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戈网:2025年值得关注的供应链技术的主要趋势报告1 2025 年值得关注的供应链技术的主要趋势 唐隆基博士 (06/22/2025) 技术进步将为供应链技术领导者和首席供应链官 (CSCO) 提供机遇,帮助他们实现数字化价 值、提升员工生产力并创新运营模式。在这些新兴机遇中,有名的研究咨询公司 Gartner 于 2025 年 2 月发布了《2025 年最重要的供应链技术趋势》的研究报告【1】。列出了 2025 年 最重要的供应链技术趋 其运营所在的生态系统产生最重大的影响。 今年的主要趋势分为两大主题: 连接 — 在不同领域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创新、效率以及人机交互。正在进行的数字 化转型以及对集成和协作的日益重视支撑了其重要性。 智能 — 集成先进技术以优化流程、提高成本效益、改进决策,并在快速变化的业务环 境中创建更敏捷、适应性更强的供应链。 Gartner 对主要战略供应链技术趋势的描述并不是一个趋势比其他趋势更重要的排名列表 首先确定可以从多模式 UI 技术中受益的特定用例(例如,现场服 务、物流、仓储、制造、维护或设计)。 部署、连接和改进数字计划,以提高用户信心、满意度、忠诚度和 拥护度。 多模式 UI 技术迅速兴起的主要驱动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多模式新兴技术,如复合 Al,多模态 LLM,多模态 GenAl 等正在兴起和被企业(如供应 链组织)选择或釆用,而选择或成功釆用这些新兴技术的关键标准在于其用户体验(UX)。0 积分 | 33 页 | 2.27 MB | 3 月前3
2025中国RFID无源物联网行业产业白皮书-161页UHF RFID 标签主要细分市场分布 ························· 19 4 全球 UHF RFID 标签用户国家与地区市场分布 ·················· 19 5 全球 UHF RFID Inlay 产地分布 ································ 20 6 全球 UHF RFID Inlay 厂商主要国家出货量分布 ·················· 标签市场国产芯片&海外芯片分析 ·············80 3.3.3 中国 HF RFID 标签市场国内用户&海外用户分析 ············· 81 3.3.4 中国国内用户 HF RFID 标签主要细分市场出货量分析 ········· 81 3.3.5 中国 HF RFID 市场产值分析 ·······························83 3.4 中国 HF RFID 标签市场出货量分析 ······················89 4.3.2 中国 LF RFID 标签市场国内用户&海外用户分析··············90 4.3.3 中国国内用户 LF RFID 主要细分市场出货量分析 ·············90 4.3.4 中国 LF RFID 市场产值分析 ······························· 92 4.4 中国 LF RFID20 积分 | 161 页 | 13.17 MB | 1 天前3
AI医疗专题:从AIGC角度看医药产业图谱3) CDSS与病种质控:临床决策支持服务以人机交互为核心 , AIGC拉升效率 4) AI 健康管理:智能设备监测及分析个人数据,医疗科技乘风而起 AI 制药:当前国内外AI制药行业的主要玩家主要有三类,即大型药企、AI制药初创型企业和互联网头部企业。其中 大型药企包括传统药企及CRO企业。根据Deep Pharma Intelligence数据,截至2022Q1,全球参与AI药物研发 家,AI制药初创型企 业超过495家。 1) 逐渐完善的行业拼图 2) AI在多疾病领域广泛应用 3) AI可参与药物开发过程多个阶段 AI 智慧药房及药店分销:AI赋能连锁药店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企业信息化系统基础、门店精细化运营管理系统、 新零售渠道融合、药店AI机器人应用。益丰药房、大参林、一心堂、老百姓结合公司发展战略,打造差异化AI能力 。此外,互联网化、数字化成为医 以理解的语言格式,如文章、报告 等。需要涉及:1)内容确定;2)文本结构;3)句子聚合;4)语法化;5)参考表达式生成;6)语言实现。 AIGC(AI Generated Content) 主要突出的是创造性生产,依赖于多模型的技术融合 专业生产 用户生产 AIGC 互联网形 态 Web 1 Web 2 Web 3 与元宇宙 内容生产 方式 PGC( 专业生10 积分 | 50 页 | 5.74 MB | 6 月前3
华为:2025年华为混合云现代化运维体系核心能力及最佳实践报告的绩效考核条目。涉及周边组织协同配合场景,需 要明确周边组织的协同职责,无隶属关系的组织需 要报请上级部门协调,确保职责落地。 3、运维业务管理 运维业务管理主要是针对服务内容进行定义,可以 分为服务请求、故障修复、业务变更及主动运维这 四大类。 4、运维知识库管理 运维知识库管理主要面向对运维资产积累有一定诉 求的中大型政企客户。基于云平台或业务运维过程 中产生的运维数据,如问题单、案例库、变更方案 等进行数据治理,生成运维知识库,对运维风险进 同架构、不同代际的云平台,应用运维管理对象是 客户业务系统,通过构建统一运维平台实现运维数 据的统一接入、数据汇聚治理、运维可视化呈现, 支撑运维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6、运维安全管控 运维安全体系主要包含数据安全、IT安全、人员安 全、物理安全、作业可信等几个方面,通过法律法 规、业界安全标准、用户安全要求的约束,系统化 构建运维安全体系。 混合云现代化运维体系核心能力 13 3.1 4 事件关闭 6 是否解决 事件分类和分派 3 一般事件 一般事件 是 否 事件接收与处理 5 事件分级 图3.3 故障处理流程示例 14 业务转维规范 业务转维规范主要明确站点转维标准动作及交付 件,确保项目转维各流程顺利进行。规范转维管理 过程,明确网络安全责任边界和转维关键角色职 责,确保项目转维人力按时到位,通过完善项目转 维流程建设,更好地降低站点的运维风险。20 积分 | 53 页 | 8.80 MB | 1 天前3
