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养老的内在逻辑 困境指向与实践进路 基于 技术-组织-环境 分析框架
1.02 MB
6 页
0 下载
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 概览 | ||
第 38 卷第 9 期 2024 年 9 月 卫生软科学 Soft Science of Health Vol. 38,No. 9 Sep. ,2024 ∗收稿日期: 2024-05-22 DOI: 10. 3969/ j. issn. 1003-2800. 2024. 09. 004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养老服务质量控制及驱动机制研究 (20BSH033) 作者简介: 韩振燕 (1965-), 女, 安徽蒙城人, 教授, 主要从事老年社会保障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 徐智健 (2000-), 男, 江苏南京人, 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老年社会保障方面的学习及研究。 •软科学研究• 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养老的内在逻辑、 困境指向与实践进路 ———基于 “技术-组织-环境” 分析框架 韩振燕, 徐智健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 要: 打造高质量的智慧养老服务是转变传统养老服务模式、 顺应时代发展、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 求。 基于 “技术-组织-环境” 的 TOE 分析框架, 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养老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为以数字技术为 驱动力、 以养老需求为推动力、 以政策方针为牵引力, 并存在数字挑战的技术困境、 主体约束的组织困境和支 持不足的环境困境。 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养老要实现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 提升组织的数字能力、 构建数字包容 型社会, 从而实现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数字赋能; 智慧养老; TOE 分析框架;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800(2024)09-0018-05 Internal logic, dilemma and practical approach of the smart elderly care enabled by digital technology — based on the analysis framework of “ 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 // HAN Zhenyan, XU Zhijian //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00, China Abstract: Building high-quality smart elderly care services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transform the traditional elderly care service model,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aging population. Based on the TOE analysis framework of “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 the internal logic of digital technology enabling smart elderly car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digital technology as the driving force, the elderly care demand as the driving force, the policy guidelines as the pulling force, and the technical dilemma of digital challenges, the organizational dilemma of constraints of the main body and the environmental dilemma of insufficient support. It is necessary to realiz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enhance the digital capabilities of organizations, and build a digital inclusive society in the smart elderly care enabled by digital technology, so as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lderly care services. Key words: digital technology, digital empowerment, smart elderly care, TOE analysis framework,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1 问题提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我国 65 岁及以 上老年人口达 1. 9 亿人, 占总人口的 13. 5% [1], 随着 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 养老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关 注的焦点之一。 为回应老年人日益多元化的养老服务 需求, 满足老年人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2 年 《 “十四五” 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 提出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制度框架基本 建立, 老龄事业和产业有效协同高质量发展, 居家社 区机构相协调、 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 健全” 的发展目标。 而在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进程 中, 照护服务需求持续增长、 不同养老服务模式之间 相互割裂等现象为传统养老服务造成了人力资源困 境、 服务碎片化、 供需不匹配问题 [2]。 解决传统养老 服务在巨大养老压力下面临的问题, 实现养老服务资 源的优化配置,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成为完善我国养老 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近年来, 中国社会老龄化与数字化产生的 “共振 反应” 尤为明显, 引发社会各界密切关注 [3]。 