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电力物联网与AI大模型协同发展报告10 积分 | 39 页 | 3.88 MB | 5 月前3
数字驱动、智慧引领:迈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数字驱动、智慧引领:迈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 在数字化变革与能源变革的交汇点上, 我们正见证当下世界的深刻变迁。在国 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目 标下,新一代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以其全 面感知、高效协同和精准预测能力,正 在助力清洁能源实现“安全、清洁、经 济”的平衡,并逐步成为能源体系中的 主导力量。纷繁复杂的能源体系也为数 字化智能化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 景,促进其在不断的探索与验证中完成 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战略部署,通过提高可再 生能源消纳比例,推进能源系统形态、产业体系、供应链与治 理体系的全面革新,统筹推进能源安全保障与绿色转型。 新型能源体系将呈现多能耦合、多网协同、多元互动的高度复 杂形态。在新型能源体系下,能源供给由煤炭为主的能源系统 转向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 应体系,电、氢、热、气等多种能源网络的高效灵活转换、互 济 术创新和应用的先锋。2022年1月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 源体系规划》中明确了数字化和智能化在能源产业升级中的 核心地位,倡导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和 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实现能源系统的全环节智能协同。2023年 相继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和《关于加快推 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了能源等关键领 域加速数字技术革新的重要性,指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推 动能源产业清洁低碳转型、支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促进油10 积分 | 42 页 | 5.06 MB | 5 月前3
数字驱动、智慧引领: 迈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数字驱动、智慧引领:迈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 在数字化变革与能源变革的交汇点上, 我们正见证当下世界的深刻变迁。在国 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目 标下,新一代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以其全 面感知、高效协同和精准预测能力,正 在助力清洁能源实现“安全、清洁、经 济”的平衡,并逐步成为能源体系中的 主导力量。纷繁复杂的能源体系也为数 字化智能化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 景,促进其在不断的探索与验证中完成 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战略部署,通过提高可再 生能源消纳比例,推进能源系统形态、产业体系、供应链与治 理体系的全面革新,统筹推进能源安全保障与绿色转型。 新型能源体系将呈现多能耦合、多网协同、多元互动的高度复 杂形态。在新型能源体系下,能源供给由煤炭为主的能源系统 转向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 应体系,电、氢、热、气等多种能源网络的高效灵活转换、互 济 术创新和应用的先锋。2022年1月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 源体系规划》中明确了数字化和智能化在能源产业升级中的 核心地位,倡导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和 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实现能源系统的全环节智能协同。2023年 相继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和《关于加快推 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了能源等关键领 域加速数字技术革新的重要性,指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推 动能源产业清洁低碳转型、支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促进油10 积分 | 42 页 | 9.14 MB | 5 月前3
煤矿智能化发展蓝皮书(2025年)-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五)数实融合发展稳步推进 ............................ 18 (六)标准体系逐步统一和完善 .......................... 19 (七)协同创新生态初步形成 ............................ 21 第三章 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23 (一)问题 ....... (十二)选煤厂智能化向全流程智能协同方向迈进 .......... 38 (十三)露天矿向采剥作业链全流程智能协同迈进 .......... 39 第五章 煤矿智能化发展目标愿景与政策措施建议 ............ 40 (一)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凝聚行业共识 ................ 40 (二)进一步优化政策供给,加强整体规划 ................ 41 (三)协同攻关重大科技难题,突破关键技术 41 (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实现融合发展 .............. 42 (五)加快标准研究与评价体系建设,完善法规标准 ........ 42 (六)深化示范带动与分类推进,构建协同格局 ............ 43 1 第一章 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政策环境日益优化 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煤矿安0 积分 | 48 页 | 1.27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赋能能源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025年).......................18 (三)基于新兴技术的智慧经营决策 .....................18 (四)基于网络化协同的销售营销新模式 .................19 (五)基于数字化绿色化协同的 HSE 管理升级 ............ 19 五、工业互联网赋能能源化工行业应用 ...................20 (一)工业互联网驱动的智慧工程设计与建造 产业链、全价值 2 链的新型工业网络协同制造与服务体系,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 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壮大。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中扮演着愈发 重要的角色。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重要载体,工业 互联网深入能源、化工、交通等多个领域,提供强大的网络连 接、计算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新型能力支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 和促进产业链协同,推动各行业研发模式创新与生产流程优化, 2035 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 施…积极稳妥发展工业互联网”。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 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 台达数百家,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联动的技术监测服务体 系基本建成,有效带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三)工业互联网通用体系架构 2017 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在工信部指导下组织编写 《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其中指出“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0 积分 | 37 页 | 2.03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年)(二) 绿色低碳成为区域经济竞速的核心赛道 ............................................................... 