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国家能源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规划蓝皮书亿千瓦时,占全部新能源发电的 47.3%。部分大 型发电企业新能源参与市场比例已超过 50%。积极构建绿电、绿 证市场体系,印发《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绿色电力交易专 章》(发改能源〔2024〕1123 号)、《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 发和交易规则》(国能发新能规〔2024〕67 号),不断完善交易机 制,促进绿电、绿证交易规模不断扩大,2024 年上半年全国绿电 交易电量达到 1519.3 亿千瓦时,交易绿证 电力市场监管体系日趋完善。着力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建设,持续加强电力市场顶层设计与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制修 订《电力市场监管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4 年第 18 号令)、 《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国家发展改革 委 2024 年第 15 号令)、《电网公平开放监管办法》(国能发监管 〔2021〕49 号)、《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市场管理委员 会规范运作的指导意见》(国能发监管〔2023〕57 出力波动性大、预测难度大特性的市场机制尚需完善,需要统 筹设计适应新能源特性的市场体系和交易机制,支撑高比例新 能源参与市场。此外,反映新能源环境价值的配套政策措施有 待完善,对用户消费可再生能源的引导作用不足,新能源的绿 色价值未充分体现。 提升系统充 裕和灵活调节能力的市场机制需要创新。市场 经营主体参与辅助服务市场机制需要细化设计,亟需根据系统 需求及新型储能、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经营主体特性进一10 积分 | 57 页 | 2.98 MB | 5 月前3
2025年提升区域电力互济能力 促进新能源高比例发展报告绿电需求;八、建立与新能 源相对应的动态的输配电价机制,减少省间价格长期高于省内价格的不平衡问题。 提升区域电力互济能力 促进新能源高比例发展 | 3 | 1 研究背景 西北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风光资源可开发量超 160 亿千瓦 [1],其中风电占全 国三分之一,太阳能达到全国近六成 [2]。“十四五”规划的全国九个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中, 四个在西北地区。近几年,西北地区还通 29.5%。2024 年,陕西全年外购电量 178.6 亿千瓦时 [14]。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3 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数据显 示,仅有青豫直流年输送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超过 90%,祁韶直流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 45.5%,天中直流可再生能源占比 39.9%,吉泉直流、陕武直流、昭沂直流均不足 30%。 39.9% 28.9% 13.1% 45.5% 12 陕武直流(陕西榆林-湖北武汉) 青豫直流(青海海南-河南驻马店) 可再生电量(亿千瓦时) 火电电量(亿千瓦时) 图 2-5 2023 年西北地区 7 条跨区特高压直流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2023 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 | 12 | 提升区域电力互济能力 促进新能源高比例发展 3 西北地区区域电力 互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3.1 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发展面临的挑战20 积分 | 28 页 | 1.16 MB | 14 天前3
赋能风电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9 第三章:威图全价值链解决方案助力风电产业高质量发 展 11 前 言 数字化赋能风电发展创新蓝图 当前,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和科技革命深度演变、方兴未 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 候变化的重大战略方向和一致宏大行动。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 GWEC )预测, 2022 — 2026 年 全 球风电将新增装机 5.6 亿千瓦,预计 2026 年全球风 户达到更优的发电收益。 07 08 中国风电“出海”加速 从引进国外技术到深耕国内市场,再到走向国 际市场,中国风电发电机组不断加快“出海” 步伐,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快速提高。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 CWEA ) 数据显示, 2022 年,中国新增风电机组出口 容 量 229 万 千 瓦 , 累 计 出 口 发 运 容 量 1193 万 千瓦,出口设备遍布全球五大洲共 100 吉瓦。风电企 业的“ 出海 ” 之路绝 非单兵作战,应当从被 动适应向主动转变,携 手更多合作伙伴,以 创新开拓新局,为未来蕴 育新机,解锁可持续 新价值。 数字化赋能风电产业 随着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并网,电力系统调节 手段不足的问题会愈加突出,而数字化有望 成为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抓手,在电力 系统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各环节都将发 挥重要作用。 数字化赋能风电产业,就是要推动风电机组20 积分 | 14 页 | 12.52 MB | 5 月前3
