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选排课走班管理平台整体解决方案(2019)
1.23 MB
27 页
0 下载
19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docx | 3 |
| 概览 | ||
智慧校园 智慧教育 智能选排课走班管理平 台 综合解决方案 2018/3/11 目 录 第一章 背景介绍...............................................................................................................2 一、 政策背景:........................................................................................................... 2 二、 改革内容:........................................................................................................... 3 三、 改革后对于现有教学体制的冲击:....................................................................7 一、 相关案例:........................................................................................................... 9 第二章 方案概述:......................................................................................................... 10 一、 方案建设内容:.................................................................................................10 二、 功能要求:......................................................................................................... 11 三、 方案特点:......................................................................................................... 12 第三章 产品选型:......................................................................................................... 20 一、 软件选型:......................................................................................................... 20 二、 硬件选型:......................................................................................................... 22 第五章 技术支持及服务 第一章 背景介绍 一、政策背景: 2014 年 8 月 2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的实施意见》,会议要求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教育的周期性,提前公布考试招生 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会议指出,要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 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要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 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深化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要改革招生录取机制,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 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改进录取方式,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要改革监督管理机 制,加大违规查处力度。要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二、改革内容: 高中按照全面考核、自主选择、统筹兼顾的原则,确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组 织形式、成绩呈现方式和使用。考试范围涵盖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其中语文 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考试,由各省、直辖市教 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考试, 由各省、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统一要求,确定具体组织方式。 录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 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其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 考试(包括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音、美、体等)和等级性考试(政、 史、地、理、化、生任选 3 门)两种。通过合格性考试是取得毕业资格的主要依据;而等级 性考试将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状况、传统文化素养、创 新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个人特长等。 各省市高考改革时间表 省份 启动时间 选考模式 改革亮点 上海 2014 6 选 3 1、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扩大综合 评价 录取试点范围。 2、2017 年起推动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自主招 生等环节中开始使用。 3、推行“两依据、一参考”的考试招生模式。 浙江 2014 7 选 3 1、考试不再分文理,实行统一高考与高 中学 考相结合。 2、实行“7 选 3”模式。 3、外语和选考科目考生每科可报考 2 次,选 用 其中 1 次成绩。 4、实行“专业+学校”志愿,按专业(类)平行投 档。 北京 2017 6 选 3 1、2017 年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2、调整统一高考科目,多元录取机制。 