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协会:2024“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技术解决方案年起持续举办“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技术解 决方案征集活动(简称“征集活动”),旨在发掘并推广具备创新性、经济性、可复制性且具 有示范意义的低碳、零碳、负碳案例和技术解决方案,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典范,切实推动落 实零碳中国行动计划。 征集活动启动以来,受到广大会员单位和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的积极支持和踊跃申报, 2022 年,我们甄选发布了第一册《“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零碳技术解决方案》合辑,其中包 含的 含的 56 个案例方案减排成果突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经推广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宝贵的 经验与示范。2023-2024 年间,我们进一步开展征集活动,收到的申报材料超过 150 份,历经初筛、 专家评审及综合评定的严格筛选,最终精选出 36 个案例方案。这些案例方案不仅汇集了零碳工 厂、零碳园区、零碳乡村、零碳数据中心等多样化的场景应用案例,还在技术创新、模式探索、 社会影响等方面展现了更 将进一步突显“零碳中国”标准体系在规 范实践、引导创新、提升效能等方面的指导价值与实践意义,有力引导各类主体在策划、设计、 建设与运营零碳项目时,能够精准对标标准进行操作,进而加速零碳理念与先进技术在全社会 的普及推广与深度融入。我们期待本案例集成为各界人士理解、学习、借鉴与创新零碳实践经 验的权威工具书,为高质量迈向零碳中国提供知识支撑与实践参照。 2024年5月 Ⅰ . 零碳案例篇10 积分 | 46 页 | 13.28 MB | 5 月前3
全面版-农业大数据技术应用与思考1 农业大数据技术应用与思考 内 容 一、大数据、农业大数据的概念 二、农业进入大数据时代 三、农业大数据的关键技术 四、大数据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五、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展望 一、大数据、农业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 big data ),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 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 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 聚焦全球黑科技,最新应用成果将发布:首次展示 对“中国天眼”所接收天文大数据进行处理的超算能力和 技术,首次展示 5G 应用场景体验,首次发布《中国数 谷》《块数据 4.0 》《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发布 全球“十大黑科技”等。 二、农业进入大数据时代 1. 农业发展形态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智慧农业 人工管理,缺乏有效的 技术手段采集农作物生 长环境参数:采用手工 控制实现对灌溉、水帘、 遮阳网、抽风机等的控 农业生产数据 2500PB 农业管理数据 1200PB 农业自然资源数据 3500PB 农业市场数据 800PB (数据来源: ZDNET 《数据中心 2013 :硬件重构与软件定义》年度技术报 告) 3. 农业进入大数据时代 气象数据 生物信息数据 资源环境数据 生长监测数据 农业统计数据 全球气候观测系统( Global Climate Observing System10 积分 | 43 页 | 14.10 MB | 5 月前3
国内外40家固态电池典型企业技术路线62页PPT了解国内外40家 固态电池典型企业技术路线 cnbowaer.com.cn E中国粉体网! 粉体大数据研究 WDERBIGDATARESEARCH 公介号:粉网 1、固态电池主要技术路线 目 2、国内18家固态电池企业 cnp 录 3、国外22家固态电池企业 公众号·粉体网 中国粉体网丨邮粉体大数据研究 》固态电池主要技术路线 自前,全球固态电池主要技术路线分为氧化物、硫化 物 物、聚合物、卤化物等。每一种技术路线各有优势, 但自前还没有能够满足全固态电池所有性能要求的技 术路线。 cnpowder.com.cn 福公众号·粉体网 E中国粉体网担休大教服有究 》 由于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的离子导电率相对偏低,且过 硬、过脆,自前逐渐转向固液混合电解质:聚合物电 化学窗较窄,离子导电率更低,现在转向了固液 合电解质。卤化物电解质尽管有性能潜力,但目前还 处在实 量也不多但是持续投入研发,实力较强, 公众号粉网 真三中国粉体网1积华大技银研究 》国内18家固态电池企业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氧化物/聚合物 卫蓝新能源作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固态电池技术 产学研孵化企业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 有40余年固态电池产业研究经验,在多个固态锂电技 术领域实现“首次”突破。公司由中国工程院院土陈 立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教授级高10 积分 | 62 页 | 5.38 MB | 5 月前3
新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探索与展望报告0 积分 | 41 页 | 2.98 MB | 5 月前3
2024年电力交通融合下智能有序充电技术研究报告10 积分 | 24 页 | 2.11 MB | 5 月前3
亿欧智库 _ 2025年Q1 矿业智能化建设洞察报告2.2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情况 2.3矿山智能化建设案例 三、Q4矿业招投标市场 3.1矿业集团招投标TOP20 3.2设备招投标TOP20 3.3省域/直辖市招投标TOP20 四、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重点实 验室最新科研成果 4.1内容摘要 4.2研究结论 4.3研究成果部分内容 五、新设备及技术 ©亿欧智库-叶子 (416955) ©亿欧智库-叶子 (416955) 2.2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情况 2.3矿山智能化建设案例 三、Q4矿业招投标市场 3.1矿业集团招投标TOP20 3.2设备招投标TOP20 3.3省域/直辖市招投标TOP20 四、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重点实 验室最新科研成果 4.1内容摘要 4.2研究结论 4.3研究成果部分内容 五、新设备及技术 ©亿欧智库-叶子 (416955) ©亿欧智库-叶子 (416955) iyiou.com 智能化转型目标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实现铜产业全链条 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支持龙头企业打造智能矿山、智能工厂 和典型应用场景,加速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推广。该政策将推动人工 智能技术在关键设备故障诊断、生产过程精准控制、安全环保智能管理等场 景的深度应用。 重塑产业竞争力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与铜业的深度融合,支持打造龙头企业10 积分 | 54 页 | 9.01 MB | 5 月前3
