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分布式调相机对大规模新能源汇集到的支撑作用探讨报告20 积分 | 33 页 | 3.71 MB | 1 天前3
2025年超节点发展报告-华为&中国信通院加速人工智能科学计算,服务算法创新 助力行业企业智能化升级 系统特征 AI 技术从单点能力突破迈向系统能力创新 超节点技术产业生态发展格局 基础特征:大带宽、低时延、内存统一编址 超大规模 扩展特征:多级缓存池化、资源灵活配比 超高可靠 灵活切分 大模型计算基础设施的挑战 小结 小结 CONTENTS 目录 超节点发展报告 02 当我们站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飞速发展 阻塞的高带宽 互联,将数百上千个 AI 处理器编织为一个逻辑统一的高密度计算体,为高效计算提供了底层支撑。 系统能力则是超节点高效运转的保障,它需要具备大规模、高可靠、多场景等系统特征。大规模的 组网能力突破了单机扩展的硬件限制,为大规模算力聚合提供架构支撑;高可靠的运行特性化解了 网络、计算、存储等子系统的故障风险,保障集群作业的连续性;多场景的适配能力则能通过精细 化资源调度等机制,满足不同业务需求,最大化释放算力价值。 化资源调度等机制,满足不同业务需求,最大化释放算力价值。 本文系统性地提出并论证了 “超节点将成为 AI 时代的核心计算单元” 这一重要观点,清晰地呈 现了超节点的基础定义与特征,包括技术层面的基础特征和扩展特征,以及系统层面的大规模、高 可靠、多场景特征。同时,通过分析全球产业的演进路线、超节点稳定性的核心挑战以及技术产业 生态发展格局,为产业界指明了超节点的发展方向。 在未来计算的下一个十年,超节点无疑将成为推动 AI20 积分 | 31 页 | 4.79 MB | 1 天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技术白皮书力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在实时感知多类型、多数量计算设备资源 状况的基础上,借助统一的度量范式对资源量进行对比与评估,再结 合任务的计算强度、时延要求和数据依赖等特征,以及网络带宽和能 量预算等约束,运用自适应的智能调度算法将大规模的计算任务分散 到不同的计算节点上,从而实现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本白皮书阐 述了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的背景、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应用场景、 发展建议,旨在为有兴趣了解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相关概念和技术 一形态,边缘算力是前者重要组成部分,是分布式思想的一种具体体 现。边缘算力强调“地理近端性”,即计算能力的部署靠近数据源, 以满足低延迟和高实时性的需求;而分布式算力更关注“全局最优性”, 侧重任务的分解与协同,以处理大规模和复杂的计算任务可能调度至 边缘、核心云或两者协同,例如“云-边-端”分层推理。 分布式算力感知与调度的核心在于“感知”与“调度”两个相互 依存、紧密结合的环节。“感知”是基础和前提,它指的是系统具备 口类 型,以及 GPU 的型号、显存大小等。只有做到这些,系统才能够依据 业务的具体需求,将任务合理且高效地分配至最适宜的硬件资源上, 从而充分挖掘和发挥各类硬件的性能优势。举例来说,在处理大规模 数据的并行计算任务时,GPU 能够凭借其强大的并行处理能力大幅提 升运算速度;而在执行复杂逻辑运算与顺序指令时,CPU 则更具优势。 因此,系统需要准确把握不同硬件的特性,实现任务的最优分配。20 积分 | 73 页 | 2.15 MB | 1 天前3
AIGC+教育行业报告2024取和处理方面的强势能力,迫使教育界进一步反思现有 的教育框架,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功能性与人文性价值如何取舍?师-生-机三位一体的教育形态意 义几何?以知识传递和测评为核心的教育内容该如何升级?大规模的个性化教学是否真的有可能实 现?AI与人类是否会在社会和教育资源上展开竞争?这些重大问题,因AIGC的到来,再一次冲击了 现有的教育体系。 在微观层面上,教育的各场景和环节,都因AIGC技术 化。具体到教育行业,部分基础工作被替代,社会人力结构和人才需求被重塑。AIGC技术与现代 教育在教学内容、师资配置、交互方式等方面有着巧妙的吻合之处,彰显着技术落地的必要性。 AI技术也由教学辅助发展到自适应学习,推动大规模因材施教逐步落地。这些共同推高了时代对 AIGC+教育的瞩目,体现在资本投融资、各国政策监管、学术研究等多个方面。澳大利亚经历的 观望—禁止—反思—放开的挣扎历程,代表了全球的态度变迁,即不断与时俱进、同时守正创新。 www.iresearch.com.cn 中观:AI技术的发展及其教育推动 由教学辅助到自适应学习,AIGC技术变革推动大规模因材施教逐步落地 全球AI+教育经历了诞生期-摸索期-产业期三个阶段,在诞生期,AI和教育的结合主要围绕辅助教学进行探索,应用于答疑、练习、 模拟测试等环节,代替部分教师的重复性劳动。在机器学习的10 积分 | 55 页 | 3.32 MB | 6 月前3
