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园区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和缩影,但目前的建设中存在着数据压力不平衡、感知节点数量少、无线传感能力 有限、非结构化数据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了满足绿色环保需求、 高效快捷需求、安全防范需求和智慧人文需求为系统的开发目标,并做出了以下工 作:1)进行了信息平台的总体设计,提出了园区的整体技术架构和功能架构,并对 传输网络、传感系统等组成部分进行了设计;2)针对园区海量数据采集和传输的需 输的需 求,采用了组网方式多、节点增删灵活、能耗低、节点容量大的 ZigBee 技术,对其 传感器节点、路由器、协调器等系统硬件和采集节点、路由器、协调器等系统软件 进行了设计,并将这一方案应用于园区的海量环境数据采集和传输,实现了环境智 能监测的采集层和传输层的各项功能;3)针对安保功能、环境灾害救援功能、智慧 物流功能等对于视频的需求,采用了以光流场分析技术为基础的智慧视频用于目标 程度,设计了基于卷积 神经网络的学习机用于系统的深度学习和在线升级,完成了智慧视频为多项功能服 务的目标,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 文章所采用的 ZigBee 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智慧园区对于海量无线传感数据的采集 和传输问题,并利用智慧视频技术实现的行为检测和识别功能用于多项服务,以这 两项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平台很好地满足了智慧园区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 物联网;智慧园区;信息平台;ZigBee;智慧视频20 积分 | 87 页 | 3.04 MB | 2 天前3
具身智能的基础知识(68页 PPT)Al ( 如 ChatGPT, 图像识别 ) 具身 Al ( 如家庭机器人,自动驾驶 ) 环境 静态、封闭的数字世界 动态、开放的物理世界 输入 单一或特定模态 ( 文本、图片 ) 多模态、实时传感器数据流 输出 数字信号 ( 文本、标签、概率 ) 物理动作 ( 移动、抓取、说 话 ) 目标 模式识别、内容生成 在环境中完成具体物理任务 学习 基于大规模静态数据集 通过与环境的实时交互和试错 、特殊仿生 . … ■ 具身智能的核心技术 □ 具身智能的分类 ( 按形态 ) —— 智能汽车 / 无人机 / 无人船 > 智能汽车、无人机、无人船等设备,本质上也属于具身智能。 它们通过传感器 ( 摄像头、雷达等 ) 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并利用 Al 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从 而实现自动驾驶、自主导航、自动避障等功能,符合前面说的具身智能定义。 ■ 具 身智能的核心技术 □ 具身智能的技术体系 从整体来看,具身智能可以分为本体、大脑和小脑。 小脑 ● 运动控制 器 ● 动作大模 型 灵巧手 旋转关节 线性关节 大脑 ● Al 大模型 ● 控制系统 外部传感器 内部传感器 决策 感知 执 行 执行 本 体 脑也可以分为本地 脑和云 脑,也是快慢脑。 小脑 本体 M 大脑 ( 云端 ) M l 大脑 ( 本地 ) ■ 具身智能的核心技10 积分 | 68 页 | 1.83 MB | 2 天前3
海康-智慧工地可视化解决方案(91页 WORD)文件推动企业完善物联网络建设,并通过本项目进一步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第二章 系统总体思路 2.1 设计思想 通过工地可视化系统为政府、企业、现场工程管理,提供了先进技术手段, 通过安装在建筑施工作业现场的各类传感装置,构建智能监控和防范体系,就能 有效弥补传统方法和技术在监管中的缺陷,实现对人、机、料、法、环的全方位 “ ” “ ” 实时监控,变被动 监督 为主动 监控 ;同时,其也将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提高项目管理和现场管理的效率。 3.1.2 系统组成 系统功能模块包含实名制考勤、人员安全管理、可视化监控、中心管理、 塔 吊安全监控、环境监测、 车辆管理等模块。硬件组成分为三级架构,分别为 以摄 像头、传感器为主的前端感知层;以带以计算、传输、控制为主的中间 层;和以 平台软件,中心存储、计算功能为主的控制中心。 3.2 系统功能 3.2.1 总体应用设计 系统业务分为中心管理、视频联网、人员管理、环境管理、起重机械管理、 工地监控系统拓扑图 如上图所示,建筑工地视频监控系统架构由三部分组成:前端施工现场、 传 输网络、监控中心。 1) 工地前端系统 工地前端系统主要负责现场图像采集、录像存储、报警接收和发送、传感器 数据采集和网络传输。 前端监控设备主要包括分布安装在各个区域的碗型鹰眼全景相机、高清红 外 模拟摄像机、高清网络摄像机和网络硬盘录像机, 用于对建筑工地的全天候 图像 监控、数据采集和安全防范,20 积分 | 93 页 | 2.58 MB | 2 天前3
