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及安全建设总体设计方案(57页 PPT):对定级系统的信息进行存储、 处理及实施安全策略的相关部件。 n 安全区域边界 :对定级系统的安全计算环境边界 , 以及安全计算环境与安全通信网络之间实现连接并 实施安全策略的相关部件。 n 安全通信网络 :对定级系统安全计算环境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及实施安全策略的相关部件。 n 安全管理中心 :对定级系统的安全策略及安全计算环境、 安全区域边界和安全通信网络上的安全机制 实施统一管理的平台。 :对相同或不同等级的定级系统之间互联的安全策略及安全互联部件上的安 全机制实施统一管理的平台。 1.2 防护框 架 u 建设“一个中心”管理中下的 “三重防护” 体系 ,分别对计算环境、 区域边界、 通信网 络 体系进行管理 , 实施多层隔离和保护 , 以 防止某薄弱环节影响整体安全。 u 重点对操作人员使用的终端、 业务服务器等 计算节点进行安全防护 区域边界 通信网络 安全管理中心 1.2 防护框 架 u 不同定级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需要经过多级互联平台的仲裁; u 多级互联平台在信息交互过程中 ,从更高层次实现了基于安全策略的全局判断; u 多级互联平台防止定级系统敏感信息外泄、 攻击入侵; u 跨级互联管理中心实现了全系统策略的统一和协调。 1.2 防护框 架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管理中心支持下的计算环境、区域边界、通信网络三重防御多级互联技术框架10 积分 | 57 页 | 7.70 MB | 1 天前3
AI+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监控部门 医疗数据 药品数据 医保数据 疾病数据 医师数据 人口数据 大数据 云平台 专网 门诊 区域医院 三甲医院 小病 寻常病 重病 内部转诊 内部转诊 Page 5 of 38 智慧医疗概述 互联网 + 医患互动 药物管理 区域医疗 场景化系统 信息化系统 医疗辅助场景化 综合管理平台 医疗管理信息化 临床信息化 后勤辅助 医疗辅助 科研管理 1 . 现状分析 1 2 3 4 5 6 专家资源分布不均衡,区域内资源统一规划调度机制不完善 药品数据信息数据共享水平不高,药品供应体系有待完善 部分区域诊疗手段单一,本地资源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电子病历、健康档案数据不 连续、医院间数据共享水平低 基层患者就医,费用结算流程繁冗、区域覆盖不足 各医疗机构现有软硬件资源 逻辑分散,资源利用率低 A 人口及医疗需求变化 01 业务管理系统,包括医院收费和药品管理系统 02 电子病历系统,包括病人信息、影像信息 03 临床应用系统,包括计算机医 生医嘱录入系统 (CPOE) 等 04 慢性疾病管理系统 05 区域医疗信息交换系统 06 临床支持决策系统 07 公共健康卫生系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未来医疗向个性化、移动 化方向发展,到 2015 年超过 50% 的手机用户使 用移动医疗应用。 110 积分 | 45 页 | 7.40 MB | 5 月前3
网络拓扑等级保护2.0拓扑图案例(119页 PPT)管理安全 集中管控 态势感知 管理网络隑离 等保 2.0 云安全体系 集约共享 开放接口 等保 2.0 通用方案设计思路 分级分域——划分丌同级别安全域 通信网络——网络架构及通信传输 区域边界——访问控制及检测防护 计算环境——入侵防范及数据安全 管理中心——集中管控及安全审计 “ 云安全服务平台(等保场景)”创新方案 出口网络 / 安全设备 于安全服务平台 核心交换 安全运营服务 合规模板 杀软 /EDR Web 服务 杀软 /EDR Web 服务 杀软 /EDR Web 服务 IT 基础设施(于环境、物理环境) 数据库 VM 二级区域 数据库 VM 三级区域 数据库 VM 其他区域 用户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情况,自定义模板或安全组件 安全运营服务 下一代防火墙 入侵防御系统 Web 防火墙 漏洞扫描 自定义 安全模板 案例分享 - 教育 教育 一、项目背景 XX 大学由敃育部直属、中央直管,是 中国著名顶级学府之一。 二、需求分析 1. 需要满足等级保护相关要求; 2. 多校区全网威胁管理。 三、方案设计 1. 安全区域边界:应用下一代防火墙: 部署在数据中心出口,对丌同分校接 入到数据中心的数据进行安全防护。 2. 安全管理中心:部署在运维管理区, 对数据进行持续性检测,保障核心数 据安全。 3. 应急分析不处置服务:配套安全服30 积分 | 119 页 | 34.94 MB | 1 天前3
