与演进报告更广泛的应用场景,覆盖更多行业和领域 更严格的伦理和监管,确保模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更开放的合作与共享,促进知识交流和技术进步 更好的数据隐私保护,增强模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他 来源:与非研究院 大模型的发展应重点关注高效训练方法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同时兼顾伦理监管、合作共享和数据隐私保 护。 27 Supplyframe, Inc. Confidential & Proprietary. Do not reproduce AI应用开发将成为投资热点,尤其是能够落地实体经济场景的应用 AI基础技术开发将成为投资热点,尤其是具备突破性的领域 云服务和AI原生应用的融合成为重点 资本市场对智算领域的投资将保持活跃 其他 来源:与非研究院 预测未来两年,我国智算产业投资将重点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AI应用开发、基础技术研究、云服务与 AI融合。同时,资本的持续投入将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38 Supplyframe20 积分 | 41 页 | 17.39 MB | 4 月前3
华泰证券:DeepSeek冲击下,AI产业对国内电力行业的变与不变No. BUM666 mamengchen@htsc.com +(86) 21 2897 2228 行业走势图 资料来源:Wind,华泰研究 重点推荐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 目标价 (当地币种) 投资评级 明阳电气 301291 CH 48.60 买入 资料来源:华泰研究预测 2025 年 2 月 10 日│中国内地 .......... 21 图表 33: 重点推荐公司一览表 ................................................................................................................................. 22 图表 34: 重点推荐公司最新观点 .............. 年多地政策向 80%靠拢。内蒙古、宁夏、甘肃等新能源大省提供充足绿电支持。 2. 国家对数据中心的碳排放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2021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 化部等发布的《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要求提升数据 中心能效水平,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2024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发 布的《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推动数据中心采用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0 积分 | 25 页 | 1.36 MB | 5 月前3
人形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2024版)以中国、欧美、日韩地区为例,各国政府在技术创新与研究支持 方面,集中资源推动核心技术的突破,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机 器人技术和人机交互等领域的研发,并为相关技术研究提供资金和政 策支持;在市场拓展与应用推广方面,重点关注人形机器人在提升生 产力、改善产品质量及缓解劳动力短缺等领域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在 工业自动化、医疗与老龄化护理、商业服务等行业;在标准化方面, 各国强调本国产业标准的制定与国际合作,以促进全球产业体系的兼 用人工智能等 4 个重点方向,突破关键技术 《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4 年 提出做强未来高端装备,打造包括人形机器人 在内的多项标志性产品 2)地方政策 自 2023 年以来,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出台支持人形机器 人发展的措施,推动产业创新与升级。各地加大资金支持,助力技术 攻关与产业链完善,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和 自主创新。政策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工业、服务、医疗等领域的应 提出推进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推动 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制 和应用 广东省 广东省培育未来智能装备产业集群行动 计划 2024 年 提出了到 2030 年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工作目标以及重点任务、工程 2.1.1.3 国外相关政策 机器人产业作为衡量国家科技创新与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 备受全球关注。主要经济体纷纷将机器人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加速推动人形机器人0 积分 | 93 页 | 3.74 MB | 5 月前3
共 31 条
- 1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