智慧机房项目解决方案环境数据处理单元............................................21 4.5.2 温湿度传感器....................................................22 4.5.3 水浸传感器.......................................................24 4.5.4 供配电系统 通过前端数据采集设备与平台软件可以对各子系统进行关联: 当周界防御或火灾报警设备被触发时,有预置功能的摄像机还能自 动转到预置点,按需设置联动录像功能;预设的报警能弹出窗口, 并配合电子地图显示;当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异常时,自动开启空 调或调节空调参数,操作时可以联动相应位置的摄像机,对整个操 作工程进行全程管控。 语音对讲 在门禁刷卡处配置语音对讲设备,当巡检人员忘记带门禁卡时, 通过对 机房前端系统设计 4.1 机房概述 机房根据应用行业的不同又分为计算机机房、电信机房、控制机 房、屏蔽机房等类型。不同的机房随着等级、应用及设备数量的不 同,面积从几十平米到几千平米不等,所以视频及传感器数量随之 也变化较大,需要针对每个项目具体选定,但机房的整体架构大体 如下: 图表 2 机房平面图 4.2 机房监控系统概述 机房前端系统包含了视频监控、门禁控制、环境监测、动力监 测10 积分 | 158 页 | 3.75 MB | 6 月前3
【完整报告】2025中国具身智能产业星图控制论;1950 年,艾伦·图灵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图灵测试”; 1954 年,世界上首台可编程的机械臂“Unimate”诞生;1956 年,达特 茅斯会议正式确立了人工智能这一学科。但受限于早期算力和传感器 技术的局限性,相关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 2. 产业化突破与日本引领(1960s-1980s) 1960 年代末,日本川崎公司率先将通用机器人技术应用于摩托 车和汽车焊接细分领域,推动了专用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进入 配置。同 一时期,人工智能技术在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领域取得了一定 进展,但通用智能的“灵感”仍未出现。 3. 多元发展与国家战略(1980s-2000s) 随着电子技术与传感器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技术开始从“理想中 通用”到“现实中专用”再到“现实中形态通用”的方向发展。此后,Scara 机器人、Delta 并联机器人、移动复合机器人等新形态相继问世,与 产业端的 3C 以机械结构、伺服电机、减速器等硬件为核心,软件多为控制系统,AI 含量较低。 2 应用场景集中 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如汽车、电子组装)和特定服务场景(如物流、清 洁)。 3 产业链结构清晰 上游为零部件(传感器、电机、减速器),中游为机器人制造,下游为场 景应用,区域化分工明显(如日本、德国主导高端硬件,中国在低成本制 造上占优)。 4 资本与政策导向 以政府补贴和工业升级需求为主,资本集中于成熟企业,创新多为增量优20 积分 | 42 页 | 2.41 MB | 2 天前3
企业大数据解决方案-大数据企业架构分析• 可视化事件跟踪 挑战 • 近千万辆轿车、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 统 • 高并发事件及数据流的实时处理 • 海量非结构化大数据的组织与分析 • 压力传感 器 传感 • 速度 传感器 器 • 生物 传感器 • 温度、湿 度…… RFID • 射频天线扫 描 • 电子标识 摄像 • 高速拍照 头 • 高清摄像 头 3 车地双向实时无线通信网数传电台 政府专网 Internet10 积分 | 21 页 | 3.29 MB | 6 月前3
数字孪生在智能工厂的创新实践(27页-亚马逊)Insights 数字孪生有什么要求 • 保真度要求 • 扫描频率(设备是否经常更改设置?) • 数据延迟、连接细节(实时性如何?) • 3D 模型,详细视图 • 遥测数据叠加 • 扫描仪、传感器、物联网 • 远程位置的安全性、身份验证、访问、可用性 构建数字孪生的三个关键挑战 访问物理系统数据 创建生动的 数字映射 驱动最佳收益 Amazon IoT TwinMaker 通 rights reserved. Amazon IoT TwinMaker – 工作原理 Amazon IoT TwinMaker 数字孪生 运营 规划 运营和维护历史数据 实时流程数据 实时IoT传感器数 据 CAD/BIM 模型 点云扫描 视频源 地理空间 元数据 基于统计学和物 理学的模型 集成的资产模型 3D视图 见解 最终用户应用程序 Amazon IoT TwinMaker Managed Grafana或亚马逊云科技合 作伙伴的产品将数字孪生 集成到支持3D的应用程序 中,以便最终用户监控和 改进运营 数据连接器 多个来源:融合不同来源的数据(例如 IoT 传感器 数据、视频源、文档和维护历史记录) 数据保持原样:连接到现有数据源,无需将数据移 动到中心位置 与 Amazon 集成:Amazon IoT SiteWise、S3 和 Kinesis Video10 积分 | 27 页 | 3.19 MB | 6 月前3
