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戈研究:2025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5%(3.75 亿吨 ), 煤炭、天然气、石油排放量分别增长 2% 、 3.7% 、 0.3%, 凸显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中国能源相关碳排放增长 0 .4%, 集中于第一季 度,创纪录 热 浪等推高能源需求,清洁能源扩张 及水力发电增长抑制排放增速,同时工业过程排 放因房地产与基建需求疲软下降超 5% 。 02. 印度碳排放增速 5 .3%, 居主要经济体之首,经 济增长、基建及热浪致用电量增 范围三排放对供应链的重要性愈发突显,碳信用机制成为供应链脱碳的重要金融工具 GResearch / LOG2025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33 ■ 中国绿证交易市场“量价齐升” , 市场活跃度提升 □ 欧盟拟用国际碳信用额等措施,实现到 2040 年 90% 的减排 ■ 抵消策略延伸至价值链上下游 03 × 碳 嵌 入 机 制 罗戈研究 碳信用之碳抵消 (Carbon 方 式 : 通 过 碳 嵌 入 服 务 商 GoodShipping 购买可持续船用生物燃料 ( 由废弃食用油等原料制成 ), 替代传统 化石燃料。 2022 年订购 6000 万 升生物燃料, 预计到 2024 年减少供应链 运输环节 18 万吨 CO₂ 排放。 ● 创新点: 采用“质量平衡原则” , 无需特 定 船舶使用生物燃料,只要减排量计入货 主 账户即可,简化了物流复杂性。20 积分 | 113 页 | 22.39 MB | 4 月前3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法规汇编(2025年4月刊)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健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创新价格引导机制,完善价格调控机制,优化市场价格监管机制, 加快构建市场有效、调控有度、监管科学的高水平价格治理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 升宏观经济治理水平,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工作中要做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 促进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高效顺畅流动,有效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坚持系统观念、综 (一)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分品种、有节奏推进各类电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稳 妥有序推动电能量价格、容量价格和辅助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探索建立促进改革平稳推 进的配套制度。健全跨省跨区送电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完善电网代理购电制度,推 动更多工商业用户直接参与市场交易。进一步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深化天然气价格市场 化改革。加快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鼓励供需双方按照市场化原则协商确定水利工 完善价格治理机制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 价格治理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价格治理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 导,结合实际抓好本意见贯彻落实。要认真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稳妥有序推 进落实各项部署,合理把握改革时机和节奏,及时总结评估并研究完善兜底保障政策。要 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加强价格政策解读。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 政策法规汇编 4 月刊 — 510 积分 | 120 页 | 12.24 MB | 5 月前3
