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算电协同技术白皮书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 当前算电协同发展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在资源匹配方面,算力 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东部负荷中心,依赖化石能源供电,而西部新 能源富集区却面临算力需求不足的问题,影响了绿电的消纳。在系 统协同层面,算力调度以性能优化为导向,电力系统则以稳频调峰 为目标,二者缺乏统一的优化框架,造成新能源利用率损失 3%- 5%。技术层面,算力系统的异构性与电力系统的波动性难以通过传 三、算电协同典型应用场景 ............................................................................ 26 3.1 算随电调,助力电力新能源消纳 .................................................... 26 3.2 电随算用,满足算力新负荷需求 ..................... 模型训练耗电达 128.7 万千瓦时,相当于 430 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而 GPT-4 的能耗预计是 前者的 3-5 倍。 与此同时,我国电力系统正经历深刻变革,新能源装机占比已突 破 50%,但消纳问题日益突出。2024 年一季度,西藏光伏利用率仅 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白皮书 算电协同技术白皮书 2 为 68.6%,青海、甘肃等新能源大省也面临类似困境。在此背景下, 算力10 积分 | 66 页 | 1.70 MB | 1 天前3
DeepSeek冲击下,AI产业对国内电力行业的变与不变算力+双碳政策,中国绿色算力提升新能源需求端消纳 与海外不同,中国电网更加稳定,并不需要大量分布式电源直连去实现稳定 供应。2023 年发改委、工信部《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 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到 2025 年底,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 中心绿电占比超过 80%。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18%的目标约束下,我们预计各地算力中心将积极消纳新能源。对应到数据 中心建设对新能源消纳的拉动,我们估算 2024-26 年每年 6~9GW 的数据中 心建设将带来 18~27GW 的本地新能源消纳能力。 投资建议: 看好国内数据中心建设带来的电源国产替代机会,以及技术迭代加速后 HVDC 以及巴拿马电源和 SST 的发展机遇。产业链标的包括:欧陆通,中 恒电气,明阳电气,伊戈尔。最后,我们重申于《新型电力系统成本篇:多 维解决消纳问题,新能源迈入 2.0 时代》(2024.10.25)中对于配网建设, 储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2 工业/能源 正文目录 AI 数据中心或持续拉动电力需求增长并促进新能源消纳 ............................................................................................. 4 AI10 积分 | 25 页 | 2.88 MB | 6 月前3
AI改变能源:智算如何引领新型电力系统时延等要 求下必须在当地完成的推理需求,也包括由绿电丰富地区额外承担跨省训练与 非本地推理的需求。因此,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如何解决东部地区本地推理 的区域性绿电缺口,以及如何提高跨区域的绿电消纳能力。 与其他负荷相比,计算具有独特的灵活性,能够将其能源消耗迁移到远距离。 计算还可以利用多种基于软件的容错技术。因此,计算的多个维度的灵活性, 让它可能去“寻找”到稳定和便宜的绿电。 第三章: 也要兼顾智算中心这一新型重点用能行业的用电特征,积极探索提升风光等新 能源消纳比例,跨区跨省绿电交易机制,局部输配电设施建设,以及增强电网 敏捷调度能力。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搭建出算力一体化平台,可以实现计算任务的跨枢纽调度, 将地理位置分散的算力有效地聚合在一起,有效利用不同地区间的气候、环境 差异,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率和数据处理服务的质量。为此,中国还需要就数 据中心跨区域“运力”的速 绿电交易价格波动的影响。目前,中国企业用户主要通过年度交易、月度交易 的方式向新能源企业购买电力。 中国部分地区也已经开展了一定程度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的试点,在促进 本地消纳的同时,降低了用户采购电力的成本。然而,中国可再生能源分布不 均衡,绿电供应与消纳不匹配问题凸显,跨省电力交易将是东部算力枢纽解决 绿电缺口的重要一环。 目前,受制于电网输送通道、输送能力和交易流程等因素,中国绿电交易采用 “省间与10 积分 | 25 页 | 709.89 KB | 6 月前3
