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低空智联算力网应用实践研究报告强大计算 能力、边缘计算节点的低延迟处理能力以及终端设备的本地计算资源 进行有机结合。边缘计算节点靠近数据源,可对低空实时数据进行快 速预处理与初步分析,减少数据传输延迟与云端压力;云端则承担大 规模数据存储、复杂模型训练等任务。 同时,借助智能算力调度算法,依据任务优先级、资源需求特点 以及网络状况等因素动态分配算力资源,实现计算任务在不同层级算 力节点间的灵活调配,确保低空各类应用在不同场景下均能获得高效、 算力需求、数据和计算框架。二是感知资源,平台利用算力标识体系 匹配最优资源和路径,结合高性能传输协议分发任务,确保资源的精 准调度和高效利用。三是传输流动,通过通信网络将计算任务及数据 传输到指定算力资源节点,以低延迟、高带宽实现大规模数据的高效 流动。四是计算执行,任务部署在相应的计算芯片上运行,依托多种 兼容计算框架完成复杂计算。 低空智联算力网应用实践研究报告 14 图 3 算力互联网流程机理示意图 络组成, 为计算任务执行和数据传输提供底层保障。资源互联层通过标识解析、 路径调度、算力度量等功能,实现算力资源的高效互联互通,依托国 低空智联算力网应用实践研究报告 15 家级和区域行业节点,优化资源分配效率。应用服务层则面向用户需 求,提供任务式、资源式和交易类等多样化算力服务,打造便捷普惠 的算力使用方式。 图 4 算力互联网核心架构组网示意图 依托算力互联网,能够将全国范围内的通用计算、智能计算、超10 积分 | 39 页 | 6.24 MB | 5 月前3
通感一体化助力智慧低空产业发展(国联证券 2024-4)站独自发射探测信号并接收从目标反射回来的回波,用以进行感知测量和评估。另一 方面,协作感知依靠在移动通信网络广泛分布的多个节点共同协作和相互作用。在这 个过程中,一个节点利用通信参考信号充当探测信号并向覆盖区域发射,当目标反射 这些信号时,多个方向上的多个接收节点能够捕获来自同一个目标的回波。通过对这 些信号进行综合处理,多个节点的数据融合后能够实现增益,类似于在通信过程中采 用的空间分集技术,从而增强感知的准确性。 机飞行路线预测网络负载,动 态调整网络资源,以保障关键任务的通信需求。为了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降低延迟, 需要将边缘计算深度集成到低空经济的信息化架构中。通过在无人机或近地面站点 部署边缘计算节点,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响应,同时结合云计算的强大计算能 力进行深度分析和存储。 请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9 行业报告│行业专题研究 图表11:算网融合服务示意图20 积分 | 12 页 | 1.10 MB | 4 月前3
低空航行系统白皮书 中电科长的需要。该阶段监视网络的建设,重点加强城市区域监视能力,支撑精细网格 化空域划设,充分发掘空域资源,利用好城市内海量的铁塔、灯杆及其网电系统, 25 搭建涵盖雷达、光电和频谱探测的多源监视节点,形成低空1000米以下的主被动 探测能力,将传统的城市“地面雪亮”升级到“低空雪亮”,全面覆盖合作非合作 航空器的有效监视,提升主动监视精度到米级。 本阶段需要推动空地一体立体交通网络架构、标准的建立;建立城市频谱资 空域分配科学化 - 空域运行精细化”的理念,推动 数字化、网络化的空域划设与管理。建立“军-地-民”一体协同的低空空域管理 模式,确保空域整体安全;确立空域分级、分区精细化运行规则,打造多高度层、 多节点网络的复杂空域体系,满足低空飞行多样化的使用要求和交通量持续增长 的诉求;建立多用户共享的空域管理模式,促进无人/有人驾驶高效融合运行,最 终实现在相关法规约束条件下的自主、灵活的飞行。 数字 第二阶段(中期):多用户共享的动态空域管理 随着飞行活动不断增多,单一用户独占空域的模式不再满足空域管理的需求, 将逐步向多用户共享的动态空域管理演化。面向各种不同的飞行活动划设多种空 域类型,形成多高度层、多节点网络的复杂空域体系,完善相应的空域准入与飞 行规则;对于同一时间内的多个飞行用户,能够统筹考虑空域需求,实现空域资 源的动态分配,大幅提升空域容量与运行效率,同时通过时空间隔等技术确保飞 行安全,从而实现空域资源调配的智能化。10 积分 | 40 页 | 5.28 MB | 5 月前3
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LCDI)2025(发布版)近三年低空经济新增企业(注册资本 500 万以上)数量 0.23 近三年低空经济人才持续招聘企业数量 0.22 生态协同能力 (0.30) 产业链条匹配度 (0.50) 同时占有产业链上中下游多节点的企业 数量 0.50 与低空经济产业链条紧密联系的企业数 0.50 8 基础设施适配度 (0.50) 低空经济产业园数量 0.24 低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城市 0.18 eVTOL 试点城市 在低空经济产业链的整合上,成都表现出了强大的组织能力。目前,成都已 有 22 家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多个环节的企业,并且 32 家企业与低空经济产业链紧 密关联。通过精准的产业链匹配,成都实现了产业节点间的高效协同。企业之间 的紧密合作加速了创新成果的转化,逐步形成了低空经济发展的健康生态系统。 23 在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城市的建设中,成都展现了强大的 前瞻性和创新能力0 积分 | 32 页 | 1.17 MB | 5 月前3
共 4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