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东省电力(张璞):2024智慧电力通信网数智化转型探索与实践报告20 积分 | 22 页 | 2.29 MB | 4 月前3
维科网: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10 积分 | 72 页 | 22.71 MB | 5 月前3
数字驱动、智慧引领:迈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虚拟电厂和共享储能等创新业态,深刻 影响工业进程和我们的生活方式。 在此背景下,德勤中国和远景智能携手 撰写了本报告。凭借我们在电力领域多 年的研究与实践,本报告深入探讨了未 来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碳、 数”六大核心要素,并详细解析相关的 业务需求、关键数字技术与场景案例。 此外我们还针对新能源运营、储能、 电网、园区和碳管理这五类重点场景, 深入阐述智能物联系统在其中的支撑 用,以及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新型算力基础设施的兴起,能 源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高效化、多样化与低碳化需求,能源的 供给与管理方式亟待创新。在此背景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 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战略部署,通过提高可再 生能源消纳比例,推进能源系统形态、产业体系、供应链与治 理体系的全面革新,统筹推进能源安全保障与绿色转型。 新型能源体系将呈现多能耦合、多网协同、多元互动的高度复 杂形态。在新型能源体系下,能源供给由煤炭为主的能源系统 活转换、互 济互通将实现多种能源的灵活配置,极大优化能源综合利用效 率。另一方面,伴随能源系统的演进而涌现的新兴技术和新兴 市场机制将重新定义用能模式,能源网络与交通网络、算力网 络等跨行业的融合,将催生车网互动、虚拟电厂、零碳算力中 心等新兴场景,引入跨领域主体深度参与能源互动,共同组成 朝气蓬勃的能源生态。 1.2 数字化战略深刻影响能源体系建设 高度复杂的新型能源体系需要更强大的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保障10 积分 | 42 页 | 5.06 MB | 5 月前3
数字驱动、智慧引领: 迈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虚拟电厂和共享储能等创新业态,深刻 影响工业进程和我们的生活方式。 在此背景下,德勤中国和远景智能携手 撰写了本报告。凭借我们在电力领域多 年的研究与实践,本报告深入探讨了未 来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碳、 数”六大核心要素,并详细解析相关的 业务需求、关键数字技术与场景案例。 此外我们还针对新能源运营、储能、 电网、园区和碳管理这五类重点场景, 深入阐述智能物联系统在其中的支撑 用,以及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新型算力基础设施的兴起,能 源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高效化、多样化与低碳化需求,能源的 供给与管理方式亟待创新。在此背景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 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战略部署,通过提高可再 生能源消纳比例,推进能源系统形态、产业体系、供应链与治 理体系的全面革新,统筹推进能源安全保障与绿色转型。 新型能源体系将呈现多能耦合、多网协同、多元互动的高度复 杂形态。在新型能源体系下,能源供给由煤炭为主的能源系统 活转换、互 济互通将实现多种能源的灵活配置,极大优化能源综合利用效 率。另一方面,伴随能源系统的演进而涌现的新兴技术和新兴 市场机制将重新定义用能模式,能源网络与交通网络、算力网 络等跨行业的融合,将催生车网互动、虚拟电厂、零碳算力中 心等新兴场景,引入跨领域主体深度参与能源互动,共同组成 朝气蓬勃的能源生态。 1.2 数字化战略深刻影响能源体系建设 高度复杂的新型能源体系需要更强大的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保障10 积分 | 42 页 | 9.14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与蓬勃的发展活力。尽管面临着“产能过剩”、“价格内卷” 等严峻挑战,但行业内部的积极变 革从未停歇。这一年,储能行业正在从价格竞争逐步迈向价值竞争的新赛道,技术创新成果 斐然;这一年,储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源网荷储、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等项目层出不 穷,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各领域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行至中流,更需奋楫。新的一年,必将是中国储能产业应变思变、革故鼎新的一年。