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腾讯云:2025年国产数字化升级标杆实践报告从满足基础的“功能兼容性”转向追求更高的“性能与可 靠性”。目前软件产品已经实现全栈自研、安全可靠,在技术领先性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正式从"可用"迈向"好用"的新阶段。这背 后是国产软件在性能、稳定性、易用性和生态成熟度上的整体提升。 一是产品性能和技术实力的提升: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国产软件通过权威认证,性能世界领先,例如腾讯云的TDSQL数据库核心代码 100%自研,性能多次刷新世界权威性 医疗、 传媒、交通等诸多领域,国产软件也经过了广泛的考验。 三是用户体验的优化:国产软硬件从可用、能用,向好用、易用、爱用迈进。早期融合创新产品被常被诟病生态不全、响应慢、稳定 性差、成本高,如今主流国产软件性能、稳定性、性价比显著提升;基于融合创新环境的应用也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基于国产人工 智能训练平台和智能体开发平台,AI技术被深度集成,如智能导航、个性化推荐等功能,使软件更“懂”用户。在金融、政务等关键 务,更能赋能业务,提供智能分析、预测和决策支持。强大的技术支撑为业务创新提供了肥沃土壤,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在 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业务韧性的提升也确保企业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关键业务的稳定运行。 五是生态融合创造协同价值:国产软件的“好用”不仅在于产品本身,更在于构建一个繁荣、开放的生态系统。在操作系统、数据 库、专有云等国产基础软硬件发展过程中,海量产品逐步实现兼容性互认证。腾20 积分 | 45 页 | 20.65 MB | 1 天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东数西算算网协同调度业务场景白皮书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资源状态,启动协同调度机制。这一过程涉及到对 多种资源的统筹安排,包括任务的合理分配、流量的准确调度以及数 据的高效传输,以满足用户在算力、网络和存储方面的综合应用需求, 确保业务的稳定、高效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需要算网协同调度平台对用户自治系统内部 署的应用和算网协同调度平台调度部署的应用之间进行互相访问的 ● 流量调度,或者是需要算网协同调度平台对用户自治系统内部署的应 达成资源高效协同 不同调度模式下,算网协同调度平台及自治系统内调度机制,整 ●合本地与外部资源 ,运用有效算法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跨系统优化配 置,提高资源整体利用率。 确保业务稳定运行 面对各类复杂业务需求,多样的调度方式保障资源提供方总能找 到优化方案,获取充足且适宜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维持业务连 续性,助力业务稳步拓展。 实现成本效益最优 资源提供方通 流程,为其提供支撑。与此同时,流量依据数据的规模、 存储类型 及传输紧急程度进行适配,保障数据快速、稳定传输,让任务执行全 程无阻,高效达成目标,有力推动业务持续发展。 应用部署优化 根据算网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算网协同调度平台利用资源调配能 力精准匹配数据处理应用与西部具有合适价格、算力和存储条件的算 网资源,实现应用的高效部署,确保业务的稳定运行和成本的有效控 制。 21 数据迁移保障 通过定制化的20 积分 | 118 页 | 8.35 MB | 1 天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卫星互联网承载网技术白皮书一、需求与愿景 本白皮书创新性提出卫星互联网承载网这一前沿概念。卫星互联 网承载网是连接卫星与地面终端,实现数据高效传输与交互的关键网 络架构,如同信息高速公路一般,确保卫星互联网中的各类信息能够 快速、稳定地流通。具体而言,本章从国家战略需求、产业发展驱动、 人民生活需求以及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入手,深入分析卫星互联网承载 网在各领域的重要作用与发展契机。 