电子AI+系列专题:复盘英伟达的AI发展之路成为数据中心发展关键。 据 IDC 数据,全球数据总量预计由 2021 年的 82.47 ZB 上升至 2026 年的 215.99 ZB , 对应 CAGR 达 21.24% 。其中,大规模张量运算、矩阵运算是人工 智能在计算层面的 突出需求,高并行度的深度学习算法在视觉、语音和自然语言 处理等领域上的广 泛应用使得算力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 据 Cisco 数据,全球数据中心负载任务量预计由 资料来源:金十数据,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表:不同技术架构 AI 芯片比较 种类 定制化程度 可编辑性 算力 价格 优点 缺点 应用场景 GPU 通用型 不可编辑 中 高 通用型较强、适合大规模并行运算;设计和制造工艺成熟。 并行运算能力在推理段无法完全发挥。 高级复杂算法和通用性人工智能平台。 FPGA 半定制化 容易编辑 高 中 可通过编程灵活配置芯片架构适应算法迭代,平均性能较高;功耗较低; 件。 lGPU 在训练负载中具有绝对优势。据 IDC 数据, 1H21 中国 AI 芯片市场份额中, GPU 占比高达 91.9% ,依然是实现数据中心加速 的首选。 GPU 通用型较强、适合大规模并行运算,设计和制造工艺成熟,适用于高级复杂算法和通用性人工智能平台。 lAI 芯片又称 AI 加速器或计算卡,是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大量 计算任务的模块。随着数据海量增长、算法模型趋向复杂、处理对象异10 积分 | 30 页 | 1.27 MB | 6 月前3
全球数智化指数(GDII)2025部署至今已超过五年时间,5G 独 立组网和 5G-Advanced 已成为推动智能联接新时 代的核心技术。 联接作为数智化转型的技术基础,通过满足时延、 速度和网络能力的要求,支持云智融合、大规模物 联网和边缘计算,将联接能力延伸至终端设备或网 络边缘,实现本地智能。 联接在数智化中发挥以下两大关键作用。首先,在 企业层面,85% 的企业认为 5G 对其数智化转型具 有“非常重要”或“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联接 年占全球 GDP 的 3.7%。 自 2022 年生成式人工智能问世以来,该技术已 成为行业快速从概念验证进入到广泛部署的典范。 2025 年已成为人工智能的转折点。许多前沿组织 已从试点阶段迈向大规模应用,并采用基于人工智 能驱动的商业模式。IDC 的人工智能应用模型(AI Adoption Model)描绘了人工智能从新兴技术发 展为赋能引擎的演进路线,以便帮助我们更好地理 解当前的战略转变和能力变化 :传感器、设备、用户交互、数字平台及 交易系统 相关性 :数据生成是智能数据流中的起点,也是最 基础的环节。目前,数字基础设施由各类终端和泛 在联接构成。然而,随着原始数据量、种类及生 成速度的不断增长,实现持续、可靠的大规模数据 生成将需要依托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的数智基础设 施,特别是在边缘计算层面。 数据传输 驱动因素 :高速光纤网络、边缘计算节点和骨干系统 相关性 :在数智系统中,数据必须从终端快速流向10 积分 | 142 页 | 10.11 MB | 1 天前3
电子AI+系列专题:DeepSeek重塑开源大模型生态,AI应用爆发持续推升算力需求万美元,对比 GPT-4o 等模型的训练成本 约为 1 亿美元。 l 2025 年 1 月, DeepSeek-R1 发布,性能对标 OpenAI-o1 正式版。 DeepSeek-R1 在后训练阶段大规模使用了强化学习技术,在仅有极少标注数据的情况下, 极大提 升了模型推理能力。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性能比肩 OpenAI-o1 正式版。同时 DeepSeek 开源 R1 推理模型,允许所有人在遵循 官网,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整理 l 2025 年 1 月 20 日, DeepSeek-R1 正式发布,并同步开源模型权重,性能对齐 OpenAI-o1 正式版。 DeepSeek-R1 在后训练阶段大规模使用了强化学习技术,在 仅有极少 标注数据的情况下,极大提升了模型推理能力。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性能比肩 OpenAI-o1 正式版。 l DeepSeek-R1 遵循 MIT License 整理 l 对跨节点的全对全通信机制进行优化,充分利用 InfiniBand 和 NVLink 提供的高带宽。 DeepSeek-V3 模型在拥有 2048 个 NVIDIA H800 GPU 的大规模集群上进 行训练, 每个节点配置了 8 个 GPU ,并通过 NVLink 与 NVSwitch 实现内部高速互联;不同节点间的高效通信则依赖于 InfiniBand ( IB )网络。 