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下一代互联网的变革与挑战》姚前 & 陈永伟Web 3.0 ——下一代互联网的变革与挑战 姚前 陈永伟 等 著 中信出版集团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Web 3.0:渐行渐近的新一代互联网 第二章 Web 3.0:变革与应对 第三章 Web 3.0的经济逻辑 第四章 DAO:Web 3.0时代的组织和治理 第五章 DeFi:Web 3.0时代的金融变革 第六章 Web 3.0时代的商业创新 第七章 Web 3.0语境下的数字资产 0语境下的数字资产 前言 姚前 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 Web 3.0是一个宏大的概念,汇聚了我们对下一代互联网的 美好向往和愿景。 它是一场数据变革,数据“所有权”和身份“自主权”将 从大型平台回归到用户手中,互联网将更加平等,更加开放, 更加符合群体利益。它是一场信任变革,信息互联网将演化为 可信的价值互联网,并衍生出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分布式经济、 分布式金融。它是一场组织变革,企业的痕迹或将被“抹 Earn(代币化项目之一)、元宇宙、创作者经济等诸多主题。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学界和业界大有裨益。 第一章 Web 3.0:渐行渐近的新一代互联网 姚前 互联网是人类通信技术的重大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 远的影响。随着当前各类信息技术的迭代创新,互联网正呈现向下 一代演进的趋势。这一演进或将引发新一轮信息革命,进一步深刻 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在Web 1.0问世前夕, 美国20 积分 | 183 页 | 3.74 MB | 1 天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面向Web3.0的数字实体互联白皮书网络七层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在网络传输层之上构建新型互 联协议,提出一种面向 Web3.0 的数字实体网络创新技术路径。 本白皮书1首先分析了网络中的数据对象,探讨了网络发展与数 据传输的本质、现有架构的局限性以及下一代网络的关键突破方向; 其次梳理了现有 Web3.0 技术演进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 字实体互联网络”的概念与内涵,并阐述了其核心价值、关键技术要 素及相关标准化情况;最后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5 (三) 当前网络的局限性.............................................................. 8 (四) 下一代网络的关键突破点................................................ 10 二、 现有 Web3.0 演进路径..................... 等新协议的出现,旨在解决传统 TCP/IP 在高延迟、移动环境下的性能问题。 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国际贸易、数字金融等业务的发展,相关技术正处于 快速迭代演进阶段。本白皮书主要针对全球文本互联 Web2.0 之后的下一代数 据互联技术架构展开思考与探究。 图 1 网络技术的演进 (二)网络传输设计思想 1) 网络分层的核心思想 OSI 七层模型和 TCP/IP 四层模型都体现了网络设计的核心思想:分层抽象。10 积分 | 38 页 | 1.25 MB | 1 天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光电融合网络技术与产业应用白皮书海、汪漪,凌晨曦 前 言 当前,以 6G、云计算、人工智能、未来网络技术等为代表的新 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向 纵深发展。然而,传统分离的光传输与 IP 网络架构已难以满足数字 经济时代对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高可靠性的严苛要求。光电融合 网络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支撑,通过 IP 层与光层的 深度融合,构建起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确定性网络能力,为智 析数据中心互联、算力网络等典型应用场景,展示了光电融合网络在 降低 30%以上 TCO、提升 50%以上能效比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同时, 本白皮书提出三阶段发展路径与产业协同建议,旨在推动构建开放、 融合、智能的新一代光电网络体系。 我们期待通过本白皮书的发布,吸引更多研究机构、企业和产业 人员共同参与光电融合网络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把握光电融合网 络技术带来的产业变革机遇,助力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球 长,AI、边缘计算等应用推动相干技术向网络边缘延伸。当前网络架 构普遍采用“电处理+光传输”的分层方式,这一架构正面临功耗高、 转发复杂、跨层协同效率低等核心瓶颈。IP 流量主导的容量激增对新 一代节能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行业正推动 IP 业务层与光传输层融 合,通过将 DWDM 相干光模块直接部署于路由器等分组设备,消除 独立光转发设备,降低功耗与空间占用。 光电融合技术从最开始的 IP20 积分 | 95 页 | 2.94 MB | 1 天前3