信通院:“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应用研究报告2025机器视觉技术的识别类模型应用比较成熟,在机器人的操作取物、移 动避障等各类功能中应用广泛,部分企业甚至开始了针对表面缺陷、 产品特征识别、安全巡检等难度较高任务的深度学习探索;基于语音 交互技术的语言类模型虽然较为成熟,但是主要用于陪伴对话、教育 辅导、智能家居等服务型场景,而由于可靠性要求高、工业知识积累 6 不足等限制,尚未在工业中大规模应用。在推理决策方面,基于深度 学习、强化学习的方法,机器人可以通过训练学习数据以模仿人类, 智能发展报告(2024 年》 9 并生成编程指令执行具体操作。但是,当前较为成熟的大语言模型对 三维物理世界的理解不足,因此,融合两种或多种输入输出模式的多 模态大模型是衔接虚拟和物理世界的主要模式。 2、人形机器人作为人类能力的延伸是具身智能的重要发力点 具身智能的可以是机械臂、机械爪、仿生机械狗等多种形态,但 是由于类人形态能够执行多种复杂任务、与人类社会环境较为适配并 且在心 着机器人模块化设计和柔性控制技术的成熟,工业机器人的精细化程 度和灵活性显著提高,原本无法被取代的喷涂、焊接场景也逐步开始 应用机器人。 此类场景主要包括两种“机器人+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模式。一 是“机械臂+操作优化模型”模式,AI 应用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操作精 度,如珞石机器人基于关节多传感器融合的全局振动抑制算法技术, 抖动幅值降低 80%以上。二是“机械臂+操作学习模型”模式,AI 应0 积分 | 37 页 | 2.06 MB | 5 月前3
从DEEPSEEK的崛起看AI医疗发展方向及投资机会+医疗行业研究报告》,西南证券 AI 医疗不同应用方向的发展现状 DEEPSEEK 6 AIGC突出创造性生产,依赖于多模型 的技术融合 DeepSeek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依 赖于其多模型技术融合能力 多家医疗企业已宣布接入DEEPSEEK 政策全面拥抱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AIGC突出创造性生产,依赖于多模型的技术融合 7 自然语言处理赋予了AI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 以理解的语言格式,如文章、报告等 。需要涉及:1)内容确定;2)文本结构;3)句子聚合;4)语法化;5)参考表达式生成;6)语言实现。 AIGC(AI Generated Content) 主要突出的是创造性生产,依赖于多模型的技术融合 专业生产 用户生产 AIGC 互联网形 态 Web 1 Web 2 Web 3 与元宇宙 内容生产 方式 PGC( 专业生 文化艺术的AIGC: 广告、动漫、影视、绘画、 音乐、儿童教育的智能内容生成 城乡发展的AIGC: 城市规划、美丽乡村、线上 会议、生态推演等智能模拟的生成 DeepSeek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依赖于其多模型技术融合能力 8 多模型技术融合 资料来源:《AIGC: 智能创作时代》,西南证券整理 AIGC领域的技术包含了:生成对抗网络(GAN)、变微分自动编码器(VAE)10 积分 | 62 页 | 6.64 MB | 6 月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面向Web3.0的数字实体互联白皮书将可能违反中国有关知 识产权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对此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有 权追究侵权者的相关法律责任。 编写说明 主要编写单位: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青岛大学数字社会研究所 中钞数字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紫金山实验室 主要编写人员: 贾雪琴、詹立东、平庆瑞、曹畅、唐雄燕、张岩、史可、王立文、 曹云飞、王施霁、霍如、刘辉、王志浩 I 前 言 2024 各组件能够独立演进,极大地促进了数据传输的扩展性和适应性。 20 世纪 90 年代,Tim Berners-Lee 发明的万维网(World Wide Web) 将互联网从学术和研究工具转变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其主要贡献是在网络应用 层采用超文本标记语言 HTML 将主机中的信息进行结构化表达和采用超文本传 输协议 HTTP 进行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以传输 HTML 文件、图像、视 频等信息。HTML HTTP/3 基础) 等新协议的出现,旨在解决传统 TCP/IP 在高延迟、移动环境下的性能问题。 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国际贸易、数字金融等业务的发展,相关技术正处于 快速迭代演进阶段。本白皮书主要针对全球文本互联 Web2.0 之后的下一代数 据互联技术架构展开思考与探究。 