3、选考科目调整为“6 选 3”。 天津 2017 6 选 3 1、取消文理分科,考试科目实行“3+3”。 2、2017 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 3、英语一年两考,取较高的分数计入高考总 分 4、2017 年起高职院校在天津实行春季招生 山东 2017 6 选 3 1、实行"3+3"模式,2020 年只统考语数外。 2、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 2 次考试机 会。 3、2017 年起不再分一本二本。 海南 2017 6 选 3 1、从 2017 年起,本科第一批和本科第二批合 并录取。 2、实行"3+3"模式。 3、不分文理。 江西 2017 6 选 3 1、考试科目实行“3+3”模式,选考科目实行“6 选 3”。 2、取消文理分科。 3、英语一年两考。 4、二本、三本批次合并为新的第二批本科批 次。 云南 2017 6 选 3 湖南 2017 6 选 3 1、考试科目实行“3+3”模式,不分文理。 2、将强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3、将优化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逐步减少 直至取消录取批次。 广东 2018 6 选 3 1、合并高考二本 AB 线 。 2、采用全国统一卷。 3、全面开放异地高考。 4、从 2021 年开始,实行“3+3”考试模式,本 科招生不分文理;外语科目一科两考。 四川 2018 6 选 3 1、从 2016 年起,分步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 卷,并恢复外语听力考试。 2、从 2021 年开始,统一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 语数外,外语考两次择优计成绩。 3、2018 年入学新生 学业水平考试全省统考。 4、高职院校 2021 年起实行春季招生 5、从 2015 年起,本科第二批次和本科第三批 次合并录取 西藏 2018 6 选 3 1、高考科目调整:执行 A 类课程计划的考 生,统一高考科目为汉语文、藏语文、数学、 外语 4 门,汉语文和藏语文各按 50%计入总 分,以语文科目成绩呈现;执行 B 类课程计划 的考生,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 3 门。 2、不分文理,外语一年两考 3、改进高校统一录取模式,在考生总成绩和 录取分数线公布后填报志愿 4、建立“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录取制度,实行 “学校+专业”平行志愿投档 江苏 2018 6 选 3 1、选考科目由“6 选 2”调整为“6 选 3”。 2、分值比 480 分高,接近 700 分。 3、英语分值提高,听力口语一年两考。 4、“小高考”13 个科目均可考两次。 河北 2018 6 选 3 1、合并高考录取中的本三、本二批次。 2、2017 年实行新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3、高考科目由“3+X”改为语文、数学、外语。 4、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5、取消部分地方性加分项目。 6、艺术专业录取文化要求不得低于同批次录 取控制线。 7、联考单招专业大类由 3 个增至 10 个。 河南 2018 6 选 3 1、新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科目实 行“6 选 3”,总分为 750 分。 2、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 3、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 式。 辽宁 2018 6 选 3 1、2016 年起三本合并到二本录取。 2、2018 年秋季入学高一新生文理不分科。 3、考试科目实行“3+3”,满分 750 分。 4、外语一年两考。 吉林 2018 6 选 3 1、外语提供 2 次考试机会,取消文理分科。 2、选考科目实行“6 选 3”,高考成绩满分 750 分。 3、从 2021 年起,普通高校招生在保持现行录 取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取消录取批次,探索一 档多投。 黑龙江 2018 6 选 3 1、2018 年秋季新学期启动,2021 年进行首次 新高考。 2、考试科目实行“3+3”,满分 750 分。 3、高中实行综合素质评价。 内蒙古 2018 6 选 3 1、新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科目实 行“6 选 3”,总分为 750 分。 2、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 山西 2018 6 选 3 1、不分文理科,外语一年两考。 2、高考实行“3+3”模式,从思想政治、历史、 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6 科学业水平考试中 自主选择 3 科参加考试并计入高考总成绩。 3、高考录取调整为“两依据、一参考”。 安徽 2018 6 选 3 1、新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科目实 行“6 选 3”,总分为 750 分。 2、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 福建 2018 6 选 3 1、考试科目实行“3+3”模式,选考科目实行“6 选 3”。 2、取消文理分科。 3、英语一年两考。 4、录取机制:“两依据、一参考”。 5、实行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分类招考。 重庆 2018 6 选 3 1、不分文理科,外语一年两考。 2、推行“3+3”模式,3 门选考科目中,“6 选 3” 模式成主流,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 理、化学、生物 6 个科目中自主选择 3 科作为 考试科目。 3、从 2016 年开始,合并本科二、三本和专科 一、二段两个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4、招生录取将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 制度. 5、从 2017 年开始,统筹高职院校实行“文化 素质+职业技能”的分类考试招生方式。 湖北 2018 6 选 3 1、2021 年起,全国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 学、外语,不分文理科。 2、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 学、生物等 6 门科目中自主选择 3 科。 3、总分值 750 分。 4、从 2016 年起,文理类本科录取批次由 3 个 批次调整为 2 个批次,本科三批和本科二批合 并录取。 贵州 2018 6 选 3 1、2021 年贵州高考实行“3+3”模式。 2、2016 年将三本院校并入二本。 3、2018 年起,高一年级将不再分文理科。 青海 2018 6 选 3 1、实行"3+3"模式。 2、2018 年全面实行平行志愿。 陕西 2019 6 选 3 1、考试科目实行“3+3”模式,选考科目实行“6 选 3”。 2、取消文理分科。 3、英语一年两考。 