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算力中心行业白皮书27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灼识咨询 算力中心行业相关政策梳理 能源政策:“3060”双碳目标下,算力中心行业高耗能问题亟待缓解 东数西算:驱动算力中心行业合理化布局,避免无序竞争 ➢ 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贵州、 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区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 枢纽节点,建设数据中心集群,并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优化 建设布局。 ➢ 提出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 张家口算力中心集群 • 建成服务京津冀的区域算力调度中心,初步实现集群内数据 中心的一体化高效调度,可调度算力占总算力的比重超50%。 • 2025年计划建成算力中心容量达1,750MW。 长三角枢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集群 • 开展“算建协同”“算网协同”“算能协同” “算产协 同”四大行动,促进算力全领域赋能。 • 2025年计划建成算力中心容量达250MW。 芜湖算力中心集群 从区域分布来看,环京地区是全国主要的算力中心聚集地,其上架率远高于其他地区。 36 56% 22% 10% 13% 环京地区 长三角 粤港澳 西南及其他地区 49% 23% 13% 15% 环京地区 长三角 粤港澳 西南及其他地区 69% 79% 65% 52% 58% 长三角 粤港澳 环京地区 西南及其他地区 全国整体 • 2024年末,全国第三方算力中心定制批发市场需求总量达10 积分 | 54 页 | 6.96 MB | 5 月前3
数据观:2024年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应用优秀案例集...........................20 案例 12.打造国家枢纽节点公共传输通道服务能力 有效提升“东数西算”网络传输效能 ................22 案例 13.长三角枢纽芜湖集群算力公共服务平台 提供一站式算力服务................................25 案例 14.东西联动、融合创新 助力东西部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提升枢纽节点集约化成效 推荐单位:上海市数据局 5 申报单位:临港算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针对当前国内算力供给存在多元组合算力交付周期长、 算力资源分散难以被集中调用等问题,临港算力(上海)科 技有限公司与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上海青浦集群加强业务 协同,通过一系列工程和技术创新实践,提升枢纽节点集约 化成效。 一是建设创新型的“两弹一优”基础设施。临港算力网 通过弹性供电、弹性供冷、机房气流组织优化的“两弹一优”, 智能时代算力需求规模 一是构建算力“铁三角”。华为云在贵安、内蒙古(乌 兰察布、和林格尔)以及芜湖等国家枢纽节点建立 3 个超大 绿色智算数据中心,单数据中心规模超过百万台服务器,为 京津冀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中西部地区 等地提供充沛的算力支持,支撑构建资源高效调度、设施绿 色低碳、算力灵活供给、服务智能随需的算力基础设施,助 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二是提供全栈10 积分 | 57 页 | 3.94 MB | 5 月前3
2025年公共服务平台助力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暨优秀公共服务平台榜单公共服务平台 《上海市规上制造业数字化诊断工作推进方案》 依托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相关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平台”开发建设 上海市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长三角级 长三角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市级 上海市工业互联网综合公共服务平台 区级 浦东新区中小企业数字化 转型公共服务平台 上海市近年发布了《上海市“十四五”促进 浙江省智造在线公共服务应用平台 14 重庆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 5 深圳数字赋能公共服务平台 15 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6 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16 成都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 7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服务平台 17 浦东新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 8 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 18 宁波市工业软件(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 9 “穗智转”公共服务平台 19 石家庄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 开展各类活动 数字展厅 线上数字化展馆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平台获得了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专函推荐,由常州市天宁区牵头作为试点建 设方,核心目标是推动长三角区域内的工业生产制造服务体系的智能化升 级、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拓展,最终赋能长三角核心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 和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服务平台 3.3 数字化转型优秀公共服务平台推介 平台功能 平台简介 平台特色10 积分 | 51 页 | 3.66 MB | 5 月前3
