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能源-李希仁:平台赋能-石化装备AI管理实践能源、化工等五大事业部 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中化集团全资子公司 能源互联网转型先行者 10亿注册资本金 1年30+软著/专利 70%研发人员 技术支撑 人工智能 区块链 物联网 大数据 云计算 5 3 中化能源科技发展工业互联网 中化工业互联网 致力于研究以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为代表的创新科技,将创新技术与传统行业应用相 结合,为能源业务创造新价值。中化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 ”、 “智能制造优秀项目案例”奖项。 II. 2018年7月,中化能源科技首登2018上半年中国B2B行业百强榜。 III. 2018年8月,中化能源科技项目入选工信部2018年制造业与互 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IV. 同月,由工信部中国信通院批准,中化能源科技成为“工业云工 作组”成员,该月还正式成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员; V. 2018年11月,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垂直行业组石化 石化领域创新实践应用 17 石化装备AI管理在炼厂的实践 业务需求 咨询 设备原理 解析 故障诊断 方案设计 端--云 适配开发 实施部署 智能运营 中化泉州石化 高温油泵在线智能诊断系统 18 石化装备AI管理在炼厂的实践 移动端产品 Mobile PC端产品 PC 中化泉州石化 高温油泵在线智能诊断系统 19 石化装备AI管理在炼厂的实践 石化装备AI管理为企业带来的价值输出10 积分 | 20 页 | 5.26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赋能能源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025年)台达数百家,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联动的技术监测服务体 系基本建成,有效带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三)工业互联网通用体系架构 2017 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在工信部指导下组织编写 《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其中指出“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 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 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 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其通用体系架构如下所示: 边缘层通过各类通信手段实现对各类设备、传感器、PLC、 控制系统等的海量数据采集,依托协议转换实现多源异构数据 的标准化,利用边缘计算实现底层数据的汇聚处理。基础设施 层以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云资源的方式提供可弹性调度 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并对云资源进行统一编排,智能监 控和优化资源分配,同时保障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平台层 提供工业数据管理能力,将技术、知识、经验等资源固化为可 移植、可复用的工业微服务组件,构建应用开发环境,实现工 能源化工行业已开展初步应用,实现能源化工、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技术交叉系统性突破,针对共性问题形成了面向能源化 工行业的解决方案,构建新型工业应用,加速核心技术创新。 国内外工业软件巨头已依托平台开展全链条工业软件云化重构, 加快上云迁移,变革型技术产品不断涌现,并持续向高价值场 景适配验证。数据集成能力进一步加强,工业互联网集成技术 向更深层次的模型集成和更广范围的数据主线演进,为数据和 模型融合决策提供底座支撑,使更深层次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成0 积分 | 37 页 | 2.03 MB | 5 月前3
低碳经济带来的新商业机会接被生物吸收,只有通过一定的固氮作用才能加以利用。正是这种无 所不在的固氮作用,干扰了氮循环。土壤被酸化,水域也变得富营养 化。富营养化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水里的氧气变得极少,水域失去生 命活力。 一项调查显示,由于自然界的干燥气候、数百年来的过度开垦, 以及这个人口最多、增速最快的经济体数十年来对水和土地的过分需 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有超过1/4的土地要么退化,要么被沙子或 沙砾覆盖。 尽管中国开展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重新安置了数 肥、汽油、柴油等制品,都离不开煤炭的影子。 电能可以转换成机械能、热能、化学能、光能等多种形式的能, 我国一年内消耗的电能,大约有70%通过电动机转换为机械能而消耗 掉了;约有16%的电能通过电热设备转换为热能,用于金属材料的熔 炼和加热;约有8%以上的电能通过各类电光源转换为光能,用于各种 场合的照明;约有6%的电能被电化学设备转换为化学能,用于电化学 生产。 可见,电动机(包括被拖动的生产机械)和电热设备是电能的主 要使用者。 环保服装,理念的价值要高于材料的价格,正如人们所说的,买的是一种 服务、一种心理满足,而不是商品本身。 大爱感恩公司的低碳商业模式 大爱感恩公司是台湾地区第一家环保公益企业,也是全球第一家百分 之百回馈社会的非营利企业。大爱感恩公司秉持证严法师“与地球共生息” 的理念,致力开发以塑料瓶回收再利用为主要项目的环保科技,从环保志 愿者到实业家志愿者的爱心接力,再到回馈社会,期盼成为抛砖引玉的先10 积分 | 162 页 | 4.44 MB | 5 月前3