甘肃 2019 6 选 3 1、实行"3+3"模式。 2、不分文理,外语一年两考。 宁夏 2019 6 选 3 1、2017 年建立普通高中考试招生综合素质档 案,在自主招生中使用。 2、2019 年逐步取消录取批次,推行“两依据、 一参考”的考试招生模式。 3、选考科目调整为“6 选 3”。 4、外语考试一年两考。 广西 2019 6 选 3 1、广西统一高考科目将不再分文理科。 2、实行“3+3”模式; 3、外语一年两考。 三、 改革后对于现有教学体制的冲击: (一) “走班制”意味着每个学生的学习课程都不一样,相应地也对 学校排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众所周知,现有高中的教学体制是围绕原先高考方向所展开 文理科分科的教学模式。即无论选择文科、亦或是选择理科,都 会按照高考选择的方向分为文科班和理科班。对于教务管理的角 度来说,教务老师在排课的过程中,只需要对于学生选择的文理 科情况,分为文科班和理科班,做到满足学生选择要求的一班一 课表即可。 然而,高考改革之后,文理不分科的趋势决定了在 6 选 3 的 模式下,学生将有 20 种自主志愿的选择方向(浙江的 7 选 3 模 式将有 35 种选择),在这样广泛的选择面下,教务排课的任务 将从原来的“一班一课表”演变成了“一人一课表”。这样的变化, 对于学校体量高达数千名学生的高中院校而言,让教务老师在寒 假一个月或是暑假两个月的时间完成数千名学生的排课任务,并 且不产生任何冲突,几乎成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二) 课时资源的冲突(行政班/教学班) 高考改革之后,由于高中院校自身资源的限制,绝大部分学 校是采用“行政班+教学班”的混合教学模式。这样的话,如何去解 决行政班和教学班的课时冲突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是一个非常 头痛的问题。 (三) 教师授课时间的冲突 对于教师授课时间来说,在原有固化的行政班课表上已经是 让许多教务老师在排课中的头疼的问题。而在之后更为灵活多变 的走班制教学中,如何去解决教师授课时间的安排是走班排课中 让许多教务老师望而却步的难题。 (四) 教室资源限制 高中院校的教室资源在庞大的学生体量下,在原先的教学模 式下就显得捉襟见肘。在高考改革下带来的走班模式,怎么解决 学生在走班的模式下,去很好地利用所有的教室资源是教务在排 课中需要考虑的新课题。 (五) 个别学生志愿调整后,对整体的影响 部分学生在志愿选择后,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会有需要变更志 愿的情况。而走班复杂的排课策略决定了往往这样的变化会起到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务老师如何在这样的变化中寻找平衡 和妥善安排,就成为了不能避免的问题。 (六) 在走班大框架下,实现分层教学 大部分学校为了保证应有的升学率会在排班的过程中考虑分 层教学的需要。但是在走班的前提下,如何就学生选择的志愿进 行分层教学对于教务老师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 (七) 走班制度下的考勤问题 走班体制下,原先校门口的考勤模式将会更进一步的推进到 了班级门口,在走班情况下,充分了解每个学生走班的出勤情况 是为走班下的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相关案例: (一) 杭州二中: 1、杭州二中排课要求: (1)浙江高考选考策略:7 选 3( 共计 35 种组合); (2)学校根据学生志愿分班; (3)分班策略:组合优先(即优先将选择了“史地生” 的 学生进行分班,然后再考虑同时选择了“物化”科目, 然 后依次处理); (4)系统进行分班处理的时候,同时考虑了成绩因素(分层教学,快慢班); (5)每个班级的人数有限制 (不能少于 35 人,不能超过 50 人); 2、排课效果: 使用前 使用后 工作人数 教务处 2 名教师 1 名软件工程师 工作时长 30 天 1 天 效果 未达到理想效果,2015 年暑假开学 学校以此形成逻辑使用习惯 第一周出现了混乱 (二) 同济一附中: 1、同济一附中排课要求: (1)上海高考选考策略:6 选 3( 共计 20 种组合); (2)学校根据学生志愿分班; (3)分班策略:人数优先(即只考虑每个教学班 级人数均衡,在此条件下进行分班处理); (4)系统进行分班处理的时候,未考虑成绩因素 (完全随机); (5)借助“走班电子班牌” ,对走班教学过程进行 管理; 2、排课效果: 使用前 使用后 工作人数 教务处 1 名教师 1 名软件工程师 工作时长 30 天 1 天 效果 未使用系统前,出现被动调整学生志 愿的情况 学校以此形成逻辑使用习惯 (三) 闵行中学: 1、闵行中学排课要求: (1)上海高考选考策略:6 选 3( 共计 20 种组合); (2)学校根据学生志愿分班; (3)分班策略:学科优先+人数优先(优先安排选择 了物理、化学等科目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考虑人 数均衡); (4)系统进行分班处理的时候,考虑了成绩因素(分 层教学、快慢班); (5)计划借助“走班电子班牌” ,对走班教学过程进行管理(未上线); 2、排课效果: 使用前 使用后 工作人数 教务处 1 名教师 1 名软件工程师 工作时长 60 天(1 个暑假) 1 天 效果 基本完成 学校以此形成逻辑使用习惯 第二章 方案概述: 一、方案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包括: 1. 走班教学资源管理:对学校走班教学的资源信息进行管理,包括教室、老师、课 时、教学科目及学生可选志愿等信息。 2. 学生志愿管理:采集并汇总学生志愿信息,以此信息作为教学资源分配、教室课 表生成、年级课表生成、教师课表生成、学生课表生成的基本依据。 3. 教学班课程管理:根据学生等级考、水平考志愿选择,对学校“行政班”、“教学班” 的课程进行编排,按照学校要求,提供学校年级课表、教师课表、学生课表、教 室课表、行政班课表及教学班课表等信息。 4. 走班教学过程管理:通过与教学管理终端的数据接口,采集学生考勤信息,并对 学生教学班的考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考情分析,建议与支持学生选课调整, 并提供学生等级考与水平考的考试信息。 5. 走班制课程评估:对课程过程数据记录分析,并以多样式进行信息展现。 智能选排课走班教学管理系统(软件)与电子学生证业务相结合,为学校提供一套在 校园安全管理、家校通讯、家校互动、校园业务管理、走班排课等综合解决方案。 二、功能要求: 功能要求包括: 1. 走班制课程管理要求 a) 通过走班制课程管理系统对学校走班教学进行全面管理,包括对学生选课志 愿、教学班分班、排课、课表管理及教学过程管理等。 b) 教师、学生可通过学校提出任意要求终端系统上轻松管理,查询个人课表、 申报更改调整课程时间等(系统提供逻辑限制,保证相应的调整不至于让学 校出现课程混乱)。 c) 要求系统跟踪、收集课程管理过程中数据和日志,以备后续利用。 2. 走班制选课、学生分班及课表管理要求 a) 支持“6 选 3”学生线上选课模式(即志愿),实现对学生志愿的采集及管理。 b) 根据学生选课志愿,希望系统能支持自动分班,支持分班策略选择。如:教 室优先、教师优先、人数优先、学科优先、组合优先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 可预览页数已用完,剩余
26 页请下载阅读 -
文档评分


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大数据云平台)
智慧环卫平台解决方案(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