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应急指挥中心规划(场所、基础和业务系统) VIP文档

1.86 MB 19 页 0 下载 2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概览
一、概述 应急指挥中心是一个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 资源数据库、方法库和知识库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系统、信息表 示系统为手段,实现对突发事件数据的收集、分析、对应急指挥的辅助决策、对 应急资源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控制等指挥功能。 应急管理可分为平时和战时两个不同的反应状态,平时进行值班接报、预案管 理、应急资源物资管理、灾害监测预警、培训演练,完成支持基础数据、专业数 据、决策数据的采集、更新、查询、分析;在战时以GIS、视频监控、通信为基 础,实现及时准确的突发事件数据采集与分析、定性定量判断、领导决策、行动 部署、行动跟踪、指挥协调、现场支持、应急资源调度、知识管理、灾后评估等 应用功能。为政府的应急管理的全过程提供科学的预警能力、便捷的通讯支持、 有效的资源整合、合理的事件处置、快速的信息查询等功能。 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相关规范及要求。并把应急指挥系统(平台)做了明确的分类定义:应急指 挥场所系统、基础支撑系统与综合应用系统等(每个系统中还有很多分系统子项),如下图所示: 二、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平台基础建设 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平台基础包括应急指挥场所和基础支撑系统两部分。平台是建立在计 算机网络和计算机服务器之上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 物,它把不同地理位置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附属设备用通信线路连接起 来,并配以相应的网络软件,以实现资源共享为目标而形成的通信系统。 计算机组成网络后,计算机网络具有如下功能: (1) 数据通信→网络中各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2) 共享资源→入网用户可以共享网中数据、数据库、软件和硬件资源; (3) 分布处理→把一个工作分配到网中的多台计算机完成; (4)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借助于硬件和软件手段提高系统可靠性; (5)集中控制、管理、分配计算机网络的软件及硬件资源。 应急指挥场所建设 应急指挥场所建设包括指挥中心大厅和中心内部多媒体信息系统的建设,是整个应急指 挥中心及应急接警,应急管理等工作场地,分为指挥中心机房设备区、指挥大厅(包括接 警坐席和大屏幕)和首长会商区等;指挥中心平面示意图如下: 机房是指挥中心信息系统的中枢,只有构建一个高可用性的整体机房环境,才能保证系统软硬件 和数据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消除环境因素对信息系统带来的影响。所以,对机房的要求是布局合理 ,技术先进,操作方便,管理科学,确保主机、存储及网络等重要设备持续、可靠、安全的运行。根 据建设内容,机房建设工程具体可划分为:装修工程、电气工程、空调工程、消防工程和弱电工程五 个子系统。 装修工程:在防电磁干扰和防火安全方面,按照一级防火等级要求进行设计; 电气工程:电气工程是机房工程的重中之重,按一级负荷等级设计。主要项目包括机房动力供配电系统、UPS供配 电系统、辅助供配电系统、应急电源供配电系统、照明和应急照明系统、防雷和接地系统、动力电缆和配电电缆铺 设和各类电气设备安装等内容; 空调工程:保证机房温度、湿度、洁净度及控制精度,机房需配置精密空调; 消防工程:为解决好机房的防火问题,除在机房设计、施工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外,同时还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 警系统和自动灭火设施,应配置五管网气体灭火装置; 弱电工程:配置相应的KVM切换系统实现机柜智能化管理,建设机房自身安全防范体系,如:视频监控、门禁管理 、环境一体化监控系统等。 基础支撑系统建设 基础支撑系统:是指为实现信息通信和救援指挥所必须的通信和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包括指挥局域网子系统、有 无线通信子系统、移动应急指挥子系统,以及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存储设备等。 1、指挥中心局域网 应急指挥中心局域网主要承载应急指挥、常态值守等业务,包含数据流及音视频流,应 满足总体应急业务运行的需求;满足政务外网接入规范要求;满足有关网络安全要求;并 与职能部门非涉密业务网构成逻辑隔离条件下的联通。