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美研究:2024年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餐饮篇回升,2023 年我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 20.4%,正式迈入五万亿元人民币时代,达到了 52,890 亿元。回顾我国餐饮的发展历 程,自 1978 年改革开放起,我国餐饮业至 2006 年突破 1 万亿人民币,耗时 28 年;至 2011 年,耗时 5 年迈入 2 万亿人民币,紧接着用时 4 年,于 2015 年迈入 3 万亿元人民币,到 2018 年耗时 3 年达到 4 万亿元人民币,最后 用 5 万亿元。此外,根据红餐网的调研数据显示,在大型连锁餐饮企业中,有 83.6%的样本销售同比 实现增长,66.7%的样本门店数量同比实现增长。 图表 1:中国餐饮业收入规模发展变化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至美研究 1.2 餐饮业连锁化率稳步走高,万店连锁系连锁品牌目标 根据美团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餐饮业的连锁化率达到 21%,突破 20%的关卡,而这一数 值在 2019 2021 2022 2023 单位:% 图表 2:中国餐饮业连锁化率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美团,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至美研究 从餐饮业的业态来看,小吃快餐、饮品、甜品面包等小型业态的规模占据了餐饮业的半壁江山,达到了 62%。具 体来看,截止至 2023 年,小型业态中的饮品店连锁化率达到了 49%,是餐饮业连锁化的急先锋;其次为同样隶属 于小型业态的甜品面包,连锁化率达到了10 积分 | 18 页 | 10.95 MB | 5 月前3
盛视科技深耕智慧口岸,海外业务、多模态AI构筑第二增长曲线智能机器人、车联网产品、身份认证终端产品等,也有应用于智慧交通、智慧海关、智慧边检及智慧机场上的摄像机、机器 人等产品;还拥有软件产品以及算法+云服务。在行业整体解决方案上,除智慧口岸外,公司还拓展至智能交通、智慧边检、 智慧海关、智慧机场等其他应用领域。 图表2 公司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平安证券研究所 盛视科技·公司首次覆盖报告 及升级的需求也被压制,2023 年以来这部分智慧口岸的建设需求迎来大幅反弹。 受益于口岸复苏,2023 年公司收入端持续放量。过去公司维持较高增长率,2016-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从 2.41 亿元增长至 11.27 亿元,5 年复合增长率为 36.2%,公司前几年的高增长与我国口岸的扩建、智慧化改建等直接相关,2016 年年底出台 的《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重点提到要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 15%以上,受客观环境影响 2022 年公司归母净利率降至 9.75%,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净 利率同比提升 3.8 个百分点至 14.85%的正常水平。 公司毛利处于行业较高水平,2020 年以前毛利率处于 46%-52%区间,2021 年毛利率降到 38.11%,2023 年前三季度回复 至 41%水平,公司毛利率整体高于传统的集成商,主要原因是公司大部分产品来自于自研,公司毛利率的高低很大程度取0 积分 | 18 页 | 1.93 MB | 5 月前3
新质生产力研究报告(2024年)——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数字化驱动。当前,我国现有数字劳动力数量型短缺、素质型短缺和 结构型短缺问题突出。根据《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 2023 年,我国数字化综合人才总体缺口约在 2500 万至 3000 万,且 面临人才缺口持续扩大和供需不匹配的窘境。 深刻改变劳动者工作方式。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改变了组织 结构形态与管理模式,工业时代的静态、线型、边界清晰的组织形态 得以重构 《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的潜在大规模影响》报告指出, 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并随着时间的推移 将全球 GDP 提高 7%。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我国工业机器人市 场销量已由 2015 年的 7.0 万套增长至 2023 年的 31.6 万套,年均复合 增长率高达 20.7%,占 2023 年全球总销量的 53.6%,连续 11 年成为 全球最大市场。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从 2015 年每万名员工 49 台飙升至 亿个药物分子化学结构的预训练, 将预测新药药性的准确率较传统方法提高了 20%。在华为盘古大模 型辅助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级抗菌药(Drug X)的研 发进入临床阶段,其研发周期从数年缩短至数月,研发成本降低 70%以上,打破了医药界的双十定律(新药研制需 10 年时间、10 亿 美元成本),帮助解决超级耐药菌进化速度快,新类别、新靶点抗生 素难以及时匹配的问题。 英矽智能基于数据+AI0 积分 | 43 页 | 1.27 MB | 5 月前3
