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低空智联网场景和关键技术白皮书-中国信科以及自组织网络,构建空天地多层次协同覆盖的端到端信息化系统,服务低空应用的网络、 终端和平台。本白皮书对低空智联网进行深入剖析,基于应用场景和需求的分析,探索以 5G-A 网络和卫星互联网为基础、低空飞行器间通信和自组织网络为补充的立体协同覆盖网 络架构,研讨以高效空口传输、通信覆盖增强、卫星接入、飞行器间直接通信为代表的无 线传输技术,研讨以空地融合组网、身份接入认证、移动性管理、高效灵活的无线自组织、 低空网络节能、频谱分配与干扰管理为代表的组网与网络技术,研讨以通信与导航融合、 通信与感知融合、通信与智能融合、通信与算力融合、空域安全管控为代表的跨域融合技 术,形成空天地多层次的通导感智算网络,解决低空飞行中的通信、导航、感知、管控以 及数据处理等问题,护航低空经济安全发展。 低空智联网场景和关键技术白皮书 目 录 引 言................................... 米以内的低空空域为主要活动空间,必要时可扩展至 3000 米。该经济形态以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以有人驾驶与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要载体,以通 用航空产业为主导,覆盖低空飞行、科研教育、航空旅游等众多行业,具有产业链条长、 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 低空智联网是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底座,指服务于低空应用的网络、终端、平 台、安全等端到端信息化系统,负责低空数据传输和处理、低空飞行器感知和定位、路径 规划计算等功能,10 积分 | 57 页 | 3.12 MB | 2 天前3
城市低空基础设施标准体系研究报告2025版(简版)技术发展为其带来机遇,但也面临法律法规不完善、标准体系不健全的困境,广 东、北京等地虽已设立相关标准化机构,仍存在标准化对象界定、范围划定等空 白。 本研究将系统梳理低空基础设施概念、产业格局与技术趋势,参照现行标准 细化低空飞行规范,围绕地面基础设施、航路航线规划、飞行服务支持设施等方 面构建低空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推动低空基础设施向保障安全、提升效率、带动 产业升级、开拓市场应用方向发展,对促进低空经济繁荣及新质生产力发展意义 低空基础设施是支撑低空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设施,直接或间接 服务低空飞行活动,涵盖各类低空飞行器的起降场点、停靠站区、能源供给等物 理基础设施,以及通信、导航、监控、反制、气象监测、飞行管理等提供运行支 持、安全保障和运营服务等相关基础设施。本研究联合产学研用单位,以技术产 业发展和实际需求为导向,梳理急需标准,推动规范化发展,且仅限于民用范围, 不涉及军用低空飞行。 具体目标包括:系统梳理政策、产业现状与技术,界定城市低空基础设施核 米且对民航公共运输飞行无影响的空域。W 类空域为 G 类空 域内真高 120 米以下的部分空域。本研究讨论的低空飞行活动均需符合此要求, 基础设施也为此范围内的飞行活动提供支撑和服务。 低空飞行器是低空经济重要载体,类型多样,不同飞行器对起降场站及配套 要求不同。传统通用航空基础设施难以满足高密度、高频次低空飞行需求,新技 术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最早提 出低空10 积分 | 20 页 | 612.69 KB | 2 天前3
中兴:2025低空安防融合感知技术应用蓝皮书-面向重要低空管制区域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 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规模化低空飞行 活动是低空经济产生价值的基础,但实现可监管下的安全运营已成为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保障。 低空安防是保障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低空安防包括两大领域:一是重要低空管制区域的低空安防,这类 低空安防具有单探测与反制技术局限性、攻击手段多样性、反制技术滞后性等特点。一是传统 探测技术具有局限性。低空飞行物探测监视难,小型无人机雷达反射面积小、飞行高度低,传 统雷达难以有效识别,并且还存在飞鸟、空飘物等多种类型物体识别;二是低空安全攻击手段 具有欺骗、劫持等多样化手段,低空飞行物可能受到干扰与欺骗,如利用卫星导航欺骗、通信 链路劫持等技术,可导致低空无人机失控或被操控;三是低空反制技术滞后性。针对黑飞无人 机的反制技术目前只通过电磁干扰、物理捕网等方式,技术发展滞后,可靠防御能力不足。 传统民航体系只是在机场、军事设施等领域部署了雷达和视频等探测及反制设施,这些设施也 只能对大型飞行物进行探测。对于低空飞行区域,尤其是政府要地、能源园区、低空航线等区 域,当前低空探测和反制的基础设施基本处于空白,大量重要低空管制区域均没有部署完善探 测反制系统,无法针对低空无人机及其他飞行物形成有效防范。 技术手段方面10 积分 | 43 页 | 5.52 MB | 2 天前3
