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碳管理实务指南:实现香港与内地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目标(...................................................................................... 44 4.7 不确定性与重新计算 ................................................................................. 47 4.8 报告和核查 一家公司的领导团队寻找证据支持其“最少资源投入”措施来满足 碳合规要求,而忽略了那些表明政府正在制订颠覆性政策的情报。 • 风险规避 (Risk Aversion): 由于感知到的风险或不确定性,对投资于 新技术或新运作模式过于谨慎。 通用碳管理指南 – 第三章:给高层管理人员的战略建议 24 示例: 一家企业因担心技术的可靠性而决定不投资于太阳能电池板等可 如适用,收集产品使用数据以估算下游排放。 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 一手数据与二手数据: 尽可能使用一手数据(直接测量或收集),因为 它通常比二手数据(估算或来自数据库)更准确。 • 不确定性管理: 承认并记录数据收集中潜在的不确定性来源,有助未来 改进。 企业遵循这些步骤,可以确保为碳量化收集的数据是全面、准确而且可用,从 而有效地管理排放。这些数据将作为计算排放、设定减排目标和开诚报告进展 的基础。10 积分 | 102 页 | 2.27 MB | 1 天前3
电力系统热点名词释义推广至存在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电力系统。同时认为将 Grid 6 Forming 与现有新能源并网变流器控制技术(Grid Following)及其改 进技术相结合,可以提升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电力系统稳定性, 进一步提高未来电力系统的新能源接入比例极限。 在 2020 年,奥尔堡大学王雄飞教授将基于检测电压实现并网同 步的控制定义为跟网型控制技术,而将采用功率同步机制的电压源型 控制定义为构网型控制技术。 压的响应和支撑。此外,顾名思义,电压源型构网控制通常也具备建 立电压和构建电网的能力,在能量供给充足时,可以独立地为负荷供 电。 在 2022 年末,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詹长江总工在《构网型变 流器稳定性研究综述》一文中指出,通过借鉴同步发电机的物理机理, 不同学者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构网型(grid-forming)变流器 的概念。尽管在不同文献中,构网型变流器控制架构的具体实现在细 3586-3595 [8] 秦世耀,齐琛,李少林,等. 电压源型构网风电机组研究现状及展望. 中国 电机工程学报,2023,43(04): 1314-1334. [9] 詹长江,吴恒,王雄飞,等. 构网型变流器稳定性研究综述. 中国电机工程 学报,2023,43(06): 2339-2359. [10] 刘辉,于思奇,孙大卫,等.构网型变流器控制技术及原理综述[J/OL].中国电机 工程学报:1-16[2024-05-17]10 积分 | 55 页 | 2.25 MB | 6 月前3
2025智能电网:多源电力系统的高效选型白皮书管理潮流的能力,为日益增长的效率问题和可持续性需求提供了解决方案。 然而,电网现代化也伴随着重大技术挑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现有基础设施的过载以及 系统复杂性的增加。这些障碍需要创新方法来确保电网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弹性。 引言 02 在此背景下,电网的智能选型成为优先事项。通过精确分析和优化基础设施,选型软件在应对智 能电网挑战中发挥着战略作用。这些适应多源电网特性的先进工具有以下优势: |多源电网中选型软件的关键作用 智能电网的关键特性包括: 1 整合可再生能源 智能电网能够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通过储能系统和智能能源管理补偿其波动性。 2 运行自动化 使用传感器和通信网络持续监控电网状态,检测异常并自动调整以保持稳定性。 3 优化电力能量流 通过实时数据分析,智能电网优化负载分配,减少能量损耗并提高整体效率。 4 以用户为中心 智能电网将消费者纳入其运行中,允许他们生产和消费自己的能源,并激励他们根 严格符合标准 实时计算界面 自定义和 可设置的界面 识别标准偏差和 不合规项警告 第二部分 潮流计算: 优化潮流与预防低效 07 08 理解潮流计算 1. 潮流计算是分析电网性能和稳定性的基本方法。 它是理解电力如何在系统中流动、识别网络中不同支路的负荷、电压和电流分布的重要工具。 | 什么是潮流计算? 潮流计算是一种数学分析,用于: • 确定网络中电力负载的分布,即通过系统中任意点的能量。10 积分 | 42 页 | 17.40 MB | 3 月前3