2025 智慧工厂整体解决方案(56页 PPT)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农业机械装备 新一代信息技术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航空航天装备 新材料 大力推进智能制造 5G 物联网 现代设备管理、 故障诊断及维修技术 | XIAIDAE 1 智能传感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 智能装备技术 计 算 机 网 络 技 术 现 代 管 理 技 术 管理 装 备 和 产 品 智 能 化 生 产 过 程 智 能 化 管 效益升级 生产优化 设备预测 能效提升 质量预警 安 全 研判 应急决策 开放平台 区 块 链 摆 质检设备 88 应用平台 实时采集、 计量设备 乡 物联网 图仪器仪表 运维平台 传感设备 运营平台 回 智能设备 数 字 化 安 环 数 字 化 物 流 数 字 化 仓 储 数 字 化 质 控 数 字 化 能 源 数 字 化 设 备 使能平台 云设施平台 统一大数据中心 均值,方差,偏度, . 异常 阈值 → 时间 数据收集 数据处理 状态指标 自动化模型 判断设备状态 Time 密封处漏气 需要处理 确定哪个零部件出现故障 传感器数据传输 传感器数据 温度,压力,振动 时间 数字化设备一预测性维护 健康状态 故障状态 频率 降 噪 去除异常数据 归一化 时频域 谱熵,谱峰度熵,20 积分 | 56 页 | 14.86 MB | 2 天前3
大型制造数字化研发项目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数字化转型项目方案 智能互联服务的主要需求和预期效果包括: a. 通过与智能设备传感器的连接,实现装备的远程监控与记载软件管理。 b. 通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提前预测设备故障 c. 通过知识库,自动分析远程设备故障,提出解决方案 2.5 管理 结合企业“两型三化九力”的发展战 提供清晰、直观、有效的远程现场服务指导,减少错误发生; 4) 实现物理样机到产品设计的实时数据验证; 关键要求 1) 支持在 CAD 中定义虚拟传感器 2) 支持由实体传感器到虚拟传感器的关联 3) 支持实体产品与虚拟样机的虚拟可视化的实时联动显示 4) 支持实体产品性能数据由实体传感器收集后,实时显示在数字样机中 5) 支持无代码 UI 6) 支持导入 3D CAD 7) 支持集成主流 IoT 平台 _________________ 25 CONFIDENTIAL 数字化转型项目方案 b) 可以在 Creo 中定义虚拟传感器 c) 由实体传感器到虚拟传感器的关联 d) 实体产品与虚拟样机的虚拟可视化的实时联动显示 e) 实体产品性能数据由实体传感器收集后,实时显示在数字样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积分 | 102 页 | 24.71 MB | 6 月前3
华为敏捷制造解决方案(42页 PPT论坛演讲材料)驶汽车等创新模式备受瞩目,带给人 们与传统汽车业不同的全新感 受。 4 现代制造业之痛:“多”元挑战 效率下滑 创新不足 成本攀升 “ 多” 元挑战 业务流多 难识别 网元多 配置繁杂 传感线多 布线难 设备物料多 设备监管难 信息孤岛多 可靠性难保障 离线业务多 移动办公效率低 系统多 整合难,协同繁 5 协作化 融合会议,随时随地好沟通 沟通方式多:多年建设设备繁多, 华为敏捷制造解决方案解决“多”元挑战! 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精细化、移动化、协作化 移动化 20 平方 + 厂区覆盖 物资定位精度 <5m 设备物资多:件烟品牌 100+ 传感线多:如视频监控线等 1000+ 6 华为敏捷制造解决方案概览(改敏捷制造、亮点增加 ) 信息网 工厂 A 生产管理网 车间 生产执行网 eLTE H.Q WLAN 研发 销服 管理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开其排放数据 老厂区 临时工程 未预埋光缆,线路乱搭,布线困难 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 重点排污单位应按规定安装使用监测设 备,对其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 监测点多,且分散 传感线多:监测点分散,布线难,监控存在盲区 移动化 精细化 协作化 14 应用机房 eCNS600 DBS3900 物联网传输层 采集层 监测 RTU CPE + MiniPCIe20 积分 | 43 页 | 9.74 MB | 14 天前3
共 38 条
- 1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