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服务生成算力网络白皮书发展。算力网络作为实现算网基础设施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旨在将泛 在的算力资源依托网络进行打通互联、协同调度,并将不同的应用业 务通过最优路径调度到最优的计算节点,在实现用户体验最优的同时, 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白皮书 服务生成算力网络白皮书 3 保证网络资源和计算资源利用率最优化。 算力网络的核心思想是基于泛在分布的网络实现无处不在的算 力资源,通过构建一张计算资源可感知、可分配、可调度的新型网络 以用户体验为主:算力网络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极致的服务体验, 而这需要其具备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能够根据用户意图自动 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白皮书 服务生成算力网络白皮书 4 化地提供最优资源服务,然而现有算力网络的系统架构、流程机制、 使能技术、服务模式等无法支撑上述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以深度学习、知识图谱为代表的 AI 技术得到了飞速发 展,并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突破。算力网络作为支撑各行业数智化 所示。对于算力网络建设者来说,生成式 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白皮书 服务生成算力网络白皮书 5 AI 技术将打造全新的算网设计范式,彻底取代人类专家在算网设计 配置的工作,并能够根据场景自动生成最优算网部署方案。算网建设 者仅需要将场景需求、指标期望等输入给 AI 专家系统,然后按照生 成的方案在现实世界中执行对应的操作。对于算力网络运营者来说, AI 技术能够对算网全流程赋能,包括用户意图感知、业务智能承载、20 积分 | 66 页 | 5.25 MB | 1 天前3
华农财险全流程数字化研发管理实践智能化 科技支撑 基础设施 研发能力 数据能力 落地举措 运用第一性原理,思考“用户价值” 温度 客户体验优化 | 贴近客户所需 效率 降本增效 | 优化流程 智能 数智化决策 | 全局最优化配置 专业 精细化管理 | 记录、追踪、可量化 内生动力 组织与文化 团队是战略落地的基础,文化机制是最强大的精神动力。没有组织与文化,战略落地无从谈起 战略 数智化一定是一把手工程 2023年 “全部外包”到“自主可控”的蜕变 • 目标:实现科技能力由全部外包到自主可控的蜕变 • 路径:在线化-数字化-核心-相融-智能化,阶段性目标+长期主义 • 成效:实现成本和效率最优,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轻资产优势 www.top100summit.com 数 智 华 农 2 . 0 经营决策 数字化 客户经营 互联化 销售运营 智能化 管理流程 精细化 com 经营成本率、综合成本率均为近年来最优水平 113.0% 105.9% 103.1% 99.1% 100.1% 95.0% 97.0% 99.0% 101.0% 103.0% 105.0% 107.0% 109.0% 111.0% 113.0% 115.0% 近年同期 最低 22年首降至100%以下,实现近年最优水平 经营成本率对比 115.5% 1050 积分 | 35 页 | 6.24 MB | 5 月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技术白皮书且多样化需求,已经难以有效应对。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技术应运 而生,成为应对海量、泛在、实时计算需求的关键基础设施。这一理 念旨在构建一个能够动态感知全网算力资源,并根据任务需求进行智 2 能化、自动化、最优化调度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降低计算延迟与成 本,支撑新型智能化应用的落地。 分布式算力是相对于传统集中式算力(如单一超级数据中心)而 言的算力部署与利用模式,其核心是将一个大的计算任务分解成若干 式算力并非单 一形态,边缘算力是前者重要组成部分,是分布式思想的一种具体体 现。边缘算力强调“地理近端性”,即计算能力的部署靠近数据源, 以满足低延迟和高实时性的需求;而分布式算力更关注“全局最优性”, 侧重任务的分解与协同,以处理大规模和复杂的计算任务可能调度至 边缘、核心云或两者协同,例如“云-边-端”分层推理。 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的核心在于“感知”与“调度”两个相互 依存、紧 “调度”则是基于“感知”结果所采取的行动,是整个系统的“大 脑”和中枢。它根据感知到的全网算力资源分布图景和实时状态,在 复杂约束条件下,通过智能高效的算法,将计算任务合理地分配到最 合适的节点上执行,从而实现全局最优的资源利用率、最低的运营成 本和最佳的用户体验。调度决策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优化问题,其目标 函数通常是多维度的,需要在性能目标、经济目标和系统目标之间寻 求最佳平衡点。分布式调度策略多种多样,从传统的基于静态规则的20 积分 | 73 页 | 2.15 MB | 1 天前3
