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超节点发展报告-华为&中国信通院联合编写单位 协作单位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GCC 全球计算联盟、国家信息中心 01 02 03 04 05 06 07 2.1 3.1 4.1 5.1 5.2 5.3 4.2 2.2 3.2 4.1.1 4.2.1 4.1.2 4.2.2 4.2.3 2.3 3.3 2.4 前言 大模型对基础设施的挑战 超节点的出现与演进 超节点基础定义与特征 动 AI 技术发展的关键力量。这份发展报告为我 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相信在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超节点将不断成熟完善,为人 工智能的持续突破和广泛应用奠定坚实的算力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郑纬民 序言 1 超节点发展报告 03 大模型正以不可逆转之势为全球计算领域带来跨越式变革。从生成式 AI 到 Agentic AI 再到 Physical A AI 赋能千行百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期待本报告能凝聚产业共识,推动超 节点技术从“技术探索”走向“落地应用”,加速我国智算基础设施发展,为全球智算产业创新贡 献中国智慧。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 魏亮 序言 3 超节点发展报告 05 人工智能高速演进背景下,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大模型竞争已进入 “参数规模摸高” 与 “训 练效率提升” 并行的新阶段。Scaling Law20 积分 | 31 页 | 4.79 MB | 1 天前3
信通院:“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应用研究报告2025牵头编写单位: 信通院(江苏)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与编写单位: 苏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 苏州拓斯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苏州钧舵机器人有限公司 苏州灵猴机器人有限公司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艾吉威机器人有限公司 捷螺智能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珞石(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 苏州市大族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追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乐聚(苏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信通院江苏研究院公众号 (三)工业领域将成为短期内智能机器人应用落地的主战场 自动化水平高、结构化、封闭式的工业场景是当前技术条件下智 能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市场。工业环境相对标准化,生产流程固定,对 机器人的自主性和泛化性要求较低,部分领域如汽车、电子信息等已 3 经率先实现了工业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 (IFR)在 2024 年 10 月发布的《2024 年世界机器人报告》,2023 年 能”。相较于前文提到的特定目标导向的智能机器人,具身智能更强 调在环境中的交互能力,即通过“感知-决策-控制-反馈”的闭环, 在环境的不断交互中实现环境的重构映射、自主决策和自适应行动 1。 强化学习方法使得机器人的泛化操作能力大大提升。强化学习为 具身智能的突破性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让机器人在与环境的交互 中,不断试错、学习和优化策略,并依据奖励策略不断优化动作执行 结果。然而,强化学习在面对新场景时存在迁移困境,对高质量训练0 积分 | 37 页 | 2.06 MB | 5 月前3
人工智能+制造业应用落地研究报告-创新奇智&中国信通院-37页人工智能+制造业应用落地 研究报告 (2024 年) 创新奇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 2024 年 12 月 1 前 言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一直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 的核心力量。然而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 制造业正面临着成本上升、效率低下和创新能力不足等多重挑战。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 “要围绕推 进 12 ” 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制造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已 成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 12 从全局战略来看,国务院于 2021 年发布了《 “十四 ” 五 信息化 和 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要深入推进制造业赋能人工智能的 战 略规划。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开展 “人工智能+ ” 行 动 析,生成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和优化方案,满足不同客户的采购 定制 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大模型可以理解 和处 16 理客户的查询和投诉,提供快速、准确地响应,提升客户服务效率。 来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工业案例集 图 1 大模型制造业应用场景图 (二)制造业人工智能产业结构 制造业是一个高度复杂且多元化的行业,为了更清晰地梳理出 不同产业层次对人工智能的需求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渗透程度,本0 积分 | 65 页 | 298.02 KB | 4 月前3
