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煤矿智能化建设验收办法(试行)【2023】项的权重值; 三、煤矿智能化系统评分方法 1.智能化运算平台 智能化煤矿应建设统一的智能化运算平台,具备数据汇聚 存储、计算、治理、分析、服务的功能,具备数据共享、多源 数据融合、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设备运维、决策分析管理、故 障联动报警、信息引导发布等功能。能够实现各自动化、智能 化子系统集中操作、集中监控和统一调度,为安全生产、动态 监控、经营决策等提供多维数据支持。 按表 3-1 评分,总分为 现本级矿用数据和决策应用数字化,具备异地灾备配置。计算 方法:实现一项应用或功能得分加 10 分。 表 3-1 煤矿智能运算平台建设考核评分表 项目 名称 基本要求 标准 分值 评分方法 得 分 算力中心 ① 具有标准化机柜系统、封闭通道系统、供配电系 统、空调系统、动环监控系统。设置温度、湿度、烟 感等传感器,采用环形总线组网供电。 10 查现场和资料。不符合 要求或功能的 1 处扣 1 分。 ② 具有满足煤矿智能化应用的 查现场和资料。不符合 要求或功能 1 处扣 5 分。 ③ 使用云平台构建算力中心。基于开源云平台框架, 统一运营运维,版本持续迭代演进,可持续同步公有 云创新能力,具备软件定义网络能力,提供软 SDN 网络实现网络自动化及云平台网络大规模扩展能力。 10 查现场和资料。不符合 要求或功能扣 10 分。 ④ 采用符合 ITIL 规范的 IT 管理方案设计数据中心。 5 查现场和资料。不符合 要求或功能扣 5 分。0 积分 | 33 页 | 80.05 KB | 5 月前3
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GB/T 22080—2016 、 GB/T 22239—2019 、 GB/T 30976.1— 2014、GB/T 30976.2—2014 等标准,能够实现从角色到用户、从 系统到功能模块等访问权限的统一认证,对于监测监控系统、传 感系统、工业自动化系统、软件系统等应用平台,各业务系统之 间既要满足按需访问、又实现安全隔离,满足信息安全要求。 4.系统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鼓 数据的存储、转换、管理、查询、分析和可视化等功能,实现煤矿生产 过程地质信息的高效管理和数据共享。 高精度地质模型:以三维地质静态模型为基础,不断融入煤矿生产 过程中的实时、动态、高精度地质信息,实现三维地质模型的自动更 13 新、规划切割、交互漫游、属性查询等。 地质大数据云平台:鼓励建设地质大数据云平台,具备数据分类、 分析、挖掘、融合处理等功能,实现各系统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融合 共享和时空分析。 进技术与装备,配套高效的辅助作业系统,逐步实现掘支平行作 业;鼓励应用智能探测、自动定向及导航、巷道断面自动截割成 形、自动锚护、高效除尘等先进技术与装备,使掘进工作面生产 系统具有智能感知、自主决策和自动控制的功能,实现掘进迎头 少人或无人、系统高效协同运行。 专栏 2:智能掘进系统 智能超前探测系统:采用钻探、物探等技术与装备,对巷道待掘区 域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瓦斯等进行超前探测,根据掘进过程中0 积分 | 50 页 | 176.51 KB | 5 月前3
工业设计在石油行业的信创共研与实践决 方 案 提 供 商 制裁之下,国产CAD的突围之路 技 术 先 进 性 1. 自主核心技术 2. 功能性能亮点 产 业 带 动 性 1. 二次开发生态体系 2. 适配生态体系 1. 信创典型案例 2. 行业标杆引领 技 术 先 进 性 1. 自主核心技术 2. 功能性能亮点 俄罗斯遭制裁 研发设计类软件断供 2022年3月4日,全球最大的二维、三维设计和工程软件 公司 商 2022年信创政策频出 未来五年国产化步伐加快 技 术 先 进 性 1. 自主核心技术 2. 功能性能亮点 央国企**号文 积极探索生产运营系统替代:针对生产制造、研发设计、运营管理 等领域,能替尽替,大力推广国产工业软件 技 术 先 进 性 1. 自主核心技术 2. 功能性能亮点 网信办**号文 到 2027 年底,按照“AK 为常态、非 AK 为例外”的原则,重要 行业领域AKTD 自主核心技术 2. 功能性能亮点 中办发**号文 《关于深化安全可靠应用替代工作的意见》 总体目标,到2027年,乡镇以上各级党政机关全面采用AK技术和 产品,安全可控水平得到根本性提升;重要行业领域AK替代实现 应替尽替、能替尽替,按照“AK为常态,非AK为例外”的原则促 进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技 术 先 进 性 1. 自主核心技术 2. 功能性能亮点 中央保密办 中央安可办20 积分 | 31 页 | 7.63 MB | 4 月前3
