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基于动态碳排放流模型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报告10 积分 | 30 页 | 17.51 MB | 5 月前3
低碳园区评价指南(TQDSF 012—2022)团 体 标 准 ICS 13.020.20 CCS Z 00 低碳园区评价指南 Evaluation guide for low-carbon parks 2022 - 06- 30 发布 2022 - 07 - 01 实施 发 布 T/QDSF 012—2022 .............................................. 2 5.1 低碳工业园区 .................................................................... 2 5.2 低碳非工业园区 ................................................... .............................................. 3 6.1 低碳工业园区 .................................................................... 3 6.2 低碳非工业园区 ...................................................10 积分 | 20 页 | 1.13 MB | 5 月前3
低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51页 PPT)10 积分 | 50 页 | 33.78 MB | 5 月前3
低碳智慧园区能源管理解决方案(48页 PPT)低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1· 背景 2· 设计理念 3· 方案介绍 目录 CONTE NTS 1· 背景 3 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以云大物移智 5G 等新兴技术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引领人类社会迈向万物感知、万物 互联 和万物智能的全新纪元——埃林哲; 园区作为城市的基础单元,逐步成为物理世界、人文世界、数字世界三位一体的空间综合体, 成 为智慧城市的核心落脚点。 低碳化、智能化 • 清洁能源提升 • 实时响应 • 可预测性 • 效率高 • 大容量储能 高碳 低碳 分布式 • 双向功率 流 • 分布式拓 扑 • 分布式储 能 • 微网 • 效率提升 • 产能过剩 • 效率低 分布式能源管理 传统能源管理 能源操作系统 智 能 化 5 2· 设计理念 6 低碳智慧园区的整体理念 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社会发展理念,履行全球领导企业的社会责任,响应国家能源 革命号召,为用户提供低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共享 实现全民获利,园区各方达成共赢, 包括高层管理者、运营人员、工程 师、使用人员 协调10 积分 | 48 页 | 10.76 MB | 5 月前3
工信部解读《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10 积分 | 5 页 | 1.24 MB | 5 月前3
企业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建设方案(73页 PPT)企业智慧能源管控 平 台 建设方案 数据异常诊断 工业组态监控 驾驶舱自定义 设备能效分析 能效分析报告 碳资产管理 01 背景分析 02 需求分析 03 解决方案 04 平台功能 05 平台特色 06 主要产品介绍 07 案例分享 CONTENT 加入星球获取更多更全的数智化解决方案 1 背景分析 背景 2024 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2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印发《工业 能效提升行动计划》 《计划》提出“ 围绕工业领域节能降碳 ,打造了一 批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加强重点行业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可再 空调管理 设备能效 能源管理 碳资产管理 实时监控 巡检计划 电能质量监测 电气火灾探测 灯光监控 运行监测 生产系统能效 能耗监测 碳核算 越限报警 消缺管理 电能质量分析 隐患自动切除 集中控制 远程调节 辅助生产能效 能效分析 碳配额 保护测控 智能巡检 电能质量报警20 积分 | 73 页 | 11.38 MB | 1 天前3
大型集团“十五五”企业战略规划数字化转型编制实战指南:7大工具+案例,破解企业数字化迷局速增长势能 从高速增长向稳增长、优结构转 变, 后续规划更强调质量与可持续,延续改革深化逻辑 延续开放与 区域 协调,后续规划强化创 新 驱动、数字经济,承接产业升级趋势 确立科学发展、绿色低碳路径,后续规划持续强化生态、创 新 权重,深化城乡统筹 延续结构调整与 开 放合作,后续规划深化 “一带一路”,强化内需与 创 新 , 推动高质量发展 承上启下,为 “十四五” 奠定全面小康基础,新 步健全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 10.5 亿人 ,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 95% 以上 ,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数量超 37 万个 ,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 感更加充实。 • (二)教育发展:“双减” 政策落地见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时长有效减少,校外培训负担大幅降低,促进教育公平。职业教育与 产业 需求对接更加紧密, 2023 年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超 90% ,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了人力支持。 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周期同频,也是以五年作为一个周期。 规划目标 • - 服务国家战略: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如 “双碳” 目标、乡村振兴、制造强国等,明确自身在推动国家战略实施中的责 任与任务,例如能源类企业制定新 能源开发与 传 统能源转 型目标以 助力 “双碳” 落地。 • - 追求高质量发展:强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仅关注规模增长,更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像科技20 积分 | 172 页 | 7.90 MB | 1 天前3