电子行业:AI大模型需要什么样的硬件?-20240621-华泰证券-40页万台新机销售。苹果产业链相关公司包括立讯、鹏鼎、 环旭、水晶光电、蓝思、东山精密、比电、鸿腾、瑞声、长电等。 观点#2:交互能力提升推动轻量 AR 普及 AR/VR 被认为有望替代手机成为下一代移动终端。但由于缺少触摸屏,人 机交互困难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一大难点。从最近谷歌推出的 Project Astra 以及 Meta 的雷朋眼镜中我们看到,大模型所具备的图像理解、语音交互, 以及根据 大模型在互联网(搜索+广告营销)、办公、金融等领域率先迎来“iPhone 时刻”。其中最 值得关注的应用包括:1)文本生成在电商、金融、医疗等行业替代传统客服;2)文本和 图像生成在办公、广告营销、金融、影视游戏等领域成为下一代生产力工具;3)蛋白质生 成能力拓宽人类探讨世界的范围,特别是在新药开发上的应用前景。 图表1: AI 大模型如何赋能各行业 资料来源:华泰研究 硬件是大模型的重要载体,什么是 图表2: 大模型发展推动硬件载体的变迁 资料来源:华泰研究 大模型如何赋能终端:交互能力提升(轻量级 AR),代码执行(具身智能)。AR/VR 一直 被认为有望替代手机成为下一代移动终端。但由于缺少触摸屏,人机交互困难一直是困扰 AR/VR 发展的一大难点。从最近 OpenAI 推出的 GPT-4o、谷歌推出的 Project Astra 以及 Meta 的雷朋眼镜中我们看10 积分 | 40 页 | 2.60 MB | 5 月前3
电子AI+系列专题:DeepSeek重塑开源大模型生态,AI应用爆发持续推升算力需求为了真正的 GPGPU (通用 GPU )。 l 英伟达 GPU 加速计算发展始于 Tesla 架构,其架构约每两年完成迭代更新奠定其领先地位。 • 2008 年, Tesla 架构推出,成为第一代真正开始用于并行运算的 GPU 架构。 • 2010 年, Fermi 架构推出,是第一个支持 DirectX 11 的 GPU 计算架构,采用台积电 40nm 制程。 • 2012 年的 运算;和前一代 Ampere 相比, Hopper 将 TF32 、 FP64 、 FP16 和 INT8 每秒浮点运 算次数提高三倍。 Blackwell 架构使用了第二代 Transformer 引擎,将定制的 Blackwell Tensor Core 技术与 NVIDIA TensorRT-LLM 和 NeMo 框架创新相结合, 加速大语言模型和专家混合模型的推理和训练;与上一代 H100 GPU 算力成倍增 长 资料来源:英伟达官网,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l 面向生成式 AI 时代的全新机架级扩展的 DGX SuperPOD 架构基于 DGX GB200 系统,将前所未有赋能下一代 AI 模型。 GB200 是由两个 Blackwell B200 GPU 和一个 Grace CPU 组成的 AI 加速平台,每个 B200 GPU 含有 2080 亿个晶体管。相较于 H10010 积分 | 38 页 | 1.95 MB | 5 月前3
信通院:“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应用研究报告2025附:苏州市“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应用案例 ............... 24 (一)智能产品案例 ................................... 24 1、拓斯达新一代 X5 机器人控制平台 ..................... 24 2、钧舵高稳定性的 LRA 系列直线旋转执行器 .............. 24 3、灵猴螺纹完整性检测机器人 ... “机械爪+识别类模型”开展质量检测占比约 42%。晶圆生产过 程中常常出现切割道、裂缝、划痕、脏污、气孔、气泡、波浪纹等缺 陷问题,自 1967 年美国半导体和显示设备制造商应用材料公司推出 新一代光学半导体晶圆检测机以来,晶圆检测设备已经在 AI 赋能下 逐步成熟,该公司最新推出的检测系统已经能够快速、准确地从高端 光学扫描仪产生的数百万信号甚至“噪音”中识别出导致产量下降的 缺陷,柔 附:苏州市“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应用案例 (一)智能产品案例 1、拓斯达新一代 X5 机器人控制平台 拓斯达通过运动控制作为切口布局具身智能,推出“感-算-控” 一体化的新一代 X5 机器人控制平台并实现工业场景的应用。该平台 将作为运动控制物理引擎接入 AI 仿真系统,发挥着类似人体“小脑 及脊椎”的纽带作用,加速具身智能技术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 新一代 X5 机器人控制平台作为拓斯达的自主研发成果,涵盖从0 积分 | 37 页 | 2.06 MB | 5 月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卫星互联网承载网技术白皮书验室有权追究侵权者的相关法律责任。 编写说明 主要编写单位: 紫金山实验室 北京邮电大学 主要编写人员: 刘韵洁、黄韬、刘江、潘恬、张然、王颖、郑宇冰、孙士然 I 前 言 随着 5G、人工智能、空天地一体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 展,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推进,卫星互联网作为实现全域无缝覆盖、 支撑数字边疆守护与全球互联互通的关键基础设施,其战略地位日益 凸显。与此同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以及 网在各领域的重要作用与发展契机。 1.1 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在经济、安全、外交等多领域对 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数字化转型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任务 之一。卫星互联网承载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设施,其重 要性日益显著,我国也在大力推动卫星互联网承载网基础设施的建设 和布局。国家对卫星互联网承载网的战略需求聚焦于数字边疆守护、 应急通信保障及“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三大场景。在数字边疆守护中, 同工作,构 建多层次立体化的通信体系。 未来,卫星互联网承载网的发展趋势将朝着更高速率、更低时延、 更智能化以及更开放的方向演进。在高速率方面,将通过更高频段的 微波通信和光通信技术,结合新一代高速调制编码和自适应链路控制, 实现 Tbps 级骨干通道;在低时延方面,将优化轨道布局和跨域路由 4 算法,以满足 6G 及其后续网络对超低时延通信的需求;在智能化方 面,将引入人工智能和20 积分 | 85 页 | 3.37 MB | 1 天前3
