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2025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chinese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大学 碳中和研究院 Institute for carbon Neutrality, Tsinghua university ENERGY FOUNDATION 能 源 基 金 会 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 工业低碳技术展望 Outlook on Industrial Low-carbon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toward China's Carbon Neutrality Goal 、 碳中和研究 ENERGY 厚 CAEP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chinese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能 源 基 金 会 中国碳中和目标下 的 工业低碳技术展 望 Outlook on Industrial Low-carbon Technologies planning 摘 要 、 碳中和研究院 Institute for carbon Neutrality, Tsinghua university ENERGY FOUNDATION 能 源 基 金 会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全球性挑战。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于 2020 “ ” 年正式提出 双碳 战 略目标,是全球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最短、减碳规模最大、降幅度速度最快的国家。工业部门作为国民20 积分 | 146 页 | 23.98 MB | 20 天前3
工业园区的零碳转型指南(70页 WORD)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 气候中和园区: 工业园区的零碳转型指南 (完整版) 2 参与单位 — — En BW NEc reat N 人 MAN Energy solutions Future in the making 版本信息 本指南是中德城镇节能示范项目的工作成果之一。该示范项目得到了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BMWK)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NDR 或错 误,报告作者负全责。本文件中的观点陈述代表委托方的意见。 Deutsche Gesellschaft f ri⃞� Internationale 3 气候中和园区: 工业园区的零碳转型指南 4 ABC Agent-Based Control 代理控制 AGEB AG Energiebilanzen e. V. 德国能源研究集团 BCR Building .......................................... 72 前言 近期, 各国政府相继公布了实现气候中和、碳中和目标 的时间表。其中,德国计划于 2045 年实现气候中和, 而 中国的目标是争取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全球已 经明 确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时间节点。气候目标将 进一步 由国家、地区和地方政府进行精确定义与转 化。因此, 每个监管层面当前都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10 积分 | 74 页 | 12.52 MB | 20 天前3
【应用方案】工业级无人机环保行业应用通用方案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产业水平明显提升。数据显示, 2016-2020 年中国环保产业市场规模呈增长趋势,2020 年其市场规模达到 7.9 万亿元。预计随着环保产业的发展,2021 年环保产业市场规模将达 8.7 万亿元, 2022 年将增至 10 万亿元。目前,我国环保设备在大气污染防治设备、水污染 治理设备和固体废物处理设备三大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中商产 业研究院预测,2021 年我国环保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可达 1.1.1. 环境保护国家相关政策 在建设美丽中国和“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今年,国家对于环保产业的重 视并没有因为疫情的影响而有所减弱。资金层面上,8 月 23 日,2022 年中央 生态环境资金共安排了 621 亿元,较去年增加 49 亿元,增长了 8.6%。政策层 面上,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前 8 个月,各大部委颁布环保低碳政策累计 30 余部,不仅涉及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农村污染治理、农村垃圾收运处置、无废 治理、农村垃圾收运处置、无废 城市、黄河流域生态环保、环保装备制造等领域内容,而且锁定双碳目标,减 污降碳协同增效, 在环保低碳领域做文章。 作为十四五规划开局的第二年,虽说有些环保领域规划、指导意见已经在 去年频频印发,但是今年仍有一些颇有参考价值的政策文件发布,例如: (1)《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 年)》 (2)《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0 积分 | 53 页 | 1.60 MB | 5 月前3