中国储能研究报告2025“成本最低的灵活性解决方案”。 趋势二:新型储能进入高速增长。截至 2024 年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 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达到 78.3GW/184.2GWh,功率/能量规模同比增 长 126.5%/147.5%。预计 2025 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有望超过 50GW。 当前各新型储能技术: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液流电池储能、氢储 能、混合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路线各有什么优缺点?未来哪种储 来哪种储 能的技术路线会成为主流? 泽平宏观研究报告 2 目录 1 储能未来有望发展,是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一环 .............................................................................................. 3 2 储能新趋势之一:长时储能是下一个风口 .................................................................................... 6 4 新型储能现阶段各个技术路线发展如何? ...........................................................................................10 积分 | 16 页 | 4.38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赛道,技术创新成果 斐然;这一年,储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源网荷储、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等项目层出不 穷,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各领域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行至中流,更需奋楫。新的一年,必将是中国储能产业应变思变、革故鼎新的一年。强 制配储落幕,储能行业发展如何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仍需思考;储能项目规模持续扩 大,但系统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仍是难题;储能多种技术路线百花齐放,但部分技术距大规 背景下的能源 变革。 储能领跑者联盟作为致力于深度赋能行业的平台,将在本次白皮书中全面展示碳中和背 景下的储能行业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展示不同储能技术在这个变革节点上的 发展,我们邀请了部分企业共同探讨未来储能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此外,我们也希望通过 深入研究和分析,为政府、企业和从业者提供有用的参考和决策支持。展望未来,储能领跑 者联盟将继续秉持初心,发挥平台优势,加强行业协作,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 ………07 2.2 源网侧储能……………………………………………………………………………07 2.3 用户侧储能……………………………………………………………………………12 第三章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趋势…………………………………………………………………17 3 . 1 锂电储能……………………………………………………………………………18 3 . 1 . 1 系 统 集 成 … … …10 积分 | 70 页 | 9.67 MB | 5 月前3
5. 用户侧综合智慧能源与虚拟电厂融合创新与思考增长,导致电力系统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随机性越发显著。 整合海量分布式新能源和用户侧可调节负荷,实现资源的优化 配置和高效利用,是推动能源转型和新型能源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 虚拟电厂作为一种可聚合与调控供给侧和需求侧多元资源的技术, 可以显著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与调节能力,进而有效应对“双随机” 带来的诸多问题。一方面通过引导需求侧资源外部特性匹配供给侧可再 生能源出力曲线,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规模化消纳;另一方面实现对 种有待完善 缺乏较为稳定的商业模 式和盈利能力 商业模式不够清晰 各地区建设标准和范畴 有差异 各地区并网调度标准和 要求不统一 国家及行业标准建设需 加快推进 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 不统一 ©SPI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绿色 创新 融合,真信 真干 真成 ©SPI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绿色 维度单一且易受外部环境影响。 • 充分释放能源时空价值、协同价值和品类价 值,实现能源业务经营质的提升。 价值释放 价值释放 • 单一主体,业务特性相对简单明确。 • 网络体系,具有多主体、多设施、多技术、 多品类、多模式、多目标等特性,业务的 创新性强、融合度高。 特性变化 特性变化 需求主导 由站到网 以网互融 以数驭能 质的变化 (二)用户侧融合开发的机遇与挑战 ©SPIC 202220 积分 | 25 页 | 6.67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现状与展望报告性;绿电溯源报告为用户的绿电消费提供更 加规范、透明的认证;绿电消费补贴为参与 用户提供经济激励。 执行摘要 中国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现状与展望 3 关键问题 中国绿色电力市场 建设的关切议题 海外电力市场的解决方案实例 问题一: 电力电量失衡 电力系统调节能 力不足加剧运行 风险,限制可再生 能源接入 德国电力平衡单元 基于德国的电网分区结构和调度运行情况,充分调动利用了平衡单元内的多 样化平衡资源 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 由2014年的22.26%提升至30.24%。其中,风电、光 伏增长强劲,占总发电量的比例由2014年的3.8%上 升至13.33%。 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不断提升进一 步带动了可再生能源设备的转换效率和可靠性的 提高,规模化生产则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和维护成 2014年-2023年全球及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趋势4 | 图 1 数据来源: 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 IRENA)数据显示,以风电、光伏 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平均度电成本在过去十余年大幅 下降。以光伏发电技术为例,2023年,全球光伏发电 的平准化度电成本下降到4美分/千瓦时左右,比化 石燃料机组低56%,而在十三年前(2010年),光伏 发电的平准化度电成本比化石燃料机组高414% 7。可 再10 积分 | 68 页 | 12.71 MB | 5 月前3
共 50 条
-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