全球工程前沿报告2024-中国工程院海洋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的集成技 术研究。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将海洋漂浮式光伏与海水淡化、养殖和制氢等产业结合,与海洋风力发 电装置结合建设大规模海上发电站或能源岛。具体的技术发展趋势包括浮式平台的轻量化和智能化、功能 一体化设计和环境友好型设计等。 (3)基于深度图像的场景解析 基于深度图像的场景解析主要是指基于深度图像及其对应的 RGB 图像,对图像中的每个像素进行类 别标签分配,从而实现对整个场景的 Fronts 全球工程前沿 2024 料技术的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结构,能够在特定的外部刺激(如温度、光照、磁场、电流、化学溶液等) 下实现形状、性质变化和功能转换。4D 打印通过利用形状记忆效应,在 3D 打印过程中引入时间维度,使 得打印出的结构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动态调整和适应环境变化,从而实现复杂的自我修复、自我组装和自适 应等功能。这种技术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封装、智能纺织、软体机器人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人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目前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SMP 材料研发优化、4D 打印技术优化、多功能智能结构集成、新型 智能结构开发、接触 / 非接触式变形驱动设计等。该领域近年来的新型智能结构主要有泊松比可调结构、 受自然生物启发的仿生结构、折纸 / 铰链结构等。随着材料科学和打印技术的进步,由于结合了 SMP 智能 材料的可编程变形优势和 3D 打印的多材料可定制化复杂结构制造优势,4D10 积分 | 293 页 | 4.25 MB | 5 月前3
重型装备制造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出了基于 C# 和 SQL 的能源管理系统的设 计方案。 为此, 首先介绍了能源管理系统, 其次对能源管理系统进行了架构设计和网络拓扑结构设 计, 介绍了能源管理系统的功能, 最后提出了基于.NET 平台的功能实现。 关键词: 能源管理系统; 数据库; .NET 框架 中图分类号: TP391.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2-6673.2013.01 网络, 有现场数据 传输电缆、 交换机 等, 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现场总线输出到数据库服务器; ③能源管理系统客户端, 连接到以太网内部的客户端访 问基础能源消耗数据库服务器。 2 系统功能 本软件功能模块如下: ①能源介质管理。 本系统涉 及 到 的 能 源 介 质 有 煤 气 、 天 然 气 。 按 能 源 介 质 形 态 (固、液、气)对能源介质进行查询及增删改等; ②设备管 理。 图 3。 3.2 同步更新数据库 计量数据表设计好后, 可以通过主界面 “系统” 菜 单里的 “更新数据库” 选项来将重型装备制造企业能源 消耗基础数据库里的数据同步到本软件数据库。 此功能 通过 ADO.NET 技术实现。 本软件同时连接到重型装备 制造企业数据库和本软件数据库, 从重型装备制造企业 数据库选择出计量数据插入到本软件数据库相应数据表 里面。 3.3 计量数据管理20 积分 | 3 页 | 408.64 KB | 5 月前3