中国储能研究报告2025。 图表: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占比(截至 2024 年 9 月) 资料来源:CNESA,泽平宏观 当下,国家政策在储能领域的布局已跳出锂电技术局限,全力助 推各类新型储能技术迈向产业化征程。2024 年初,国家能源局公示新 一批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涵盖了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重力储 能、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二氧化碳储能等众多技术路线。压缩空气、全 抽水蓄能 钠离子电池虽有着成本优势的潜力,但这一优势尚未切实转化为实 实在在的市场竞争力,仍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后续的发展进程中,钠离 子电池产业仍需聚焦于降成本这一关键环节。 此前业内普遍预期 2023 年是“钠电元年”,但商业化进程一推再 推,我们认为,2025 年,钠电将迎来产业化加速发展的拐点。 钠离子电池对我国具有独特战略意义。虽当前市场份额尚小,但在 国际形势复杂、锂资源供应不稳定时,钠电是关键备用选项,其重要性 不容小 态电池。根据学术界的定义,电池液体含量超过 10%就是液态电池;液 体含量在 5%-10%被定义为半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中的液体(清陶能源 将其定义为润湿剂)与液态电池中的电解液不同,润湿剂成份单一,提 升电池内部界面的润湿性,降低电池电阻;全固态电池不含任何液态成 分。 图表:传统锂离子电池与全固态锂电池示意图 资料来源:《无机固体电解质全固态锂电池》(Yao Xiayin),泽平宏观10 积分 | 16 页 | 4.38 MB | 5 月前3
煤矿智能化发展蓝皮书(2025年)-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示批示,为做好新时代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 年 9 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 产工作的意见》,在“严格矿山安全生产准入”“推进矿山转型升 级”“强化组织实施”三部分 6 次提及矿山智能化工作,明确要求 “推动中小型矿山机械化升级改造和大型矿山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 造,加快灾害严重、高海拔等矿山智能化建设,打造一批自动化、智 能 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发应用国产采煤机惯导系统,实现综采工作面自 动找直技术常态化运行;与华为公司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基于人工智 能训练中心开发 86 个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在内外部 62 座矿井推 广应用,覆盖采掘机运通及安全管理等 9 个专业。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开发了太阳石矿山大模型、山东能源集团与华为合作研发了盘古矿山 大模型、中科慧拓研发了愚公 YUKON 矿山大模型等,为提升矿井生产 中卡 脖子难题,形成信息基础设施、地质保障、采掘系统、主辅运输、通 风、供电与供排水、安全监测、煤矿机器人等成套技术装备。同时, 加强 AI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推 动管理模式向智能化和无人化转型。通过理论研究、技术创新、装备 试制、工程示范和管理创新,不断构建开发利用绿色化、管理运维标 准化、智能运行常态化、灾害防治精准化、生产供给柔性化的全链条 智能煤矿生态体系。0 积分 | 48 页 | 1.27 MB | 5 月前3
