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智能化发展蓝皮书(2025年)-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34 (九)煤矿灾害预警向多模态智能防控方向迈进 ............ 35 (十)煤矿大模型向通专融合的高价值场景驱动发展 ........ 36 (十一)煤矿机器人向具身智能方向发展 .................. 37 (十二)选煤厂智能化向全流程智能协同方向迈进 .......... 38 (十三)露天矿向采剥作业链全流程智能协同迈进 ... 次提及矿山智能化工作,明确要求 “推动中小型矿山机械化升级改造和大型矿山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 造,加快灾害严重、高海拔等矿山智能化建设,打造一批自动化、智 能化标杆矿山”“推进矿山信息化、智能化装备和机器人研发及应 用”“统筹资金渠道,加强智能化矿山建设等经费保障”。为深入贯 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 2024 年 1 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了《关于防范遏制矿山领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等 17 部门 联合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推动研制矿山机 器人产品,推进智能采掘、灾害防治、巡检值守、井下救援、智能清 理、无人化运输、地质探测、危险作业等矿山场景应用。2024 年,应 急管理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 指导意见》,要求加强煤矿等重点场景安全生产、应急处置机器人研 制与应用,重点研制针对井工矿透水、火灾、瓦斯、顶板冒落等事故0 积分 | 48 页 | 1.27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赋能能源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025年)涵盖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等模块。在物联网感知设备方面,借助 11 集散控制系统(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远程终端 单元(RTU)等精准控制生产流程,智能仪器仪表精确采集实时 数据,联合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设备及其他端侧设备等 共同构成设备边缘层的感知网络。物联网通过构建各类感知设 备与平台层的连接,接入各类型智能设备,具备复杂多样的异 构网络协议解析能力;利用物模型等技术,抽象化描述设备的 高性 能、低延时、可拓展处理,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状态监测和运行 效率,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支撑。 4、依托工业机器人,提升日常巡检效率 能源化工行业生产运营日常巡检中涉及劳动密集型任务和 危险环境工作,当前巡检主要由人工完成,导致效率低、成本 高、风险高等问题。工业机器人通过融合机器视觉、红外成像、 声波分析等多模态传感技术,可精准检测设备运行状态,可进 入危险区域进行长时间作业,替代人工作业后能够提高巡检效 合,无人机巡检的成本和价值得到了更好的平衡。挪威国家石 油利用足式机器人、无人机、海底无人机在海陆空全面代替人 工作业,在 3D 扫描、绘图、管道监测和运维等场景得到深入测 试和广泛应用。英国石油通过 Spot 四足机器人执行异常扫描、 跟踪腐蚀或检查仪表等任务,减少人工长距离巡检工作和潜在 的危险。员工可远程操作机器人,通过收集和分析机器人上传 的传感器数据获得设施的气体泄漏、设备震动等动态信息,提0 积分 | 37 页 | 2.03 MB | 5 月前3
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量、效率与效益的稳步提升。 (三)建设目标 按照《指导意见》提出的三阶段目标,重点突破智能化煤矿 综合管控平台、智能综采(放)、智能快速掘进、智能主辅运输、 智能安全监控、智能选煤厂、智能机器人等系列关键技术与装备, 形成智能化煤矿设计、建设、评价、验收等系列技术规范与标准 体系,建成一批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煤矿,提升煤矿安 全水平。 1.井工煤矿智能化建设目标 对于晋陕蒙 对于云贵基地的煤矿,应尽快实施智能化改造,重点进行危险、 繁重岗位机器人替代,提升矿井本质安全水平。新建煤矿应先行 开展煤矿智能化顶层设计,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全 面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生产系统、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等, 形成完整的智能化煤矿安全高效运维体系。 2.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目标 生产煤矿重点提升基础网络、数据中心、感知系统、智能装 备、机器人等建设,重点建设远程操控系统、无人驾驶系统、远 等先进的数字化设计、施工管理技术,资料交 付形式逐步由二维图纸向数字信息模型转变。鼓励数字孪生技术 在项目策划、设计、施工、运维、改造、拆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中发挥作用,鼓励大数据、物联网、云平台、5G、机器人等技术 与选煤厂生产、运维的深度融合,为选煤厂的建设与管理增值。 (2)已建选煤厂智能化改造 已建选煤厂应完善智能化改造基础,通过分选工艺及装备技 术调研,制定合理的工艺改造实施方案,确保分选工艺及技术装0 积分 | 50 页 | 176.51 KB | 5 月前3