2012 年全国老龄办首次提出 “智能化养老” 理念, 2016 年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 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 提出要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新 业态, 2022 年 《 “十四五” 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 服务体系规划》 提出 “建设兼顾老年人需求的智慧 社会, 完善传统服务保障措施, 推进智能化服务适应 老年人需求, 长效解决数字鸿沟难题”, 智慧养老作 为数字技术赋能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逐渐出现在公众 视野中, 社会对智慧养老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我国 支持数字技术赋能养老服务的政策力度明显增强。 这 一趋势表明, 数字技术赋能养老服务已经被广泛认 可, 成为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政策 支持智慧养老的发展, 旨在借助先进技术和数字化手 段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促进 养老服务行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 以应对人口老 龄化带来的挑战, 并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 便捷的养 老服务体验。 智慧养老概念最先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提出, 彼时被称为 “全智能化老年系统”, 该系统意在打破 第 9 期 韩振燕, 徐智健: 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养老的内在逻辑、 困境指向与实践进路———基于 “技术-组织-环境” 分析框架 时间和空间束缚, 为老年人在家中过上高质量生活提 供有效服务 [4]。 而在我国学术界, “智慧养老” 的概 念经历了从 “数字化养老” “科技养老” “网络化养 老” 等演进过程 [5], 智慧养老是养老服务的信息化发 展, 是以信息化技术创新养老服务 [6]。 在价值层面 上, 既有研究充分肯定了运用数字技术发展智慧养老 的意义和重要性, 认为智慧养老能够克服传统养老模 式的弊端, 依托信息技术, 支持服务需求分析、 评估 和决策, 实现养老服务的智能生成, 提高养老服务的 可及性与针对性 [7], 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的高效率配 置。 在服务模式上, 既有研究将智慧养老细分为了多 种模式, 如 “医疗-养老-保险” 的一体化智慧养老 模式 [8] 和面向老年人群体的智慧社区健康信息服务 模式 [9] 等。 事实上, 智慧养老在实践中往往是叫好 不叫座, 面临着难以普及推广的难题, 如老年人因担 忧智慧养老服务会对隐私和自身安全造成影响而持有 消极态度, 在政策、 标准、 运营平台、 技术与研发等 方面存在着发展瓶颈等 [10]。 综合既有研究发现, 学者们对智慧养老的核心要 素如概念、 价值、 模式等都已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为 我国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 在智慧养老逐渐成为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时, 其核心 要素数字技术在智慧养老服务的供需匹配过程中作用 发挥的内在逻辑、 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方面仍存在较 大的学术研究空间。 基于此, 本文试图通过技术-组 织-环境 (TOE) 分析框架, 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在赋 能智慧养老中的内在逻辑, 分析数字技术赋能过程中 所面临的困境指向, 并提出符合当前智慧养老发展现 实的实践路径。 本研究通过对数字技术在智慧养老中 的作用机制和挑战全面剖析, 旨在为智慧养老服务的 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促进我 国智慧养老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 2 理论视角: TOE 分析框架的引入 TOE 分析框架是一种用于研究和分析组织内部技 术采纳和应用的理论框架 [11]。 TOE 分析框架包括 3 个 核心要素: 技术 (Technology)、 组织 (Organization)、 环境 (Environment)。 这 3 个要素相互作用, 共同影 响着组织对技术采纳和应用的态度和行为。 技术要素 指的是组织内部可用的技术资源, 包括硬件、 软件、 信息系统等。 在 TOE 分析框架中, 技术要素主要关 注技术的特性、 功能和可行性, 以及技术对组织的影 响和作用。 技术因素对组织的决策和行为具有直接影 响, 组织需要评估技术的适用性和效益, 以确定是否 采纳和应用该技术。 组织要素指的是组织内部的结 构、 文化、 资源、 管理体系等方面。 在 TOE 分析框 架中, 组织要素主要考虑组织内部的能力和准备程 度, 包括组织对技术变革的接受度、 组织文化对技术 采纳的影响、 组织资源的配置等。 组织要素对技术采 纳和应用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环境要素 指的是组织外部的社会、 经济、 政治、 法律等方面的 因素。 在 TOE 分析框架中, 环境要素考虑了外部环 境对组织技术采纳和应用的影响, 包括市场需求、 竞 争情况、 政策法规等因素。 组织需要考虑外部环境的 变化和影响, 以适应和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 在探讨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养老的过程中, TOE 框 架具有显著的应用潜力, 通过对数字技术的特性、 功 能、 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有助于研究者深 刻理解数字技术在智慧养老中的作用机制和潜在影 响, 进而评估数字技术对智慧养老服务的改善和提升 效果。 TOE 框架关注组织内部的结构、 文化、 管理机 制等因素对数字技术应用的影响, 有助于分析智慧养 老服务提供机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对数字技术采 纳和应用的支持程度, 从而推动智慧养老服务的有效 实施。 此外, TOE 框架中的环境方面考虑政策法规、 市场竞争、 社会需求等外部环境因素对数字技术应用 的影响, 有助于分析政策环境、 市场需求等因素对数 字技术在智慧养老服务中的推广和应用的影响, 为智 慧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 通过综合考量技术、 组织和环境因素, TOE 框架为智 慧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系统性的分析框架和方法论 支持。 3 内在逻辑: 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养老的机理 3. 1 驱动力: 数字技术成为智慧养老的内核 数字技术在智慧养老领域扮演着核心角色, 发挥 关键作用。 首先,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养老服务 变得更为高效和便捷。 通过智能化设备和系统的引 入, 老年人能够轻松获取健康信息、 医疗服务以及社 交互动等多元化服务, 摆脱了长时间等待和费力奔波 的困扰。 例如, 智能手环能够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 数据, 智能家居系统可以远程控制家庭设备, 智能医 疗平台实现在线问诊等, 这些创新显著提升了老年人 的生活品质。 其次, 数字技术的应用降低了满足老年 人日益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难度。 借助大数据和人工 智能技术, 数字技术能够为每位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 健康管理方案和生活指导。 