某储能电站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7页 WORD)(27) Q/GDW 11265-2014 《电池储能电站设计技术规程》 1.2 工程任务和规模范围 1.2.1 工程概况 能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高效、清洁、低碳已成为世界能源 发展的主流方向,随着社会的 不断发展,人类面临着传统能源日益枯竭、环 境不断恶化等问题,为此世界各国都加快了可再生清洁能源开 发利用的步伐, 纷纷出台了新能源政策和措施,新能源产业正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 济性、安全性、 服役寿命、系统能量效率为主要目标,国际上多种新型储能技术的基础研究 和关键技术开发 正蓬勃发展,大容量电池储能成本逐年下降,目前已接近商 业化的临界点。 储能能够为电网运行提供调峰、调频、备用、黑启动、需求相应支撑等 多种服务,能削峰平谷,改善电能质量,平滑电网潮流,降低电力资产投资, 是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 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在促进能源转型 变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促进我省储能技术和产业发 限公司,为省属大中型企业。xxxx有限公司生产规模较大,日产能 可达 7500 吨水泥熟料,占地面积约为 900 亩。项目可以为业主在电网谷电时 段进行充电,并在峰电及尖峰电时段进行放电,提高项目效益。同 时也可提 供需求响应等多种服务,有效实现电网削峰填谷,缓解高峰供电压力,促进 新能源消纳,为电网 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新的途径。 xxxx有限公司 110/6kV 变电站主变容量为 1x1+1x1.6 万千伏安;0 积分 | 88 页 | 2.55 MB | 20 天前3
智慧交通治理AI大模型多场景协同决策与自适应设计方案响,形成了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例如,道路拥堵不仅影响 机动车通行,还会波及公共交通的准点率,进而影响整个城市的出 行效率。其次,交通流量具有显著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特征,早晚高 峰期的流量分布与平峰期存在巨大差异,而不同区域的交通压力也 因城市功能布局的不同而各异。此外,突发事件如交通事故、天气 变化等也会对交通系统造成瞬时冲击,增加了治理的难度。 交通治理还面临着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样的问题。交通数据 线路的拥堵加剧。因此,多场景协同决策成为实现交通系统整体优 化的关键。 首先,多场景协同能够有效应对交通流量的动态变化。城市交 通流量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征,如早晚高峰时段的拥堵问题严重,而 平峰时段则相对畅通。通过对不同场景的协同分析,AI 模型可以实 时调整信号灯配时、公交发车间隔以及停车资源配置,从而最大化 利用现有交通基础设施。 信号灯协同优化:通过整合不同路口的数据,AI 模型可以动 实时交通信息,引导车辆分流,缓解拥堵。 最后,多场景协同能够促进可持续交通发展。通过整合不同交 通模式的数据,AI 模型可以优化公共交通、自行车与步行等绿色出 行方式的比例,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降低碳排放,提升城市空 气质量。例如,通过分析公交车的实时位置与乘客需求,AI 模型可 以优化公交线路与发车间隔,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减少私家车 的出行需求。 综上所述,多场景协同决策的必要性不仅体现在其对交通系统0 积分 | 243 页 | 783.08 KB | 5 月前3
智慧电厂设计方案(2017)...........3 4.1.22. 汽机振轮动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3 4.1.23. 飞灰含碳在线检测.......................................................................3 4.1.24. 磨煤机 CO 监测系统... 能试验, 参数劣化分析, 短消息中心,机组运行故障诊断,控制系统故障诊断,金属安 全监督,系统管理,氧化锆氧量分析,锅炉承压管泄漏在线检测,烟气排放连 续监测,汽机振轮动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飞灰含碳在线检测,磨煤机 CO 监 测系统, 火焰检测系统,运行管理系统, 安全监察管理系统,技术监督管理系 统, 班组管理系统。 资产管理部分包括:设备管理系统,维修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物资管理系统。 和背压)、 运行方式及控制水平五大类原因造成的煤耗偏差做出精确分析。耗差分析包括 可控耗差和不可控耗差指标计算。可控耗差包括:主蒸汽压力、主蒸汽温度、 再热汽温度、锅炉排烟温度、烟气含氧量、飞灰含碳量、给水泵汽轮机用汽量 或者电动给水泵用电量、厂用电率、凝汽器真空、锅炉给水温度、各加热器端 差、过热器减温水流量、再热器减温水流量。不可控耗差包括:再热器压损、 燃料发热量、高压缸效率、中压缸效率、辅助蒸汽用汽量、机组补水率、凝结10 积分 | 73 页 | 627.50 KB | 6 月前3