新华网&腾讯云:2025年国产数字化升级标杆实践报告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智改数转”项目 荣耀:打造高性能AI底座,吞吐最高提升2倍 中国航空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航空结算云平台建设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大湾区首个具备“超级数据心脏”的新一代智慧医院 四川省文化大数据有限责任公司:文化数字底座和大模型项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项目 新华通讯社:国家通讯社CentOS原地替换 26 27 28 29 30 。 在金融领域,TDSQL目前已服务于国内前十大银行中的七家,助力100余家金融机构完成了核心系统替换,推动金融核心数据库国产 数字化升级进入规模化复制阶段。基于TDSQL打造的张家港农商银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是国内银行首次在传统核心业务系统场景 下采用国产分布式数据库,打破了该领域对国外数据库的长期依赖。 腾讯云大数据平台TBDS在金融领域市场份额位列第一,服务一千多家金融机构,并具备 讯云同时也是腾讯集团 投入融合创新工作的“主力军”,紧贴融合创新标准,探索融合创新技术路线,协同生态上下游伙伴,快速迭代出一批优秀的融合创 新产品,形成了腾讯自己的融合创新全栈能力图谱,努力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依托于多年来在研发上的积极投入,腾讯云打造了全栈融合创新软件体系,其中基础软件“6T”包括腾讯云数据库 TDSQL、腾讯云操 作系统 TencentOS Server、腾讯专有云企业版20 积分 | 45 页 | 20.65 MB | 1 天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服务生成算力网络白皮书从战略发展角度来说,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的关键驱动力。随着全社会数智化转型的升级加速,对于算力的要求 也越来越紧迫。算力已成为全球技术创新竞争的焦点领域,我国正在 集中力量攻关面向未来产业发展的新一代服务生成算力网络(SG- CNC, Service-Generated Computing and Network Convergence)技术, 开展原创性、先导性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旨在形成具有自主 样化、日益增加的系统规模和复杂度大大增加运维难度、算网资源协 同调度等诸多挑战。通过引入 AI(Artifical Intelligence)技术加快算 网智能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和行业共识。新一代智能算力网络正以实 现“L5 等级”的自治为目标进行演进发展。 服务生成算力网络旨在以网络为基础、算力为载体、智能为核心, 通过多要素融合来实现,是利用 AI 技术来使能算网深度融合与智能 服务生成算力网络的 落地应用和发展创新。 1.1 算力网络面临新的机遇及挑战 随着 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结合 发展,工业互联网、车联网、AR/VR 等新型业务正逐渐落地推广。为 了满足复杂多元业务场景中的不同服务质量需求,新一代信息网络基 础设施正向着通信、存储、计算等多要素深度融合的一体化服务方向 发展。算力网络作为实现算网基础设施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旨在将泛20 积分 | 66 页 | 5.25 MB | 1 天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技术白皮书提升, 为构建高效、敏捷、普惠、可持续的下一代数字基础设施提供核心动 能,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 1.2 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研究意义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算力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指标, 而是驱动社会经济形态深刻变革、与热力、电力并驾齐驱的关键生产 力,是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石。中国信通院指出,随着 新一代通信规模建设和边缘计算应用的持续部署,越来越多的应用运 行和数据生产处理在边端侧开展,这对于传统算力基础设施的部署、 调度提出了新要求,分布式算力通过不同范围部署不同规模算力,为 政企数智化转型各场景随需获取算力提供新思路。在此背景下,分布 式算力感知与调度技术作为构建下一代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神经系 统,其研究意义已远超单纯的技术优化范畴,上升至关乎国家数字竞 争力、产业革命性变革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 开展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的研究,是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保 共享的算力服务平台,能降低中小企业获取先进算力的门槛,激发全 社会创新活力,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供沃土。 深入研究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核心价值在于推动构建集智能 7 高效、安全可信、绿色低碳于一体的下一代算力基础设施新范式,三 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以智能为核心,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赋能调度 决策,通过全面、精准、实时感知全网状态,做出全局最优资源匹配 决策,最大化资源利用率。以安全为基石,系统能实时感知网络攻击、20 积分 | 73 页 | 2.15 MB | 1 天前3
共 43 条
-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