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智能化发展蓝皮书(2025年)-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32 (七)矿井通风智能化向无人本安自主化方向迈进 .......... 33 (八)供电智能化向数字低碳方向发展 .................... 34 (九)煤矿灾害预警向多模态智能防控方向迈进 ............ 35 (十)煤矿大模型向通专融合的高价值场景驱动发展 ........ 36 (十一)煤矿机器人向具身智能方向发展 ......... 升级改 造,加快灾害严重、高海拔等矿山智能化建设,打造一批自动化、智 能化标杆矿山”“推进矿山信息化、智能化装备和机器人研发及应 用”“统筹资金渠道,加强智能化矿山建设等经费保障”。为深入贯 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 2024 年 1 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了《关于防范遏制矿山领 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硬措施》,文件强调“灾害严重矿井、发生 2 心等基础设施,打造“云-边-端”的矿山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23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等 17 部门 联合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推动研制矿山机 器人产品,推进智能采掘、灾害防治、巡检值守、井下救援、智能清 理、无人化运输、地质探测、危险作业等矿山场景应用。2024 年,应 急管理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 指导意见》,要求加强煤矿等重点场景安全生产、应急处置机器人研0 积分 | 48 页 | 1.27 MB | 5 月前3
内蒙古自治区煤矿智能化建设验收办法(试行)【2023】故障分析、智能告警,对用电峰谷电量与能耗 统计分析、电能质量监测。 6 查现场和资料。不符合 要求或功能的 1 处扣 2 分。 合计:得分= 8.安全管控系统 根据矿井煤层赋存条件及灾害类型,矿井应建设完善的 智能安全管控系统。存在瓦斯灾害的矿井,应建设完善的瓦 斯智能感知系统,并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上传、分析、预测 预警、瓦斯监测数据与通风系统、避灾系统等实现智能联动 控制;存在水害的矿井,应建设完善的井上下水文智能动态 机等易发生火灾的区域,应设置完善的火灾感知装置及防灭 火系统,并实现智能联动;矿井应建设完善的顶板灾害在线 监测系统,能够基于监测分析结果进行顶板灾害的预测、预 警;具有冲击地压灾害的矿井,应建立完善的冲击地压监测 预测与预警系统,实现对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有效预测、预 警;矿井应建立完善的智能灾害综合防治系统,实现多种灾 害监测数据的融合分析与智能联动控制;入井人员装备与安 全管控系统智能联动,实时采集相关信息。 智能安全管控系统考核评分表 项目名称 基本要求 标准 分值 评分方法 得分 瓦斯灾害 ① 具有通风监测演示功能,并可与矿井监 测监控系统同步,实现矿井通风系统在线 监测和数据共享。 4 查现场和资料。不符合要求 或功能的 1 处扣 1 分。 项目名称 基本要求 标准 分值 评分方法 得分 瓦斯灾害 ② 应实现对瓦斯抽采作业全过程的相关参 数数据进行智能感知、分析、验收功能。0 积分 | 33 页 | 80.05 KB | 5 月前3
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的单机状态监测和故障自诊断功能。鼓励有条件的煤矿建设掘进工作面 综合监测系统,实现各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 视频监测系统:掘进头和各转载点应设置高清摄像仪,具备视频增 强功能,鼓励采用 AI 技术实现人员入侵、违规操作识别报警、灾害预 警等功能。 掘进工作面远程集控平台:融合掘进工作面环境(粉尘、瓦斯、 水、有害气体)、视频监测和人员信息,进行掘进工作面真实场景再 现,实现单机可视操控、成套设备“一键启停”和多机协同控制等;鼓励 变时 期可远程解除闭锁。矿井主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具备远程集中控 制功能,局部通风机可具有远程启停功能,实现无人值守。通风 系统应具备故障自诊断与预警功能,并与其它系统实现智能联动 控制,实现灾害的智能预警与避灾路线智能规划。 专栏 4:智能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感知技术:通过精确阻力测定和平差计算获得主要井巷 19 和通风设施的风量、风压、摩阻系数、原始风阻和局部风阻等参数, 通过风 行人、机、环的安全检测与防护,提高安全监控、人员定位、通 风、供电、应急广播等系统的抗电磁干扰水平;建设具备水、火、 瓦斯、顶板、粉尘等灾害监测与防治的综合防控系统,具备重大 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管理能力,可依据灾变发展趋势,自动触发 排水、灭火与除尘等系统;建设基于综合监测的灾害防治平台, 具备灾害风险监测预警、智能分析模拟、应急救援辅助指挥、事 故原因分析、矿井灾变状态下避灾路线智能规划等功能。 专栏 5:智能安全监控系统0 积分 | 50 页 | 176.51 KB | 5 月前3