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报告互联,缺少公共的服务接口标准。数据 私有化且难以共享,标准和接口不统 一,系统之间需要经过层层转换实现数 据互联互通,各系统之间无法进行一 体化调度,导致建设成本高。应用系统 大多采用半定制开发模式,一次建好之 后,后期功能升级或第三方扩展非常困 难,运维成本和难度高,且仅能由原始 建设厂家进行升级,一旦原始厂家出现 变故,系统只能推倒重建,无法适应制 造工艺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快速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业自动化系统出现了 用户可结合应用场景,基于统一的数 据底座能力,构建属于用户自己的模 型结构,保证数据的开放性及资产化 属性。 — 分布式智能调度:通过分布式服务中 间件,并采用服务契约机制,规范模 型服务、逻辑服务、应用功能与数据 接口之间的交互,使应用能够灵活接 入、快速集成、按需替换或升级,无 需对架构进行大幅调整。作为业务功 能与基础服务的桥梁,分布式服务中 间件实现了服务与服务之间的解耦, 使应用能够独立开发、灵活部署。通 第二,敏捷化趋势将突破硬件壁垒,实 现软性控制、扩展性强的自动化部署。 通过软硬件解耦、虚拟化PLC(软PLC) 等技术,支持控制功能灵活部署(如分 布式控制、边缘计算),适应柔性生产对 系统弹性和可扩展性的需求。传统单体 软件升级困难,新的工业软件平台通过 动态服务编排和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工 具,支持快速功能迭代和定制化扩展。 — 全生命周期应用工具链:通过打造 一套面向应用开发、工程配置、集成 调试、运行维护的完整工具链,全面20 积分 | 18 页 | 1.16 MB | 4 月前3
煤矿智能化发展蓝皮书(2025年)-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向现代数据驱动质的飞跃,为重塑煤矿本质安全体系提供战略支点。 例如,中国煤科王坡煤矿构建的“煤科云”智能管控云平台,建立了 EIP 统一协议标准,集成安全生产动态监测、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 理、人员三维精确定位等 18 个功能模块,累计采集了 250 亿条数据, 形成了贯穿“地质勘探-智能开采-高效运输-智慧通风”全链条的立 体防控体系,实现了矿井各业务系统的设备标准接入、数据融合共享、 智能协同管控,安全隐患处置效率提升 “智能灾害防控一体化平台”,构建了煤矿“一图、一库、一网”多 灾害智能预警防治技术体系,建立了综合灾害风险预警模型,集成瓦 斯、水害、火灾、矿压等 8 类重大灾害的实时监测、智能预警与协同 处置功能,构建出多灾种耦合防控的智能化治理模式,提升了煤矿灾 害预警防治智能化水平,为矿井灾害智能化防控提供了有效借鉴。 12 3.透明地质保障平台成为煤炭安全高效开采的“数字底座”。通 过建立 式,钻机直 线移动实现快速寻孔,1 人可同时控制 2 台钻机,实现了一键自动展 收支护系统、一键自动居中截割头、一键自动钻孔和锚固功能,简化 了工人操作过程,减少了辅助时间,装备具备自动截割、UWB 定位、 环境监测、导航、视距无线遥控和远程集控等多种功能,实现智能高 效掘进,有效提高了成巷效率。 3.不同采煤工艺的智能化无人工作面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智 能化采煤技术装备的应用,推动了采煤模式由“有人巡视、无人操作”0 积分 | 48 页 | 1.27 MB | 5 月前3
本末电碳:2025虚拟电厂生存与发展研究报告灵活调节资源的价值⽇益凸显。 虚拟电⼚应运⽽⽣ 虚拟电⼚(Virtual Power Plant,VPP)应运⽽⽣,作为通过数字化⼿段聚合分散电源和负荷 资源进⾏统⼀调度和交易的新兴业态。 智能管家功能 它本质上是电⼒系统的"智能管家",利⽤数字技术将分散的光伏、⻛电、储能和可调负荷整合 为可控单元,在⾼峰时远程降低空调负荷或释放储能,在低⾕时协调充电蓄能,以"聚沙成 塔"的⽅式缓解供需⽭盾。 营商建⽴完善的技术⽀持系统,具备监测、预测、指令分解执⾏等信息交互功能,在接到电⽹调度或负荷管理系统指令后,能够及时优化控制各⼦资源。其中预测能⼒包括对 可再⽣能源出⼒和负荷变化的短期预测,以提前制定优化调度计划;监测和控制能⼒则要求对成千上万分布式资源的运⾏状态做到可视、可测、可控。 