毕马威:2025年国资国企发展低空经济正当时报告图:低空经济上市公司国企、民企平均营业收入对比(2022-2024年) 数据来源:万得资讯,毕马威分析;平均营业收入为算数平均 * 数据来源:万得资讯,毕马威分析; 2025年7月17日获取数据 低空飞行器制造领域集中度较高,其他领域拓展不足。从产业链细分领域看,国企、民企在 产业布局上的差异不大。175家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占比近56%,竞争较为激 烈,而在其他细分领域,企业整体数 拓展市场应用领域:结合城市产业发展特色和需要,推动低空经济与各种产业形态融合, 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 • 强化政策法规支撑:制定低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等; • 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建立协调工作机制、低空飞行风险防范机制、低空管理服务体系等。 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聚焦重点领 域集中力量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低空经济差异化路径,并在完善政策体系、打 深圳 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 示范区(中国民航局已 正式批复支持) 无人机、低空制造、低空 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 构建“条例+行动计划+若干措施”的低空政 策体系,提出建立产业发展和低空飞行协同 机制 上海 全国低空经济产业综合 示范引领区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eVTOL)、工业级无人 机、新能源通航飞机的研 发、制造、适航、商用等 联合长三角城市建设全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10 积分 | 44 页 | 1.93 MB | 2 天前3
2025中国低空空域管理与安全体系演进趋势研究:“规则的天空”-艾瑞咨询-50页以海南省为例,其作为全国首个低空空域空管服务保障示范区,进行了深入探索。通过 建设覆盖全岛的低空监视和通信网络,共划设了监视和报告类低空空域 23 个,低空目视飞 行航线 3 条,初步构建起海南全省的低空飞行网络。海南的实践证明,通过更精细的空域划 设和服务保障,可以实现“当天申报当天起飞”,并为通航飞行提供航行情报、气象等一站 式服务,有效盘活了空域资源。这一阶段的重点从“放开”转向“服务”,认识到仅有空域 表 现越好、通行越便捷、价值越高”的强大正向激励,引导企业将安全从合规成本转变为核心 竞争力。 3.4.3 人员安全:资质认证与培训体系 “人”是安全链条中最关键也最不可控的因素。随着低空飞行的普及,对合格飞行员和 3.4 运行安全与人员安全 18 远程操控员的需求将激增。 ⚫ eVTOL 飞行员:CAAC 正在探索新型的 eVTOL 驾驶执照标准,其要求可能介于传统固 网络与数据安全:低空智联网面临的新型安全挑战 随着低空飞行活动的网络化、智能化,网络与数据安全成为新的、极其重要的安全维度。 其风险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国家安全问题。 ⚫ 网络攻击风险:低空智联网中的通信链路、控制信号可能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存在被 恶意干扰(Jamming)、欺骗(Spoofing)甚至劫持的风险。一次成功的网络攻击可能 导致机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 数据泄露风险:低空飞行器搭载的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会采集大量地理空间10 积分 | 50 页 | 2.45 MB | 2 天前3
2025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发展趋势、未来机遇及相关上市公司分析报告网络。其特点在于广覆盖、低延时、低成本、全天候。 目前,卫星互联网主要作用于通信、导航和遥感领域,与低空经济天然契合,两者在技术层面的高度互补与协同。传统地面移动网络在垂直覆盖上的局限 性使得低空飞行器的通信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而卫星互联网的广域覆盖特性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底座。2024年, 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同时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定位新增长引擎。 通感一 破了传 统地面二维通信的局限,构建了地面—低空—空天无缝覆盖的三维网。 精准定位与导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导航增强系统相 结合,为低空飞行器提供厘米级高精度定位服务。中国移动的“双频通感立 体网络”结合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实现了低空飞行器的精准起降和航线跟踪, 为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场景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在卫星信号受 遮挡的环境下,通感一体化系统可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多传感器融合 感器融合 实现辅助导航,形成卫星与地面感知的互补机制。 遥感与动态三维航图:卫星互联网结合地面基站和传感器,实现对地球表 面的环境、气候、灾害等的感知与监测,生成动态三维航图,为低空飞行 器和地面用户提供实时信息。 差异化互补:地面5G-A(尤其是毫米波频段)具有更大通信带宽和更精确的位置感知能力,适合城市人口稠密区域的 细颗粒度空域管理;而低轨卫星互联网则凭借广域覆盖优势,在城际、山河湖海等地区实现快速覆盖10 积分 | 34 页 | 13.56 MB | 2 天前3