德勤:2025年趋势追踪报告-引领矿业及金属行业转型变革NA,不应仅仅被视 为一次软件升级,而是一次解锁全新系统及其工作模式价值的机会。 S/4HANA针对HANA数据库进行了重新设计,旨在支持嵌入式分析的运用、 云平台的集成和云端的可扩展性,同时保持核心系统的简洁性。”2 其次,过去十年里,云计算的兴起极大地加快了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并已成为推动矿 业及其他行业部署新一代ERP系统的重要因素。据预测,全球云端ERP市场将以每年13.6% 的速度增 RP系统,以期简化部署流程、降低成 本、实现资源的灵活调配(即按需使用资源的能力)以及获取新的功能,这不仅减少了 对内部IT资源的依赖,还可轻松扩展用户和功能,快速适应业务扩张的需要。4此外,基 于云的应用程序还支持远程工作与运营,这一功能对于矿业工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对全球矿业及金属行业企业的运营至关重要。这些软 件和工具通过数字化手段,整合企业的核心功能与业务流程,为全价值链管理、 能部门间协作与信息共享的重要 工具。然而,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IT)和运营技术(OT)的融合,加之这些系 统功能的不断增强,ERP系统的应用范围已进一步扩展至矿山作业,通过基于人 工智能的洞察能力和云计算服务支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成本效益。 33 趋势 5:数字化转型核心的变革 引言 趋势 1:引领矿业及金属行业步入新时代 趋势 2:塑造关键矿产供应链 趋势 3:驱动增长,提升韧性10 积分 | 80 页 | 18.85 MB | 5 月前3
全球工程前沿报告2024-中国工程院国的共 同选择。 为研判工程科技前沿发展趋势,敏锐抓住科技革命新方向,中国工程院作为国家工程科技界最高荣誉 性、咨询性学术机构,自 2017 年起开展全球工程前沿研究项目,每年研判并发布全球近百项工程研究前 沿和工程开发前沿,以期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工程科技和产业创新发展。 2024年度全球工程前沿研究项目依托中国工程院9个学部及中国工程院《工程》系列期刊开展研究工作。 研究以数 纤维素基纳米发电机规模化制备工艺及装备。 2.1.2 Top 3 工程研究前沿重点解读 2.1.2.1 船舶数字孪生系统 迈入 21 世纪,船舶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逐渐成为全球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云计算、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船舶工业迎来转型发展的新机遇。以转型升 级为目标,各国相继出台政策推动智能船舶发展。其中,船舶数字孪生系统作为推动船舶工业信息物理融合、 场景拓展 深海资源勘探 海洋环境监测 水下工程实施 国防安全 应急救援 智慧海洋建设 31 第二章 机械与运载工程前沿 全球工程前沿 Engineering Fronts 立基于人工智能和云边协同的通信基础设施,为复杂的环境扰动和空间约束下的决策与控制提供保障;二 是多域耦合和异构动力学约束下的弹性决策,阐明环境、任务目标、海空异构平台间耦合作用,研究跨域 异构动力学约束下的任务调度10 积分 | 293 页 | 4.25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年)尔英福科技有限公 司、上海易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擎天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 陕西能碳宝科技有限公司、中化能科碳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湖州新 能源云碳中和研究院、上海智洋数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建谊集 团、鲲鹏智慧健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徐工汉云技术股份有限 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旗云中天科技有限公 司、罗克佳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海华壹科技、中电科普天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普天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87亿 KW,同比增长 45.2%,风电装机容量约 5.21亿 KW, 同比增长 18.0%。我国新能源装机累计已超过 12 亿 KW,提前实现“2030 碳达 峰”新能源装机的承诺目标。新能源云(又称新型能源数字经济平台)作为全球 规模最大的国家级资源优化配置平台,自 2020 年 1 月投运以来,有力推动了新 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是实现了风光新能源、新型储能和常规电源项目全流 程 矩阵,集成节能、减污、降碳、循环与协同管理能力,构建覆盖生产全链的绿色 解决方案,为钢铁行业提供可复制的低碳转型路径,同时通过技术标准输出、产 业链 协同及跨领域联盟共建,赋能上下游超百家企业,树立“内生转型驱动外 生赋能”的产研融合典范。TCL 集团依托深厚制造基因,战略孵化成立格创东智 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基于多智能体 AI 架构的能碳垂直领域大模型——“企 业能碳大脑平10 积分 | 66 页 | 1.49 MB | 6 月前3
光子盒:2025年全球量子计算产业发展展望报告(2025-3)本篇报告由量子科技服务平台光子盒下属光子盒研究院撰写和发布。 感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公司给予技术和素材的支持: 致谢 4 1. 2024产业发展概览 2. 上游核心设备与器件 3. 硬件整机 4. 软件算法 5. 云平台 6. 下游应用 7. 主要国家现状与分析 8. 投融资分析 9. 供应商评价 10.产业分析与预测 11.产业展望 12.附件 8 24 42 62 75 83 93 2024产业发展概览 01 01 02 03 04 05 06 第一章 2024产业发展概览 01 2024产业发展概览 目录 上游供应积极适配 中游整机不断迭代 下游应用仍在探索 云上“量超”已成大势 全球融资逐渐回暖 产业成长预期积极 9 2024年,全球量子计算在理论原理、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应用探索和投融资 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与此同时,随着全球量子计算的竞争愈加激烈焦灼, 下游应用方面,随着量子优越性的演示以及量子计算云平台的搭建,更多的行 业领域开始尝试使用量子计算处理实际问题。但受限于目前的量子计算机硬件水平, 全球范围内的应用仍以探索尝试为主。 