为此,虚拟电⼚的平台软件需要具有海量数据采集与管理功能,能够有效管理成千上万个⽤⼾侧设备档案,实时采集功率、电量、状态等运⾏数据并进⾏校验和存储,并⽀持 易与结算⽀持,包括⽤⼾合同管理、交易申报、调度指令接收与分解下达、以及结算对账等全流程功能,以便虚拟电⼚ 代表聚合资源参与电⼒市场交易时能够顺利执⾏和清算。 灵活调节能⼒ 对聚合资源进⾏精准控制以响应电⽹指令和市场信号的能⼒ 监测能⼒ 预测能⼒ 指令分解执⾏ 数据管理能⼒ 海量数据采集与管理功能 设备档案管理 实时数据采集 数据校验存储 市场交易能⼒ 市场交易与结算⽀持10 积分 | 16 页 | 15.51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2025年中国源网侧储能新增装机预测(GWh)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用户侧储能是指用户关口表后(如家庭、工厂、商场等)安装的储能系统,通过储存低谷时段的 电能并在高峰时段释放,帮助用户优化用电成本、保障供电稳定性。其核心功能包括峰谷电价套利、 降低基本电费、参与需求响应等,主要分为工商业储能和户用(家庭)储能两种类型。而中国因居民 2.3用户侧储能 2023年工商业储能发展最热地区为浙江省,广东和江苏省紧随其后。但江苏省却在2024年一骑 理方式来看,集中式方案通过电池多簇并联后与PCS相连,实现大功率、高效率的能源存储和输出, 且集中式储能系统大规模调度能力和成本效益突出,多应用于低压大功率场景。组串式储能系统每个 储能单元都具备独立控制和管理功能,其分散式架构赋予了组串式储能高度的可扩展性,在灵活性和 安全性上优势突出。在实际项目应用中,组串式储能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能源产生和消耗模式进行精 准配置,适用于零碳园区、新能源配储、台区储能等 S来适配高压并网需求。集装箱方案大容量项目中更具成本优 势,同时便于运输和集中管理,但也面临着设备散热和维护难度增加的问题。 未来,工商业储能集成技术将朝着以下趋势演变: 其一,物理形态稳定,功能模块优化。尽管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储能系统集 成的物理形态可能不会有太大变化。一体机和集装箱方案因其各自的优势,将继续在不同的应用场景 中发挥重要作用。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在提高集成10 积分 | 70 页 | 9.67 MB | 5 月前3
数字驱动、智慧引领:迈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柔性负荷的能量互济,在充分挖掘集中式和分布式设备的潜在 价值的同时,将对配电网的平衡扰动降低,为用户提供最大化 安全性和经济性回报。 微网协同调度技术基于云边协同的端到端管理,一方面建立数 据监测、分析、优化、控制的功能闭环,一方面集成源、网、 荷、储各类物理设备和调度系统,本地实现多能协同控制、云 端实现算法优化与集中式管理,提高全局策略的可靠度。云端 算法通过对多设备、多时段建模,在时间维度(如短期、中 繁琐的充电步骤 平台卡凭证不能使用 UI/UX设计不直观 软件闪退 导航功能不完善 扫码充电失败 收费空缺未及时更新 不向公众开放的充电站 车辆连续效率低下 功能状态 糟糕的体验 行业趋势 质量提升 体验优质 双赢 探索查看 寻址导航 即插即充 充电控制 车联网 车生态 ... ... 功能 模块 22 数字驱动、智慧引领:迈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 | 正当其时——数智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 统,远景的智慧液冷 技术与储能电池配合,提高能量密度,减少储能系统消耗。 价值体现: • 实现场站级别的储能系统的安全管理,为新加坡电网提 供快速的有功、无功响应和旋转备用等功能 • 提高电网电能质量,大幅提升太阳能利用率,为电网储 备更多能量 • 主动管理电力供需平衡,提高新加坡电网的稳定性和弹性 电碳耦合算法 电碳关联模型是支持数据从电力视角向碳视角转换的核心工10 积分 | 42 页 | 5.06 MB | 5 月前3
共 36 条
- 1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