强 制配储落幕,储能行业发展 ………………05 第二章 中国新型储能应用概况…………………………………………………………………06 2.1 应用场景分布…………………………………………………………………………07 2.2 源网侧储能……………………………………………………………………………07 2.3 用户侧储能……………………………………………………………………………12 第三章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趋势………………… 5C)中标均价²(元/Wh)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图4 2023-2024年储能EPC(LFP,0.5C)中标均价(元/Wh)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2] 中标均价含用户侧储能及构网型储能;均价按照项目能量规模加权平均计算。 2025 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 回看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国央企集采规模普遍在5GWh左右,且鲜有突破10GWh的集采项 目,而202510 积分 | 70 页 | 9.67 MB | 5 月前3
中国投资协会:2024“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技术解决方案展示光储直柔、光储充直流微电网解决方案。 综合智慧零碳电厂样板间 项目 零碳创新点 样板间涵盖源网荷储相关的 39 项技术元素,展示不同的解决方案。源侧通过建设屋顶光 伏、微风风机等设施,形成了超过 1.6MW 的新能源;网侧搭建了包含直流微网、交直流混网、 交流微网等技术的园区微网;荷侧包括空调、照明、热泵等设备,形成了约 2MW 的可调负荷; 储侧,展示铁铬液流电池、户用储能、热 作为绿电“搬运工”的储能系统,白天将光伏余电储存,夜晚向外输送,实现零碳园区的 电力自循环的技术关键在于构网型储能电站。通过改进 pcs 性能和功率输出爬坡能力,使得储 能电站具备并离网不间断投切的功能,打造以储能作为构网支撑的源网荷储并离网运行协同控 制技术,提升了零碳园区光储微网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项目效益概况 通过创新性技术、绿色化创建、智慧化管理等举措,实现了洁净化运行良好成效。据能源管理 战略核心,开展区域性的综合能源管理 和服务,包括分布式光伏、储能、充换电、多能联供等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以 及能效管理、碳管理、绿电交易等智慧增值服务,并依托智慧能源生态平台,实现“源网荷储” 一体化和能源管理数智化升级,全面打造零碳智慧园区、低碳工厂,助力企业 ESG 管理。目前, 已在全国 23 省、自治区、直辖市布局超过 1000 个智慧能源项目,落实发展 124 个零碳智慧园10 积分 | 46 页 | 13.28 MB | 5 月前3
2024年拥抱能源产消一体化-双碳背景下的企业用能转型报告目标; 最后,在此过程中,微电网作为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用能企业的能源基础 设施形态。 构建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新质生产力”是企业实现转型的有力方式。从优化能源效率和调整能 源结构两方面入手进行整体规划,从看清楚、给办法、能落地和可持续等全生命周期角度进行建 设运营,达到整体能源利用效率最优。而这则对企业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不仅 要在技术手段上不断创新,更要在经济性上实现可持续。 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中国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层面的全面升级,帮助中国企业实现一种更 整体、更持续的成功。 能源结构变革是实现低碳转型的关键。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2023年,中国在能 源转型方面的投资,达到6800亿美元;2024年7月底,中国光伏和风能发电的装机容量,标志 性地突破了12亿千瓦。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的出口总额超过了1万亿,成为 中国出口的新三样 ,在河南、山东这样 的光伏大省,光电上网难的报道,时常见诸媒体。 我们认为,用能侧的转型,在未来的一段日子,会成为中国低碳转型的主力军之一。首先, 用能企业的节能改造和新能源替代,以及用能企业源网荷储的数字化综合能源改造,能直接降低 化石能源的直接和间接消费;其次,用能企业的能源数字化运营能力,能够使其以需求侧响应的 方式介入电力市场、参与虚拟电厂的建设,这会直接提升电网的灵活性和新能源的消纳能力。10 积分 | 46 页 | 8.66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现状与展望报告和平与清华四川能 源 互联网研 究院开展深入研究合作,旨在重点梳理中国典型省 (市、地区)电力市场建设的共性趋势与关键差异, 以期促进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激发绿 电消费活力。同时,报告也尝试分析可再生能源快速 发展下的市场关切问题与配套机制,为更广泛的市场 主体提供借鉴。 研究方法 报告采用了文献研究与专家交流相结合的研究 方式。第一章介绍了过去十年间全球及中国可再生能 源的发展趋势。第二章梳理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 较好调节能力的资 源等提供平衡服务。 