内蒙古自治区煤矿智能化建设验收办法(试行)【2023】名称 基本要求 标准 分值 评分方法 得分 支护系统 ① 液压支架采用电液控制系统,具备支架伸/ 缩高度、压力、倾角等支护状态监测功能,跟 随釆煤机在全工作面范围自动完成支架伸收护 帮、移架、推溜、喷雾除尘等动作,应具备远 程控制功能。 10 查现场和资料。不符合要 求或功能的 1 处扣 2 分。 ② 具备支架姿态监测功能,采用超前支架支护 形式的应实现远程遥控控制。 8 查现场和资料。不符合要 紧急制动等制动功能线性控制,高效执行控制指令 实时反馈制动状态和制动强度数据。 8 现场抽查和查资料。不符 合 要 求 或 功 能 1 处 扣 2 分。 ④ 举升系统实现举升、迫降、锁止、浮动等的线性 控制,实时反馈货箱升降工作状态和货箱举升角度 数据。 4 现场抽查和查资料。不符 合 要 求 或 功 能 1 处 扣 1 分。 ⑤ 行车警示系统控制转向灯、制动灯、前大灯倒车 灯、示廓灯、警示灯、蜂鸣器,指令准确控制灯 要 求 或 功 能 1 处 扣 2 ⑦ 决策控制模块综合横向控制误差≤0.5 米、速度 控制误差≤ 2km/h;转向角度误差和举升角度误差 不超过 0.5 度、转向角度反馈周期不超过 40 毫秒; 驱动档位、油门开度、制动状态、货箱举升工作状 态、货箱举升角度等信息反馈周期≤80 毫秒。 8 现场抽查和查资料。不符 合 要 求 或 功 能 1 处 扣 1 分。 ⑧ 具备开机自检、硬件故障检测、软件故障检测及0 积分 | 33 页 | 80.05 K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年)碳治理国际化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布局 ............................................................... 60 (五) 产业低碳转型正从局部优化升维至全链重构 ....................................................... 60 (六) 负碳技术从补充选项跃升为碳中和时代战略必争之地 ..... 构及市场博弈,聚焦前沿热点并剖析底层逻辑,为应对变局提供系统性洞察。 (一)国际双碳战略动态调整,气候与政治经济博弈交织 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各国加速气候治理升级。IPCC(联合国气候机构)第六次 评估报告(2023)指出,全球温升已达 1.1°C 以上,极端天气经济损失年均超 3000 亿美元,迫使各国进入减碳政策“超频升级”周期。欧盟通过《净零工业法 案》明确 2040 年减排 90%目标,并计划在 2025 年审议是否提升至 碳排放数据造假行为等内容,为保障全国碳市场健康运行提供法律依据。 先进适用性双碳技术得到政策支持,绿色低碳创新机制持续完善。为进一步 推动和落实《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大力支持先进低碳技术宣传推 广应用,科技部等相关部委联合制定了《国家重点低碳技术征集推广实施方案》, 明确征集和推广 5 大重点方向 16 类低碳技术,包括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业等 重点领域降碳、储碳固碳、数智赋能、非二氧化碳减排等技术类型。此外,发改10 积分 | 66 页 | 1.49 MB | 6 月前3
光子盒:2025年全球量子科技产业发展展望报告(2025-2)另一方面,北美拥有全球最活跃的量子创新生态系统,使得北美在国防、金融、 医疗、制药、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对量子计算、安全、传感这类新兴技术有着更为 迫切的需求。大量的需求使得投资机构将资金投向量子科技产业,而这些资金又推 动了技术的更新迭代,并在国际上取得领先优势,为投资方增添了信心,从而形成 了正循环。 第二章 北美量子科技产业发展概况 投融资:资本活跃,优势尽显 03 29 1.50 0.42 0 34 公司成立于1989年,是智能、互联和安全嵌入式控制解决方 案的领先供应商,产品体系丰富,其中,时钟和计时(Clock &Timing)领域产品——芯片级原子钟(CASC)于2011年推 出,是世界上第一个商用芯片级原子钟。 2023年6月公司推出了5071B铯原子钟,作为5071A的下一代 商用铯钟。该铯钟为多个行业提供长期、精确的定时和频率 解决方案,可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被拒绝时保 索量子安全加密在传输层安全方面的应用,持续推动抗量子 密码技术的发展与落地。 Quantum Xchange成立于2018年,位于马里兰州贝塞斯达。 是 专 注 量 子 通 信 安 全 的 公 司 , 推 出 了 网 络 监 控 工 具 CipherInsights和量子安全密钥交付平台Phio TX。与多家企业 合作推动量子安全技术发展,致力于保护数据免受量子计算等 威胁。 Quantum10 积分 | 128 页 | 9.64 MB | 6 月前3