pwc -能源新纪元系列:虚拟电厂行业趋势洞察篇 2024合”能力使其能够整合不同种类能源的特 性,如将经济性高但稳定性低的风光能源与 经济性低但稳定性高的调节型能源(如煤 电、气电、小水电、生物质发电)相结合, 打造既经济又稳定的能源产品,从而在电力 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资料来源: 国家电网,普华永道分析 传统电源 高可控性 风电 光伏 火电/气电 经济性+++ 稳定性--- 经济性- 稳定性+++ 经济性++ 稳定性+++ 聚合电力产品 新能源电源 新能源电源 低可控性 虚拟电厂的进阶模式 虚拟电厂组合各类能源提供经济稳定性俱佳的产品 我国虚拟电厂发展目前正处于早期邀约型阶 段,相关机构组织用户侧参与需求响应,有 电网引导各方参与共同完成邀约、响应和激 励流程实现可调节负荷的有序用电,主要遵 从计划机制。随着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 场的基本成型,虚拟电厂将迈向市场性阶段, 虚拟电厂聚合商将以类似于实体电厂的模式 主动响应市场价格信号,通过整合调度源、 调频 其他辅助服务 电能量市场 中长期市场 现货市场 应用场景 邀约型阶段 市场性阶段 聚合对象 大工业、工商业企业 • 分布式发电 • 灵活机组(成本低,稳定性差):风电、光伏 • 调节机组(成本高,稳定性强):气电、煤电、生物质发电 • 储能 风光发电占比高 省份 累计分布式 风光能源 (MW) 平均峰谷价 差(元/度) 是否开展电力 现货市场 电力市场成熟程度10 积分 | 27 页 | 4.34 MB | 1 天前3
新型电力系统规划运行时序生产模拟平台TEAP4 0.6 0.8 1 1.2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PW PV 冬高方式 夏高方式 夏谷方式 传统电力系统 边界复杂、不确定性强 新型电力系统 8760 5 (二)时序模拟需要面临的新场景 关键问题四:电力市场、碳排放市场、输配 电价等多种电力机制引入,影响系统运行方 式,传统电力系统规划方法难以考量,需要 进行精准量化模拟分析。 重载 率 系统 调频 综合场景一 综合场景二 综合场景三综合场景四 多个分场景协同考虑,共同作用,效果累加 储能容量及布局 随着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的不断上升,以及其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愈发明显, 储能容量和布点规划的意义显得至关重要。TEAP支持储能规划布局计算,考虑储能促进新能源 消纳、调峰调频、提供备用、抑制N-1越限率、降低通道重过载等。 步骤一:通过协同规划功能,计算储能容量配置。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新能源随机出力给电力安全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保证电力 系统安全稳定运行,TEAP提出了电网运行电网运行方式分析校核、风险方式挖掘功能。 新能源消纳潜在制约因素 不确定性 反调峰特性 网架传输能力 负荷特性 区外来电 自 身 限 制 外 部 限 制 风光时序数据 气象数据 地理信息 设备特性 时序生产模拟 优化目标 约束条件 求解计算 边界条件20 积分 | 38 页 | 5.69 MB | 13 天前3
