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络发展大会:算力城域网白皮书(2025版)一步明确城域网络在面向算 力业务新场景、新需求下需具备的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能力。 本白皮书首先从算力产业发展、宏观政策以及服务模式等角度分 析了算力发展态势,引出了算力城域网的概念;然后,针对算力业务 需求展开分析,明确了算力城域网应具备的网络能力;其次,分析了 算力城域网设计目标,阐述了算力城域网的总体架构、关键技术和设 备能力;最后,给出了算力城域网面向具体业务场景的技术方案,以 及演进路径建议。 本白皮书旨在通过对算力城域网的网络架构、关键技术、应用场 景及发展策略的探讨,吸引更多行业内的专家和相关从业者共同参与 算力城域网的创新发展与产品实现,推动网络向更加高效、智能、灵 活、绿色、安全等方向演进。 算力城域网白皮书(2025 版) II 目 录 前 言.................................................. 5 出口功能区................................................................................17 五、算力城域网关键技术.......................................................................18 六、算力城域网设备能力要求..........20 积分 | 42 页 | 7.16 MB | 2 天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技术白皮书动态变化 的算力资源,以支撑日益复杂的智能应用需求,已成为推动产业数字 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挑战与核心技术方向。 本白皮书首先详细阐述了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的背景、需求、 体系架构以及关键技术,同时介绍了该技术在远程医疗、智慧城市、 大模型分布式训推以及云游戏等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并探讨了当前 技术落地、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以及标准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建 议。 目前,工业界和学 .....19 二、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架构.......................................................... 23 三、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关键技术.................................................. 27 3.1 分布式算力资源度量模型............................ 合任务的计算强度、时延要求和数据依赖等特征,以及网络带宽和能 量预算等约束,运用自适应的智能调度算法将大规模的计算任务分散 到不同的计算节点上,从而实现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本白皮书阐 述了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的背景、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应用场景、 发展建议,旨在为有兴趣了解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相关概念和技术 的研究人员提供介绍与指导。具体而言,本章从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 度概念和特征入手,进一步分析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的研究意义和20 积分 | 73 页 | 2.15 MB | 2 天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面向Web3.0的数字实体互联白皮书发展与数 据传输的本质、现有架构的局限性以及下一代网络的关键突破方向; 其次梳理了现有 Web3.0 技术演进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 字实体互联网络”的概念与内涵,并阐述了其核心价值、关键技术要 素及相关标准化情况;最后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1 本白皮书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编号:2022YFF0610300)。 II 目 录 前 言.................. 理,跨链桥接技术解决异构链互 操作问题。应用层则涌现出 DeFi 协议、DAO 治理模型和各类 dApp,形成完整 的去中心化应用生态。 面向 Web3.0 的数字实体互联白皮书 15 关键技术突破包括:1)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交易逻辑;2)零知识证明(如 zk-Rollups)平衡隐私与验证;3)PoS/PoH 等新型共识机制提升性能;4)内 容寻址(CID)确保数据持久性。这些创新共同推动互联网向用户主权化转型, 的数字实体互联白皮书 26 四、相关标准化组织及其相关活动 (一)相关标准化组织 许多标准化组织的活动有助于数字实体网络形成与发展,包括但不限于: W3C:在数字实体的身份与认证、凭证交互等关键技术上发挥核心作用。 制定了 Decentralized Identifiers (DIDs) v1.0,为数字实体提供去中心化的唯 一身份标识,是数字实体身份体系的重要基础;定义了 DID Document10 积分 | 38 页 | 1.25 MB | 2 天前3