图 1 网络技术的演进 (二)网络传输设计思想 1) 网络分层的核心思想 OSI 七层模型和 TCP/IP10 积分 | 38 页 | 1.25 MB | 1 天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光电融合网络技术与产业应用白皮书融合网络在光传输部分能耗较低,有助于降低网络整体能耗,符合绿 色节能的发展趋势。 光电融合网络则打破这一壁垒,提升网络资源灵活调度能力、降 低网络架构复杂度,实现面向智算场景的泛在连接能力,其意义主要 体现在: 支撑数字经济:为 AI 训练、算网协同、大数据处理等业务提供 高效、高可用底座;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等多个领域提 供高性能网络支持,加速各行业数字化进程,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效 的广泛渗透。这种高性能光通信能力的普及,使 IP 与光层在物理层 面具备深度融合的可行性,为构建统一架构、弹性调度、低时延、绿 色高效的新型网络形态提供了坚实基础。 最初的 ZR 相干光通信主要解决数据中心间光互连的问题,为数 据中心之间的以太网业务信号在 80 公里到 120 公里这样的场景中提 供了支持相干收发以及 DWDM 功能的光互连能力。为了实现数据中 心在多供应商互联互通方面的需求,光互联论坛(OIF)经过 类型的相干光接口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覆盖短距到长距的不 同场景,支持以太网业务信号直接使用相干光接口传输。图 2 展示 了几个主要标准组织面向不同场景定义的相干光接口标准。 图 2. 不同标准组织所规范的 ZR/ZR+以及其他相干光信号接口 相干光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在性能、效率和 集成度方面有显著提高。每个阶段主要特点: 第 1 阶段相干技术:光纤容量、功率效率和每比特成本迅速提高, 从 QPSK 调制过渡到20 积分 | 95 页 | 2.94 MB | 1 天前3
电子AI+系列专题:复盘英伟达的AI发展之路务器的速度最高可达 10 倍。 l 计算与网络事业部收入占比提升,数据中心超过游戏成为收入主要来源。 FY23 ,公司收入为 269.74 亿美元,同比增长 0.22% ,主要由于数据中心及汽车领域收入的高速增长抵消了游戏及专业可视化领域所带来的收入减少; 净 利润为 43.68 亿美元,同比减少 55.21% ,主要由于运营费用同比增长 50% 所致,包括与 Arm 交易相关的 13.5 亿美元收购终止费用。公司业务部门 亿美元收购终止费用。公司业务部门 包括计算 与网络事业部和图形事业部, FY23 收入占比分别为 55.86% 、 44.14% 。公司的平台及产品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游戏、专业可视化、汽 车等四大领域, FY23 占比分别为 55.63% 、 33.61% 、 5.72% 、 1.69% 。分地区来看, FY23 来自美国地区的收入占比最高,达 30.7% 。公司 FY1Q24 实现收入 71.92 通过算法固化实现极致的性能和能效、平均性很强;功耗很低;体积小; 量产后成本最低。 前期投入成本高;研发时间长;技术风险大。 当客户处在某个特殊场景,可以为其独立设计一套专业智能 算法软件。 l 当前主流的 AI 芯片主要包括图形处理器( GPU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PGA )、专用集成电路( ASIC )、神经拟态芯片 ( NPU )等。 其中, GPU 、 FPGA 均是前期较为成熟的芯片架构,属于通用型芯片。10 积分 | 30 页 | 1.27 MB | 6 月前3
《Web3.0:下一代互联网的变革与挑战》姚前 & 陈永伟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2022年6月24日,上海市 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 (2022—2025年)》,提出了上海未来元宇宙新赛道发展的总 体要求、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这是令人激动的前沿领域,各国各界均在积极发力,不断 探索。为了更好地厘清Web 3.0的定义、概念、逻辑、架构和发 展思路,本书汇聚了国内相关领域资深专家学者对Web 3.0的研 与其他用户交流互动。但无论是Web 1.0还是Web 2.0,用户的线上 活动都依赖特定的互联网平台。即使在Web 2.0时代,用户可以是内 容的生产者,但相关规则依然由互联网平台制定,用户缺乏自主 权,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用户对数字身份缺乏自主权。用户只有在互联网平台上创 建账户,才能获得参与相应线上活动的数字身份,一旦销户则会失 去权限。每创建一次账户,用户都要填写一次个人信息。不同互联 语和概念,还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这种网络中,人们 的交流将变得更有效率。谷歌前首席执行官施密特(Schmidt)则认 为,Web 3.0应该是众多应用程序的集合。这些应用程序体积都相对 较小,数据主要以云形式存储,其运行速度较快、可定制性较强, 并且可以在任何设备上运行。以现在的观点来看,施密特认为的Web 3.0十分类似于云计算。国内的一些学者也曾试图对Web 3.0进行定 义。倪楠(2006)认为,Web320 积分 | 183 页 | 3.74 MB | 1 天前3
共 60 条
- 1
- 2
- 3
- 4
- 5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