矿山行业:2025年Q2矿业智能化建设洞察报告-52页法发现能力。 非煤矿山专项治理:聚焦井工矿山灾害和露天矿山边坡风险,将关闭标准、 技防手段、人员资质与煤矿同等要求,消除监管差异。 执行保障机制 一是行刑衔接:对探放水造假、禁采区作业等行为按犯罪移送司法机关;中 介机构造假导致事故的列入失信名单。二是举报重奖:鼓励公众举报“七假 五超三瞒”(如假图纸、超层越界、瞒报事故),形成社会监督网。 智能化改造倒逼:灾害严重矿井或较大事故矿井必须进行智能化改造,否则 1矿山基本情况 4.2矿山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情况 4.3取得成效 五、新设备及技术 , 政策定位与目标体系 问题导向:针对矿山“责任悬空、灾害治理滞后、违法屡禁不止”等顽疾, 以三年行动推动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 量化目标:一是事故压降,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遇难人数降幅≥10%,重大 事故“摘帽率”超60%。二是能力提升,机械化普及率100%,隐患自查覆盖 ,执行铁矿、铜矿等 矿种全国统一最低开采规模,推动集约化生产(如安徽要求大中型矿山占比 65%)。三是技术倒逼,充填采矿法强制应用(新建地下矿山原则上采用), 机械化撬毛作业普及深井矿山。 灾害防治与科技赋能:一是普查制度化,建立区域性连片普查机制(如青阳 县2025年完成南阳方解石矿区普查)。二是监测全覆盖,边坡位移、浸润线 等参数实时联网国家平台,露天矿高陡边坡监测率100%。三是装备革新,推10 积分 | 52 页 | 8.01 MB | 2 月前3
全球工程前沿报告2024-中国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 Engineering Fronts 全球工程前沿 2024 的技术,它是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应用于精密机器测量、机械手高精度运动定位 与控制、交通建筑变形沉降等地质灾害实时检测、飞船对接、危险环境的机械手自动化作业引导、目标在 空间的高精度定位等。 目前该领域主要技术方向包括:① 算法优化,进一步提升图像特征提取和匹配算法的效率与准确性; ② 多传感器融合, 再受“人在回路”和个体认知差异的制约,实现 从信息获取到动态响应的全流程、全方位智能化支持。其既具备常态化周期监测中的全域态势感知能 力,又能实现自然灾害、极端天气、区域冲突等突发事件的触发式即时响应,为国防安全、侦察监视、 资源勘探、灾害预警、生态保护等军民领域提供实时且精准的信息保障,是支撑体系聚能、系统赋能、 应用释能的核心技术。 主要技术方向包括:① 多域多模遥感数据获取——利用 (1)变化环境下流域极端洪旱致灾机理与风险调控 变化环境下流域极端洪旱灾害是指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及生态系统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流 域内产生超常规洪水或干旱现象,将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损失。此类灾害的发生和演变受降水模式、 土地利用、城市化等多重因素影响,表现出极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近年来,以中国郑州“7·20”特大 暴雨灾害、2022 年长江全流域干旱为代表的流域极端洪旱灾害严重威胁区域公共安全,研究流域极端洪旱10 积分 | 293 页 | 4.25 MB | 5 月前3
雪迪龙、海康威视等智慧环保标杆案例2000 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智慧水务项目的规划设计、咨询评估、软硬件产品开发与服务的高 科技公司。公司产品分为软件产品和硬件产品两大类型,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三大块业务,分别为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以及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主要客户群体为政府职能部门, 包括各省、各流域的对应项目办、水文勘测局、防汛抗旱办公室、水资源处等。 2017 年营收 2.2 亿元, 毛利率 51.85% ,归属母公司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净利润 务取得营业收入。收款方式采用根据项目合同约定与项目进展的分期收款方式。 • ( 2 )产品模式:向智慧水务、农业节水、环保等大项目总承包方销售产品:通过直销、代理方式 销售 产品。产品包括:机井首部智能终端、智能磁电式水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水资源监控与管理系 统等产品实现销售收入。 目标客户已拓展至水利、农业、环保、住建等相关行业,收款方式为款到发货 或约定其他的收款方式。 • ( 3 )服务模式:通过向用户提供涉水10 积分 | 44 页 | 9.37 MB | 5 月前3
