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2024版)-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常设计为一个自由度,以确保机械臂能够进行精确的弯曲与伸展, 腕关节通常设计为二自由度或三自由度的球铰,用于末端姿态调节。 这些自由度配置赋予机械臂与人类手臂类似的运动特性,能够完成复 杂的操作任务。通过对人类手臂的构型研究与运动学仿真优化,进一 步提高仿人机械臂的工作空间与灵活度。其中腕关节的球铰设计要求 末端同时具备俯仰和侧摆能力,传统串联关节难以实现。通过新型的 线性执行器与并联机构的组合,能够更好地分配负载,降低惯性和反 考生物足功能开发仿生 足也是提高机器人运动能力常见的解决方法。基于执行器的选择与布 置,腿足结构设计与加工技术对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稳定性和效 率起着关键作用。早期的大框架、大重量设计经过运动学、动力学分 析和拓扑优化等技术的改进,现已成为可在保证腿足强度的同时达到 轻量化与可靠性的平衡设计。同时,利用增材制造技术融合多材料多 工艺方法构建复杂的机械框架也提高了腿足的灵活性,兼顾强度、惯 动器等硬件设备精确调节电机的运转,实现关节的精准动作,主要采 42 用运动学分析与建模、动力学分析与建模和控制算法。全身控制是协 调多个关节之间的运动关系,进行运动规划和轨迹生成。比如在人形 机器人行走时,全身控制要规划好腿部各关节以及胯部、腰部等相关 关节的配合,生成从起始姿态到目标姿态的连续运动轨迹,使得行走 动作自然流畅且符合运动学和动力学规律。模型控制更多地从机器人 整体行为和任务角度出发,基于感知到的环境信息以及预设的任务需10 积分 | 89 页 | 3.98 MB | 5 月前3
世界互联网大会&联通:2025人形机器人应用与发展前瞻报告融合视觉、触觉等3D环境特征,通过多视图关联构建以对象为中心的场 景表征,实现全维度环境感知与决策。 “小脑”运动控制是实现人形机器人自然流畅动作的关键,主要分为 基于模型和基于学习两类方法。前者通过建立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进行 规划控制,如ZMP、混杂零动态规划等算法,但开发复杂、成本高;后 者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以人类示教(模仿学习)或自主探索(强化学习) 建立策略,能降低开发难度、加快迭代。二者各有优劣,共同推动人形5 积分 | 24 页 | 5.42 MB | 19 天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量子互联网与算网协同体系架构白皮书物理所研究的范畴。比如一块被水平扔出去的石头做抛物线运行,踩 油门让车加速等。这些运动规律都可以被牛顿力学所描述。通过给定 物体的质量和受力情况就可以通过 F ma 这个公式去计算物体的加 速度,再结合运动学公式和初始状态计算该物体往后任意时刻的运动 状态。然而牛顿力学可以计算的运动规律是有范围的,即低速宏观弱 引力场情况。如图 1 所示,当我们研究的物体尺寸从日常生活中见到 的宏观世界,如飞机、20 积分 | 94 页 | 5.28 MB | 1 天前3
2025年数字金融专刊-暨鑫智奖·第六届金融机构数智化转型优秀案例集奖科学家“发现和合成量子点”进行表彰 , 在全球范围 内引发了对量子科技的高度关注。联合国将 2025 年定 为“国际量子科学与技术年”以纪念 1925 年薛定谔提 出量子力学的薛定谔方程、海森堡发表论文《运动学和 力学关系的量子力学重新诠释》至今 100 周年。 我国高度重视量子科技发展,2020 年 10 月十九届 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充分认识推动量子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40 积分 | 85 页 | 42.28 MB | 19 天前3
共 4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