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研究报告国 家 数 据 基 础 设 施 技术路线发展研究报告 2025 年 5 月 区块链技术 可信数据空间 数场 数联网 数据元件 隐私保护计算技术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发展研究报告 目 录 CONTENTS 前言 第一章 人类社会正进入数据要素化发展新阶段 06 数据资源正成为继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 网络空间升级为算力空间后正在向数据空间进一步迭代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涵义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特征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思路和实施路径 第五章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比较 44 隐私保护计算 区块链 可信数据空间 数场 数联网 数据元件 第六章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技术发展趋势 68 全球将形成三种数据基础设施主流技术路线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将向“一空间(场或网)四技术”方向收敛 数据基础设施将实现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数据平权” 挑战性,至今还 未形成成熟的技术路线。《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充分考虑国内外技术最新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各地 方各行业具体探索实践,提出了隐私保护计算、区块链、可信数据空间、数场、数联网、数据元件等六条技 术路线,选择了北京、天津、上海等18个城市围绕以上六条技术路线开展城市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试点试验, 并启动了11项数据基础设施国家标准研究制订。 目前,《指引》提出的六条技术路线成熟度10 积分 | 38 页 | 6.07 MB | 5 月前3
AI赋能化工之二_AI助力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可提高研发效率,对实验数据建模,并使用该模型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和筛选催化剂等,加速研发进程;还可用于分子设计,并在 分子性能预测的基础上,提前筛选出合适的化学物质。 尤其是在合成生物学领域, AI 已在元件工程、基因线路、代谢工程、基因组工程中广泛应用,大幅提升合成生物学的各环节效率。基于 AI 的研发 平 台,可预测蛋白质结构,进而构造具有目标功能的物质。另一方面, AI 也促进了实验室自动化 能源装置和多产品 间歇装置的设计, 能源回收系统 预测模型控制和 过程优化 支撑 工具 过程 设计 过程 控制 过程 操作 人工智能赋 能 材料研发与合成 材料是人类用以制造基本元件 、构件 、机器以及更复杂材料产品的物质基础 。如今, 在 5G 和物联网时代, 材料的研发与 合成也 逐渐与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起联系, 藉由人工智能探索其新思路新方法 、新技术。 请务必阅读报告附注中的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 DNA 合成技术 、遗传学和系统生物学等学科 ,应用领域覆盖医疗健康 、科研 、化工 、美妆 、材料 、食品 、农 业和能 源等细分行业 。与传统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区别 ,合成生物学专注于核心生命元件的设计 、构建与优化新生物组分 ,包括酶 、“ 电路 ”和 生物系统, 从头设计或编辑现有基因 。合成生物学中最强大的工具之一是 DNA 合成技术 。据牛氪研究院 ,在过去 15 年中 ,基因合成的成本下10 积分 | 57 页 | 2.47 MB | 5 月前3
AI赋能化工之一-AI带动材料新需求抛光材料产业 链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抛光液和抛光垫均亟需国产替代 u CMP 技术是从原子水平上进行材料去除,从而获得超光滑和超低损伤表面,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光学元件、计算机硬盘、微机电系统、集成电路等 领域。根据产业信息网,抛光液和抛光垫是 CMP 材料中最核心的材料, 2019 年两者的价值量分别占整个 CMP 材料的 49% 和 33% 。 u CMP 粗单体生产,国产替 代空间大。 u 涉及标的:万润股份、濮阳惠成、瑞联新材、奥来德、莱特光电等。 请务必阅读报告附注中的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 61 有机材料 封装胶 驱动 IC PCB 被动元件 相关设备等 可穿戴设备 OLED 制造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国海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万润股份公告,国海证券研究所 图表: OLED 材料产业 链 OLED 升华 前 单体材料 成 品材 料 整机产 品 OLED 中间 体 OLED 面板 上游 原料 下游 中 游 触摸屏设备市场需求扩大,推动中国 OCA 光学胶产业发展 u OCA 胶是用于胶结透明光学元件(如镜头等) 的特种粘胶剂,要求具有无色透明、光透过率在 95% 以上、胶结强度良好, 可 在室温或中温下固化,且有固化收缩小等特点。 一般情况下, OCA 指的是光学亚克力压敏胶做成无基材胶膜,然后在上下底10 积分 | 71 页 | 2.74 MB | 5 月前3