59 (三)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相互促进效应倍增 ........................................................... 59 (四) 碳治理国际化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布局 .. (六) 负碳技术从补充选项跃升为碳中和时代战略必争之地 ....................................... 61 3 图目录 图 1 省级双化协同系统架构 ............................................................................................. 18 争力”跃迁。 (二)我国双碳政策密集出台,行业和地方积极探索 双碳政策体系加速构建,全面助力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在国务院统筹 引领下,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工信部、住建部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央 地联动形成政策矩阵,围绕双碳战略纵深推进,构建起多维立体的政策框架。立 足经济社会系统性绿色变革,通过健全碳排放双控制度、强化数字技术赋能绿色 转型等创新机制,加速构建资源集约型空间格局、培育绿色低碳产业体系、革新10 积分 | 66 页 | 1.49 MB | 6 月前3
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化选煤厂。 二、煤矿智能化总体设计 智能化煤矿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 器人、智能装备等与现代煤炭开发技术进行深入融合,形成全面 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 智能系统,实现煤矿开拓、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安 全保障、经营管理等全过程的智能化运行。新建煤矿及生产煤矿 应根据矿井建设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煤矿智能化建设与升级改 造方案, 所示技术架构。 4 图 1 智能化建设参考技术架构 (一)井工煤矿智能化总体设计 1.总体技术要求 井工煤矿应建设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围绕监测实时化、控 制自动化、安全本质化、管理信息化、业务协同化、知识模型化、 决策智能化的目标进行相应的业务模块应用设计,实现煤矿地质 勘探、巷道掘进、煤炭开采、主辅运输、通风、排水、供液、供 电、安全防控、经营管理等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融合与智能联动控 控制系统国产化安全可信、自主可控;其次,开展网络平台、数据 中心等升级改造,汇聚生产工艺、环境过程信息等;最后,通过大 数据、人工智能等建立相关业务智能工作流,再进行系统的整体集 成,实现基于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的一体化智能协同管控。 3.新建煤矿智能化建设技术路径 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与建设目标,按照“基础系统全兼容—业 务系统全关联—装备系统高可靠—数据应用多场景”的思路,在矿 井设计中对煤矿智能化进行专题设计,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0 积分 | 50 页 | 176.51 KB | 5 月前3
全球工程前沿报告2024-中国工程院船舶数字孪生系统一体化研发平台 关键技术 多源异构数据感知与融合技术 孪生数据处理与管理技术 船舶数字孪生模型构建与迭代技术 船岸可靠数据传输与同步技术 智能船舶应用开发与服务技术 船舶数字化协同研发技术 船舶孪生数据处理与管理模块 船岸数据传输与同步模块 以船舶数字孪生系统为基础, 推进船舶智能化、无人化、 集群化 建立基于数字孪生的船舶数字化研发体系 船舶数字孪生智能应用服务平台 结构形式和连接件设计 新型结构材料设计 规模化应用 结构可靠性研究 结构耐用性研究 综合环境影响评估体系 环境保护措施 海上光伏与其他海洋 产业协同发展 光伏电池耐腐蚀研究 水冷却技术应用 光追踪技术应用 产业化应用 光伏电池抗老化研究 协同运行机制研究 智能发电控制 系统研究 优化系统布局 电力传输和变换技术 集成应用 储能技术 2.1.2.3 基于深度图像的场景解析 随着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导航技术在 综合探测技术、无人舰艇集群感知与协同控制技术、 具身智能技术机器人、氢燃料航空发动机。新兴前沿则包括:海空协同异构无人系统的一体化控制技术、 基于图像特征的高精度距离识别技术、连续陶瓷纤维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模块化先进武装机器人系统、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滑翔弹头跳跃弹道预测。各开发前沿涉及的核心专利 2018—2023 年公开情况见表 2.16, 海空协同异构无人系统的一体化控制技术、低空10 积分 | 293 页 | 4.25 MB | 5 月前3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法规汇编(2025年4月刊).............................. 42 3.6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 2025 年度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的通知.47 3.7 2025 年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工作要点......................................................................50 3.8 商务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工作中要做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 促进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高效顺畅流动,有效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坚持系统观念、综 合施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兼顾上下游各环节,强化各领域改革协同联动, 实现价格合理形成、利益协调共享、民生有效保障、监管高效透明。坚持问题导向、改革 创新,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效破解价格治理难点堵点问题,使价格充分反映市场 供求关系,增强价格反应灵 等各种运输方式协同衔接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有效规范自然垄断企业经营范围,防止利 用垄断优势向上下游竞争性环节延伸。加强输配电、天然气管道运输等网络型自然垄断环 节价格监管。规范药品价格形成,推动企业诚信经营,促进价格公开透明、公平合理。 三、创新服务重点领域发展和安全的价格引导机制 (四)完善促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农业价格政策。健全价格、补贴、 保险等政策协同的种粮农民收益保10 积分 | 120 页 | 12.24 MB | 5 月前3
生态环境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三)加快产品碳足迹因子和数据库研发 ………………… (四)加强碳足迹管理体系制度建设 ……………………… 三、初步形成多方参与工作格局 ……………………………… (一)强化政策协同,打造同向发力“支持格局” ……… (二)丰富落地场景,构建多元支撑“应用格局” ……… (三)推动先行先试,探索点面结合“管理格局” ……… 四、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稳步提升 …………………………… 先行先试,指导建立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分级管理、信息披露“三项制度”, 编绘了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任务书”和“施工图”。 二、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5 专栏一 全面、统筹、协同推进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节选) 2024 年 5 月,生态环境部等 15 个部门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 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加快建 立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增进碳足迹工作国际交流互信。《实施 外衔接, 是开展碳足迹工作的“任务书”和“施工图”。 《实施方案》从管理体系、工作格局、规则互信、能力建设 四个方面明确了任务分工,按照发挥协同作用、形成最大合力要求, 与现有碳足迹政策实现了衔接和延伸,为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提 供了全面统筹协同的行动指引。 一是强调全链条覆盖。碳足迹涉及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不同生 产环节,需从全链条开展工作指引。《实施方案》清单式列出 22 项主要任务20 积分 | 27 页 | 2.11 MB | 4 月前3
共 39 条
- 1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