苏州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环境、社会、治理)白皮书围”的责任,致力把自贸试验区的“含金量”转变为发 展的高质量。累计形成全国全省首创及领先的制度创新 成果210项,其中13项在全国示范推广,48项在全省 示范推广。 • 飞地建设:园区在与宿迁市开展合作共建,基础上陆续 在长三角、中西部等区域通过政府合作、市场化开拓等 方式开展区域合作,在国内主要合作共建园区共11个, 实现了从“飞入地”到“飞出地”的角色转变。 • 国际经贸合作:2023年,园区积极开展国际经贸合作, :依托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境外投资 服务示范平台”,为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提供综合服务, 已累计支持680家企业到62个国家和地区投资1,073个 项目,投资金额累计达167.6亿美元。此外,园区长三 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已协助长三角地区及全国其他地区 企业完成“走出去”项目350个,境外投资备案金额达 200多亿元。 • 支持“一带一路”,建立合作园区:园区面向“一带一 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通过合作共建、品牌共用、利益 解决融资需求约75亿元,惠及企业约840家。 • 不断拓宽绿色产业直接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 绿色企业积极发行绿色债券,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 绿色企业上市融资或再融资。园区中方财团发行了 10亿元碳中和绿色公司债,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 展示范区单次公开发行规模最大的碳中和公司债券。 园区支持新建元集团发行首支绿色公司债券,发行 金额3亿元。支持苏州银行服务绿色与科技企业, 参与全国首单“碳中和ABS”和全国首单“碳中和10 积分 | 33 页 | 11.25 MB | 4 月前3
低空经济专题系列报告三-政策篇-:各地政策密集颁布,低空发展路渐清晰目前港澳台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中,有22个行政区已发布《行动方案》,产业发展主要围绕产业规模、头部核心企业培育、产业链组成、起降场、通用机场、航线 开拓、飞行量、应用场景开发、飞行测试基地等方面。综合来看,以广东为代表的大湾区、长三角和川渝地区以及江西、山东是低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各方面 的计划目标相对较高。据统计,已发布的22份《行动方案》中合计规划的产业规模达到1.71万亿元,头部核心企业近百家,产业链企业8000多家,起降场7380个。 国前列;广州计划产业规模1500亿元,排全国首位;上海注重打造涵盖航空器研发设计、总装制造、基建 建设、适航检测、商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北京则侧重技术创新、安全管控和标准制定方面。一线城市之外,长三角各地积极响应,以南京、苏州为首 的江苏各市参与热情较高,地方《行动方案》出台较快,浙江紧随其后。 省份 城市 发布时间 文件名称 截止时间 产业规模 头部核心 企业 产业链企业 起降场 通用机场 完成在上海市中心的首次飞行,并将正式开启在上海龙华机场黄浦江畔 eVTOL 观光游览航线的常态化试运行。未 来,亿航智能将携手高而远(上海通航运营商,EH216-S 采购单位)和联创东林基金,以龙华机场为基地,在上海全域进而覆盖 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包含沪苏浙皖九城)沿线城市和地区打造载人交通、旅游观光等多样化的低空经济 eVTOL 商业运营场景, 推动更多城市实现空中出租车出行的新样板。 3.2、技术研发创新 技术研10 积分 | 23 页 | 839.39 KB | 5 月前3
大型集团“十五五”企业战略规划数字化转型编制实战指南:7大工具+案例,破解企业数字化迷局中国区域经济将呈现 “核心引领、多点联动、绿色转 型 、开放共赢” 的态势 ..... 区域 发展重点 挑战与 应 对措施 东部地区 1. 科技创 新 与 产业 升级 - 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为核心,强化全球科技创 新 策源功能,如长三角依托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 国家 科学中心开展量子技术、集成电路联合攻关 1 ;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深港科技创 新 合作区, 探索跨境 “联合实验室” 模式。 - 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 政策,推动人 民币国际化 5 。 1. 土地与 资源约束 - 通过城市更新、产业园区升级(如深圳 “工业上楼”)提 升土地利用效率,优化空间资源配置。 2. 区域协同深化 - 打破行政壁垒,推进长三角 “一网通办” 跨省政务服务、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网络(如雄安新 区与 北京城市副中心 联动),强化区域协调机制 1 。 中西部地区 1. 产业转移与升级 - 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 京雄商高铁、津雄城际等项目加速推进, 2025 年雄安新 区 至北京城市副中心实现 30 分钟直达。 - 京津冀三地签署《京津冀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 “一卡通” 合作框 架 协议》,实现跨省医保结算和政务服务互通。 长三角一体化 1. 科技创 新 共同体 - 共建张江实验室、合肥综合性 国家 科学中心, 推动大科学装置共享。 2. 产业协同 -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形成错位竞争格局: 上海发展金融与 研 发,20 积分 | 172 页 | 7.90 MB | 1 天前3