AI+数字农业解决方案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2020 年 4 月发布) 1 、搭平台,构建多层联动产业互联网平台。 促进产业数据中台应用,向中小微企业 分享中台业务资源。引导平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整合开放资源,鼓励以区域、行业、 园区为整体,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2 、建生态,建立跨界融合的数字化生态。鼓励传统企业与互联网平台企业、行业性 平台企业、金融机构等开展联合创新。构建“生产服务 链信息、资金等流 转效率,降低成本,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增加产业链整体收 益; 通过减少中间环节, 控制产出品初步标准 化,结合政府背书形 成特色作物区域统一 交易,从而实现定价 权获取,从交易环节 获得溢价收益,增加 区域农产品竞争力; 通过平台与农业产业深度结合实现全产业服 务打通,从而在服务过程中获得包括生产者、 生产资料、服务过程、投入品、加工过程等 全流程数据,为政府宏观调控、精准施策提 理数字化、决策智能化 点:资源数字化 线:产业数字化 面:运营数字化 体:产城融合 1. 定位:数字基建,实现产业 服务数字化; 2. 建设内容:信用体系建设、 农技科教服务、追溯体系建 设、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等 3. 预期收益:提高产业运行效 率,产业政策精准落地,降 低政策落地成本 1. 定位:围绕县域经济核心的 农业推动与智能城乡管理的 融合; 2. 建设内容:数字化与乡村治20 积分 | 64 页 | 33.66 MB | 4 月前3
华为智慧城市交通一体化解决方案2019 年 12 月 交通运输部印发《推进智慧 交通发展行动计划( 2017— 2020 年 ) 》 ( 交 办 规 划 〔 2017 〕 11 号 ) 将 “ 跨行 业、跨区域协同的交通运输 运行监测和应急指挥体系基 本建成 , 基于大数据的决策 和监管水平明显提升 ”列为 主要目标 , 以“提升宏观决 策、 业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的 能力和水平 ,形成集多种运 提升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 智能交通“一张蓝图”,信息共享交换“一个平台”, 城市 交通“一卡通”,交通运输监管应急“一张网”。 7. 实现区域一体化运输服务。 8. 发展安全绿色可持续交通。 三大经济圈提出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规划,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01912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201902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201512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 5 • 车辆多行驶慢 核心业务场 景 图 4- 出行信息服务场 景 图 1- 运行监测预警场 景 图 2- 关联决策分析场 景 图 3- 应急协同指挥场 景 14 全面覆盖 实时侦测 静态交通运行监测 重点区域运行监测 交通运输运行监测 交通设施运行监测 路网运行监测 公共交通运行监测 交通执法监测 交通运输安全监测 运行监测预警 态势感知 指标量化 Q 15 交 通 拥 堵 亟 需 改 善 信20 积分 | 46 页 | 6.64 MB | 4 月前3
网络安全等级测评报告模版(2025版)称】的【物理机房、网络架构、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系统管理软件、 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业务应用系统、数据资源、管理制 度】等具体对象实施了测评。通过测评发现,在安全技术方面具备【网 络结构冗余、区域边界隔离、边界访问控制、双因子身份鉴别、账户权 限控制、操作日志审计、入侵检测、恶意代码查杀、设备冗余部署、数 据定期备份】等安全技术措施。在安全管理方面【制定了信息安全管理 体系及相关制度和 ........................................8 目录 X 报告编号: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025 版】 3.3 安全区域边界................................................................................................. 安全控制点间安全测评.........................................................................................16 4.2 区域间安全测评..............................................................................................20 积分 | 66 页 | 157.51 KB | 1 天前3
AI大模型赋能公共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存储方式:支持实时存储和云存储,便于远程访问和数据备 份。 其次,视频数据采集系统应具备区域和角度的灵活性,以便满 足不同场景需求。系统需要搭建视频监控网络,覆盖公共场所、重 点区域甚至流动监控。为 了实现这一目标,采集设备的布置应符合 以下原则: . 覆盖范围:确保采集设备能覆盖所有危险区域和人流密集的场 所, 自然形成监控网络。 . 角度调节:设备应具备云台功能,支持远程或自动调整视角, 角度调节:设备应具备云台功能,支持远程或自动调整视角, 以优化监控视野。 . 设备数量:依据覆盖区域的大小和监控需求合理配置采集设备 数量。 此外,视频数据采集还需支持实时数据传输和存储,并能满足 大数据量下的高并发需求。具体要求如下: . 实时传输:确保视频数据以低延迟的方式传输至服务器,为实 时监控和分析提供支持。 . 大容量存储:系统应支持扩展存储,能够处理长时间的高流量 数据,保证数据的不间断存储。 社交媒体平台:在事件发生后,社交媒体上会迅速涌现大量 相关视频和图像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包含现场视频,还包括用 户的评论、位置标签等,有助于分析事件的性质和影响。 3. 无人机和卫星影像:无人机可以提供特定区域的高分辨率视 频和图像,尤其在大型事件或自然灾害中。这些数据可以为事 件分析和应急响应提供重要支持。卫星影像则适合于大范围事 件的监控与评估。 4. 传感器数据:包括地震传感器、火灾探测器等传感器反馈的30 积分 | 152 页 | 369.88 KB | 4 月前3
