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碳管理实务指南:实现香港与内地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目标(
2.27 MB
102 页
0 下载
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 概览 | ||
1 目录 序言 .................................................................................................................. 3 第一章:引言 ................................................................................................... 7 1.1 本指南的目的:提供一份实用且可操作的路线图 ........................................ 7 1.2 本指南的编纂方法 ...................................................................................... 7 1.3 本指南的目标读者 ...................................................................................... 8 1.4 如何阅读本指南 .......................................................................................... 8 第二章:碳管理的迷思与关键问题 ................................................................. 10 2.1 甚么是「碳」或「碳足迹」?................................................................... 10 2.2 甚么是「碳管理体系」? .......................................................................... 11 2.3 您的努力和成就如何获得认可:核查 ........................................................ 14 2.4 大趋势:碳合规和碳定价要来了吗? ........................................................ 16 2.5 相关标准简介 ........................................................................................... 18 第三章:给高层管理人员的战略建议 .............................................................. 22 3.1 碳管理的关键:第二章总结 ...................................................................... 22 3.2 在碳或可持续发展相关决策中的常见偏误 ................................................. 23 3.3 碳管理战略的考虑标准及案例................................................................... 24 3.4 采用评级系统的决策过程 .......................................................................... 26 第四章:机构层面的碳监测、报告和核查 ...................................................... 28 4.1 建立管理层承诺和组织架构 ...................................................................... 28 4.2 设定机构边界 ........................................................................................... 30 4.3 识别温室气体排放源 ................................................................................. 32 4.4 收集量化排放所需的数据 .......................................................................... 34 4.5 管理范围三排放 ........................................................................................ 37 2 4.6 计算碳排放 ............................................................................................... 44 4.7 不确定性与重新计算 ................................................................................. 47 4.8 报告和核查 ............................................................................................... 50 4.9 持续改进 .................................................................................................. 53 第五章:碳减排的战略与运营 ........................................................................ 57 5.1 运营阶段的排放管理和减少:ISO 14001 .................................................. 