问题二: 超短期灵活性需 求提升 澳大利亚调频辅助服务市场 精准匹配多样化需求,以不同时间尺度的调频服务品种对应不同的响应速度 和容量需求,引导更精准的资源匹配。 美国加州爬坡辅助服务市场 增设灵活爬坡辅助服务品种,缓解了电网净负荷快速变化的压力,激励了可再 生能源发电提升其预测准确程度,并推动了加州储能和需求响应等灵活性资 源的发展。 问题三: 发电成本稳步下降的关键突破。2025年,正值《巴 黎协定》各缔约方提交新版国家自主贡献之际 2,可 再生能源如何持续、稳定发挥潜能,将成为驱动各国 目标进程的重要因素。 各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激励性政策支持可再生能 源平稳起步并逐步扩大规模,包括基于电量激励的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和基于电价激励的财政补贴政策 等 3。在政策的积极引导与有效支撑下,可再生能源 项目获得稳定的收益预期,并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投 资进入该领域,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快速发展。10 积分 | 68 页 | 12.71 MB | 5 月前3
2023电力市场化改革洞察: 面向市场参与者的20大趋势. . . . . . . . . . 40 19 多种储能资产或将重新纳入成本核算范围,输配电价继续下探空间有限 ................. 40 20 增量配网进展速度不及预期,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项目或将成为配电业务发展改革新 渠道 .................................................................... 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加速破浪前行 中国电力体制与电力市场化改革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路程,迄今取得了多阶段突破和切实进展。2002年发布的 电力体制改革“5号文件”率先打破电力系统的垂直一体模式格局,实现了“厂网分离”;2015年的“9号文件”及 其一系列配套文件进一步在批发、配电、零售的环节引入竞争,推动了全国范围内中长期电力交易常态化和现货 交易的大范围试点。 随着2020年9月中国提出“2030年 升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也关注如何在保障电力系统低碳稳定运行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零碳电力渗透率。实际 上,随着各国可再生发电渗透率的持续提升,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议题。特别是在2021到2022年间,在全球能 源危机和国内季节性缺电叠加的背景下,电力市场支撑高比例可再生电力系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达到了前所未 有的高度。欧洲可再生电力渗透率水平领先全球,其电力市场也相对成熟,但在全球能源危机的冲击下也正在寻0 积分 | 46 页 | 5.30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年)跟踪政策动向与技术创新方向,提炼规律性认知,构建兼具理论深度 与实践价值的体系化框架,为产业界提供可参考的行动坐标。 本蓝皮书作为双碳领域阶段性研究成果,虽经严谨编撰仍难免疏 漏,恳请各界不吝指正;文中数据皆引自政府官网、国际组织报告、 相关企业年报、官方公告等公开披露的信息,因统计口径差异或信息 更新延迟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尚祈各界同仁理解包涵。研究团队将持 续跟踪产业动态,滚动更新研究成果,通过蓝皮书版本迭代为双碳进 锅炉淘汰期限从 2035 年延 至 2040 年,同步削减电动汽车购置补贴;澳大利亚发布《关键矿产战略》大幅 放宽煤矿审批,2024 年煤炭出口量逆势增长 8.2%,可再生能源投资占比跌至能 源总预算的 19%。这种集体性政策倒退已产生连锁反应——全球碳价体系出现割 裂,发展中国家清洁技术引进进程延缓,国际气候治理陷入“高承诺-低执行” 的信任危机。深层次矛盾在于,碳中和目标与短期经济利益的结构性冲突在能源 要求将碳排放指标及相关要求纳入国家 规划,明确了“十五五”时期要建立强度 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 制度,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 制度,强调要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2024 年 8 月 底 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 改革委、工信部等九个 部门印发《数字化绿色 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 指南》 提出了“323”总体框架,指出要发挥政 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类主体作用,加 快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和以数字技术10 积分 | 66 页 | 1.49 MB | 6 月前3
共 47 条
-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