智慧停车建设方案未来发展,建设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打造满足一百万辆汽车保有量、五 十万汽车停车位运营管理规模的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软件平台解决方 案, 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路内路外所有停车资源,进行信息互联互通,达 到对 城市停车资源的集中管理、集中调度,为车主提供统一的停车服 务,打 造路内路外统一、停车缴费支付渠道统一、用户服务入口统一的 3 市级智 “ 慧停车平台,基本形成 一次扫码、全市通停、先离后缴、无感 95%及以上(95 次/100 次)。车位状态识别准确性需达 到 95%及以上(95 次/100 次)。对于识别有误或识别有缺位的数据, 前端 设备系统应能提供相应的工具进行修正和校对,以保证数据的准 确性。 当前端设备识别的准确率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在 10 分钟内电 话响应, 1 小时以内做出有效回应;远程无法处理的故障,2 小时内到 达现场,6 小时内修复故障;12 小时后仍不能解决,24 提供收费巡检终端应用,收费员可依据此应用进行停车管理、停车收 费、欠费追缴、上/下班打卡、营收查询等操作。 (2)公众服务 面向车主提供 APP、公众号、小程序、等多种形态的 C 端应用, 提 供停车诱导、智能导航、错峰共享、停车预约等一站式便捷服 务。通 过公众服务后台发布新闻资讯、活动、优惠等增值服务。 四、平台系统技术要求 智慧泊车运营管理平台面向城市停车运营公司,共分停车管理平 台、运营服务平台及指0 积分 | 177 页 | 390.51 KB | 3 月前3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引入DeepSeek AI大模型应用方案息,实现动态调度和资源优化。 预测性维护: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车辆故障,减少非计划停 机时间。 智能化乘客服务:提供个性化的乘车建议和实时信息推送,提 升乘客体验。 能源与环保管理:优化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助力绿色出 行。 数据表明,引入 DeepSeek 的试点城市已在关键运营指标上取 得了显著改善。例如,某特大城市在应用方案后,高峰时段车辆准 点率提升了 20%,乘客平均等待时间减少了 运营方识别高频事故路段或时间段,优化安全管理策略。 最后,推动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DeepSeek 的应用可以实 现能源消耗的精细化管理和碳排放的精准监测,为绿色出行提供数 据支持。例如,通过优化车辆调度和路线规划,减少不必要的能源 浪费,助力城市实现低碳发展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DeepSeek 的应用方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 开: 数据整合与分析:整合多源数据(如 GPS、传感器、乘客反 展和高可用性。 最后,成本效益分析也是需求分析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尽管引 入 DeepSeek 技术需要一定的初期投入,但其带来的长期效益显 著。例如,通过优化调度减少车辆空驶率,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 排放;通过提升乘客满意度,可以提高公共交通的市场竞争力,吸 引更多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以下是成本效益分析的简化示例: 项目 成本(万元) 年效益(万元) 投资回收期(年) 技术开发 50020 积分 | 197 页 | 668.85 KB | 4 月前3
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智慧电力一体化监管云平台整体解决方案92、IEC60870-104 规约进行数据采集和转发,通过 OSB 服务总线进 行模型、数据、图形等的交互。 纵向主站综合数据交换中常规遥测,遥信,遥脉等实时数据,遥控, 遥调等控制信息,下级系统检修牌数据,计划值,错峰预警等信息通 过 DL476-92、IEC60870-104、IEC60870-6-TASE2 或其他通信规约 实现;模型,图形,E 语言数据,标志牌同步等文件基于 OSB 服务总 线或其他其他接口方式实现。 运 行 方 式 数 据 ( 含 迎 峰 度 夏 时 更 新 的 年 度 方 式 数 据) 为 电网发展 规划、电源规 划 、 联 网 规 划、配网规划 等提供基础数 据 OS2 主站 由 OS2 导出 BPA 文件,通 过运行服 务总线提 供给资产 管理系统 系 统 运 行部 计 划 发展部 日 峰 谷 负 荷 、 平 均 负 荷 为 电力行业数字化一体化监管平台建设方案 计 数 据 ( 统 调 负 荷 、 电 厂 容 量 、 跨 省 区 交 易 负 荷 等 ) , 错 峰 用 电 ( 线 路 侧 ) 、 停 电 ( 线 路 侧 ) 、 网 损 ( 主 网 ) 等 统 计数据等 为制定有序用 电预案,发布 错峰预警等提 供决策参考 据或提供 报表访问 接口,通 过运行服 务总线共 享给营销 管理系统 ( 要 求20 积分 | 1383 页 | 7.42 MB | 4 月前3
【智慧交通】城市公共车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方案(城市公共车联网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议书 修订记录 日期 修订版本 描述 作者 2011/04/27 D01 收集整理资料,启动本文档。 陈江峰 2011/04/29 D02 修改完善本文档。 陈江峰 2011/05/03 D03 修改完善本文档。 陈江峰 机密 第 3 页 共 25 页 6/18/2025 其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交通拥堵问题,而且近几年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大 城市,在二线甚至三线城市也开始蔓延。根据中国汽车协会 2010 年所发布的数据,2009 年中 国全年的汽车销售量达 1364.48 万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其中乘用车数量为 1033.13 万 辆,同比增长 53%。而去年全国公路增长里程共计 9.8 万公里,同比下降 33%。二者之间的这 种不均衡的发展20 积分 | 25 页 | 651.04 KB | 4 月前3
共 204 条
- 1
- 2
- 3
- 4
- 5
- 6
-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