第一章 2024产业发展概览 10 量子计算 产业链 量子比特测控系统 其他 芯片制备 超导 离子阱 量子应用软件 光量子 半导体 量子系统软件 中性原子 化工 交通运输 医药 金融 2024全球量子计算产业生态图谱 云平台 图表10 积分 | 184 页 | 18.33 MB | 6 月前3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法规汇编(2025年4月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关意见建议,请及时反馈我部。 特此通知。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制定咨询: 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 周钟鸣 电话:(027)87128985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王梦云 电话:(010)82268484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平台账户开立咨询: 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 廖姝媛、刘昕罗 电话:(027)87128856、(027)87128859 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 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登录与使用咨询: 政策法规汇编 4 月刊 — 12 — 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 吴海东 电话:(010)84665799 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技术咨询: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王梦云、苏畅 电话:(010)82268484 碳排放配额分配及清缴咨询: 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 陈婷婷、易欣飞 电话:(027)87128955、(027)87128966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 家具力学综合试验验证、智能家具产品等解决方案。 3.五金制品行业:研发推广自动上下料工业机器人、活扳手专用自动装配设备、断线 钳自动加工设备、智能厨卫和门锁等解决方案。 4.造纸行业:生产运维管理云平台、智能化连续蒸煮和连续制浆工艺、废水处理和回 收在线监测系统、节水节能智能监测系统等解决方案。 5.日用化学品行业:研发配方智能比对、液体洗涤剂智能灌装产线、智能分拣物流系 统、智能洗涤烘干系统、自动码垛机器人等解决方案。10 积分 | 120 页 | 12.24 MB | 5 月前3
罗戈研究:2025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的减排效 果,验证可以 通过实地考察和监测来完成 罗 持久性意味着通过项目 去 除或抵消的碳不能重新进入大气中。例如,碳捕获和碳储存的项目 相 对来说被认 为是具有持久性的;可以用上百年来衡量的项目 是 具有持久性的。而林业项目常被认为欠缺持久性,因为 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或毁林行为,碳就会被重新释放出来。 GResearch LOG 2025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京 东 物 流 !ho 碳管 理平 台 平 台 设 备 难智 TradEx 低碳 物流 圆通速递 宝湾 BLOGIS 托盘 / 载 具 聊联云 WAREHOUSE IN CLOUD 环保 材料 绿色 能源 碳管理 9 亿通国 际 EAPENTERNATIONAL KLN WAZAM 华正新材 罗戈研究 BlueSword LIBIAO ROBOTICS 中国外运 SINOTRANS 中通快递 zTOEXPRE SS 蔚蓝地图多 碳中宝 Carbonbase 7T Z 欧治 菜 鸟 * ISO1404 4 百世 E 总 Ti (SF 平台 konE 印 R 极驻 &TEXPRES suG E UETEYECHNE 罗戈网 凯来美 MAERSK e 干瓦科技 碳 5G20 积分 | 113 页 | 22.39 MB | 4 月前3
中国投资协会:2024“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技术解决方案6 月,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 建设的第一座千万吨级现代化露天煤矿,煤炭可开采储量为 13.8 亿吨,核定年生产能力为 1800 万吨。 项目概述 以内蒙古霍林河南露天煤矿为落地示范区,引入云、大、物、移、智、5G、VR 技术等新兴技术, 打造具备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助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慧矿山生产管 控平台,为矿山生产与经营两大业务线提供智慧赋能。建设碳能监管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平 电站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和采集。推动了电能替代车、氢能替代车应用工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南露天矿山智慧园区综合 示范项目 尧光一号智慧矿山综合管控平台 内蒙古电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南露天煤矿 百吨级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混合动力矿用自卸车 21 碳中和·零碳中国 22 零碳案例篇 申报单位 ◆ 朗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朗新集团作为行业领先的能源科技企业,聚焦“能源数字化、能源互联网”双轮战略,以 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朗新 为全国 1.2 万多家政企客户、4.6 亿多大众生活用户长期提供技术与运营服务。朗新连续三年上 榜中国新经济企业 500 强,是工信部软件企业百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企业,入 选英国富时罗素旗舰指数 GEIS、创业板指、深证成指、碳科技 30 指数、国证 ESG300 指数。 项目概述 朗新科技产业园·CPU 空间是朗新科技集团总部基地,坐落于无锡高新区太湖湾科创城。10 积分 | 46 页 | 13.28 MB | 5 月前3
共 41 条
-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