《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四季度合订本)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坚定不移走绿 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 2030 年前碳达峰行 动方案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 代行动的指导意见》的有关精神,持续提升本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 用规模与质量,尤其是进一步扩大绿色电力在各领域中的替代应用, 助力北京市及大兴区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结合大兴区实际,特制 定本措施。 一、支持措施 第四条(支持范围) ` EESIATEL:010-58460051EMAIL:eesia@eesia.cn (一)新型能源技术开发转化及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太 阳能开发应用、绿色燃料等清洁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调 节能力建设以及新型能源技术示范项目等。 (二)循环经济发展。鼓励开展工业、农林、城建、生活等领域 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三)工业节能低碳发展。重点支持工业领域有显著节能降碳成 色制造体系和企业节能降碳能力建设。重点支持列入排污许可证重点 和简化管理的氮氧化物排放企业开展氮氧化物超量减排改造。 (四)建筑节能低碳发展。重点支持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及 零碳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 应用等;重点支持绿色商场、绿色餐厅创建,大型商业建筑以及旅游 饭店等对标达标以及能效领跑者等节能低碳领域的先进项目,商业和 旅游饭店节能技术改造等。 (五)绿色低碳管理能力提升。重点支持企业和主管部门开展绿10 积分 | 159 页 | 2.13 MB | 5 月前3
电力市场化改革全景图:寻找系统成本最优解系基本建成,国家市场与省(区、市)/区域市场联合运行,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 易,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进一步优化配臵。 2023年7月 发改委 明确绿证适用范围;规定能源局负责绿证核发和管理,对符合条件的可再生能源实 现绿证核发全覆盖;表明绿证依托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规定相关交易规则 和收益归属;推进绿证应用、鼓励绿电消费。 2023年9月 发改委 能源局 明确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路径,包括模 实现1.5℃目标导向转型路径需新增投资约138万亿元。 2020/11 中国投资协会和落基山研究 所 《零碳中国•绿色投资:以实现碳中和为目 标的投资机遇》 在碳中和愿景下,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能效、零碳技术和储能技术等七个领域可撬动 投资70万亿元。 2021/4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 “绿色金融和气候政策”高级别研讨会 2030年前,中国碳减排需每年投入2.2万亿元;2030-2060年,需每年投入3 图 电力辅助服务分类 资料来源:《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关于印发<湖南省电网火电厂调峰管 理办法>的通知》,北极星售电网,电工之家,海通证券研究所 调峰:为跟踪系统负荷的峰谷变化及 可再生能源出力变化,并网主体根据 调度指令进行的发用电功率调整或设 备启停所提供的服务。 调频:电力系统频率偏离目标频率时, 并网主体通过调速系统、自动功率控 制等方式,调整有功出力减少频率偏 差所提供的服务。10 积分 | 41 页 | 2.27 MB | 5 月前3
2025企业出海数字化白皮书中东地区近年来成为新能源产业的热点。传统上依赖石油出口的中东国家,如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卡塔尔,正积极转 向可再生能源,以实现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这些国家投资大量资金于太阳能和风能项目,旨在利用其丰富的自然 资源和地理优势。沙特阿拉伯的“2030 愿景”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新能源的目标,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显著提高可 再生能源的发电量。中东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使其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增长极和投资热点。 碳中和,并在此过程中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福祉。欧盟还制定了《2030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涵盖气候变化、能源、 资源效率、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各国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实践。例如,德国大力推广可 再生能源,法国致力于减少塑料污染,北欧国家在循环经济和环保技术方面走在前列。欧盟还通过资金支持、技术转让 和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 2.2.4 北美 北美市场,特别是美国和加拿大, 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才能获得市场准入、融资机会和长期竞争力。 问题分析: 企业在技术研发和能源产业链整合方面拥有领先优势,但需要积极应对不同国家的 ESG 合规挑战: 1. 市场准入门槛高:欧美市场的可再生能源招标项目,要求参与企业提供完整的碳足迹报告、供应链可 持续性证明等 ESG 合规材料。 2. 投资机构关注 ESG 评级:国际资本对 ESG 表现优异的企业给予更高估值,部分新能源基金要求合作20 积分 | 62 页 | 12.38 MB | 14 天前3