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报告其中,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提升 了工业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的性能,具 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 增强感知能力:人工智能中的计 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技术,极 大提升了工业机器人的感知能 力。计算机视觉系统借助深度学 习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物 体的形状、颜色、位置和姿态, 使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完成物 料分拣、零件装配等任务。语音 识别技术则让机器人能够理解 人类的语音指令,实现人机之间 更自然、便捷交互,提高生产效 习和分析,从而优化自身决策过 程。例如在生产过程中,机器人 可以根据实时生产数据和质量反 馈,自动调整工作参数和操作流 程,以适应不同的生产任务和环 境变化,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 降低次品率。 (三) 提升运动控制精度:人工智能 技术可优化工业自动化系统及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例如, 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对机器人的 运动模型进行建模和预测,能够 实现更精确的运动轨迹控制,提 高机器人在高速运动和复杂动 作下的控制精度,使其能够完成20 积分 | 18 页 | 1.16 MB | 4 月前3
全球工程前沿报告2024-中国工程院一体化设计和环境友好型设计等。 (3)基于深度图像的场景解析 基于深度图像的场景解析主要是指基于深度图像及其对应的 RGB 图像,对图像中的每个像素进行类 别标签分配,从而实现对整个场景的全面解析。其典型应用是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导航领域的道路环境的语 义分割。仅基于 RGB 图像的场景解析方法在具有相似物体或复杂背景的场景中往往表现不佳,而深度图 像包含了更多的位置和轮廓信息,赋予算法更强的上下文解读能力,从而实现更精细的场景解析。 打印通过利用形状记忆效应,在 3D 打印过程中引入时间维度,使 得打印出的结构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动态调整和适应环境变化,从而实现复杂的自我修复、自我组装和自适 应等功能。这种技术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封装、智能纺织、软体机器人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目前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SMP 材料研发优化、4D 打印技术优化、多功能智能结构集成、新型 智能结构开发、接触 / 非接触式变形驱动设计等。该领域近年来的新型智能结构主要有泊松比可调结构、 产业化应用 光伏电池抗老化研究 协同运行机制研究 智能发电控制 系统研究 优化系统布局 电力传输和变换技术 集成应用 储能技术 2.1.2.3 基于深度图像的场景解析 随着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导航技术在 AI 2.0 时代的蓬勃发展,在长尾场景下的安全隐患成为这类技术大 范围落地的最大障碍。这类安全隐患很大一部分是由感知失效或感知偏差导致的,利用先进的感知技术降 低感知偏差、减少感知10 积分 | 293 页 | 4.25 MB | 5 月前3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法规汇编(2025年4月刊)研发智能控制、 人机交互、系统集成等共性技术和协同设计、智能排产、个性化定制等应用技术。支持企 业开展设备更新,推广应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工控 系统和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装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制造执行系统(MES)、 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 3.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部署。鼓励大型企业、地方等结合行业和区域优势,培育综合 等。 3.五金制品行业:应用自动化多工位金属加工设备、智能化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 数控机床等装备改造车间产线。 4.造纸行业:开展制浆造纸“哑”设备数字化、网络化改造,能源及排放监测系统数字化 改造,仓储立体库等数字化改造。 政策法规汇编 4 月刊 — 17 — 5.日用化学品行业:应用包装、码垛等机器人和机器视觉识别检测等装置开展液体洗 涤剂生产线、香料产品合成工艺升级改造,建设质量追溯系统等。 1.推动高端化跃升。深化物联感知、智能控制、人机交互等技术在家电、家具、照明、 手表等终端消费品的应用,推动智能产品跨品牌互联互通。围绕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 研究开发适老化智能家居、生活服务类机器人等智能产品。鼓励家电、家具、皮革、五金 制品等数字化基础好的产业园区,加快 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和 规模化应用,推动园区内配套企业间数据可信共享,打造高水平数字化园区。10 积分 | 120 页 | 12.24 MB | 5 月前3