分布式GIS技术创新赋能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方案准、质量差问题 解决数据难应用问题 P14 庞大的数据量 广阔的数据覆盖区域 • 全国已有的 2 米 DEM 数据( 176711 幅) • 全国已有的 10 米 DEM 数据( 24182 幅) • 全国 10 米坡度数据 • 特定区域 0.2 米 DOM 数据( 5041 幅) • 特定区域 DSM 数据 • 特定区域 0.4 米, 0.05 米倾斜摄影数 据 • 全国 DEM2 DEM10 米: UDB 数据 652GB ,缓存 450GB • 全国坡度 10 米: UDB 数据 786GB ,缓存 5 个级别 1.3TB • 特定区域 DOM : UDB 数据 890GB ,缓存 749GB • 特定区域倾斜摄影: OSGB 数据 93GB , S3M 缓存 252GB P15 Spark 集群框 架 MongoDB HDFS HBase 任务监控20 积分 | 49 页 | 22.72 MB | 5 月前3
智慧城市无线城市及公共服务平台解决方案(77页 PPT)可持续,会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健康、更和谐、更美好。 建设智慧城市意义 节约资 源 转型经 济 新兴产 业 转变理 政 保障民 生 无线城市 无线城市,是使用高速宽带无线技术覆盖城市行政 区域,向公众提供利用无线终端或无线技术获取信息的 服务,提供随时随地接入和速度更快的无线网络。 无线城市是一张融合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 网的信息应用平台,通过聚合大量信息内容和应用,能 便利,能为为企业的开张、销售、宣传、管理等方面提 供有力工具,能够为政府的政务公开、监督、城市管理 等方面提供有益帮助。 建设无线城市价值 • 无线城市是生产力的技术推进: – 通过信息带动经济,提升城市在区域生产中的竞争力; – 促进信息交换,促使信息成为更有力的生产力要素; – 快速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为多种提升生产力的应用提供平 台; • 无线城市为信息流整合提供平台 : – 整合企业个体信息平台,汇聚为统一信息平台; 方案设计详解 A 、整体方案设计 整体方案概述 无线接入 提供互联网的无线接入 通道。 网络承载 无线网络出口上连运营 商公共互联网,是整个 无线城市的互联网服务 商总接口区。在该接入 区域,为了保障无线网 络的安全、可控 服务平台 公共 WiFi 社会服务内容 来看,主要包括两大内 容: 日志审计和公共资 源发布。 无线接入 部分 互联网网 络承载部 分 服务平台 部分 整体方案概述20 积分 | 77 页 | 24.91 MB | 4 月前3
数字水利工程引入DeepSeek人工智能AI大模型应用方案结果生成优化的调度方案。例如,在洪水预警系统中,DeepSeek 可以根据预测的洪水流量和河道容量,自动生成水库调度方案,最 大化地减少洪水对下游区域的影响。具体来说,DeepSeek 的智能 决策支持系统可以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水库当前蓄水量及可用库容 预测的洪水流量及持续时间 下游区域的防洪能力及应急响应时间 其他相关因素(如气象条件、地质条件等) 通过多维度的分析,DeepSeek 能够生成最优的调度方案,并 括水位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水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压力传 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应根据监测目标的不同,合理分布在关键位 置。例如,水位传感器应部署在河流、水库、渠道等水体关键断 面,流量传感器则应安装在水流稳定的区域,以避免扰动对测量结 果的干扰。 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经过严格的现场勘察和评估,确保其能够 全面、准确地反映监测对象的状态。对于水库大坝等大型水利设 施,传感器应按照一定的网格密度进行部署,以监测不同位置的位 传 输节点的区域,以降低数据传输的延迟和成本。对于偏远地区的水 利工程,可采用太阳能供电和无线传输技术,确保传感器的长期稳 定运行。 传感器部署完成后,需进行初步测试和校准,确保各传感器的 正常运行和数据准确性。测试过程中应记录传感器的初始化数据, 并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比对,必要时进行调整。最终形成的传感器 部署方案应具备以下特点: 全面性:覆盖所有关键监测区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代表20 积分 | 134 页 | 395.13 KB | 4 月前3
共 83 条
- 1
- 2
- 3
- 4
- 5
- 6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