IEA国际能源署:能效政策工具包2024种类型的 规定,从而为市场提供一定的灵活性。只有符合建筑节能法规的建筑才能 获批开始建造施工。 为了使建筑部门满足未来净零排放路径的需求,建筑节能法规中不仅要包 括能效规定,还应包含(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就地发电、隐含碳排放控制、 能源管理,以及为需求响应提供条件的智能家电设备集成等相关要求。建 筑节能法规应同时适用于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大规模翻修,还可以为既 有建筑规定开展节能改造的时限。这类法规在提高建筑能效的同时,还能 终端预留空间和 预先布线等。 • 新加坡《环境可持续性建筑法规》将许多原有的自愿性标准转化为了 强制性规定。该法规基于一系列能效标准,并对建筑的环境表现设立 了评分体系,其具体规定覆盖了能效、可再生能源和智能解决方案等 各个方面。该法规关系着一项目标的实现,即从2030年起,80%的新 建建筑要达到“超低能耗”水平。 • 尼日利亚《国家建筑能效法规》强调,采用生物气候设计策略将有助 于提高能效 建议 进行改造后有望达到的能效等级。 • 房产详情:房产面积、评估日期等与房产相关的基本信息。 • 改进建议:具体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房产能效提升建议,例如增加保温措 施、升级供暖系统,以及采用可再生能源等。 • 预估能耗:基于标准使用模式预测的建筑物能源消费量及能源成本,以 及节能潜力。 • 碳排放:建筑物二氧化碳排放相关信息,重点反映建筑物的环境影响。 如何实施 建筑能源性能证书项目的30 积分 | 48 页 | 2.76 MB | 4 月前3
《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一季度合订本)30 万 千瓦时,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级。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新型储能多场景应用 结合新片区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电网架构和用电负荷情况,积极 推动源侧、网侧新型储能应用,不断丰富用户侧新型储能应用场景。 1.积极发展源侧储能 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储能”,实现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深 度融合。积极推动南汇、奉贤海域大型海上风电配套新型储能设施落地。 探索试点海上风电与长时储能(氢能)等场景示范应用。按本市相关要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 行。 芜湖市人民政府 2023 年 12 月 20 日 关于加快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调整优化我市能源结 构,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切实解决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中遇到 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光伏发电项目选址、建设、接网和消纳,现制 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因地制宜发展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 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选址应符合用地、河湖管理、生态环保等有关 市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计划及本实施方案拨付资金。 (五)资金使用管理 各创建主体获得的以奖代补资金,由各创建主体统筹安排,原则上 要用于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高低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水平, 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化利用,开展应对气候 变化试点示范创建宣传和经验模式推广等方面。 各创建主体要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和效益。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财政局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和项目10 积分 | 215 页 | 1.90 MB | 5 月前3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国家能源局年,在第 21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近 200 个缔约方共 同签署《巴黎协定》,设定了全球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气 候变化协定签署以来,全球能源转型进入快车道,可再生能源规模迅 速增长,由此带来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与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应 用的“双高”问题凸显。在此情景下,新型储能成为保障电力系统安 全稳定运行,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技术装备,世界各国积极 出台政策措施,通20 积分 | 54 页 | 1.38 MB | 14 天前3
TDengine:2025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到技术层面的革新,也关系到整个行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式。新型电力系统强调的是智能 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旨在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电网的高效运行和能源的 优化配置。这种转型使得电力行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 灵活性,同时也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电力行业的数智化 转型,是实现能源革命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关键一步。 电力行业概述20 积分 | 15 页 | 3.22 MB | 4 月前3
共 16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