57 5.2 运营阶段的能源相关排放管理和减少:ISO 50001 .................................... 60 5.3 供应链排放的管理和减少:ISO 20400 ..................................................... 63 5.4 从源头管理和减少碳排放:产品碳足迹与产品生态设计 ............................ 66 第六章:中小企路线图与案例研究 ................................................................. 70 案例研究一:基准评估与碳管理体系的建立 ......................................................... 70 案例研究二:透过能源管理和流程优化实现脱碳 .................................................. 76 案例研究三:供应链脱碳 ..................................................................................... 83 第七章:制造业中小企碳管理的轻量级数字化解决方案 ................................. 88 7.1 利用现有工具进行碳管理 .......................................................................... 88 7.2 中小企的实施步骤 .................................................................................... 90 7.3 未来趋势与升级 ........................................................................................ 91 第八章:指南回顾与行动号召 ........................................................................ 92 缩略语列表 ..................................................................................................... 95 文献参考 ........................................................................................................ 97 鸣谢 ................................................................................................................ 99 碳管理实务指南 – 序言 3 序言 在全球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刻,碳管理已从企业选择题转变为必答题。亚太 地区碳交易市场的崛起,以及国际绿色投融资趋势,都在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 竞争规则。港资制造业凭借在亚太地区几十年的产业布局与创新能力,具备在 这一转型浪潮中引领变革的潜力。 香港工业总会 (工总)多年来持续推动中小企应对环境挑战。自 2015 年起, 我们每年举办「中银香港企业环保领先大奖」,表彰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表现卓越 的企业,参赛企业数目逐年攀升,反映业界对环保议题的重视日益提高。2021 年,我们成立了「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进一步整合资源,透过专题研讨 会、工作坊及行业调查,提升会员对碳减排政策及措施的认识。去年,我们透 过香港优质标志局推出「香港 Q-Carbon 认证计划」及「香港 Q-ESG 认证计 划」,为企业提供专业认证服务,协助中小企建立碳管理及 ESG 管理体系。 港资制造业已构建起以中国内地为核心、辐射东盟的完整产业链。在此背景下, 香港制造业应将碳管理视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策略机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与 专业服务中心,拥有连接全球资本市场与绿色金融的独特优势,能为制造业绿 色转型提供全方位支持。透过金融、科技与制造业的协同创新,香港有潜力成 为亚太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的枢纽,推动区域碳中和进程。 我们深知中小企在理解和遵守复杂的碳法规方面常面临重大挑战,尤其当面对 全球多元市场时。是次推出两册《碳管理实务指南》将国际标准、欧盟 CBAM 法规与港资制造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将复杂要求分解为清晰可行的步骤, 辅以实际案例和行业见解,赋予中小企必要的知识,使其能够平稳过渡至低碳 营运,同时保持效率与竞争力。我们深信,在区域绿色转型的趋势下,率先建 立科学、系统化的碳管理体系,将能赢得市场先机,巩固香港制造业在全球价 值链中的战略地位。 碳管理实务指南 – 序言 4 工总将继续与业界并肩同行,协助企业迎接绿色转型挑战,把握机遇。我们期 待透过两册《碳管理实务指南》,为香港制造业提供清晰指引,助力企业在碳中 和时代持续发展壮大,同时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全球可持续发展作 出积极贡献。 林世豪 工总主席 2025 年 8 月 碳管理实务指南 – 序言 5 当前,随着气候变化挑战加剧,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议题正获得前所未 有的关注。全球各国政府对 ESG 的监管压力亦大增,尤其是欧盟近年实施「碳 边境调节机制」(CBAM)并征收碳关税。作为高度开放的外向型经济体,港资 制造商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碳监管挑战。