l 创新性提出了10 积分 | 38 页 | 1.95 MB | 6 月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卫星互联网承载网技术白皮书能化水平。青岛“星海互联”项目建设低轨卫星互联网海洋数据枢纽, 推动海洋产业升级。跨境经济中,低轨卫星互联网改善“一带一路” 国家通信条件,洲际航天与阿拉伯信息通讯组织合作的 6000 颗卫星 星座计划,将实现手机直连卫星大规模商用,弥合数字鸿沟。 1.3 人民服务需求 卫星互联网承载网正突破传统地面网络覆盖极限,将数字服务延 伸至山川、海洋、荒漠等物理空间末梢,在乡村振兴、民生应急、大 众消费三大领域重塑服务可及性。乡村振兴中,卫星互联网承载网赋 过基于轨道 力学的链路预测实现路由的提前优化配置,并借助分布式控制与跨域 编排机制,在多域多业务并行运行的情况下保持网络稳定。 在能力特征方面,卫星互联网承载网的首要优势是全球覆盖。依 托大规模卫星星座的轨道布局,它可以为地面基础设施难以覆盖的海 洋、极地、沙漠等区域提供稳定的骨干通信服务,真正实现全域无缝 连接。其次是高速传输能力,现代星间激光链路单通道容量已可达数 十 Gbps,未来有望迈向 务的连续性,待地面 控制器重新计算并上注新的骨干路由后,再平滑切换回优化路径。通 过这种“全局管控+局部自主”的协同机制,混合式路由能够在网络 的可控性、实时性和抗毁性之间取得精准平衡,成为大规模卫星互联 21 网承载网的主流路由技术选择。 为了提高卫星互联网承载网路由算法的性能,研究人员还引入了 多种优化策略。例如,网络状态感知机制能够使路由算法实时获取网 络的拓扑结构、链路状态、流量负载等信息,从而根据网络的实际情20 积分 | 85 页 | 3.37 MB | 1 天前3
AI在保险行业的发展和应用(32页 PPT)勾选、手写、背景、印章、打印偏移等 复杂关系 混合版式、表格结构化、多层级关系、勾选框提取、易混淆字段提取、无 Key 字段提 取 智能结构化 版式 5000+ 泛化准确率 90%+ 5 张样本训练准确率 95%+ 大规模多模态预训练 CV 信息、语义信息、 布局信息、知识图谱 OCR 大模型应用案 例 覆盖 解决 达到 算法 优势 语义融合高精度识别 结合图像信息及语义信息 提供更高精度 自然,符合证券公司专业、 严肃的金融行业属性特征。 真人驱动技术原理: 数智人可对任意语音输入生成对应的口型及表情动作 需排除语音中的噪声,音色等信息,提取语音中发音内容相关 信息 通过大规模语料训练模型,实现对发音内容信息的鲁棒提取, 进一步通过口型驱动模型生成视觉口型参数序列,从而实现语 音驱动。 前端 后端 多种数据接入与处理 l 腾讯云 TI 平台支持多种结构化 / 非结构化数据源及数据存储 的适配,支持配置结构化存储和非结构化存储。平台提供 场景化多种数据标注工具 ,解决用户个人快速小规模样本 试标及团队大规模数据标注的需求。 先进技术架构 l 容器化架构:微服务和容器化架构, 高可用、高弹性。 l 统一 API 网关:遵循腾讯云 API3.0 规范的标准开放方式。 TI-ONE 是基于腾讯云强大计算能力的一站式机器学习平台10 积分 | 32 页 | 941.17 KB | 1 天前3
DeepSeek大模型及其企业应用实践厦门大学大数据教学团队作品 1.大模型:人工智能的前沿 1.1 大模型的概念 1.2 大模型的发展历程 1.3 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的关系 1.4 大模型分类 1.1 大模型的概念 大模型通常指的是大规模的人工智能模型,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具有 海量参数、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能够处理和生成多种类型数据的人 工智能模型。 通常说的大模型的“大”的特点体现在: 参数数量庞大 训练数据量大 用于处理文本数据和理解自然语言。这类大模型 的主要特点是它们在大规模语料库上进行了训练, 以学习自然语言的各种语法、语义和语境规则。 代表性产品包括GPT系列(OpenAI)、Bard (Google)、DeepSeek、文心一言(百度)等 是指在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CV)领 域中使用的大模型,通常用于图像处理和分析。 这类模型通过在大规模图像数据上进行训练,可 以实现各种视觉任务,如图像分类、目标检测、 大模型的分类 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大模型主要可以分为L0、L1、L2三个层级 是指可以在多个领域和任务上通用 的大模型。它们利用大算力、使用 海量的开放数据与具有巨量参数的 深度学习算法,在大规模无标注数 据上进行训练,以寻找特征并发现 规律,进而形成可“举一反三”的强 大泛化能力,可在不进行微调或少 量微调的情况下完成多场景任务, 相当于AI完成了“通识教育” 通用大模型L010 积分 | 147 页 | 16.82 MB | 6 月前3
共 44 条
-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