AI跃迁派:2025年DeepSeek零基础完全指南知识管家:自动整理会议录音→生成思维导图→提炼待办事项 ⚫ 语言翻译:支持 42 种语言互译,自动适配文化差异(如把“摆烂”翻译成 “quietquitting”) 局限:复杂逻辑问题需升级至 R1 版本 模块 2:深度思考(R1)——决策智囊团 技术突破: ⚫ 思维链可视化:像老师写板书一样展示推理步骤(如解方程时先分解条件再推 导) ⚫ 反事实推演:模拟“如果特斯拉降价 气、新闻等简单任务 ⚫ 限制:高峰期可能响应延迟,建议复杂任务切换至 APP 或网页版 ④电脑版(专业场景必备) 下载安装: 1.访问官网选择 Windows/macOS/Linux 版本 2.解压安装包后按向导完成部署(建议默认路径) 高阶功能: ⚫ API 接入:开发者可调用接口集成至办公系统(需申请密钥) ⚫ 批量处理:同时上传多个文件进行交叉分析(如对比 通过智能合约+AI 协作平台,万人团队实现零管理成本运作 ⚫ 人机混合团队: AI 成员拥有独立数字身份,参与绩效考核与利润分配 ③终身学习范式 ⚫ 技能更新周期:从 5 年缩短至 3 个月 ⚫ 学习方式: 脑机接口+AI 知识直输,1 小时掌握外语听说能力 技术普惠实证: -深圳外卖小哥用 DeepSeek 开发接单优化系统,月收入提升 230% -新疆牧民通过10 积分 | 21 页 | 1.01 MB | 6 月前3
香港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 2025 -新质生产力焕发香港制造新动能「新質生產力」產業化策略對香港的意義 41 第三章、港資企業升級轉型分析:在實踐中探索升級路徑及方向 43 3.1. 香港製造業概況數據分析 43 3.2. 香港製造業新趨勢:客製化、綠色化兩大新趨勢反映香港高附加值總部職能 47 3.3. 「三大方向」引領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 48 3.4. 企業轉型實例研究:港資企業「新質生產力」發展案例 53 以及傳統產業的深度升級轉型,同時也是高質量 發展的自身要求。分析「新質生產力」為重點產業帶來機遇時,需同時涵蓋兩種類型的產業:傳統產 業以及新興和未來產業。因此,「新質生產力」一方面需要培育和壯大新興產業,同時另一方面也要 推動傳統產業的升級轉型,以達致全方位協同發展。 為全力配合國家發展,特區政府將發展「新質生產力」納入 2024 年施政報告中。香港需要繼續發揮 其作為全球貿易與金融 年以後,由於政治變動,香港接 收了從中國內地轉移而至的資金、人才和工業體系,構建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及後,香港在短短數年 15 香港製造業發展研究報告 時間迅速工業化,甚至成為東亞最主要的工業城市之一。到 50 年代末該十年期間,香港工業企業數 量以平均每年 14.6%的幅度增加,就業於工業的人口平均每年增長 12.6%。1970 至 1980 年代香港本 土工業達到高峰,其對10 积分 | 74 页 | 5.88 MB | 5 月前3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国家能源局创新带动 产业创新,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完善市场及价格机制,强化国际新型储 能发展交流合作,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目 录 2024 年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形势 001 (一)全球加大新型储能战略投入 002 (二)国际新型储能市场快速增长 003 (三)新型储能技术不断拓展应用 004 (四)多个新型储能重大项目落地 004 2024 年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情况 007 全稳定运行,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技术装备,世界各国积极 出台政策措施,通过技术研发激励、市场规则创新、试点项目应用等 措施推动新型储能发展。 (一)全球加大新型储能战略投入 2024 年,全球能源转型和区域能源供需紧张等因素推动新型储 能需求快速增长,美国、欧盟、英国等国家和地区持续加大新型储能 技术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出台多项投资、补贴、税收优惠政策,积极 布局新型储能技术攻关,打造独立自主的新型储能产业链。20 积分 | 54 页 | 1.38 MB | 14 天前3
2024年新型工业化重点理论研究成果发布-赛迪产品升级:高技术产业出口占比继续增长,新能源汽车、电池等部 分领域凭借领先优势实现反向技术出海、标准出海 l 区域多元:出口从传统的欧美转向东盟、“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等,投资从周边国家为主拓展至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欧 洲和北美地区,出海地区日益多元化 l 方式转变:一般贸易进入快速增长,加工贸易陷入停滞甚至萎缩, 绿地投资成为出海主要选择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趋势、风险及应对 的支撑作用,研究发现: l 新能源支撑力随绿色化水平提升呈非线性增加趋势,绿 色化程度越高,越能凸显新能源的支撑作用。 l 政府投资和技术进步对支撑力的发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l 绿色化基础较好的地区适合加大新能源发展力度,使其 成为支撑制造业绿色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l 绿色化处于起步阶段的地区需全面发力,通过清洁生产 技术改进、污染物严格控制等多维度努力。 机制端:加快电力市场改革,促进新能源消纳10 积分 | 20 页 | 3.87 MB | 5 月前3