人形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2024版)-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7 2.2.10 关键技术标准化需求分析........................................................................................... 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标准研究 《关于组织开展 2023 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 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 2023 年 提出面向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通 用人工智能等 4 个重点方向,突破关键技术 《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4 年 提出做强未来高端装备,打造包括人形机器人 在内的多项标志性产品 2)地方政策 自 2023 年以来,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出台支持人形机器 减速器等高端核心部件仍高度依赖进口,这些领 域存在明显的技术差距,国产化空间巨大。随着国内产业的快速发展, 供应链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一批优质供应商,如绿的谐波、步科股份、 22 禾川科技、华为海思等,正在加速攻关关键技术,集中突破高精度减 速器、高性能电机、高算力芯片等“卡脖子”领域,努力打破国外技 术垄断,为实现自主可控的核心部件供应提供重要支撑。 未来,为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加速制定上游核心10 积分 | 89 页 | 3.98 MB | 5 月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卫星互联网承载网技术白皮书低、星地协同不足 等问题,难以满足全域通信、应急保障、产业赋能等多元化需求。卫 星互联网承载网作为连接卫星星座与地面终端的“太空信息高速公 路”,通过星间/星地链路技术、动态路由与交换技术等关键技术创 新,实现了数据的高效传输与交互,为破解传统网络瓶颈提供了系统 性解决方案。 本白皮书首先系统梳理了卫星互联网承载网的发展背景与需求 愿景,涵盖国家重大战略、产业经济升级、人民服务保障及全球科技 混合式架构..................................................................................9 四、卫星互联网承载网关键技术.......................................................... 12 4.1 星间/星地链路技术...................... 12 四、卫星互联网承载网关键技术 卫星互联网承载网作为卫星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 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卫星通信系统的效能。为了实现高效、可靠、灵 活的卫星互联网承载网,需要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持。本章将详细介 绍星间/星地链路技术、路由技术、交换技术、移动切换技术、网络 管理与控制技术、网络测量技术以及仿真与验证技术等卫星互联网承 载网的关键技术。 4.1 星间/星地链路技术20 积分 | 85 页 | 3.37 MB | 2 天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光电融合网络技术与产业应用白皮书能制造、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新兴应用场景提供坚实的网络保障。 本白皮书系统阐述光电融合网络的技术特征与发展需求,深入分 析长距离相干光传输技术、IP+光融合架构、光电协同的智能管控系 统等关键技术,全面梳理国际国内标准进展与产业生态现状。通过剖 析数据中心互联、算力网络等典型应用场景,展示了光电融合网络在 降低 30%以上 TCO、提升 50%以上能效比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同时, 本白 ,以实现功率、性能和成本目标, 针对路由器部署的小型插拔式光缆,预计运行速率为 240-272 Gbaud, 信道网格为 300GHz。拟议标准:1600ZR、1600ZR+。 2.2.2 关键技术 1.帧结构与编码 ZR/ZR+信号的帧格式参考了 ITU-T OTN 标准,使用了 FlexO 帧 进行信号的封装。具体在不同速率,不同传输距离和应用场景上, ZR/ZR+和传统 OTN 层与光层,可减少网络转接层级、显著降 低建维成本并提升承载效率;经济灵活的 IP 网络与高效安全的光网 络融合将驱动承载技术、设备形态和应用方案的多维度融合创新;当 前集成电路的能力提升、硅光及光电合封等关键技术的日趋成熟、设 备 SDN 南向接口的融合统一,为网络融合和大规模部署提供了坚实 支撑,成为面向未来高效承载网络的重要演进方向。 IP+光的融合包括管控融合、协议融合、硬件融合三个维度。在20 积分 | 95 页 | 2.94 MB | 2 天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服务生成算力网络白皮书集中力量攻关面向未来产业发展的新一代服务生成算力网络(SG- CNC, Service-Generated Computing and Network Convergence)技术, 开展原创性、先导性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旨在形成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及产业把控力的算力网络应用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数字 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夯实底座。 从行业应用角度来说,随着各种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和新模 式等不断 是一种云边网深度融合的新范式,也是边缘计算向泛在计算网络融合 演进的新阶段。本节将从资源感知、资源编排与任务调度三个关键技 术对算力网络进行介绍。 算网资源感知是实现算力网络按需调度的基础,其关键技术主要 体现在异构泛在资源的实时感知与状态同步机制。计算资源广泛部署 于端、边、云,状态随任务执行动态变化;网络资源则需实时感知时 延、抖动、带宽等指标,以支持最优路径选择。IETF 架构草案将资源 对算网资源进行一体化调度与组织,以服务化方式实现服务注册、发 现与路由,并采用服务网格提供扁平化编排。编排时需综合考虑效费 比、平台锁定和服务模式等因素。对于效费比,通常引入无服务器计 算(Serverless)作为关键技术,通过事件驱动、函数即服务(FaaS) 和按需计费,实现资源动态扩缩容与细粒度调用,屏蔽底层管理,显 著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对于平台锁定,通过采用多云多平台容灾备 份机制,保障业务连续性与数据安全。在服务模式方面,构建开放共20 积分 | 66 页 | 5.25 MB | 2 天前3