1.1 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随着我国综合国 吸纳“星间协同 Xn 接口增 强方案”,IETF《天基网络切片标识符草案》成为 RFC9437 标准。 技术突破方面,清华大学“智慧天网一号 01 星”实现中轨星间激光 通信 120Gbps 稳定传输,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构建星上算力 网络,提升应急响应效率。全球合作中,“天基丝路”平台为中老铁 路、瓜达尔港提供服务,技术模式被纳入联合国《空间 2030 议程》。 1 二、卫星互联网承载网概述 轨道 力学的链路预测实现路由的提前优化配置,并借助分布式控制与跨域 编排机制,在多域多业务并行运行的情况下保持网络稳定。 在能力特征方面,卫星互联网承载网的首要优势是全球覆盖。依 托大规模卫星星座的轨道布局,它可以为地面基础设施难以覆盖的海 洋、极地、沙漠等区域提供稳定的骨干通信服务,真正实现全域无缝 连接。其次是高速传输能力,现代星间激光链路单通道容量已可达数 十 Gbps,未来有望迈向20 积分 | 85 页 | 3.37 MB | 1 天前3
华为:2025年华为混合云现代化运维体系核心能力及最佳实践报告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对混合云运维系统架构进行现代化升级势在必行。华为混合云基于自身云平 台运维经验,以及服务数千家政企客户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持续积累面向现代化的核心运维能 力,并沉淀构筑了一套全面构建稳定可靠的现代化运维能力的路径和方法。通过运维现代化核心 能力,期望能够帮助政企客户从传统架构运维到云化架构运维转型,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驱动, 构筑混合云现代化运维新体验。 其中,运维体系作为混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好的运维体 系最关键的衡量标准就是可落地性。运维体系在落 地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密切配合,相互磨合并且 持续改进,最终形成最符合政企现状的运维体系, 持续保障业务稳定运行,支撑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表2.3 运维体系成熟度评估标准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指标举例 业务感知能力 应用请求成功率 应用请求平均时延 运维人效比率 平台资源使用率 运维自动化率 变更成功率 准化的规范和流程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 高效性。 业务故障等级定义 在故障处理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故障等级,调 集相应的资源处理问题,有效提高故障处理效率。 按照故障影响,故障划分为四个等级,即P1/P2/P3/ P4。 业务上线规范 新业务或系统功能上线时所需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流程。这些规范旨在确保上线过程的顺利进行,减少系统风 险,提高业务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事件记录20 积分 | 53 页 | 8.80 MB | 1 天前3
2025年智能化时代数据库自主可靠运维白皮书-腾讯云PREPARATION COMMITTEE 第一章:智能化时代可靠运维发展趋势 �� �� �� �� �.� AI对传统运维的影响 �.� AI在运维实践中的挑战 �.� 运维应当如何拥抱AI 第二章:稳定可靠运维面临的挑战 �.� 数据快速增长挑战 �.� 需求、逻辑实现不可控挑战 �.� 复杂技术栈挑战 �.� 应急体系建设挑战 �.� 数据安全、合规挑战 第三章:可靠运维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分析 SQL进行查询,通过自然语言与AI Agent交互,带来数据库交互变革,非技术人员也可以很方便地 操作数据库,未来也会向着“对话即运维”的方向发展。 AI幻觉问题:当前,AI依然存在幻觉和过期信息的问题,运维工作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不足。比 如,AI辅助生成SQL在简单SQL场景较为成熟,但是当SQL语句较为复杂,尤其是嵌套层数较多 时,可能会出现“幻觉”问题,导致SQL生成错误或者无法执行。此外,一些场景下AI生成的SQL可 。 RAG召回率不足:在构建数据库运维AI Agent时,单纯的向量嵌入可能导致召回率低以及召回信 息出现波动等问题,可以引入知识图谱或GraphRAG技术,提供多路召回方式提升召回准确率和 稳定性,此外,也可以通过数据预处理矫正出问题的数据。 智能化部署:AI基于用户需求,自动生成配置文件并完成数据库部署,简化传统部署流程。 �.� AI对传统运维的影响 故障诊断与智能运维:根据不同20 积分 | 89 页 | 2.06 MB | 1 天前3
