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
510.97 KB
44 页
0 下载
2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 概览 | ||
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 (2025 年 5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II· ·III· 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 (2025 年 5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IV· ·1· 目 录 前 言 ·································································· 1 第一章 发展历程 ··················································· 3 一、准确识变,夯实教育数字化发展根基 ··············· 3 二、科学应变,组织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 ··············· 5 三、主动求变,吹响智慧教育的时代号角 ··············· 6 第二章 发展战略 ··················································· 9 一、加强统筹谋划,构建智慧教育“四梁八柱” ······ 9 二、推进集成化,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 11 三、探索智能化,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 ······· 14 四、促进国际化,深化数字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 16 第三章 实践探索 ················································· 20 一、深化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强化人力资源支撑 ···· 20 二、促进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助力教育创新发展 ···· 22 三、健全智慧教育机制建设,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 25 四、强化智慧教育设施保障,筑牢教育数字基座 ···· 27 ·2· 第四章 未来展望 ················································· 30 一、革新教育理念,迈向智慧教育新阶段 ············· 30 二、更新教育内容,树立人才培养新标准 ············· 32 三、构筑未来要素,探索教育变革新路径 ············· 33 结 语 ································································ 36 ·1· 前 言 纵观历史,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深刻地改 变人类的生产生活,并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广泛应用,正在重塑知识供给 模式和科研创新范式,知识创新不断加快,从发现到发 明、从发明到应用加速迭代,促使教育内容、教育模式 和教育形态深刻变革。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工作。党的十八大以 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数字教育作出重要指示,为教 育数字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 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导各地各校在完善校 园网络环境、强化资源供给、开展创新探索等方面进行 了大量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2 年,中国教育部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 行动,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家 智慧教育平台),坚持联结为先(Connection)、内容 ·2· 为本(Content)、合作为要(Cooperation)的“3C”发 展理念,聚焦集成化(Integrated)、智能化(Intelligent)、 国际化(International)的“3I”战略方向,围绕学生学 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教育创新、国际合作等核心 场景,有组织地推动大规模、常态化应用,探索出一条 中国特色的教育数字化发展路径。 当前,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包容和公平的优 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 的普遍共识。面对教育发展与变革,中国愿与世界各国 携手合作,共促国际文明互鉴、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 建协同创新生态、共护人工智能安全,构建伴随每个人 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 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 为全面介绍中国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智慧教育的 理念、思路、举措和成效,分享智能时代教育发展与变 革的实践经验,深化数字教育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共绘 全球智慧教育发展新蓝图,特此发布白皮书。 ·3· 第一章 发 展 历 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多次就教育数字化作出重要指 示。中国政府围绕普及优化学校数字化环境、强化 优质资源供给、深化大规模常态化应用等方面开展 了大量工作,正从转化阶段、转型阶段并行,加速 迈进智慧教育阶段,构建起面向智能时代的现代数 字教育体系。 一、准确识变,夯实教育数字化发展根基 2012 年,中国政府召开首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 视电话会议,提出“三通两平台” ①的战略部署,推动教 育信息化发展进入快车道。 加强教育信息化规划部署。2012 年,中国教育部发 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 ① 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 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 ·4· 2018 年,发布《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提出“三 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 ①,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 围绕数字教育资源、网络学习空间等方面制定系列政策 文件,构建起教育信息化的政策体系。 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服务普及,让老百姓用 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中国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 部联合实施学校联网攻坚行动,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接 入互联网。实施利用高通量宽带卫星实现学校(教学 点)网络全覆盖试点项目,解决海岛、戈壁、高原等 极端环境的学校联网问题。到 2020 年底,中国未联网 学校实现动态清零。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 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 运。