2025年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高工咨询、力/位混合控制策略和自适应/智能控制 策略。目前,多数协作机器人企业都是从力/位混合控制往自适应/智能控制策略跃进。 五、振动抑制技术 协作机器人关节传动系统中含有谐波减速器、力矩传感器等柔性元件,使其具有关节柔性;同时,轻量化以及内部 中空的结构设计使协作机器人具有连杆柔性,导致在运动、定位以及末端负载较大时会造成协作机器人的振动。 协作机器人振动形式主要为过程振动和残余振动,其中,过程振动是指协作机器人在作 机床、注塑机等设备的供料环节。 (2)喷涂场景:高精度涂装,保障安全与一致性。 场景定义: 自动执行表面喷涂、喷漆等工序,适用于汽车、制造业。 (3)装配场景:精密组配,提升产品质量。 场景定义:完成电子元件、机械零件的精细组装,如手机、家电生产线。 (4)组装场景:柔性线体集成,适应多品种生产。 场景定义:复杂产品的整体组装(如家电整机、工业设备),需多工序协同。 (5)装箱场景:高效包装,优化仓储物流。 柔性制造需求。 技术趋势与方向: 通用化执行机构:融合 3D 打印、仿生设计等技术,研发磁吸/仿生夹爪等自适应末端,开发各行业专用末端执行 器,结合视觉伺服实现毫秒级物件姿态调整,覆盖电子元件至重型工件的全品类抓取。 动态功能切换:升级工具快换技术,实现高负载、高精度、快速响应切换;通过标准化接口与智能识别,支持机 器人多工序快速切换,降低设备成本。通过工具快换技术实现“一机多用”(如夹取、打磨、检测),降低设备复20 积分 | 141 页 | 4.30 MB | 1 天前3
世界互联网大会&联通:2025人形机器人应用与发展前瞻报告和灵巧手,可以 进行精准的抓取、放置、组装等操作,完成上下料、搬运、电路板焊接、 屏幕安装、电池固定等任务。例如,富士康合作优必选联合开发人形机 器人应用于精密电子组装产线,探索高精度拧螺丝、元件贴装等微操作 场景。 11 1. 典型场景及成效 (二)人形机器人探索构建普惠、精准、有温度的医疗未来 人形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探索正从实验室迅速走向临床实践, 其核心价5 积分 | 24 页 | 5.42 MB | 19 天前3
2025年智算中心冷板式液冷云舱技术白皮书-中讯邮电8) 二次侧冷却系统 secondary side cooling system 二次侧冷却系统是机柜与冷量分配单元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循环系统。与服务 器相连,冷却工质在管路内循环带出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与一次侧冷却系统进 行热交换的冷却系统。对于冷板式液冷设备,主要包含管道,冷却工质循环泵, 换热器,冷却工质过滤系统,阀门、传感器等。 三、 冷板式液冷系统介绍 1. 冷板式液冷系统10 积分 | 25 页 | 1.11 MB | 1 天前3
2025年IPv6网络安全白皮书-中国联通消息,路径上攻击者则可进一步修改 O 位及合法 OAM 消息, 威胁网络可用性并泄露敏感信息。集中式控制平面因存在单点故障特 性,易成为 DoS 攻击目标,攻击者还可能拦截或篡改控制器与网络 元件间的控制消息,破坏整体控制基础设施。 管理平面的安全风险同样不容忽视,集中化管理架构易遭受 DoS 攻击及消息篡改。未授权访问管理系统的攻击者可操控 SR 策略配置、 篡改转发行为,引发拒绝服务(DoS)条件。基于20 积分 | 34 页 | 1.27 MB | 1 天前3
人形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2024版)-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保证高分辨率和高 耐用性。国内在这些高性能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上尚处于追赶阶段,材 料的耐用性和传感器的分辨率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触觉传感器阵列的 布局和集成是电子皮肤技术中的关键挑战。虽然单个传感元件的灵敏 度、分辨率等性能已有较大提升,但在大面积阵列化部署时,面临着 高成本、拼接问题、电路连通性差等难题,这在国内外都存在较大的 技术挑战。国内在阵列式触觉传感器的生产成本和大规模部署方面仍 性将进一步提高, 从而在软体机器人、外骨骼、康复医疗及仿生机械臂等领域得到广泛 应用。与此同时,嵌入式传感器与自适应控制算法的结合使气动肌肉 能精准应对复杂环境和精细操作;微型压缩机、可变刚度元件与模块 化气动控制单元的集成则促进了气动肌肉控制系统的紧凑与高效化。 38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气动肌肉的性能并非完美无缺,气动肌肉 的使用需要配备外置气源,带来系统空间的占用。其次,气体的可压10 积分 | 89 页 | 3.98 MB | 5 月前3
数字化医疗AI服务平台建设方案(80页 PPT)通过算法框架实现深度 学习过程。在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的技术之上,实现了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三大技术应用,即计算机视觉、 智能语音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 云平台(云存储与云计算) 云计算设备 处理器 / 芯片 传感器元件 激光雷达 数据 挖掘 机器学习 交 叉 部 分 强 化 学 习 迁 移 学 习 … 深 度 学 习 TensorFlow Lasagne Theano40 积分 | 80 页 | 7.03 MB | 4 月前3
DeepSeek大模型赋能高校教学和科研2025全性和效率 3.7 大模型的应用领 域 大模型可以用于自动驾驶中的感知、决策 等任务 。通过学习大量的驾驶数据 ,大 模 在生物信息学领域 ,大模型可以用于基 因 序列分析(识别基因中的功能元件和变异 位点) 、蛋白质结构预测(推测蛋白质 的 二级和三级结构) 、药物研发(预测分 子 与靶点的相互作用)等 大模型可以用于质量控制、故障诊断等任 务 。通过学习大量的工业制造数据10 积分 | 123 页 | 15.88 MB | 5 月前3
共 16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