网络安全主动防御技术 策略、方法和挑战(3)动态平台指动态改变操作系统或硬件平台,通过更改 其结构和软硬件配置来提高系统安全性. Zhang等提出在 多 个 平 台 上 按 策 略 进 行 关 键 服 务 的 迁 移,并根据系统回报确定是否执行服务迁移和最优服务的迁 移时机,并在迁移后重置当前平台[41].Sourour等 设 计 在 攻 击频率较 低 的 网 络 中,通 过 可 信 动 态 逻 辑 异 构 系 统 (TALG ENT),在多个候选平台中进行周期性的随机迁移 与 者 在 博 弈 开 始 时 同 时 进 行 决 策,并根据其他参与者的决策获得相应收益. Jiang仅考虑单阶段博弈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博弈 的移动目标防御决策模型,根据贝叶斯法则求解最优防御策 略.但单阶段博弈模型只考虑了攻防过程中各种随机因素稳 定不变的情况,并不符合真实网络攻防情景[55]. ②多阶段博弈指所有参与者可以在多个阶段进行决策, 根据其他参与者的决策及时调整策略 可用性之间较为均衡的最优防御策略[59]. ②动态博弈相较于静态博弈,更充分考虑了攻防双方行 动的非同时性,双方采用实时行动进行攻防博弈,更加符合实 际网络攻防场景.其中较为常见的是通过信号收发进行行动 选择的信号博弈,以及参与者决策、收益都可由微分方程描述 且连续可导的微分博弈. Liu等提出一种 信 号 博 弈 模 型,使 用 博 弈 模 型 和 最 优 求 解算法选取最优策略,并结合容器调度方法进行容器迁移10 积分 | 14 页 | 2.83 MB | 1 天前3
数字水利工程引入DeepSeek人工智能AI大模型应用方案在水利工程设计阶段,DeepSeek 的应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大量工程设计案例的学习,系统能够为工程师提供优化设计 方案。例如,在水利枢纽的设计中,DeepSeek 可以根据地形地 貌、水文条件等数据,自动生成最优的枢纽布置方案,并通过虚拟 仿真技术对方案进行验证,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为了实现上述应用,通常需要以下技术架构: 1. 数据采集层:通过传感器、遥感设备等获取水文、气象、工程 运行等多源数据。 为了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智能性,DeepSeek 还采用了强化学习 (RL)技术,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不断优化决策策略。例如,在水库 调度中,系统能够根据实时的水文数据和预测结果,自动调整泄洪 闸门的开闭,实现防洪与蓄水的最优平衡。 此外,DeepSeek 还支持多模态数据的融合分析,将遥感影 像、气象数据、地质信息等多种来源的数据集成到统一平台中,为 水利工程管理提供全面的支持。通过可视化技术,系统能够生成直 决策支持系统可以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水库当前蓄水量及可用库容 预测的洪水流量及持续时间 下游区域的防洪能力及应急响应时间 其他相关因素(如气象条件、地质条件等) 通过多维度的分析,DeepSeek 能够生成最优的调度方案,并 通过可视化界面提供给决策者参考。 为了更好地展示 DeepSeek 的核心功能,以下是一个示例表 格,展示了 DeepSeek 在洪水预警系统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流程: 步骤 功能描述20 积分 | 134 页 | 395.13 KB | 4 月前3
2025年基于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场景的冷却系统智能调优技术报告应用,解决了传统数据中心各种数据采集的困难,让基于预制模块化 数据中心场景的冷却系统智能调优技术得到真正的应用和实践。 数据中心冷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各设备之间的运行 参数存在强耦合现象,设备局部最优不能保证整个系统能耗最低;冷 却系统庞杂,水泵、风机、压缩机、外机等不仅需要根据负载功率进 行参数调节,还需要根据室外气象参数进行动态调节,只有各个部件 参数之间协同,才能保证系统能效最高;随着政策与用户需求变化, 优化算法,实现对冷却设备运行参数的全局多目标寻优,实时保持多 目标最优策略。 图 2 全局冷却调优示意图 基于温升矩阵的制冷系统能耗优化的技术可以通过合理调配机 房负载分配和空调送风参数,避免局部热点,提高空调系统制冷效率; 针对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布局,建立离散域,求得流场,基于该流场 建立温升矩阵模型,建立机房服务器发热分布与温度场之间的关系, 迭代获得最优负载分配和空调送风温度,如下图 3 所示。 6005) 6 作量。 全局能效优化是指通过仿生学的方法对运行参数组合进行全局 寻优,确定适合当前目标下最节能的参数组合,采用遗传算法(GA), 基于模式定理和构造块假设,避免了次优(局部最优)结果的出现, 在寻优过程中,引入交配、重组、替换、复制和变异算子,在自适应 搜索过程中寻找最佳的解决策略,如下图 4 所示。 图 4 遗传算法(GA)示意图 在预制模块化场景下,在参数智能监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设备20 积分 | 33 页 | 3.74 MB | 1 天前3