《Web3.0:下一代互联网的变革与挑战》姚前 & 陈永伟3.0需要先进的高带宽网络通信技术,以便使各种终端能随时随地、 低延迟接入网络。比如,通过图像渲染和AI技术,可提高用户在虚 拟世界的实时拟真度,消除失真感;云计算可为用户提供顺畅无 阻、即时反馈、稳定持久及虚拟共享的大规模交互与共享体验。 三是芯片技术。为支持海量的各种数据计算和传输,Web 3.0需 要极强的算力支持,而算力的根基则离不开性能强大的芯片。 综上所述,互联网迭代演进的轨迹如图1 响力,并且获得类似于股息回报的长期激励。 图2.1 Steemit的激励系统运作机制 注:图中的虚线表示不能实时完成。X值由成员在一定范围内设定。 Steem Dollars(SBD)。这是Steem公链中的稳定通证,其价值 被固定为1美元。无论STEEM的价值如何变化,用户都可以用1单位 SBD兑换价值1美元的STEEM。在这种设计下,风险回避型的用户就可 以选择持有SBD来保值,而风险爱好型的用户则可以选择持有STEEM 资产。区块链技术使金融资产的创建和验证成本大幅降低,这使发 行成为DeFi的一个重要应用。进一步来说,发行类DeFi产品还可以 分为三小类。 (1)稳定币通证。这类产品主要利用算法调节,为用户提供币 值稳定的通证。比如,以太坊上的Maker提供的稳定币DAI就是利用 算法自动调节利率,进而调控市场供求,将其币值一直控制在1美元 左右。 (2)借贷类产品。这类产品主要为用户提供贷款服务。通过算20 积分 | 183 页 | 3.74 MB | 1 天前3
人形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2024版)-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学研制出“悟”和“空”双胞胎人形机器人为代表,人形机器人行业 步入了快速发展期,手臂活动灵巧,能够完成稳定行走、给人送递饮 料以及乒乓球对打等任务;2010 年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进步大 幅提升了人形机器人的认知能力,以优必选 Alpha2、Walker 等为代表 的人形机器人,能够稳定地执行复杂动作,甚至在挑战性场景中自主 做出决策;2020 年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增长, 感知器件——涵盖视觉、力/触觉和运动感知的多种传感器,例如 视觉传感器、惯性传感器和力矩传感器,用于采集外部环境信息和机 器人的自身状态数据; 运动器件——包括减速器、丝杠、电机及运动控制器等,负责驱 动机器人完成精确、稳定的动作; 灵巧手——作为精细操作的关键部件,对结构设计、反馈系统和 尺寸规格要求极高; 芯片——主要涵盖 CPU、GPU、NPU 等计算芯片和各类控制芯片, 是机器人执行复杂算法和智能决策的“大脑”; 人形机器人一体化关节是一种高度集成化的机器人关节组件,它 将伺服驱动器、无框力矩电机、减速器(谐波、行星、滚柱丝杠)、 编码器等关键部件集成在一个模块中,可以提高人形机器人的运动精 度、灵活性和负载能力,是实现高效、稳定操作的核心部件。通过采 用精密传动系统、高速通信接口、优化热设计以及标准线束装配等方 式实现精准力控、高扭矩密度、降低功耗和控制发热、提升一体化关 节的可装配性和可维护性。实现一体化关节的集成需要克服一系列技10 积分 | 89 页 | 3.98 MB | 5 月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技术白皮书应变化的能力,在某个节点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将其上的 任务迁移至其他健康节点,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在检测到网 络拥塞时,能够智能地选择其他通信路径,避免性能瓶颈。 这种动态适应能力是保障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跨域协同与互操作性:理想的分布式算力池往往跨越不同管 理域(多个公有云、私有云、边缘站点、终端设备)。