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实现技术领先的代价研究报告2025》推出以来,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能力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已在几乎所有技术领 域形成理论层面的国内替代能力,迫使欧洲企业转向质量品牌竞争维度。然而,与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困 境类似,现行的医疗器械采购机制未能有效识别质量差异。以磁共振成像设备为例,中国国内制造商采用 低精度扫描标准生成设备效率数据,最终可能形成误导性的性能报告,对非医学背景的采购决策者构成迷 惑。 与医药行业类似,带量采购制度将医疗器械领域的成本同样压倒最低,使得许多欧洲企业无法正常参10 积分 | 52 页 | 3.05 MB | 4 月前3
共 1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