生成式AI爆发:医疗人工智能走到新的十字路口-蛋壳研究院产品的市场空间与购置动力强弱进行了统计(见图表 3),并选 择医学影像、医疗信息化、药物研发三个最为核心的应用场景作为分析对象,用以概括 医疗 AI 的整体发展状况。 图表 3 不同主题对于人工智能的需求差异 资料来源:蛋壳研究院、公开信息 2.1 医学影像 AI:拓宽视野,影像 AI 脱离影像科1 影像 AI 萌芽时,企业主要围绕影像数据集较为丰富、标准程度高的肺结节与眼底疾病 展开,临床价值较为有限。历经近 10 年发展,医院对于影像 视觉,且都可 基于《人工智能医用软件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进行划分,因而我们在此章节将其合并讨论。 7 2.1.1 产品梳理 统计有过融资记录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与公布产线的上市公司,蛋壳研究院总计对 64 家企业进行梳理,调研总计 436 个产品,覆盖了几乎所有脏器。 许多热门脏器的人工智能已经非常成熟,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多病种辅助诊断,如心脏 (70)、骨骼(58 个)、头颈(53 种及以上) 2.1.2 注册准入 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上述产品中总计有 160 项人工智能产品获得了医疗器械第三 类注册证3。其中,拥有 16 张三类证的联影集团(联影智能 10 张、联影医疗 3 张、联 影智融 3 张)排名第一,深睿医疗、数坤科技均拿下 14 证位居第二,推想医疗手持 13 证紧随其后4。 图表 5 2024 年 1-9 月通过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准入的医疗10 积分 | 69 页 | 13.45 MB | 5 月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算力城域网白皮书(2025版)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及其合作单位 所有并受法律保护,任何个人或是组织在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引 用本白皮书中的文字、数据、图片或者观点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等”。否则将违反中国有关知识产权的相关 法律和法规,对此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有权追究侵权者的相 关法律责任。 编写说明 主要编写单位: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全球固定网络创新联盟 全球固定网络创新联盟 中关村超互联新基建产业创新联盟 主要编写人员: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朱永庆、胡泽华、龚霞、袁世章、 阮科、陈迅、杨冰、赖道宁、胡家元、张帆、皮谭昕。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任广涛、曾毅、李智、赵浩宾、陈卓、于凤 青、张潇潇。 中关村超互联新基建产业创新联盟:袁博。 算力城域网白皮书(2025 版) I 前 言 2025 年初 DeepSeek 的爆火掀起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带动 够处理海量数据、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包含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 型等多种类型。大模型的快速迭代极大地增加了智算算力需求。根据 应用领域的不同,可分为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等。 通用大模型不受特定领域的限制,具备跨领域的泛化能力,需要更大 的数据量和计算资源,训练成本普遍较高。行业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 专注于特定行业或应用场景,表现出更高的专业精度和深度,算力要 求和训练成本也相对较低。大模型部署可分为训练和推理两种场景:20 积分 | 42 页 | 7.16 MB | 1 天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技术白皮书源: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和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 究院”。否则将违反中国有关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对此中国 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和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有权 追究侵权者的相关法律责任。 编委会 专家指导组成员 刘韵洁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荣誉院长、首席科学家 郭宇辉 中国铁塔通信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低空经济专委会秘书长 黄 韬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中国铁塔行业拓展部总经理、铁塔智联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窦 笠 中国铁塔科技创新部总经理 吴晓梅 中国铁塔通信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何 杰 中国铁塔行业拓展部副总经理、铁塔智联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编制组成员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闫亚旗、董玉池、潘三明、聂昌、贾平胜、徐佳祥、安颖、王东、汪涛 北京邮电大学 谢人超、唐琴琴、杨煜天、马霄鹏、汪硕 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 魏亮、方辉、孙玉刚、尹鹏、林枭、韩风、占昊天、王磊 魏亮、方辉、孙玉刚、尹鹏、林枭、韩风、占昊天、王磊 I 前 言 随着算力网络的飞速发展,算力资源呈现出泛在化、异构化、分 布化的显著趋势。如何高效感知、协同调度这些广泛分布且动态变化 的算力资源,以支撑日益复杂的智能应用需求,已成为推动产业数字 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挑战与核心技术方向。 本白皮书首先详细阐述了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的背景、需求、 体系架构以及关键技术,同时介绍了该技术在远程医疗、智慧城市、20 积分 | 73 页 | 2.15 MB | 1 天前3