实现 高效的感知与调度,必须解决跨域资源发现、认证授权、状 态信 , 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在智能安防领域,随着视 频监控分辨率的持续提高以及多模态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安防 系统需要同时高效处理来自高清摄像头、红外传感器、声纹识别设备 等多种设备的海量数据流,并实现实时的行为分析、异常事件的快速 检测与精准目标追踪。这无疑要求系统具备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以及 极低延迟的数据传输能力,以此保障安防应用的高效、稳定运行。在 医疗影像领 署(如容器化、虚拟机化),并提供灵活的调度策略接口,适配不同 算法对算力的差异化需求(如 AI 推理需 GPU 资源优先调度)。 16 此外,所有用户群体均对系统提出共性需求:一是弱网环境适配, 在 4G/5G 信号不稳定区域(如偏远地区、地下停车场)仍能保障算力 服务可用;二是安全防护,需具备数据传输加密、节点身份认证等能 力,防止算力资源被非法占用或数据泄露;三是低成本运维,通过自 动化部署、远程监控功能降低人工干预,尤其适合边缘节点分散的场20 积分 | 73 页 | 2.15 MB | 1 天前3
2025年超节点发展报告-华为&中国信通院AI 时代的核心计算单元” 这一重要观点,清晰地呈 现了超节点的基础定义与特征,包括技术层面的基础特征和扩展特征,以及系统层面的大规模、高 可靠、多场景特征。同时,通过分析全球产业的演进路线、超节点稳定性的核心挑战以及技术产业 生态发展格局,为产业界指明了超节点的发展方向。 在未来计算的下一个十年,超节点无疑将成为推动 AI 技术发展的关键力量。这份发展报告为我 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 的苛刻要求。传统的硬件堆叠模式已难以满足其对于算力规模、通信效率及系统稳定性的需求。《超 节点发展报告》深刻阐述了,必须从单纯的硬件聚合,迈向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核心的创新构建。 超节点通过超高带宽互联、内存统一编址等关键技术,实现了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的深度融合与 高效协同,其大规模灵活组网与高可靠运行的系统优势,是构建稳定、高效、易用的新一代算力系 统的必然路径。超节点是支撑未来复杂 AI 趋势二:行业模型落地——后训练与推理需求的专业化 行业客户在基础模型之上经 SFT + RL 形成“行业 R1”,算力从百卡增至千卡。推理端爆发 要求低时延 + 高吞吐并重:既要扛训练峰值,又要以高效率、低成本、多租户隔离稳定供给,推动 GPU/NPU 虚拟化与弹性调度。 OpenAI 范例:OpenAI 坚定地遵循“规模定律”,通过投入更多算力和更大参数来保证其基础 模型(如 GPT-4/4.5)的持续领先。同时20 积分 | 31 页 | 4.79 MB | 1 天前3
信通院:“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应用研究报告2025(一)智能产品案例 ................................... 24 1、拓斯达新一代 X5 机器人控制平台 ..................... 24 2、钧舵高稳定性的 LRA 系列直线旋转执行器 .............. 24 3、灵猴螺纹完整性检测机器人 .......................... 25 4、博众精工 MasterpieceAI 机器人制造商强势崛起,市场份额飙升到 47%。然而,本土机器人产 品高端化水平不足,在汽车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市场份额偏低,在 核心零部件和算法方面与机器人“四大家族”存在一定差距,产品的 稳定性、精确度、响应速度和易用性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国产 替代进程加速,当前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在多个关键领域已取得突破, 如减速器、伺服电机、传感器等,未来,机器人行业的差异化竞争将 更多聚焦于软件。 2、三种应用模型及其组合催生出多种功能的机器人 运动控制类模型推动传统工业机器人升级为“能精细化控制”的 机器人。一是操作优化类,传统焊接、打磨机器人通过对机器人的运 动轨迹进行计算并转化到关节空间,提高机器人的稳定性,转变成高 精度操作机器人;二是移动优化类,具有平面活动需求的移动机器人 能够感知到障碍物优化移动路径,成为自动避障移动机器人;三是协 同优化类,单一的机械控制转变为群体控制,包括机器人群体的高效0 积分 | 37 页 | 2.06 MB | 5 月前3
共 46 条
-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