2025智算中心行业研究: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汹涌,算力底座万亿市场可期-20250430-深企投产业研究院-下,智算 战略地位得到不断提升。 表 4 十四五以来我国有关智算中心规划政策 时间 部门 文件名称 相关内容 2021 年 1 月 中共中央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 系行动方案》 强调要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动第五 代移动通信、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通信网络 深企投产业研究院 8 时间 部门 文件名称 相关内容 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 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 划(2024-2025 年)》 到 2025 年算力规模达到 38EFLOPS,智 能算力占比达到 50%,到 2025 年底, 新增国产化算力占比达到 70%。 2023 年 8 月 河南省 《河南省重大新型 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行 动 方 案 (2023-2025 年)》 推进智算中心、超算中心、新型数据中 心建设,打造中部算力高地。实施高性 能算力提升工程。加快建设郑州、洛阳 等全栈国产化智能计算中心,构建中原 大模型带来的算力需求爆发,全球算力规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根据 IDC、Gartner、TOP500、中国信通院的预测,预计全球算力规 模将从 2023 年的 1397EFLOPS(1EFlops=1018Flops1)增长至 2030 年 的 16ZFLOPS(1ZFlops=1021Flops),预计 2023-2030 年全球算力规 模复合增速达 50%。根据 IDC 的数据,2024 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为 7250 积分 | 49 页 | 2.69 MB | 5 月前3
面向源网荷储一体化的边云协同实践提升电力系统电能的供需平衡能力已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战略的重大关键问题 供需平衡面临的挑战 ◆ 我国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3.4%,其中风电、光电累计装机规模达到5.3亿千瓦,位居世界首位。“双碳 目标下”,将会进一步增大新能源大规模入网比例,因供需平衡限制而造成间歇性新能源消纳问题突出 ◆ 用户侧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驱使着用户负荷呈现多样性,引起尖峰负荷问题越发严重。全国省份在冬、夏季节用电 差异性较大,迎峰用10 积分 | 16 页 | 3.46 MB | 2 天前3
2025年智算中心液冷整机柜服务器开放架构多样化算力兼容研究报告及多算力兼容等关键技术,并提出了一套开放、灵活且高效的液冷智算架构解 决方案。该方案兼顾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在提升计算密度的同时有效降低了 能耗,为数据中心的绿色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从政策层面来看,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新基建投入力度,明确提出要建设 绿色低碳、高效节能的数据中心。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到 2025 年,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电能利用效率(PUE)需控制在 1.3 以 下,而重点区域如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的 倍增长。预计 到 2025 年,CPU 的热设计功耗(TDP)将达到 500W,而 GPU 的 TDP 更是高达 1kW 至 1.2kW。这种高功耗带来的散热挑战,使得传统风冷数据中心面临严峻考验。传统 6- 8kW 风冷机柜的容纳能力有限,仅能放置不到 8 至 10 台通用计算服务器,或者一台配 备 8 个 AI 加速器模组的智能计算服务器,导致机柜上架率急剧下滑。 实践表明,在单柜功率为 动了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建设 热潮,同时也催生了对高速互联技术的迫切需求。与云计算基础设施中常见的 25GE、100GE 互联需求相比,AI 集群对 200G、400G 端口的密度需求提升了 8 至 10 倍。为有效降低 集群互联成本,高密化液冷部署已成为新建大规模智算中心的首选技术方案。基础电信运营 6 商和各大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大对液冷技术的试点投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0 积分 | 40 页 | 3.21 MB | 5 月前3
共 591 条
- 1
- 2
- 3
- 4
- 5
- 6
- 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