全面版-农业大数据技术应用与思考长环境参数:采用手工 控制实现对灌溉、水帘、 遮阳网、抽风机等的控 制,耗费人力、耗费时 间、出错率比较高。 传感数据相对单一;对 获取的数据还需进行手 工统计和分析;缺乏智 能化的数据管理和分析 平台;不能做到灾害预 警和应对联动。 传感数据多样;集传感、 存储、分析、联动与一 体;实现远程监测和控 制;智能数据处理;多 样化报警方式。 随着传感器、智能移动设备、互联网等的发展, 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10 积分 | 43 页 | 14.10 MB | 5 月前3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法规汇编(2025年4月刊)力装备制造业、风电装备等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实施推广电力行业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 指南。 (六)推动数字技术赋能采矿行业绿色化转型 9.深入推进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支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安装和并网运行,推 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加快实现“人防+技防”。 (七)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冶金行业绿色化转型 10.实施推广钢铁行业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指南,遴选一批以绿色低碳为特色的平台应 用典型案例,培育 政策法规汇编 4 月刊 — 74 — (十)提升交通运输能源系统应急能力。加强交通运输能源系统故障检测、预警和恢 复能力建设,有效提升风险灾害抵御能力。探索建立基于构网型技术的绿色交通应急电力 系统,逐步提高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在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 沿线,建设一批集清洁能源发电、储能、卫星通讯等功能于一体的平急两用能源服务设施, 满足临时安置、能源供应、物资保障、10 积分 | 120 页 | 12.24 MB | 5 月前3
2024年拥抱能源产消一体化-双碳背景下的企业用能转型报告发配用一体化微平衡系统,其主要有两个技术优势:一是“源网荷储”统一协调控制能力,即微 电网在不同环境下能够以最高效经济的方式生产和消费能源,并能够有效响应电网的调度指令; 二是孤网运行能力,意味着大电网故障或极端自然灾害下,微电网能够保障网内重要用能企业的 可靠供电。总之,微电网不仅能够在大电网系统下调节控制、平滑地连接进入大电网系统,还能 在其系统内部实现能量和电压的统一运行。 基于上述两大技术优势,微电网 提供安全价值、经济价值和绿色价值。 (一)安全价值:并离网互动等功能 • 并离网互动 微电网与主动配电网、大电网共同建立互动机制管理区域内的分布式能源,尤其是分布式新 能源个体具有分布分散、规模小、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如极端灾害天气、用能企业系统故障、计 划维护等)等特性,通过微电网技术构建以终端用能企业为单位的分布式能源集群集中调控,通 过气象预测技术、系统故障健康预测性运维及用能企业计划联动等手段,以预告时间维度的用能10 积分 | 46 页 | 8.66 MB | 5 月前3
亿欧智库 _ 2025年Q1 矿业智能化建设洞察报告获 取 更 多 维 度 报 告 数 据 , 请 访 问 亿 矿 通 官 网 (mine.iyiou.com) mine.iyiou.com 动”转型。AI视频监控、智能预警系统可实时识别违规操作和灾害风险,减 少人为失误。智能化开采设备不但减少单班人数而且生产效率提升。政策将 智能化作为提升资源利用率的核心抓手,通过地质勘探与数字孪生技术结合, 实现资源储备动态评估与开采路径优化。另外,通过智能化装备研发推动铝、10 积分 | 54 页 | 9.01 MB | 5 月前3
共 15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