2025年具身智能产业链分析: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商业化探索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人形机 器人四大类,从具身智能的本质——通过 物理实体与环境的持续互动实现智能涌现 来看,人形机器人是其最佳载体; ◆ 自动驾驶载具为具身智能的物理载体之一, 其可大致分为汽车类和低空飞行类,两者 均通过“感知-决策-控制”闭环实现场景适 配,具身智能的强弱直接取决于对各自运 行场景的动态响应与任务完成能力。 ◼ 研究背景 202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具 身智能纳入未来产业培育计划,标志 运动控制:适应非铺装路面,强调载重稳定性和定位精度。 低空飞行类 消费级 自动驾驶 无人机 • 感知环境:低空简单场景(开阔空地、低空无遮挡),依赖视觉 避障+GPS 定位; • 决策逻辑:以“稳定飞行”为核心,支持预设航线自动飞行,避障 优先级高于任务; • 交互能力:通过APP简单操控,无复杂交互; • 运动控制:强调悬停稳定性和抗风能力,低速低空飞行。 工业级 自动驾驶 无人机 •20 积分 | 16 页 | 5.39 MB | 2 天前3
2025中国载人eVTOL行业白皮书-33页器在气动 设计上更为灵活,支持如飞翼布局、共轴多旋翼等更高效或紧凑的形态,同时也为飞 控智能化与姿态控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 新构型:专为低空飞行设计的架构 依托电机驱动和分布式布局,eVTOL的构型设计突破了传统固定翼的限制,能够灵活 地进行低空飞行和悬停操作,在起降空间、航速、航程、安全性等多个维度上实现性 能优化。多样化的构型设计衍生出丰富的产品线,能够覆盖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户需 求。 • 将空域划分为可飞区、管控区和禁飞区 • 用户可以通过平台直接提交无人机飞行申请 UTMISS系统 导航体系 • 分析潜在航线冲突,动态分配空域资源 • 利用AI算法智能审批并优化低空飞行计划 SILAS系统 协调体系 • 已部署8万个5G-A基站,实现120米以下空域的5G全 覆盖 • 未来三年还将新建8,000个基站,覆盖所有起降点及 运行航线 通信体系 eVTOL 行, 同时免去了往返机场、高铁站的额外耗时。 • 安全性:在低空场景下,相较于单发的直升机,具备分布式多冗余推进系统的eVTOL 有条件根据其使用场景设计整机构型,制定飞行安全策略,并可实现在低空飞行时灵 活躲避障碍物,完成复杂的飞行任务。 • 经济性:出行eVTOL定价约2,000万元人民币(约280万美元),远低于商务直升飞机 售价,大幅降低了私人航空出行的门槛,为更多高净值人群创造了采用空中通勤的出20 积分 | 33 页 | 5.03 MB | 2 天前3
华为-人工智能行业:智能世界2035-20250918-134页2035 年达成大部分场景的 L4+ 级无人驾驶, 同时启动 L5 级的试商用探索。这是一个从试点 到普及,最终迈向完全自动驾驶的关键旅程。 智能机器人的演进预测 20 跨越电池能量密度鸿沟,低空飞行开启城市立体交通 随着电动汽车(EV)技术与航空技术的融 合发展,低空经济已迅速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新 兴热点赛道,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创新,也是 未来具身智能技术应用的关键方向。 低空经济未来的发展面临多重挑战:1)电 标准,对空域管控仍谨慎。5)飞行器安全,以 及带来的社会安全问题依然需要有有效的解决 方法。 其中,约束低空经济普及最关键的因素是 电池能量密度鸿沟:目前 300-400Wh/kg 的电 池能量密度无法支撑几小时的低空飞行,未来 能量密度需要达到 800Wh/kg,高能量密度的 固态电池、太阳能 - 氢能 - 电能多源耦合,以 及电池与液态发电机混动续航,可能是未来的 关键突破方向。 AI 将作为核心赋能技术,深度融合于低空 全局规划,实现从“单点智能”到“整体最优” 的跨越,驱动低空经济生态的高效运行。 我们预计至 2035 年,家庭拥有私人飞行 器的愿景或将成为现实,城市交通将迈入“三 维立体”时代。 低空飞行器 2025 固定航线,单机飞行 场景:toB物流 技术:电池能量密度 ~300Wh/kg 2030 试点自由航线 电池能量 密度鸿沟 场景:toB载人 技术:电池能量密度20 积分 | 134 页 | 27.89 MB | 2 天前3
人工智能系列白皮书——智慧农业(140页 WORD)作业过程自主飞行控制 无人机不需要专业飞行员操作,通过软件设置飞行轨迹,无人机 可自动沿设定轨迹飞行,正常情况下无需人工干预飞行过程。 2.自主智能执行作业任务 农业无人机作业为低空、超低空飞行,必须自动与作物保持设定 的相对高度,依据 GIS 信息和导航信息,自动实现对靶精准作业, 避 免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 3. 自主识别各种安全风险 农业无人机飞行高度低,使用环境复杂,需要对周围的人员、障0 积分 | 148 页 | 972.56 KB | 20 天前3
共 10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