内蒙古自治区煤矿智能化建设验收办法(试行)【2023】型矿井,主运输系统应实现智能无人值守与远程集中控制。 按表 3-5 评分,总分为 100 分。按照检查存在不符合要求的 项目进行扣分,各小项分数扣完为止。本部分设加分一项: (1)主运输皮带实现机器人巡检。计算方法:实现本项应用或 功能得分加 10 分。 表 3-5 智能主运输系统考核评分表 项目 名称 基本要求 标准 分值 评分方法 得分 带式输送机运 输系统 ① 单条带式输送机具备完善的传感 处扣 2 分。 ④ 具有地表沉陷、基础设备无人机或机器人巡检管 控。 10 查现场和资料。不符合 要求或功能 1 处扣 2 分。 ⑤ 具有运销管理、物资供应管理、仓储管理等系 统。 20 查现场和资料。不符合 要求或功能 1 处扣 2 分。 ⑥ 在地面变电站(所)、主通风机房等重点场所设 置高清视频监控,或机器人巡检,实现数据与集中管 控平台实时互联。 10 查现场和资料。不符合 堵料、打滑、拉绳、撕裂、跑偏保护信息接入; 设备温度、震动及 PLC 信号电压、电流等数据接 入。 8 现场抽查和查资料。不符 合要求或功能 1 处扣 1 分。 具备轨道、地面或无人机式巡检机器人,可以对 发现的问题及时报警。 6 现场抽查和查资料。不符 合要求或功能扣 6 分。 具备金属探测器或除铁器。 4 现场抽查和查资料。不符 合要求或功能扣 4 分。 具备电子栅栏功能。 60 积分 | 33 页 | 80.05 KB | 5 月前3
政策解读石化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精讲版 ) 》 的 全 文 学 习 1. 智能装备标准 主要包括传感器与仪器仪表、自动识别装备、控制系 统、检验检测装备、人机协作系统、工业机器人、工艺过 程装备等七个部分,如图 4 所示。主要用于规定智能传 感器、智能仪表、工艺过程装备、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 的数据字典、通信协议、接口、集成和互联互通、优化等 技术要求,解决生产过程中智能装备之间,以及智能装备 与物流系统、检测系统、工业软件、工业云平台之间数据 主要包括用于石化防爆终端、操作屏等的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相关人机协作标准。 ( 6 )工业机器人标准 主要包括面向石化生产过程中智能装卸、产成品仓储、长输管线巡检、装置日常巡检等环节专用机 器人的统一标识及互联互通、信息安全等通用技术标准;石化专用机器人与人、环境、系统及其他装备 间的通信、接口、协同标准。主要用于规定石化专用机器人的系统集成、人机协同等通用要求,确保工 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规范性、协同作业的安全性、通信接口的通用性。10 积分 | 67 页 | 10.60 MB | 5 月前3
亿欧智库 _ 2025年Q1 矿业智能化建设洞察报告的小型煤矿关闭或停顿,资源 进一步向技术领先型大企业集中。 安全与效率双提升 通过“风险监测预警一张网”和隐蔽致灾因素动态普查,矿山事故率有望大 幅度降低。“5G远控+AI辅助”和无人运输机器人将逐步替代高风险岗位, 人员伤亡风险显著下降。 常态化运行 政策强调“动态验收”和“常态化运行”,监管趋严及验收门槛逐渐提高将 进一步推动企业持续化投入智能化建设,进而为智能设备需求及维护创造更 生态环境与技术创新 西藏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智能化建设是平衡资源开发 与生态保护的关键。政策强调高海拔适应性技术创新,研发适合西藏环境特 点的智能化装备,如耐低温、抗缺氧的机器人及传感器。通过智能化、绿色 化开采技术及工艺减少对脆弱环境的破坏。 面临挑战 矿业智能化建设洞察报告 Insight Report on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of 全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坝体稳定性,防范溃坝风险。赤水河流域等重点区域 尾矿将纳入省级监管平台。贵州省注重科技创新赋能矿山智能化建设,依托 国家矿山安全重点实验室,推动智能化装备研发,例如,针对喀斯特地貌开 发防爆型巡检机器人,提升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安全管控能力。 《实施意见》将进一步加速淘汰中小落后企业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市场格 局进一步优化。大型矿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头部企业市场份额10 积分 | 54 页 | 9.01 MB | 5 月前3
中国投资协会:2024“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技术解决方案是四川金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 有 A 股主板股票代码 600678)成立的以电氢能源技术装备及运营服务为核心的子公司,公司致 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加能装备技术服务商;在电能领域,围绕“储充机器人 - 超充站 - 换电站”“三 位一体”的核心,构建“风光储充换车”一体化能源发展生态;在氢能领域,围绕“一平台两 装备三应用”的总纲,推进氢碳云平台、“ALK+PEM”复合槽、撬装式制加氢一体站等核心 于推动零碳能源的建设。新工绿氢在四川金顶矿山园区内建设的光伏发绿电 - 绿电制绿氢 - 绿 天工开物氢电耦合零碳矿山 智慧园区项目 氢发绿电 - 制出的绿电用于园区的电动装载机、电动挖掘机、移动式补能机器人、充换电展等 电动化设备的补能使用。项目展示其从零碳规划、设计到实施运营的全过程。该零碳园区以氢 电耦合智能装备技术应用为核心,结合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多种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电 解制氢系统 沿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结合高精密智能建造、创新建筑基础材料,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目前集团公司已完成股份制改造,正在推进 IPO 进程。集团旗下拥有三家全资子公司:阿博建 材(昆山)有限公司、阿博机器人(昆山)有限公司、江苏云宅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概述 LP 零碳智能建造车间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 ICT 技术,与以先进建造技术为核心的 建造工艺全过程融合形成的创新建造模式;以零碳理念为指导,建造工艺为基础、智能技术为10 积分 | 46 页 | 13.28 MB | 5 月前3
共 15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