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报告人系统和其他自动化机器的动作。 虚拟化PLC让任何计算机都可以作为 PLC运行,同时保持开放架构。这种 架构使得控制指令以更灵活的方式 运行,并且使设备可以执行超出机器 控制的计算功能。虚拟化PLC正在推 动IT和OT的融合,这意味着程序员不 必站在设备旁边,他们可以远程工 作,让控制程序变更、修复和生产过 程优化进一步提速。同时,人工智能 可能也会显著提升虚拟化PLC的效 率,生成式AI有可能自动创建虚拟化 生产力的持续重构——从“设备管人”到“ 数据赋能人”,从“经验驱动”到“智能决 策”。当技术突破与产业变革联合共振, 中国制造业正站在“自动化补课”与“ 智能化超车”的十字路口:既要补全传 统自动化短板(如PLC国产化率急需提 升),又要抢占智能时代的先机(如工 业大模型领先应用)。在这样的背景和 趋势下,中国制造业企业应该全面拥抱“ 开放、智能、融合”的智能制造软硬件平 台,选择开放融合的合作伙伴,抓住工 业自动化行业技术变革带来的效率提升 周期控制在12-18个月。利用平台 弹性扩展能力,支持“小步快跑” 式迭代,避免一次性巨额投资。 (三) 全面拥抱AI、融入开放生态:制 造业企业要重视AI场景落地, 从“工具级AI”向“系统级AI”升 级。充分利用外部工业互联网平 台的AI能力,基于平台内置的智能 套件快速开发具体应用场景。构 建“数据-算法-应用”闭环,持续 迭代优化AI模型,形成“检测-分 析-调整”的自优化机制。选择本 地化生态平台,加速适配自主可20 积分 | 18 页 | 1.16 MB | 4 月前3
光子盒:2025年全球量子计算产业发展展望报告(2025-3)身量子计算领域,推动量子计算率先在某些具体的实际问题上发挥作用。 与此同时,政策、投资、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将成为推动产业前进的关键驱动 力。多国政府不断加快布局量子计算产业,通过政策、项目、投资等多种方式,推 动应用探索与生态建设,以争取各自在全球量子计算领域的竞争优势。 从产业规模来看,2024年全球量子计算产业规模为50.37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 7.46%,预计2027年产业规模将达111 这种"逆向激励"效应源于三重驱动力:其一,中国强大的工业体系与产业链整合 能力,为技术突破提供了坚实基础;其二,欧美因禁运让渡出的市场空间,为中国 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其三,政策导向加速了技术攻关审批流程,助力企业快速推 进研发工作。 国盾量子推出量子计算机稀释制冷机ez-Q Fridge,在交付客户 后完成性能测试,实际运行指标达同类产品国际主流水平,打 破了欧美在该领域的技术封锁。 27 产品技术趋同发展,大冷量、定制化为主要发展趋势 何结构决定。目前中型制冷机的氦3用量大致为15-20升,折算为内部容积约20毫升 左右。] 仍需要进口外,其余部件基本已实现国产化替代,但距离实现大冷量与定制 化,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在振动方面,除去芯片部分的量子比特对振动十分敏感外,稀释制冷机本身对 力学干扰也非常敏感。来自机械制冷机、真空泵组等的振动都会直接造成稀释单元 内部液体的振颤,动能直接转化为热能将造成一定的温升,同时还会造成温度计和 测量引线的振动,从而引起较大的测量干扰。10 积分 | 184 页 | 18.33 MB | 6 月前3
碳市场与碳金融发展报告(2025)进行融资,2023 年跨境绿色资金流动规模更是突破了 400 亿元。 此外,深圳还发行了离岸人民币绿色市政债,其中香港投资者认购占比达 37%,票面利率创下了同期限债券的新低。在资本市场先行先试方面,深交所推 出了“碳中和公司债”“蓝色债券”等专项产品,2023 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占全国总 量的 16%。同时,深圳还设立了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联合港澳地区建立了环境 信息披露的统一标准,覆盖了超过 200 场景应用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了“绿色标准+普惠金融”的特色发展路径。在标准 体系创新方面,湖州发布了全国首个《绿色融资主体评价规范》地方标准,并首 创“ESG 评价+碳效等级”双维识别体系,这一体系已覆盖 1.7 万家企业,有效推 动绿色贷款不良率降至 0.17%(2023 年 6 月)。 同时,湖州建立了“绿贷通”数字平台,实现环境信用数据与 34 家金融机构 的实时共享,使得绿色贷款审批周期缩短了 60%。在产品服务创新上,湖州推出 我国强制碳市场与自愿碳市场是两个独立的交易体系,尚未形成有效的联动 机制。CCER 市场的交易主体更为多样化,除了履约单位,还包括投资机构和项 目业主等,他们对市场看好,参与意愿更加强烈,使得 CCER 的投资更为活跃, 进而推高了价格。 3. 碳交易期货和碳信托入局碳金融市场 当前我国全国碳市场交易标的为碳配额现货和 CCER 现货,碳金融市场交易 规模较小。相关制度仍不规范,相比欧盟成熟的以碳金融衍生品为主的碳金融体0 积分 | 40 页 | 1.52 MB | 5 月前3
共 36 条
- 1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