华为昇腾DeepSeek解决方案级框盒、框框组网,适用于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群 3 、 AI 任 务信 息 任务、通信域 … 1 、控制器获取网络拓扑, 下 发路径 信息 2 、 AI 任 务调 度 以全部通信关系和拓扑信息作为输入 通过算法计算出最优结果,实现 AI 参数面全网负载均衡 算网协同 • 网络级负载均衡:独家 NSLB 算法, 算网协 同 调度,多任务节点非连续组网情况下,通信 带宽 提升 20% 、模型性能提升 7% 中常见模型的 mask 上 三角区域均接近于 0 自适应选择性重计算、内存碎片优化、 … 模型训练:应用使能软件加持, MFU 领先、线性度持平 NV 模型训练最优 = 单机执行最优 + 集群并行最优 + 中断时间最短 软件层分布式并行 充分调度算力资源 提供分布式加速库,内置主流 加速算法,满足各类模型加速 场景 Ascend C 编程语言 + Runtime 空闲 超大集群线性度 90%+ L2 层 下发路 径 L1 层 分布式并行 + 算网协同,集群并行最优 模型算力利用率( MFU ) 模型通信与计算优化,单机执行最优 计算 通信 计算 1 计算 2 计算 3 计算 4 通信 1 通信 2 通信 30 积分 | 32 页 | 2.52 MB | 5 月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卫星互联网承载网技术白皮书势。通过合理划分集中式和分布式路由的职责范围,能够在保障网络 整体稳定性和可控性的同时,提高网络对局部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实时 响应能力。例如,在正常网络运行状态下,地面网络控制器可以根据 长期的业务流量统计和预测,为网络规划出最优的骨干路由,确保网 络资源的高效利用。而当某个区域突然出现大量业务请求或链路出现 故障时,该区域的卫星互联网路由器能够立即自主调整路由,将流量 快速疏导到其他可用路径,避免业务中断,同时及时将网络状态变化 失去全局的一致性和可控性。而如果过于依赖地面网络控制器,又会 降低网络对局部变化的响应速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网络拓扑、业务流量特征以及星地通信链路特性等因素,建立合理的 数学模型,通过优化算法来确定最优的集中式和分布式路由协同策略。 同时,还需要设计高效的信息交互机制,确保地面网络控制器和卫星 互联网路由器之间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网络状态信息和路由决策指 令。 综上所述,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架构各有优劣,在实际的卫 统一接收地面网络控制器上注的流表/转发表,而路由计算、路径规 划、资源分配等核心决策均在地面控制器完成。地面控制器通过全局 感知卫星星座的轨道参数、链路状态、业务需求等信息,运用复杂的 优化算法生成最优路由策略,并将其转化为流表 / 转发表定期或实 时上注至卫星互联网路由器。这种方式显著简化了星上处理载荷的设 计复杂度,降低了对卫星平台的功耗、算力和存储资源要求,尤其适 合早期小容量卫星星座20 积分 | 85 页 | 3.37 MB | 1 天前3
广东XR科技智能制造方案(88页 PPT)3. 数字孪生模型和预测分 析系统是实现可预测的 关键; 1. 基于数字孪生模型自动 洞察变化,提前采取适 应性行动; 2. 基于 AI ,风险自动预 判,并给出最优化的建 议; 3. 企业基础设施及资源配 置柔性化,满足最优化 要求; 数控化设备 基于设备联网的制造协同 实时共享云平台 大数据建模与分析平台 数字孪生与仿真分析 风险预判与自动决策系统 XRKJ 智能制造发展路径解析 智能化阶段 品一定存在一组对应的最优目标解,只是采用人工调节的方式无 法做到极致。 AI 技术的特性天然满足自我学习不断优化的需求, 通过历史生产数据和历史检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找出最优的调 参方式。 生产参数不断调优 神经 网络 参数 调优 74 ① 绝密信息 严禁泄露 东北制药智能化的体现 - 菌株培养 通过算法及平台分析, 活菌数量增加 8.57% ,成本降低 4.2% ,找到了最优的生产工艺。20 积分 | 88 页 | 21.61 MB | 4 月前3
华为-人工智能行业:智能世界2035-20250918-134页强,易于跨平台适配;端侧智能体可以快速响 应简单的任务,实现低时延、低成本、高隐私 安全。端云协同可以最大化发挥“端侧快”和 “云侧强”的优势,同时解决信息安全隐患、 云端算力成本过高等问题。 部署策略:端云协同是新生态的最优解 18 具身智能跨越鸿沟,形成多个万亿产业 具身智能是 AI 走向物理世界的关键体现, 它并非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融合了 AI 技术、 感知交互、计算存储、通信网络、三电(电池、 电机、电控)等多领域技术的综合产物,它 其核心价值在于动态优化空域资源分配、智能 规避冲突,从而保障安全、极致提升空域利用 与运营效率。 最终,该系统能面向物流配送、应急救援、 城市交通等多元场景,进行任务的智能调度与 全局规划,实现从“单点智能”到“整体最优” 的跨越,驱动低空经济生态的高效运行。 我们预计至 2035 年,家庭拥有私人飞行 器的愿景或将成为现实,城市交通将迈入“三 维立体”时代。 低空飞行器 2025 固定航线,单机飞行 的预防,从而有效延长人类的健康寿命;在疾 病应对期,跨模态 AI 整合医学影像、基因组学 检测结果与电子病历等,为医生提供个体化诊 疗建议,同时,AI 驱动的药物研发与虚拟临床 试验大幅缩短新药上市周期,并能为患者快速 匹配最优药物组合;在康复管理期,沉浸式康 复设备与远程监测平台让家庭成为康复空间, 社区医疗提供持续追踪与看护;在长期照护期, 历史证明,技术本身并非目的,只有与真实的应用场景紧密结合,才能激发生产力的跃升。20 积分 | 134 页 | 27.89 MB | 1 天前3
共 98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