例如, 基于老年人的健康 数据和生活习惯, 智能系统能够智能地生成健康建议 和饮食方案, 协助老年人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 此 外, 数字技术的推广促进了智慧养老产业的不断创新 和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 物联网、 云计算等新兴技术 的蓬勃发展, 智慧养老产业正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数 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 率, 同时也为智慧养老带来更多商业模式和服务形 式。 智能健康监测设备、 智能家居系统、 智能护理机 器人等新产品的不断涌现, 为智慧养老注入了更多活 力和创新, 推动着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 3. 2 推动力: 养老需求催化服务模式的变革 养老服务需求的变化是智慧养老产生的主要推动 力量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 老年人对于 养老服务的期望也在逐渐提高。 他们期待享受更为便 捷、 舒适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然而传统的养老模式 19 卫生软科学 第 38 卷 主要依靠家庭和社区来承担养老责任, 但随着家庭结 构的变化和人口流动的加剧, 传统养老模式已经难以 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因此, 智慧养老服务模式 应运而生, 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智能设备, 为 老年人提供更加智能化、 便捷化的养老服务。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老年人群体数量的不断增长 为养老服务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老年 人对于养老服务的期望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生活照料和 医疗保障, 而是更加强调生活质量的提升和个性化需 求的满足。 他们希望在晚年生活中能够保持独立、 活 力和尊严, 享受到与自身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相适应 的个性化服务。 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兴起, 正是针对老年人需求 变化的有力回应。 通过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 人工智 能、 物联网等科技手段, 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 提供了更加智能化、 便捷化的养老服务体验。 例如, 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并及时预警风险; 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 智能化管理, 提升老年人的居家生活品质; 虚拟现实 技术和远程医疗服务则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康 复和医疗支持。 3. 3 牵引力: 政策方针支持智慧养老的发展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和社会结构, 其中智慧养老作为数字技术赋能的重要 领域之一, 受到了广泛关注。 政策方针在推动数字技 术赋能智慧养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策方针可以引导和规范数字技术在智慧养老领 域的应用。 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明确数字技术 在智慧养老中的定位和作用, 为数字技术在智慧养老 领域的应用提供指导和支持。 政策方针的明确性和稳 定性可以为企业和机构投入研发和应用数字技术提供 保障, 促进数字技术在智慧养老中的广泛应用。 政策方针可以促进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养老的资源 整合和协同发展。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 促进不 同领域的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 推动数字技术与智慧 养老的深度融合。 政策方针的协调性和整合性可以有 效解决养老服务资源分散、 信息孤岛等问题, 实现智 慧养老服务的全面覆盖和优质提升。 政策方针还可以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养老的创 新和发展。 政府通过政策激励和支持, 鼓励企业和机 构在智慧养老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 推 动数字技术在智慧养老中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政策方 针的鼓励性和引导性可以激发市场各方创新活力, 促 进智慧养老服务的不断提升和优化。 4 困境指向: 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养老的限度 4. 1 数字挑战: 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养老的技术困境 首先, 数字赋能智慧养老在技术层面上的局限性 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议题, 其中之一便是数据安全性 问题。 随着智慧养老系统的不断演进, 涉及到的个人 隐私数据和医疗健康信息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 然 而, 当前数字化技术在数据安全性方面存在一系列漏 洞和风险, 如数据泄露、 信息篡改等问题。 这些潜在 的安全隐患不仅对老年人的个人隐私构成威胁, 同时 还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以进行诈骗和侵害。 其次, 数字赋能智慧养老在技术层面上的另一个 挑战在于技术普及性不足。 尽管数字化技术在智慧养 老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由于老年人群体中 存在数字鸿沟和技术认知水平不足的现象, 导致智慧 养老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广泛普及和推广。 智能手 环、 陪护机器人等数字产品的诞生本意是提升养老服 务质量, 使得养老服务供给多元化、 便捷化, 然而智 能产品复杂的界面设计与终端操作加重了老年人的学 习成本和抵触情绪 [12]。 《2021 智慧助老模式观察报 告》 显示, 由于部分智慧养老服务产品适老化程度不 高, 超 80%的被调查老年人学习新的智慧产品或软件 需要经过 4 ~ 10 次的指导, 老年人的学习成本上升, 对数字化技术的接受程度和使用意愿有限。 这不仅影 响了智慧养老系统的有效性和效率, 还加剧了老年人 的信息孤岛现象。 最后, 数字赋能智慧养老在技术层面上的第三个 挑战在于人机交互性不足。 智慧养老系统作为一种人 机交互的技术平台, 其设计和功能应当符合老年人的 实际需求和使用习惯。 目前智慧养老系统在人机交互 性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老年人对于 数字技术的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6 页, 还有
4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基于物联网的深基坑智慧建造技术与装备(52页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