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评价指南(32页 PPT)
1.84 MB
32 页
0 下载
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ptx | 3 |
| 概览 | ||
智能制造评价指南 2020 年 8 月 目 录 01 评价标准概况 02 COSMOPlat 智能制造评价指南 03 合作发展规划 评价标准研究背景 l 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l 在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开展综合标准化工作。 l 建立完善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 l 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 / 数字化车间。 试点 示范 应用 推广 标准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15 年 版 ) 》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25 年 版 ) 》 2015 年 国务院 《中国制造 2025 》 2015 年 工信部 《 2015 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l 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 l 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 l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l “ 智能制造、标准先行” ,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能 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 3 战略 评价标准的意义 标准 体系 工具 方法 途径 智能制造评价体系 智能制造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评估现状 明确目标 分步实施 了解差距 制定规划 效果评价 新起点 4 起点 评价标准的价值 掌握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培 育智能制造重点项目;树立智 能制造试点示范标杆;辅助政 策分析决策。 评估智能制造基础,识别差距;明确 发展目标;制定实施路径:对项目建 设效果进行。 掌握企业实际情况;梳理项目需 求;明确实施范围;统一技术实 现的路径和方法。 5 解决方案供应商 主管部门 制造企业 目 录 01 评价标准概况 02 COSMOPlat 智能制造评价指南 03 合作发展规划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 构包括“ A 基础共性” 、“ B 关键技术” 、“ C 行业 应用” 等三部分。 本标准研究内容隶属 于 --“AE 评价” --“AEB 指标 体系”的范围和方向。 标准研究方向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 7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xxxx 研究依据 标准体系、结构、技 术和规范 成熟度模型、评价要 素和方法 业务、流程和应用场 景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白皮书 1.0 》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国标立项)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方法》(国标立项)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15 年版) 》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25 版)》 8 数字化车间评价体系 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两化融合评价体系 l 以《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18 版)》为核心 l 以国标立项《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为基础; l 针对中小企业和传统行业重点企业的特点,构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评估模型和评价工作体系 : 分解、细化指标评价和要求,易于理解和操作,较好的指导企业进行评价 ; 贴近重点行业制造模式的特点,结合业务过程、符合行业的实际情况; 评价办法灵活,可用于整体评价和局部评价等方式,加快评价工作进展,适应不同层次 企 业的需求。 l 能够帮助企业评估智能制造基础和现状,制定智能制造的目标和发展规划,系统性的推动智能 制造,提高智能制造实施成效。 项目目标 9 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仓储、物流、销售、服 务等 战略、组织、人才、精益管理等 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检测装备、物流运输装备等 数据、网络、集成、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智能研发、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供应链、智能 管理、智能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 产品创新、标准化、新工艺、新装备、 新模式等 研究思路 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培养智能制造的意识 评估智能制造现状与基础 推动传统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 提升智能制造实施效果 区域块状经济特点 中小型、传统制造企业 10 解读、梳理、分解、细化 创新发展 应用场景 信息技术 业务流程 企业管理 装备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2018 ) 评价模型框架 11 智能制造成熟度模型框架 评价模型框架 智能单元 / 产线 智能化车间 智能工厂 智能物流 离散制造模式 流程制造模式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网络化协同制造 远程运维服务 智能技术 产品智能化 装备智能化 智能装备 / 仪 器 工业机器人 自动化产线 信息化、数字化 网络化、云计算 精益生产 先进制造技术 智 能 技 术 智 能 装 备 应 用 场 景 新 模 式 信息技术 企业管理 评价模型框架 工厂设计数字化 产品设计数字化 制造过程自动化 数据互联互通 制造执行系统 MES 企业资源计划 ERP 技术先进性 综合效果先进性 智能制造成熟度模型框架 智能制造评价体系模型框架 智能制造关键要 素 13 l 人员:包括组织战略、人员技能 2 个能力域。 l 资源:包括装备、网络 2 个能力域。 