2024年中国城市低空经济发展指数报告41页- 36Kr 2024-9等因素驱动下,低空经济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远期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已成为我国建立现代化产 业体系、抢占发展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布局。 • 低空经济TOP20城市:北京和深圳强势领跑,长三角、 珠三角、西三角核心城市发展各具特色 • 36氪研究院从发展环境、资金投入、创新能力、基础 支撑和发展成效五大维度出发,构建由5个一级指标、 13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组成的综合指数评价体 图示:2024年北京 VS 深圳低空经济一级指数得分情况 34 3.3.2 重点城市分析——南京 VS 苏州 南京低空经济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二,苏州低空 经济产业基金规模全国领先 33 • 南京和苏州同属长三角城市群,地理位置相近,南京低空经济发展总指数得分 为73.22,苏州得分66.20,分别占据全国低空经济总指数第5位和第10位。两 城低空经济发展各具特色,南京凭借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方面优势,为低空 、生物燃料电池等关键前沿 技术; • 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向通感一体、空天地一体化发展,空管系统向信 息化、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前沿技术创新 关键技术迭代创新,核心零部件加速国产替代 • 长三角:以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为核心,重点发展eVTOL、无人机 整机,基础材料及核心零部件; • 珠三角:以深圳、广州、珠海、东莞等城市为核心,重点发展eVTOL、无 人机整机,核心零部件,检验检测等保障服务;10 积分 | 41 页 | 1.99 MB | 5 月前3
未来产业新赛道研究报告2025致力于研制以液氧甲 烷作为推进剂的中大 型运载火箭系列产品 运载火箭朱雀一号、朱雀二号遥二液氧 甲烷运载火箭 蓝箭航天 15 赛道 4: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 京津冀 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生态完善,产品应用阶 段成果显著 长三角 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链完整,产业向智能化、 高端化及一体化发展 珠三角 京津冀地区机器人产业布局合理,形 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þ 充分发挥制造业规模优势,推动工业机器人在高端制造及传0 积分 | 24 页 | 3.67 MB | 5 月前3
各省市低空政策汇编月, 总部位于合肥高新区, 已获得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 、 “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 、 “安徽省创新型 中 小企业 ” 、 “科技型中小企业 ” 、 “潜在独角兽企业 ” 、 “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优秀集体 ” 以 及“合肥市空天信息重点产业链企业 ”等资质认定, 在南京 、深圳 、嘉兴等地分别设有研发 、运营 、生产 、试 飞等分支机构 。 零重力飞机工业始终坚持以 场景不少于 3 个。 3. 城市空中交通: 依托芜宣机场 、通用机场等基础设施, 统筹协调资金 、技术 、政策 、项目, 以打造“空中 一 小时交通圈”为目标, 建立以芜湖为中心, 覆盖全省 、辐射长三角的航线网络, 带动区域短途运输业发 展。 20 6 安徽省 毫州市 文件名称:亳州市加快培育 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 方案( 2024—2027 年) 发文时间: 2024/8/ 6) 低空文旅、短途客运 、飞行培训 、飞行赛事、航空运动、航空展览、航空摄影摄像等特色低空项目, 22 无人机编队表演、热气球、滑翔伞等消费新场景。强化短途客运功能,完善联程服务保障配套设施,加强 与省内城市及长三角重要城市的航空联系。 5. 培育低空衍生服务。积极鼓励并引导发展飞行器托管和租赁服务,提升低空飞行器的使用效率和保障能力。 依托我市在航空装备配套和维修保障方面的优势,拓展低空飞行器部件、机体、动力系统等维修业务,0 积分 | 169 页 | 1.24 MB | 5 月前3
2025智算中心行业研究: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汹涌,算力底座万亿市场可期-20250430-深企投产业研究院-力统筹智能调度,建设若干国家枢纽节点和大 数据中心集群,建设 E 级和 10E 级超级计算中 心。 2021 年 5 月 发改委等 4 部门 《全国一体化大数据 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 力枢纽实施方案》 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 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布局建设全 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国家枢纽节 点之间进一步打通网络传输通道,加快实施“东 数西算”工程。国家枢纽节点以外的地区,统筹 心集群。建设高性能计算机群,合理部署超级 计算中心。 2021 年 12 月 中央网络 安全和信 息化委员 会 《“十四五”国家信息 化规划》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 系,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 渝等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2022 年 2 月 国务院 《“十四五”数字经济 发展规划》 推动智能计算中心有序发展,打造智能算力、 通用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智能基础设 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智算需求集中。截 至 2024 年 8 月,中国已投用、在建、规划的智算中心总计 300 余个, 其中,江苏省智算中心项目数量最多,其次为广东及山东省;京津冀、 长三角及广东省智算中心项目合计超过 120 个,占比超 40%。 图 7 中国投运/在建/规划智算中心项目区域分布(截至 2024 年 8 月) 资料来源:科智咨询,深企投产业研究院整理。 市场倾向投建0 积分 | 49 页 | 2.69 MB | 5 月前3
共 56 条
- 1
- 2
- 3
- 4
- 5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