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瞭望》矿山专刊--新华三工作面减人提效、综采工作面内少人或无人操作、井下和露天煤矿固定岗位的无人值 守与远程监控。 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形成煤矿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 与标准体系,实现开拓设计、地质保障、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物流等系统 的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协同运行,井下重点岗位机器人作业,露天煤矿实现智能连续 作业和无人化运输。 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构建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煤矿智能化系 排、知碳、知路”,然后实现“治能、治污、治碳”,最终达到“绿能、绿产、绿碳”的 整体绿色矿山零碳操作体系。 矿山零碳治理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碳行业管理,需要从“源、探、管、服”四个层面与矿山 生产控制、矿山地质信息、矿山安全应急、矿山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结合,以期实现 矿山零碳的整体数据协同与规划。 2、矿山数字能源应用前景分析 传统矿山生产中存在大量用功用电的场景,并且这些电力来源大多是来自于传统工业用 发展改革委、能 源局、应急部、 煤矿安监局、工 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科技部、 教育部 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形成煤 矿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实现开拓设计、地质保障、 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物流等系统的智能化决策和自动 化协同运行,井下重点岗位机器人作业,露天煤矿实现智能连续 作业和无人化运输。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构 建多产10 积分 | 189 页 | 25.75 MB | 6 月前3
中国建筑业企业数字化研究报告(2024)-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通过二者结合,可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助力项目 管理者进行空间分析、环境模拟和风险评估。在项目设计阶段,借助 GIS 数据 的支持,BIM 模型能更精确地反映施工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周边环境 等信息,为设计方案的制定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减少设计不合理导致的施工变 更。在施工过程中,利用 BIM 与 GIS 联合平台,可实时监控施工进度、质量 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时调整施工策略,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技术在铁路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助力铁路设计人员创建全方位的数字化模型,提前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 的问题,优化设计与施工方案。在铁路线路规划阶段,利用 BIM 技术可对不同 线路走向进行模拟分析,综合考虑地形、地质、环境等因素,选择最优方案, 中国建筑业企业数字化研究报告 4 减少工程投资和施工难度。在轨道设计和站场建设方面,BIM 模型能够直观展 示各部分结构和设备的布局,便于设计人员进行优化和调整,确保设计的合理 对工程环 境进行精准、高效的测绘、勘探与数据采集,并将成果快速、准确地转化为可 视化、可分析的数字信息。根据《智能建造技术导则》,数字勘察包括对地理 信息数据、工程钻探数据、原位测试数据、水文地质数据以及室内试验数据等 多方式、多来源的获取与整合。具体来看: 首先,勘察数据采集方面,数字技术与传统勘察活动的结合主要体现在设 备与技术的智能化应用。利用倾斜摄影、机载激光雷达(LiDAR)扫描和三维激20 积分 | 115 页 | 10.19 MB | 4 月前3
华为&罗兰贝格-国家数字化范式与路径2024领域数字化转型,加速国家综合能力的发展。 非洲地区医保覆盖率低。卢旺达政 府将医保发放模式由居民线下领取转为 发至数字钱包账户,降低偏远地区居民 菲律宾 GeoRiskPH平台基于气候、 地质数据库生成全国灾害风险等级地图, 平台上线后第一年,菲律宾自然灾害造 到 2030 年非洲大陆约 2.3 亿个工 作岗位需要数字技能。ACW 项目帮助偏 远地区通网通电、安装编程用电脑,并 千兆园区场景的落地。 印尼通信和信息部等部门紧密合作, 组织多个部门共同保障 Giga City 愿景的 实现,通过在技术标准制定、项目部署等 方面协调行动,推进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地表地质信息和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整 合分析,提高勘探精度,缩短定位时间。 在生产方面,通过分析历史和实时数据, 预测矿石品位变化及设备故障,为生产 决策提供精准依据。在安全保障方面, 矿井内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湿 极进行数字化转型相关投资。 铜矿作业环境复杂危险,网络联接 让井下、露天开采等复杂环境中的设备互 联互通,实现远程操控和实时数据传输, 保障人员安全和生产高效。云计算可存 储处理海量的地质、开采数据,分析矿 石品位变化、设备与地质条件匹配度等, 指导开采策略。智能终端作为特殊环境 下的操作和数据采集工具,方便矿工实 时监控设备和环境参数,也作为培训工 具,让矿工熟悉复杂的铜矿开采流程和 应对特殊情况。10 积分 | 67 页 | 12.29 MB | 5 月前3
量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初步实现商用, 光学原子钟、原子陀螺仪、里德堡原子天线等目前处于科研攻关和 量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报告(2024 年) 3 样机研制阶段。主要应用场景涵盖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生物医疗、 地质资源勘测等领域,产业化前景广阔。 二、政策布局投资 (一)国际政策布局 1.美国 美国通过《国家量子计划(NQI)》立法,统筹全美量子信息技 术发展,形成统一部署和资金支持的法律基础,组织能源部、自然 则会持续开发火车智能导航系 统,通过利用量子传感器节省成本,同时提高隧道行驶的安全性。 量子重力仪企业 DeltaG 旨在利用重力梯度传感器技术开发一种半 自主的监测系统,依托其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扫描,发现地质 结构方面可能存在的危险。 加拿大国防部设立国防卓越与安全创新(IDEaS)项目,该项 目尤其关注量子精密测量和量子传感领域,资助了“量子增强导航”、 “微波量子雷达”、“用于卓越态势感知的量子增强仪器”、“芯片上0 积分 | 57 页 | 2.18 MB | 5 月前3
智慧公路技术白皮书 v1.0 -华为车、路的网联化程度较低,实时业务难以实现 随着收费联网、高清视频监控等业务的快速发展,路侧设备数据量急剧增长,使得 随路网络带宽需求快速增长,设备安全接入、安全策略快速部署成为难题;同时,沿路 网络运维难,地质灾害、施工导致光纤断、传输质量降低,由于无监测、范围广,排查 耗时耗力,工作效率低。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的普及程度较低,难以应对海量数据分析、 实时决策难度大 随着城镇化的迅猛发展,0 积分 | 43 页 | 3.19 MB | 5 月前3
共 5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