对中小企而言,碳管理必须成为企业决 策与日常营运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香港工业总会早于 2021 年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ESG 委员会), 致力促进工业界参与香港达至 2050 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并透过能力建设、知识 交流及培育工业 ESG 人才,助工业界实践 ESG 管理。为协助业界强化碳管理 能力,在工业贸易处工商机构支援基金拨款支持下,我们委托香港大学气候与 碳中和研究中心展开「促进港资制造企业供应链的环境、社会和管治合规管理」 计划,包括举办亚太区中小企 ESG 峰会、编撰两本《碳管理实务指南》,以及 开发碳管理网上平台,协助企业以实际行动应对日益严谨的监管要求。 是次推出两册《碳管理实务指南》,专为港资制造业在亚太区内的生产链及供应 链而设,适合决策层、营运部门以及绿色专业人员阅读,着重可操作性与落地 应用,旨在为业界提供「手把手」的实用指引。《碳管理实务指南:实现香港与 内地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目标》(《通用碳管理指南》) 聚焦企业内部管理,介 绍国际标准和体系,细述如何建立及优化碳管理体系、精准掌握碳数据并落实 减排行动;《碳管理实务指南:应对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欧盟 CBAM 指南》)则专注解析钢铁与铝两大 CBAM 涵盖行业的合规要求及应对做 法,涵盖排放计算、数据收集、报告与核查等核心环节,并辅以案例分析。两 本指南相辅相成,前者着重内部能力建设与长远转型,后者提供针对 CBAM 的 专项分析与应对策略,为香港制造业在日益严格的国际环保要求下构建完善的 ESG 管理体系,提供系统蓝图与行动方案。 碳管理实务指南 – 序言 6 尽管国际碳管理趋势收紧为制造业带来重大挑战,但若能及早为相关法规与监 管做好准备,将可转化为竞争优势。工总期望透过推出两册《碳管理实务指南》, 提升业界对国际碳规管的关注度,协助企业及早建立完善的碳管理系统,将挑 战化为机遇,并推动更绿色、更具韧性的供应链,持续巩固香港制造业在全球 市场的竞争地位。 陈婉姗 工总常务副主席 「促进港资制造企业供应链的环境、社会和管治合规管理」 项目督导委员会主席 周治平 工总常务副主席 工总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主席 2025 年 8 月 通用碳管理指南 – 第一章:引言 7 第一章:引言 1.1 本指南的目的:提供一份实用且可操作的路线图 随着世界向低碳经济转型,碳管理已成为一项关键的企业要务。香港制造业企 业,特别是构成香港制造业支柱的中小企,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和工具,以应 对不断变化的法规,提升竞争力,并推动可持续增长。本指南旨在为中小企开 启其碳管理旅程提供一份实用且可操作的路线图,实现以下目标: • 支持香港制造业企业进行碳管理:本指南提供可行的洞见和实用的步骤, 帮助香港制造业企业建立或加强其碳管理体系,协助测量、监测和减少 其碳排放,从而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并通过环保运营获得竞争优 势。 • 加强对现有及未来碳法规的合规能力:本指南在侧重于通用碳管理方略 的同时,也为香港制造业企业应对现有及未来潜在法规(如欧盟碳边境 调节机制 (CBAM))做好准备。我们会介绍精确管理及报告碳排放的策 略,确保港资制造业企业有能力准备应对潜在的合规需要。 • 促进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透过实践碳管理和脱碳相关措施,港资制造 业企业可以在香港、中国内地乃至更广泛的亚太地区为实现区域碳中和 目标发挥更大作用。这有助于实现如《巴黎协议》等全球气候承诺,并 将香港制造业企业定位为可持续制造领域的领导者。 1.2 本指南的编纂方法 本指南透过全面的方法编纂而成,结合了对全球碳计量和报告标准的文献综述, 以及对具代表性的港资制造业企业进行了深入访谈和实地考察,以了解他们的 通用碳管理指南 – 第一章:引言 8 基本能力并识别技术差距,同时透过与其他制造业公司、行业协会和学术界持 份者的会议收集意见。 本指南中的案例研究虽使用虚构名称,但融入了我们访谈中的真实例子,准确 反映了港资制造业面对可持续发展倡议的挑战和机遇。 1.3 本指南的目标读者 本指南的主要读者包括: • 所有制造业领域的香港制造业企业: 本指南与所有香港制造业企业相关,无论其所在行业目前或即将是否受 到碳相关机制的规管。寻求减少碳排放、提升可持续性并为未来法规做 准备的制造商会发现本指南极具价值。 • 供应链合作伙伴和持份者: 除制造商外,本指南对于有兴趣了解碳排放对制造过程的影响以及其对 全球贸易更广泛影响的供货商、行业协会和持份者也同样有用。 本指南旨在赋能各层级的香港制造业企业,使其能够采取积极措施进行碳管理, 确保在不断变化的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1.4 如何阅读本指南 这本综合性指南的结构旨在通过其各个章节提供可行的见解和详细的指导。以 下是根据不同目标读者划分的内容大纲: 碳管理实务指南 – 引言 9 战略层: 高层管理人员 运营层: 生产、供应链、研 发、信息技术部门 专业层: 碳/能源/环境、健 康与安全/ESG 专 家 第二章:碳管理的迷思与关键 问题: 解 释 「 碳 足 迹 」、 碳 管 理 体 系、核查和全球趋势等核心概 念。 建议略读本章以 了解基础知识。 建议略读本章以了 解基础知识。 阅读全部内容,并 成为您机构内的倡 导者。 第三章:给高层管理人员的战 略建议: 提供关于战略、决策偏误和碳 管理标准的指导。 阅读全部内容。 本 章 专 为 您 设 计。 建议略读本章以理 解战略思路。 阅读全部内容,以 了解如何使技术提 案与管理层的决策 过程保持一致。 第四章:机构层面的碳监测、 报告和核查: 基于 ISO 14064-1,为建立机 构温室气体清单提供分步指 引。 建议略读本章以 了解其流程。 生产、供应链和信 息技术团队应阅读 本章,因为他们是 关键的数据提供者 和执行者。 阅读全部内容。这 是您的核心技术指 南。 第五章:碳减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102 页, 还有
4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生态环境部:2025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