博鳌亚洲论坛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2025年度报告应对气候变化:亚洲推进绿色发展I 博鳌亚洲论坛咨委、联合国前副秘书长 沙姆沙德·阿赫塔尔 这份报告涵盖了亚洲气候脆弱性、自然作为基础设施、碳信用市场等多个议题,内容丰富、信 息翔实。报告强调了绿色增长的重要性,提供了非常实质性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报告不仅描绘了 亚洲的整体气候变化格局,还提供了关于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扩展和投资自然的深入分析,对政策 制定者和研究人员有重要参考价值。亚洲推动增长的方式对全球其他地区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这 报告强 调了采取综合气候行动的紧迫性,并着重探讨了政策框架、技术创新和可持续金融在实现低碳经济 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对于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领导者而言,报告提供了宝贵的 见解,指导如何将自然作为气候韧性的核心支柱加以利用。报告特别强调了将自然作为基础设施进 行投资的重要性,展示了其在碳封存、气候适应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成本效益和长期收益。报告提 出了切实可行的策略,以推动自然 衷心感谢所有作者为编写这份全面且富有洞察力的报告所做的辛勤工作。报告探讨了气候变化与 亚洲绿色转型这一重要主题,内容丰富翔实,涵盖了从气候变化进程及其对亚洲国家的影响,到各 国的政策、新技术和碳市场等方面的具体信息。我非常欣赏这份报告,一是报告数据来源可信,增 加了报告结论的说服力,二是报告呈现方式直观,通过大量图表、数据和现实世界案例,有效地将 复杂的信息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形式。报告还引10 积分 | 168 页 | 7.27 MB | 5 月前3
河南省工业企业园区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工业余 热余压、新型储能、氢能等多种能源,以期实现工业企业、园区 内电、热、冷、气等多种形式能源高效互补利用的工业用能新载 体。工业绿色微电网是降低工业企业用电成本的主要途径,是实 现节能降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为指导工业企业、园区建设工业绿 色微电网,推动工业企业、园区提高能效,保障工业稳增长合理 用能需求,制定本指南。 一、建设目标 工业企业和园区通过建设运行工业绿色微电网,加快分布式 因地制宜推广园区集中供热、能源供应中枢等新业态。促进工业 — 3 — 企业、园区提高能效,保障工业稳增长合理用能需求,实现多能 高效互补利用,促进就近大规模高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降低用 能成本,推动落实“双碳”目标实现。 二、建设思路 (一)从需求侧出发,主动适配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 系统 工业企业和园区要加强厂房光伏、分布式风电、多元储能、 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系统等一体化系统应用, 业生产的负荷特性和能源需求,制定最优的能源供应方案,实现 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成本最小化。 管控系统应具有能源监控(包括运行监控、数据管理、告警 管理等)、能源分析(包括统计分析、能源报表等)、碳排分析 (包括碳管理、碳分析、碳评价等)、能源预测(预测未来的能 源需求和供应情况)、源网荷储协调控制、最优调度策略、需求 侧响应、运行状态全景分析、智能安全分析等功能。 (六)开发模式 工业绿色微电网项目可以业主自主开发建设,可以委托专业0 积分 | 7 页 | 188.30 KB | 5 月前3
2024-2025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邢 旭 邢国强 邢莹莹 毕恩兵 吕锦标 朱 磊 任宇航 刘玉颖 刘亚锋 刘松民 刘宗豪 刘建东 刘 莹 刘 晓 刘 涛 许洪华 孙 云 孙丽平 纪振双 严大洲 李 峰 李 晨 李琼慧 李 锋 李新军 李 静 李燕燕 杨天锋 杨立红 肖鹏军 时璟丽 吴 倩 何 帅 宋登元 张一峰 张小明 张 军 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力争于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 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既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 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实现双碳目标,发展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不仅有助于推动我 国加快能源转型,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占比,也能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 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6、不同厚度的前盖板玻璃组件市场占比 目前,前盖板玻璃厚度主要有 1.6mm、2.0mm 和其他规格,其中厚度为 2.0mm 的玻璃主 要用于双玻组件。2024 年,由于双面组件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厚度为 2.0mm 的前盖板玻璃 市场占有率达到 75.8%,较去年进一步提升;同时双玻组件试用 1.6mm 厚度玻璃,其市场占有 率有所提升,约为 3.3%。未来,在保证组件可靠性的前提下,盖板玻璃会向薄片化发展。10 积分 | 78 页 | 3.76 MB | 5 月前3
共 88 条
- 1
- 2
- 3
- 4
- 5
- 6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