2012 年底,中国教育部、财政部启动“教学点数字 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让 6.4 万个教学点“一个不落” ① 三全两高一大: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 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 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5· 接收教育资源。普及“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 校网络课堂”应用,推动超 4.6 万所学校开展在线教学。 2013 年以来,累计上线 9.7 万门慕课,选课总人次达 14.5 亿,慕课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 开展教育信息化国际交流。2015 年,首届国际教育 信息化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通过《青岛宣 言》等成果文件,为全球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 南。2019 年,首届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召开,习近 平总书记致贺信,发布《北京共识——人工智能与教育》, 形成国际社会对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共同愿景。 二、科学应变,组织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 2020 年,新冠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中国政府迅速 将超前部署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转化为保障“停课不停学、 停课不停教”的能力,实施了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 快速搭建大规模在线教学平台。中国教育部部署以 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学:基础教育开通上线国家中小学 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统筹课程学 习和专题教育;职业教育开放 203 个国家级专业教学 资源库,积极组织线上教学;高等教育集成 2.4 万门 ·6· 精品在线课程,遴选 22 家在线教育平台免费向师生开 放使用;就业方面推出“24365 校园招聘服务”,有效 应对疫情对教育的冲击。 大力保障大规模在线教学实施。网络保障方面,中 国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协调电信基础运营商对在线 教育平台进行流量保障。应用保障方面,有组织、成体 系开发数字教育资源,免费供广大师生使用。各地及时 出台在线教学行为规范、组织教师网络研修,帮助教师 掌握在线教学技能。安全保障方面,中国教育部、中央 网信办、公安部共同维护在线教学平台网络安全,保障 广大师生切身利益。 全面总结大规模在线教学经验。通过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等多边机制,多次宣介中国大规模在线教学组织经 验。中国教育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合作编写《教育 应对疫情参考手册》,与发展中国家分享经验、开展合 作,推动将特殊时期在线教学的应急实践,转化为数字 技术应用普及深化的宝贵经验。 三、主动求变,吹响智慧教育的时代号角 2022 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7· 作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 会、学习型大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教育部启动 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平 台,推动“教育信息化”向“教育数字化”转段升级。 擘画教育数字化新蓝图。2024 年,中国政府召开全 国教育大会,提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扩大 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注重运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从“覆盖面”到“受益面”, 中国数字教育正在从“量的扩增”迈向“质的飞跃”。 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对 教育数字化进行专章部署,提出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 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 把握教育数字化发展方向。2025 年,人工智能发展 迎来突破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方面,有了智 联网、人工智能,教育的工具和方法会发生变化,学生 能力培养会有变化,这些正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启智、心灵的培养和基本的认知 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不能放松的,基本功还 得有。中国教育部坚持守正创新,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 台丰富“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数字教育资源,引导学生 ·8· 树立远大理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育智能时代高素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 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要推进人工 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源源不断培养高素 质人才。中国教育部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扎实 推进相关教材、课程建设。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 人工智能课程教材资源,推出人工智能工具,出台应用 指引文件,全面提高广大师生数字素养。 ·9· 第二章 发 展 战 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 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自 2022 年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以来,中国教育部坚持 联结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的“3C”发展理念,聚 焦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的“3I”战略方向,加强教 育数字化统筹谋划,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实施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促进数字教育国际合作交流, 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数字化发展路径。 一、加强统筹谋划,构建智慧教育“四梁八柱” 中国教育部坚持“方法重于技术、组织创新重于 技术创新”的理念,加强理念、制度和机制设计,发挥 政策杠杆作用,保障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明确战略行动工作理念。坚持联结为先、内容为本、 合作为要的“3C”理念。联结为先,即构建国家智慧教 ·10· 育平台体系,集成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 中小学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 智慧职教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以下 简称智慧高教平台)、国家终身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以 下简称终身教育平台)4 个国家平台和 32 个省级平台, 实现平台互联、用户互通、资源共享。内容为本,即不 断强化优质资源和应用的供给,汇聚优秀学校、优秀老 师能力打造“永不落幕”的课堂,切实增强广大师生和 社会学习者的获得感。