基于区块链和区块链服务网络(bsn)的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指引(2025年)........................... 24 1.支撑实现可信管控能力的关键技术 ............................ 24 2.支撑实现资源交互能力的关键技术 ............................ 27 3.支撑实现价值共创能力的关键技术 ............................ 30 (四)技术要求 ... 面,包 括公平透明的运营规则和收益分配机制,根据市场评价贡献、 贡献决定报酬的原则,确保各方权益得到保障,打造多主体共 建共享共赢的生态。 (三)技术路径 1.支撑实现可信管控能力的关键技术 (1)全要素接入认证:按照统一标准,对接入可信数据空 间的主体、技术工具、服务等开展能力评定,确保其符合国家 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要求。涵盖个人实名 DID 认证、可信区块 链运行监测及 数据监管技术: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监管技术在数据流通 过程中对多层多方监管、监管节点开放、数据侵权判定、 数据审计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促进数据合规流通、保 障用户合法权益。 2.支撑实现资源交互能力的关键技术 (1)数据标识能力:为数据资源分配唯一标识符,实现快 速准确的数据检索和定位,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性和 可访问性。推动可信数据空间参与各方通过数据资源智能封装、 元数据智能识别、语义发现、数据资源目录、全域标识解析等0 积分 | 70 页 | 2.43 MB | 5 月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算电协同技术白皮书JSAC、IEEE TMC 等顶级期刊的高水平论文,还成功研发了绿 色算力枢纽一体化调度平台,这一成果已实际应用于中国能建“东数 西算”项目,为甘肃庆阳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零碳大数据产业园建设 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团队牵头制定的 9 项团体标准以及联合发布的 行业首部《算网能一体化白皮书》,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规范指导。 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团队构建 了覆盖全国 “风光储数据中 心”实现清洁能源就地消纳。中国信通院预测,到 2025 年底算电协 同将带动相关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 电促会提出三阶段发展路径:2023-2025 年为探索期,重点突破 关键技术;2026-2030 年为全面协同期,建立市场化机制;2031 年后 进入深度融合期,实现“算力即电力”的智能调度。这一演进过程将 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白皮书 算电协同技术白皮书 10 二、算电协同功能架构及关键使能技术 为推进算力电力协同创新发展,整合电力与算力资源,实现能 源高效利用与算力灵活调度,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与能源领域深度 融合,亟需开展算电协同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创新。本章首先介绍 了算电协同功能架构,然后对算电协同潜在关键使能技术进行分析 总结。 2.1 算电协同功能架构 算电协同功能架构是实现算力系统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的功能 支撑体系。该10 积分 | 66 页 | 1.70 MB | 2 天前3
世界互联网大会&联通:2025人形机器人应用与发展前瞻报告(一)筑牢硬件根基,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标准互通 16 在硬件层面,耐用性、电池能源效率以及与软件的深度集成需求是人形 机器人现阶段发展的主要挑战。未来,全球在人形机器人硬件方面的发展不 仅需要考虑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成本效益,还需考虑硬件通用性和标准一致化 等多方面因素。在发展过程中,具体操作层面主要包括如下: 一是推动构建统一的人形机器人硬件使用标准,数据集通用共享,增强 硬件运营 口与开发框架。其次,推动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云厂商等参与者构建 人形机器人设备网联平台建设,释放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潜力。促 进百种千型万机的人形机器人设备连接、管理与运维。 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与实体世界深度融合的关键技术,不仅能 够提升制造效率,还将重塑产业形态。 18 世界互联网大会智库合作计划系列成果 一是人形机器人行业应用方面可以走差异化发展路线,多形态多场 景阶段性落地。在形态上,早期重点布局难度较低的轮式机器人,后期5 积分 | 24 页 | 5.42 MB | 20 天前3
共 26 条
-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