华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NB-IoT 、 5G •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 • 智慧城市平台和 OS 数据驱动 • 以人为本、统筹集约、注重成效 第三次浪潮 统筹推进期 (新型智慧城市) Source: 中国信通院 转型驱动 第四次浪潮 变革重构期 (后疫情、新基建) 2025 年 • 新型城镇化、疫情、新基建 • 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 5G 基建、大数据中心 • 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 复杂的技术经过业务的实践日益丰满完善,以合理的 逻辑封装在平台内,提供开放的接口服务,支持城市 搭建简约智能的应用。 可 持 续 运 营 自主可控 - 无边界云 逻辑联通 - 敏捷网络 万物计算 - 泛在智能 江河汇聚 - 数据海洋 简约应用 敏捷能力 融合平台 打散技术、数据、流程、业务的复杂性,通用性提纯 封装于平台,以原子能力提供给城市服务;基于统一 的 AI 中枢对原子化服务进行管理,为需要快速响应 AI 融合通信 行业使能平台 智能协同平台 大屏 中屏 小屏 …… 城市数字平台 华为城市数字平台:重新定义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 大数据平台 GIS 平台 视频平台 物联平台 集成通信平台 AI 政务 国土 环保 交通 水利 城管 应急 … 使能平台 Welink 降低建设成本25% ↓ 缩短建设周期23%20 积分 | 35 页 | 38.77 MB | 4 月前3
中国制造业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发展图谱2021 规模 ( 万亿元 ) 一○一增 速 ( % ) 50% 50.2 40% 30% 20% 16.1% 10.3%10% 0% 2022 数据来源:国家网信办、信通院,由易观分析整理 ◎ 易观分析 www.analysys 8 乙 20 121 21 17 图:中国智能制造基本范式演进 新一代智能制造 数字化网络化制造 --LI- 数字化制造 智能化 网络化 数字化 范式演进 来源:中国工程院易观分析整理 中国制造业升级基本范式, 需“并行推进,融合发 展” , 运用网络化、数字 化、智能化技术手段,深 度融合制造机理,构建具 有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 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 的高柔性化及自适应功能 的演变历程来看,我国尚处于工业化升级的进程当中,需要 工业 2.0 、工业 3.0 与工业 4.0 “ 并行式”发展。 第四次工业革命 2010 年 智能化生产时代 核心技术为人工智能、物联 网等数字技术,与工业技术 深度融合,解决智能决策与 生产的问题 代表性国家:中国、德国、 美国、日本等国家纷纷发力 产业结构变化:在智能制造20 积分 | 26 页 | 7.87 MB | 4 月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服务生成算力网络白皮书紫金山实验室、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否则将违反中 国有关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对此紫金山实验室、中国联合网 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有权追究侵权者的相关法律责任。 编写说明 主编单位: 紫金山实验室、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参编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 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 指导专家: 刘韵洁 唐雄燕 黄 韬 曹 畅 谢人超 周 飞 智绪龙 柳 旭 魏 亮 参编人员: 周晓茂 贾庆民 张 岩 刘 辉 王立文 吴春鹏 王 岳 叶青河 丁成成 汤雅婷 俞芳芳 谢高畅 存储和算力等多维度资源的统一协同调度,实现连接和算力在网络的 全局优化。算力网络提供了一种弹性、高效、可扩展的服务模式,使 得海量的应用能够按需、实时调用分布式计算资源,为数字化转型业 务提供更加经济、高效、泛在的算力供给方案。 在算力网络推进各行业数字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随着行业应用涉 及的需求逐渐多样化、模型更加复杂化,行业应用中新业务、新需求、 新场景的多样化多对算力网络的灵活性、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出了更高20 积分 | 66 页 | 5.25 MB | 1 天前3
华为-人工智能行业:智能世界2035-20250918-134页以更加开 放、融合与负责任的态度,去探索、去创造、去规范,共同探索通用人工智能的路径,开创智能与 生命共融、科技与人文同辉的美好未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 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主任 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院长 《智能世界 2035》较系统地勾勒了未来十年智能技术演进与社会形态重塑的宏伟蓝图,视野开 阔、分析深入。值此研究报告发布之际,我愿从复杂系统与智能演进的内在逻辑出发,谈几点思考。 檀 林 北大未来实验室首席未来学家、北大校友创业联合会副会长 李 鑫 科大讯飞 AI 研究院副院长 李建忠 奇点智能研究院院长、CSDN 高级副总裁 欧阳劲松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夏知渊 中国工商银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资深经理 马敏象 云南省科学技术院副院长 刘建明 工信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智能电网与装备专委会主任 国家智能电网重大专项(2030)项目责任专家 刘 典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战略与宏观研究项目主任 李瑞龙 腾讯研究院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资深研究员 武连峰 IDC 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 王晓宁 赛迪顾问业务总监、 数字转型研究中心总经理 致谢 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跃迁,都源于对未知的探索。从火种、农具到电灯,不断突破认知与技术的 边界,正是这种深植于人类基因的探索精神,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更美好的未来。20 积分 | 134 页 | 27.89 MB | 1 天前3
共 205 条
- 1
- 2
- 3
- 4
- 5
- 6
-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