3万字全文!零碳园区研究综述及展望活过程中动态净碳排放为零的状态,也可理解为 园区碳排放强度为零,并不包括前期建设或改造 过程中的碳排放。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企业生产 和居民生活过程中的碳排放主要由能源使用造 成,生物碳排、生活垃圾等排放量具有固定性且 数量级较少,本文暂不予分析。 园区碳中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从能源、建筑、 交通、碳汇与管理等方面入手。在能源方面,需对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运行全过程进行减碳,并通过参 与市场交易对碳减排进行激励[6];在建筑方面,可 放责任合理的分配至用电负荷侧,方法大体分为合 作博弈分摊和节点贡献值分摊 2 种。Shapley 法和 广义 Nucleolus 法[48]是合作博弈分摊的典型方法, 该方法的解存在且唯一,并能保证其公平性、有效 性和稳定性,但 Shapley 方法存在用户数目过多而 导致计算复杂度过大的问题;广义 Nucleolus 法的 分摊结果不满足一般分摊问题中的等同性原则,且 难以体现用户位置的因素对碳排放责任的影响。节 碳交易成本 碳排放量 零碳园区运行调度 目 标 约 碳排放约束、碳交易约束 束 机 制 需求响应机制 碳商品-能源耦合交易市场机制 传统优化模型 不确定性模型 博弈模型 模 型 园区低碳管控技术研究体系 设备 研发 及规 划 储能技术 建筑材料 CCUS技术 图 5 园区低碳管控技术研究体系 Fig. 50 积分 | 22 页 | 1.34 MB | 3 月前3
德勤:2025“十五五”时期中国能源行业关键议题报告力快速增长,但到2030 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仍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 73%。在航空、航运、重工 业等难以电气化的场景,替 代方案在未来五年难以形 成大规模应用,化石能源仍 为不可替代的能源形式。 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可负担 性和自主可控仍是各国政府 在能源政策制定中的核心考 量因素。即便在全球绿色转 型背景下,能源转型也必须 在“绿色低碳”、“能源安全” 与“经济承受力”三者间寻求 平衡。一方面,地缘冲突、极 ,风光、氢能、储能与电动化等新 兴能源形态加速成长,推动全球脱碳,也孕育着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升级。 十五五,中国能源行业发展的重心将“内外双发力”:内需端,新能源发展从以设备 部署为核心转向以系统稳定性、消纳能力与响应能力为导向的系统协同优化;外需 端,欧美市场壁垒加高,“东南亚+中东+拉美”正在成为中国能源企业新的外部支 点。同时,中国能源企业也必将在内外双重压力中锚定新机遇,在结构优化与全球 布局中瞄准发力点。 “十五五”时期中国能源行业关键议题 | “十五五”时期能源行业关键议题 “十五五”时期能源行业关键议题 全球能源格局正处于深度重塑期,能源转型、地缘政治、技术革命叠加,打破了既有能源体系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中国作为全球 能源消费与制造大国,既面临国际规则重构的外部挑战,也承载着推动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的内在需求。本系列议题从全球 能源系统重构、化石能源高效转型、新能源进入发展新周期三个层10 积分 | 70 页 | 11.19 MB | 3 月前3
生态环境部:2025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略目标,是全球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最短、减碳规模最大、降幅度速度最快的国家。工业部门作为国民 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亦是中国能源消耗和 CO2 排放最集中的领域,其低碳转型对于实现 “双碳” 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碳中和目标驱动全球产业链和生产模式的重大重构,工业碳中和技术的系统研究与 战略部署,不仅关系中国工业领域脱碳进程,更关乎中国产业竞争力的重塑。唯有加快布局颠覆性与引领 性的低碳技术,才能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占据战略主动。 极消耗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相对较差。废钢预热技 术即在冶炼废钢之前将其加热到适当温度,以便后 续冶炼和加工,能够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 本。竖炉式废钢预热电炉的预热效果优于水平连续 加料式废钢预热电炉,但其可靠性和稳定性有待进 一步验证。 ➀ 水平连续加热废钢预热技术 水平连续加料废钢预热技术在废钢铁料入炉 之前,经带有磁盘的吊车不断往电炉废钢输送机上 料段加料,随着输送机的周期性运动,将废钢铁料 送入废钢预热段,电炉产生的一次高温烟气不断 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 模应用困难,暂没有规模化封存 CO2 的途径。此 外,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CCUS 捕集环节将额外 增加 10%~20% 的能量消耗,效率损失很大。由于 CO2 具有化学惰性和热稳定性,如要有效转化与利 用 CO2,必须重新投入大量能量,使得 CO2 资源化 利用受到了一定限制,需要寻找合适的催化剂体系。 综上,由于成本、技术成熟度等影响,CCUS 技术 在钢铁行业的应用总体还处于研发和示范的初级0 积分 | 139 页 | 4.23 MB | 19 天前3
5G Redcap助力源网荷储虚拟电厂高效运营方案(16页 PPT)5G LAN 的终端组网的需求。 ( 1 )开发 5G 业务正常通信功能以及网络切片 功能,通过 5G LAN 实现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 ( 2 )采用高可靠确定性网络技术,通过低成本 RedCap 的 5G 原生能力,结合确定性技术实现全 区灵活的网络需求; ( 3 )设计基于 5G 切片技术的安全通信网络方 案。 SPN 传输 地下室新建 2.6G 5G 基站 防火墙 -1 防火墙 链路 (对接基 站) 新建 N6 链路 (对接电站内 网) 新建 N4 链路 (对接 IP 专网 去往大区) 可靠通信 5G 一张 网 5G-A 的能源网络组网创新 采用高可靠确定性网络技术、低成本 RedCap 的 5G 原生能力,结合 TSN 等技术满足实时采集控制要求,面向零碳智 慧园区,采用“双发选收”技术,通过多路空中接口传输数据,满足数据高可靠性、高安全要求 充电桩 空调 照明 …… 智能网关 负荷控制 负荷预测 优化调度 削峰填谷 高效运营一平台 技术指标及创新性 02 碳排放量核算与分析 01 5G-A 能源网络组网 • 采用高可靠确定性网络、低成本 RedCap 的 5G 原生能力等技术满足箱变采集控制 要求,考虑采用“双发选收”技术通过多路 冗余链路传输数据,实现更加可靠的确定 性数据转发。 04 能源网络运行优化调度10 积分 | 16 页 | 12.00 MB | 1 天前3
生态环境部:2025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略目标,是全球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最短、减碳规模最大、降幅度速度最快的国家。工业部门作为国民 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亦是中国能源消耗和 CO2 “ ” 排放最集中的领域,其低碳转型对于实现 双碳 目 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碳中和目标驱动全球产业链和生产模式的重大重构,工业碳中和技术的系统研究与 战略部署,不仅关系中国工业领域脱碳进程,更关乎中国产业竞争力的重塑。唯有加快布局颠覆性与引领 性的低碳技术,才能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占据战略主动。 极消耗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相对较差。废钢预热技 术即在冶炼废钢之前将其加热到适当温度,以便后 续冶炼和加工, 能够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 本。竖炉式废钢预热电炉的预热效果优于水平连续 加料式废钢预热电炉,但其可靠性和稳定性有待进 一步验证。 ① 水平连续加热废钢预热技术 水平连续加料废钢预热技术在废钢铁料入炉 之前,经带有磁盘的吊车不断往电炉废钢输送机上 料段加料, 随着输送机的周期性运动, 将废钢铁 模应用困难,暂没有规模化封存 CO2 的途径。此 外,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CCUS 捕集环节将额外 增加 10%~20% 的能量消耗,效率损失很大。由于 CO2 具有化学惰性和热稳定性,如要有效转化与利 用 CO2 ,必须重新投入大量能量,使得 CO2 资源化 利用受到了一定限制,需要寻找合适的催化剂体系。 综上,由于成本、技术成熟度等影响,CCUS 技术20 积分 | 146 页 | 23.98 MB | 19 天前3
共 111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