AI改变能源-智算如何引领新型电力系统时延等要 求下必须在当地完成的推理需求,也包括由绿电丰富地区额外承担跨省训练与 非本地推理的需求。因此,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如何解决东部地区本地推理 的区域性绿电缺口,以及如何提高跨区域的绿电消纳能力。 与其他负荷相比,计算具有独特的灵活性,能够将其能源消耗迁移到远距离。 计算还可以利用多种基于软件的容错技术。因此,计算的多个维度的灵活性, 让它可能去“寻找”到稳定和便宜的绿电。 第三章: 也要兼顾智算中心这一新型重点用能行业的用电特征,积极探索提升风光等新 能源消纳比例,跨区跨省绿电交易机制,局部输配电设施建设,以及增强电网 敏捷调度能力。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搭建出算力一体化平台,可以实现计算任务的跨枢纽调度, 将地理位置分散的算力有效地聚合在一起,有效利用不同地区间的气候、环境 差异,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率和数据处理服务的质量。为此,中国还需要就数 据中心跨区域“运力”的速 绿电交易价格波动的影响。目前,中国企业用户主要通过年度交易、月度交易 的方式向新能源企业购买电力。 中国部分地区也已经开展了一定程度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的试点,在促进 本地消纳的同时,降低了用户采购电力的成本。然而,中国可再生能源分布不 均衡,绿电供应与消纳不匹配问题凸显,跨省电力交易将是东部算力枢纽解决 绿电缺口的重要一环。 目前,受制于电网输送通道、输送能力和交易流程等因素,中国绿电交易采用 “省间与10 积分 | 25 页 | 497.14 KB | 6 月前3
华为-人工智能行业:智能世界2035-20250918-134页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光伏与风电正成为全球最 具经济性的发电技术。随着渗透率的不断提升, 消纳难题也随之凸显。对此,光储融合、全场 景构网等创新技术的突破,正推动电力系统从 传统同步机主导的“刚性架构”向新能源主导 的“柔性生态”转型。这不仅解决了能源生产 和消费在时空分布、技术特性上不匹配的问题, 更助力新能源跨越“消纳鸿沟”,成为全球电 力系统低碳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未来场景:光储融合,从光伏平价走向光储 分钟级超短期到月度的中长期发 电计划制订,多目标最优求解能力将支撑电网 Token 管理瓦特,跃升电能品质 的场景拓展、市场渗透与产业升级打开了海量 发展空间。 未来场景:全场景构网,破除新能源消纳世 界难题 随着新能源占比持续提高,电力系统的灵 活调节资源被快速消耗,系统平衡和安全问题 愈发突出,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挑战,这已成 为当前全球新能源发展的共性难题。在众多电 网稳定技术中,构网技术是唯一能同时实现“惯 反向向电网或园区供电,有效缓解供电压力。 在电网负荷低谷、可再生能源发电高峰时启动 充电,避免新能源电力浪费,降低对火电调峰 的依赖。这种负荷侧的“双向互动”能力,不 仅让用能调节更具弹性,更能提升新能源的就 地消纳效率,强化微电网与主网协同运行的稳 定性。我们预测,到 2035 年,全球将有 50% 以上的充电基础设施具备电网需求响应能力, 可根据电力供需动态引导充电行为;同时, 30% 的新增电动汽车将搭载20 积分 | 134 页 | 27.89 MB | 1 天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东数西算算网协同调度业务场景白皮书阐述,从顶层设计 来看,算力网不是对于多方传统云计算平台进行简单的封装与转售: 使用方式,将从传统的“买算/租算”转为“用算”;渠道特征,将从 传统的“互联网自选下单订购”转为“算力网动态调度消纳”;网络 连接,可基于互联网或专用网络,专用网络相比于互联网可实现更好 的服务质量保障。可以看到,算力网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是一种 包含了网络、算力、平台的服务能力集合,而算力网络应属于算力网 《指南》中的这些顶层设计,在底层逻辑上牵引了“全国一体化 算力网”中“算网协同”的实践方向。当使用方式将从“买算/租算” 转为“用算”、渠道特征从“互联网自选下单订购”转为“算力网动 态调度消纳”,意味着算力资源将从传统的“虚拟机/裸金属”逐步转 IV 为“容器/作业”,并提供“最优匹配、按需启停、精准计量、效用付 费”的任务式计算服务。任务式计算服务的时间特征具有“临时性”、 空20 积分 | 118 页 | 8.35 MB | 1 天前3
CMG:2023-2024年乡村振兴观察报告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让数字化农业成为汤原县的新名片。 中国宝武下属金融子公司华宝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按照中国宝武助力乡村振兴 工作部署,响应上海市政府号召,打造“个人低碳生活 - 金融机构 - 控排企业”碳普惠消纳模式,支 持区域碳普惠体系建设,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做出引领表率。 一是在上海碳普惠平台打造碳商城。引导参与者开立个人碳账户累计减排量,通过碳积分换取产 品兑换券、优惠券。 ,认购碳普惠 额度进行碳中和。先行先试,创建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宁小豆”咖啡,促进该款咖啡销售额同比 2023 年增长超 30%,部分收益用于补贴咖农,带动咖农增收。 三是善用碳金融工具闭环消纳。华宝证券向全市场提供各类低碳综合金融服务,支持企业长久低 碳发展,落地多个全国首单项目,比如,云南省首单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国内电力行业首 单实物交割的上海碳配额远期等,扎实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新模式,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收益双提升。 循环用水 : 建立智能化水资源监测与数据分析系统,创新饲料除尘水循环、猪场灌溉水回用等技术, 年节水超千万吨,降低水资源浪费与污染风险。 生物固碳 : 通过 7 万余亩消纳用地种植粮食作物及经济林果,形成“养殖 - 种植 - 固碳”生态闭环, 土地综合利用率提升 30%,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种养结合范例。 精益管理 数智护航 反哺自然 推荐单位: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10 积分 | 150 页 | 41.75 MB | 6 月前3
共 7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