l 技术:包括数据、集成和信息安全 3 个能力域。 l 设计:包括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 2 个能力子域。 l 生产:包括采购、计划与调度、生产作业、设备管 理、安全环保、仓储配送、能源管理 7 个能力子域。 l 物流:包括物流 1 个能力子域。 l 销售:包括销售 1 个能力子域。 l 服务:包括客户服务和产品服务 2 个能力子域。 能 力 域 设计 生产 物 流 销 售 服务 人员 资源 技术 评 估 域 产 品 设 计 工 艺 设 计 采 购 计 划 与 调 度 生 产 作 业 设 备 管 理 仓 储 配 送 安 全 环 保 能 源 管 理 物 流 销 售 客 户 服 务 产 品 服 务 组 织 战 略 人 员 技 能 装 备 网 络 集 成 信 息 安 全 数 据 评价指标构成 智能制造成熟度能力要素包括制造、人员、技术和资源四个维度, 共设有人员、资源、技术、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共 8 个能 力 域,涉及 20 个评估域 (其中制造包括设计、生产、物流、销售和 服务 5 个能力域 ) 。 14 国标立项《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模型》 智能制造评价体系在人员、技术、资源、制造、管理(附加域) 五个维度下, 制定了相关的评价关键要素和水平要求, 共包括 9 个一级指标、 23 个二级指标、 52 个三级指标, 并针对每个三级指标给出了五个级别的关键特征描述。 l 人员包括: 组织战略、人员技能 2 个二级指标,共设 4 个三级指标。 l 资源包括: 装备、网络 2 个二级指标, 共设 9 个三级指标。 l 技术包括: 数据、集成和信息安全 3 个二级指标,共设 5 个三级指标。 l 制造包括:设计、生产、物流、销售和服务 5 个一级指标,共设 23 个三级指标。其中: 设计包括: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 2 个二级指标,共设 6 个三级指标。 生产包括采购、计划与调度、生产作业、设备管理、仓储配送、能源管理、安全环保 7 个二级指标。共设 12 个三 级指标。 物流包括物流 1 个二级指标,设 1 个三级指标。 销售包括销售 1 个二级指标,设 2 个三级指标。 服务包括客户服务和产品服务 2 个二级指标, 设 2 个三级指标。 l 管理(附加域)包括: 流程制度、产品创新、先进制造技术、财务成本 4 个二级指标, 共设 11 个三级指标。 评价指标构成 15 评价指标构成 供 应 商 管 采 理 购 管 理 数 字 化 工 艺 管 理 工 艺 和 制 造 过 程 仿 数 真 字 化 工 艺 工 装 设 数 计 字 化 虚 拟 样 产 机 品 仿 真 分 数 析 字 化 设 计 工 业 软 件 技 术 质 量 控 制 装 备 升 级 改 先 造 进 制 造 技 术 产 品 生 命 周 期 管 产 理 品 创 新 与 标 准 智 化 能 产 品 创 新 生 产 过 程 管 控 生 产 作 业 与 调 高 度 级 计 划 排 程 物 料 需 求 与 制 造 资 源 计 划 主 生 产 计 划 16 设计 产品设计工艺设计 采购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服务 服务 客 产 户 品 服 服 务 务 技 术 应 用 人 才 管 理 人 才 企 业 组 织 架 构 企 业 战 略 规 划 仓储 配送 仓 生 储 产 管 配 理 送 网络 网 工 络 业 资 互 源 联 精 益 化 管 理 制 度 与 流 程 管 理 投 资 保 障 财 务 与 成 本 管 理 资源 装备 智能制造评价体系 能 安 物 源 全 流 管 环 管 理 保 理 数 据 数 据 技 术 与 数 据 管 理 检 验 检 测 装 备 仓 储 物 流 装 备 客 户 关 系 管 理 销 售 管 理 设 备 管 理 设 备 管 理 大 数 据 / 人 工 智 能 设 备 / 产 线 智 能 化 能 安 源 全 管 环 理 保 先进制造技 术 销售 销售 能 源 环 保 安 全 设 施 信 息 安 全 技 术 应 用 计划与调 度 制造 生产 存 储 备 份 与 恢 复 物 流 物 流 工 业 机 器 自 人 动 化 产 数 线 控 装 备 系 统 集 成 信息 安全 人员 技能 生产 作业 流程 制度 财务 成本 组织 战略 产品创新 集成 技术 人员 管理 17 一级指标 一级权重 二级指标 二级权重 人员 6 组织战略 3 人员技能 3 技术 10 数据 4 集成 3 信息安全 3 资源 10 装备 6 网络 4 研发 11 产品设计 6 工艺设计 5 生产 36 采购 4 计划与调度 6 生产作业 8 设备管理 5 仓储配送 4 能源管理 2 安全环保 3 物流 4 物流 4 销售 6 销售 6 服务 6 产品服务 3 客户服务 3 管理 15 制度与流程 4 产品创新 4 先进制造技术 5 财务与成本 2 能力要素 要素权重 能力域 能力域权重 人员 6% 组织战略 3% 人员技能 3% 技术 11% 数据应用 5% 集成 3% 信息安全 3% 资源 6% 装备 3% 网络 3% 设计 10% 产品设计 5% 工艺设计 5% 生产 37% 采购 5% 计划与调度 6% 生产作业 6% 设备管理 5% 仓储配送 5% 安全环保 5% 能源管理 5% 物流 10% 物流 10% 销售 10% 销售 10% 服务 10% 产品服务 4% 客户服务 6% 推荐指标权重 智 能 制 造 评 价 指 南 推 荐 权 重 成 熟 度 模 型 推 荐 权 重 离散型制造 18 一级指标 一级权重 二级指标 二级权重 人员 6 组织战略 3 人员技能 3 技术 10 数据 4 集成 3 信息安全 3 资源 12 装备 8 网络 4 研发 6 产品设计 1 工艺设计 5 生产 44 采购 4 计划与调度 6 生产作业 9 设备管理 5 仓储配送 5 能源管理 3 安全环保 5 物流 8 物流 4 销售 6 销售 6 服务 3 产品服务 3 客户服务 3 管理 11 制度与流程 4 产品创新 0 先进制造技术 5 财务与成本 2 能力要素 要素权重 能力域 能力域权重 人员 6% 组织战略 3% 人员技能 3% 技术 11% 数据应用 5% 集成 3% 信息安全 3% 资源 15% 装备 10% 网络 5% 设计 3% 产品设计 0% 工艺设计 3% 生产 43% 采购 5% 计划与调度 6% 生产作业 10% 设备管理 7% 仓储配送 5% 安全环保 5% 能源管理 5% 物流 10% 物流 10% 销售 10% 销售 10% 服务 2% 产品服务 0% 客户服务 2% 推荐指标权重 智 能 制 造 评 价 指 南 推 荐 权 重 成 熟 度 模 型 推 荐 权 重 流程型制造 三级 指标 初始级 规范级 集成级 优化级 引领级 数字 化设 计 基于相关标准规范开展产 品设计;全面普及二维 CAD ,出图符合国家标 准;设计过程中注重产品 的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 化;能够应用三维 CAD 完成零件设计和装配设计, 实现三维 CAD 与二维 CAD 全相关设计。 产品设计以三维设计为主; 三维 CAD 能够生成符合国 标的二维工程图;应用针 对行业的 CAD 工具包, 如 标准件 库 、模具、管路、 线缆、钣金、焊接等的专 业设计;关键产品和核心 零部件建立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32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制造执行系统(MES)选型与实施指南(1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