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企业人力资源中的应用白皮书物识别技术的产品非常多,市面上主流的考 勤系统也都自带这些功能。 45 AI 在企业人力资源中的应用白皮书 从调研结果不难看出,生物识别(含人脸、瞳膜、指纹等)和智能排班功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从数据上看高达 87.5% 和 75%。另外,有半数的企业也开始使用排班风险预警和排班助手功能。 生物识别在考勤中的应用不仅从源头杜绝了“代打卡”,还提升了员工的体验;排班风险预警帮 助厂长和店长有效控制劳 案的建立和分析,目前已经成为关注人才的 优秀企业的共同追求。 智能高管教练 基于标杆大数据和高管个人情况的分析,定 制专属的高管智能教练,以培养管理者的自 我觉察力、影响力和适应力,帮助管理者看 到自身盲点、克服内心障碍、清晰绩效目标、 释放更大潜能。 智能领导力看板 将领导力通过不同维度、实时的数据分析和 呈现可视化,以此引导管理者行为,提升管 理者驾驭团队管理的能力。 组织网络分析 IOT 平 台 系统后台 图 2 图像识别应用在无感考勤 在员工入职层面,三一人力资源总部开发了一个入职小程序,可以将员工的身份证、银行卡等相 关信息通过 OCR 录入。信息录入之后不仅是为了存档,也是为了精准地向员工传达关怀,比如有 员工身份证快到期了系统会提醒员工,员工生日时系统会推送生日祝福、发放生日礼金,等等。 选择 “拍照入库” 完成 拍照或选择 已有照片 填写 剩余信息10 积分 | 93 页 | 4.00 MB | 6 月前3
2025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研究报告境。一方面,加入数据空间的参与者均需要进行分级分重点的事先认证,通过评估每个参与者是否满足规定的安全级别(包 括基础设施可靠性和流程合规性),确保数据生态的安全和信任。另一方面,数据连接器和数据APP等核心组件也需要通过认 证后获取准入资格,在功能、协议等方面遵循参考体系架构模型,以确保互操作性和安全性,并推动和加强组件的开发维护。 (3)“多主体、分角色”构建数据空间立体发展生态 IDS架构将其参与者分为四类主体,包 校等资源开展协同创新,确保联合各方研发力量解决数据共享难题。二是打 造开源创新生态,加强IDS组件的开发维护。IDSA在GitHub上建立了IDS参考测试平台开源项目,测试平台为IDS开发和认 证过程提供了一个测试和评估的环境,IDS参考实例和示例代码可供软件开发者使用,使公司和组织能够开发符合IDS标准的 组件并测试它们的互操作性。 (3)扩大推广应用 一是开展应用需求分析,促进用例迭 “可用不可见”;通过数据脱敏技术,对敏感字段进行泛化、遮蔽或加密,保留数据统计特征但隐藏个体信息;最小化处 理,仅提取业务场景必需的数据字段,避免全量数据暴露;通过区块链增强可信性。元件生成、授权、使用记录均上链存 证,防止篡改与滥用。 标准化封装。通过集成结构化定义、格式规范、分级分类等技术,对数据元件进行标准化封装。结构化定义指数据元件 按统一标准封装为可识别的数据包,包含数据来源、用途限制、有效期等元数据,以及脱敏后的本体数据;格式规范指采用10 积分 | 38 页 | 6.07 MB | 5 月前3
人脸识别智慧社区管理方案马上提醒或报警,通知相关人员; 将社区门禁管理升级为人脸识别门禁管理系统,采用刷身份证 + 人脸识别或单 独刷人脸识别的方式进出门禁,更为安全,不可代替; 将社区访客系统升级为人脸识别人证合一访客系统,对来访人员进行身份证验 证,并将身份证上的照片与实人比对,确认身份证主人身份,以防冒用他人身 份证进入社区; 将社区车辆出入管理系统升级为车牌自劢识别通行管理系统,只需登记外来 、身份证等,兼容性强,适用范围广。 自动统计:对进出人员或晚归、异常出入的人员,管理部无须人工查验,只需通过 电脑把记录进行分析,自动生成需要的名单。 人脸识别有效防止代替刷卡现象以及反潜入 人脸识别社区出入口无障碍通道管理功能特点 人脸识别智慧社区管理方案 人脸识别门禁(无障碍通道) / 终端产品参数 人脸证件比对系统——特点说明 通过二代身份证读卡器,能验证二代身份证真伪,并能读取二代证内 能读取二代证内 的信息和照片。 人脸比对方式为 1 对 1 比对方式,验证是否正确的、有效的持证人。 人脸识别摄像头为专用人脸识别采集仪,有独有的人脸捕捉定位功能, 提升人脸识别准确度,内嵌有加密芯片,与可见光人脸识别算法绑定 使用。 提供标准的 SDK (或定制 SDK ),让第三方平台能接收人脸识别结 果。 系统能记录每次识别和验证的过程,单独存放并以报表形式呈现,作10 积分 | 22 页 | 4.56 MB | 5 月前3
AI助力能源央国企数字化转型白皮书坚力量,在经历了国企改革后的经济转型过程中获得了较大 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是央国企在经济发展中 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历史优势是央国企独特优势。 1.3 能源央国企数字化状况 从现实情况看,央国企数字化转型距离数字资产60%的目标还 有一定差距,但是大部分央国企已经开启了数字化进程,特别 是传统能源行业,能源央国企“五大六小”等头部企业也在积极布 局数字化。 图 1:能源央国企发展现状10 积分 | 26 页 | 1.02 MB | 6 月前3
共 4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