合作为要,即加强数字教育国际 交流合作,推动互学互鉴、互利共赢;通过部省联动、 部际协同、政企合作,构建多元参与的教育数字化发 展新生态。 加强战略行动工作部署。中国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 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围绕集成化、智 能化、国际化等方面,对教育数字化未来发展进行全面部 署。同时,围绕行业应用、资源建设、数据治理、安全保 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构建起教育数字化的政策体 系。2022 年以来,每年 3 月 28 日组织专题活动,明确年 度教育数字化工作重点任务。2023 年召开全国教育数字化 ·11· 现场推进会,2024 年召开全国教育数字化工作总结会,谋 划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鼓励战略行动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创新机 制,构建良好的教育数字化发展生态。在国家智慧教育平 台整省试点和分项试点的基础上,开展国家中小学平台全 域应用试点,在广东、甘肃、海南推动平台全域全员全流 程应用,在青海、宁夏等西部地区开展平台规模应用试点, 探索国家平台大规模常态化应用机制。组织国家智慧教育 平台应用典型案例遴选,并为最受欢迎课程颁发证书;建 立基于数据的平台运行监测机制,实现“平台管平台、平 台评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链接中国国家博物馆、中 国故宫博物院、数字敦煌等社会资源,智慧高教平台接入 爱课程、学堂在线等 20 余家企业在线课程平台,构建多元 参与的资源供给机制。 二、推进集成化,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中国教育部聚焦资源服务、公共服务、终身学习等 三大核心场景,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打造成为世界上规 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数字教育平台。2023 年,国家智 慧教育平台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哈马德·本·伊萨·阿 ·12· 勒哈利法国王教育信息化奖,表彰平台在促进公众的知 识获取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截至 2025 年 4 月,累计 注册用户突破 1.64 亿,页面浏览量超过 613 亿,访问用 户来自 2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打造公共资源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持续汇聚优质 数字教育资源,让“全网好课、尽在掌中”。构建“四横 五纵”资源供给格局,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 终身教育为“四横”,以德、智、体、美、劳为“五纵”, 汇集中小学资源 11 万余条,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 1.13 万余门,高等教育优质在线课程 3.1 万门,终身学习课程 超 2000 门。开展数字支教试点,推动高校师生利用国家智 慧教育平台的优质资源,帮助乡村学校开齐、开足、开好 国家规定课程。目前,活动已在全国 10 个省份、95 个区 县落地,为 252 所乡村学校 6 万余名送去 1 万多小时优质 课程,有效缓解乡村学校师资结构性短缺问题。实施“慕 课西部行”计划,将东部优质的师资和慕课资源持续不断 输送至西部地区高校。目前,已累计面向西部高校提供 21.3 万门次慕课及在线课程服务,东西部高校携手开展 1030 万门次混合式教学,西部受益学生数量达 7.2 亿人次。 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集成 8 大类 51 ·13· 项服务,实现“一键在手、服务到家”。就业服务促进人 岗适配,每年面向高校毕业生汇集发布岗位信息超 2000 万个。实施“共建共享岗位精选计划”,加强岗位信息互 联共享;推出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通过多种形式打造大 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名师金课”。考试服务支撑科学选才, 构建从政策宣介、在线报名、成绩查询、证明验证等全流 程服务体系,覆盖高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全国大学 英语四六级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等 5 类考试,累计办理 各类考试服务 437 万件,为广大考生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教师服务赋能减负增效,提供教师培训查询、惠师服务等, 移动端“中国教师”小程序集成电子工作证、职业生涯发 展、地方特色应用等功能。学历学位服务便捷准确,2024 年提供免费查询验证服务近 7 亿人次,日均服务量突破 190 万人次,有效提升群众办事效率,增强群众获得感。 打造终身学习平台。国家终身教育平台提供泛在可及 的终身学习服务。设有通用数字素养、数字生活与必备技 能、数字技术与行业应用等专题课程,开设人工智能、类 脑智能、办公工具应用等职场实用课程,服务终身学习者 800 万人次,支持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设立“银龄学堂” 栏目,开设涵盖德、学、康、乐、为等不同主题的系列课 ·14· 程 500 余门,累计服务超 1500 万人次,助力老年群体乐享 银龄生活。设立院士讲堂专区,动态上线院士领衔主讲的 科学素养类课程,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设立文化素养栏目, 提供名师大家和人文素养类访谈等,促进以文化人、以美 育人,服务超 500 万人次。设立家庭教育栏目,聚焦家风 建设与家国情怀培养,关注少年儿童心理健康与综合素质 提升。设立社会教育栏目,聚焦社会热点话题,提供法律 科普、家校社活动等课程,服务多地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 等活动,有效支持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建设。 三、探索智能化,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 中国教育部积极拥抱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围绕 “学人工智能、用人工智能、创人工智能、护人工智能” 主动布局、超前谋划,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 学习人工智能知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持续上线人 工智能课程,将其打造成为师生的公共课、人人的基础 课。设立“AI 学习”专栏,邀请著名学者打造精品通识 课程,联合头部企业开设前沿交叉讲座,为广大师生送 上人工智能的“知识盛宴”。中小学平台上线人工智能 教育相关资源 119 节;智慧职教平台上线 482 门人工智 ·15· 能通识课程和场景应用课程;智慧高教平台上线人工智 能专区,集成 68 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群、36 门特色交 叉课程资源、12 门大模型课程等;终身教育平台推出 133 个人工智能短视频课程资源,构建覆盖大中小学和 社会学习者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 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集成上线系 列学科大模型和智能工具,鼓励广大师生探索人工智能 赋能教育变革的创新路径。开发系列智能工具,实现知 识问答、智能搜索、资源推送等功能。上线“AI试验场”, 围绕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育治理、科学研究四大方 向,汇聚“AI课堂”“数学解题助手”“智能出题助手” 等一批实用智能工具,获得师生广泛好评。智慧高教平 台上线接入 9 个国产通用大模型,配套建设师生人工智 能应用能力测评系统,为师生应用大模型提供了便利。 实施教育系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行动,首批推出 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领域的学科垂 直模型,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44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