通过政务外网,上联国家相关对口 部门和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平联有关应急协同部门,下联区县对口部门、直属单位及有 关重点监控场所。 2、有/无线通讯系统 该系统能为应急指挥室提供有无线通信指挥调度平台,可以为指挥室内的决策人员、指挥调度人员、处理现场人 员、其他组织和人员之间进行快速信息沟通提供通信手段,以便更好地组织和协调相关资源,对重大突发事件做出 快速、及时、有效的反应。系统可以利用现有的有线电话网、专线电话网向有关机关和人员发布命令,实现指挥功 能,完成整个指挥系统的有线通信保证。系统集成800兆集群等无线通信手段统一进行指挥调度,应急指挥室内的 人员使用话筒、扬声器等音响设备实现语音呼叫。 3、移动指挥系统 移动应急指挥子系统主要由地面接收系统和移动应急指挥车两部分组成,主要包括指挥车、卫星通信、微波通信、 有线通信、信息录制、音视频及其他通信和网络信息设备。 地面接收系统与地面电话网、移动电话网、广播电视网、国际互连网、政府公务网联通,具备多种通信手段,视 实际需要可实现与民防应急指挥网、公安指挥专网、消防指挥专网、医疗救援专网等各类应急数据库连接,并通过 卫星中继与移动应急指挥车建立宽带双向通信链路,根据突发现场回传的视频图像信息进行指挥调度。 移动应急指挥车应满足本局和事故现场指挥调度、通信联络、辅助决策的需要,实现与本级固定指挥场所之间声 音、图像、数据实时的互联互通,以辅助后方指挥人员实施指挥;也可以利用固定指挥所提供的信息支持,进行现 场实时指挥,应付突发事件。可选用中小型车位应急指挥车。但对涉密信息和数据未经安全处理不得接入互联网终 端和无线设备。 业务支撑系统建设 基础支撑系统:是指与应急指挥救援业务密切相关的业务系统。包括接处警子系统、数字录音子系统、指挥调度 子系统、大屏幕显示子系统、视频会议子系统、视频接入监控子系统、应急指挥室音响会议、集中控制与辅助显示 子系统、GIS子系统、值班室监控子系统、信息接入子系统等。每一个子系统构成功能相对独立的业务单元,实现 对上层业务的直接支撑。 统一的信息汇聚和整合平台与业务体系共同组成了应急指挥系统,业务体系是应急系统的核心和基础,信息汇聚 和整合平台是实现业务体系的手段。应急指挥系统的核心宗旨就是争取在最短的时间调动多个部门、单位相互协调 ,共同实施,有效解决突发公共事件。 1、接处警系统 将所有的信息接入由接处警模块软件完成,实 现语音接入的同时,进行事故信息的录入和受理 程序,根据不同事故的处理策略,等受理结束, 产生不同的处置方案和调度方案,转入处置流程。 事故处置流程将主要有两种手段,一种是在计 算机信息系统的辅助下确定处置方案,产生处置 指令,并迅速下达到相应的处置单位。另一种是 在信息系统辅助下,主要通过调度系统将处置指 令下达到相应的救援队伍和下属机关,通过信息 系统对事故的处理进行全程的支援,对事故的进 展进行全程的关注,随时进行准确地处置,同步 进行数字录音,具体流程如右图所示: 排队机 排队机 排队和分配 排队和分配 事件受理 事件受理 提取三字段信息 提取三字段信息 提取事件点地址 提取事件点地址 通 话 事件信息判断 事件登记 预案确定 处 处 理 理 派出所 派出所 消防 消防 交巡警 交巡警 卫生 卫生 联动部门 联动部门 处理反馈 处理反馈 结 结 束 束 地 地 图 图 事件点定位 案发辖区、周边设施(巡车、 人员)、周边单位相关信息 派移动指挥车、单位图片 (平面、三维、航拍)、人 力部署、监视图像等 事件定位 地理信息 应急事件呼 入 录音记录 信息记录 2、指挥调度系统 综合指挥调度子系统为应急指挥系统提供了标准和统一的调度平台,通过综合调度子系统,指挥中心值守人员可 以方便的实现有线与有线、有线与无线常规、有线与无线模拟集群、有线与无线数字集群、无线模拟通信系统与无 线数字通信系统以及三者之间的无缝通信;做到通信资源共享、统一调度。按照调度指令的格式主要分为语音调度、 多媒体调度(视频)和短信调度,具体结构如下: 指 挥 中 心 控 制 操 作 平 台 信息上传 指令下达 信息上传 指令下达 信息上传 指令下达 信息上传 指令下达 信息上传 指令下达 信息上传 指令下达 信息上传 指令下达 信息上传 指令下达 语 音 信 息 视 频 图 像 信 息 数 据 信 息 信息上传/下达 信息上传/下达 信息上传/下达 信息上传/下达 指挥中心局域网 专网 信息上传 指令下达 音频信息上传 指令下达 大屏电视墙/LED 指挥中心中控主机 视频信息上传 指令下达 指挥中心摄像机 指挥大厅指纹门禁 刷卡信息上传 指令下达 信息汇聚 信息表现 信息表现 信息表现 后台业务操作平台 各类信息上传/调用 指令下达 3、大屏幕显示系统 大屏幕显示系统和与之配置的多屏拼接控制器应具备较先进的功能和较强的图像处理能力,能支持整屏显示,也 可以分屏显示,能确保24小时连续运行,还可以跨屏显示,缩放、移动图形或图像等功能。 4、视频会议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要求利用大屏幕显示系统的支撑,能够综合传输、处理数据、语音、文字和图像,进行交互式可视 会议、可视指挥调度、监控图像信息传输等应用。利用政务外网,满足市、区县对口部门、直属单位召开应急视频 会议及现场指挥功能。在此基础上,开展应急业务的事件现场图像传输、指挥调度、实战演习、视频会议,实现应 急指挥、救援、快捷启动、迅速执行、及时发布的目的。 5、视频接入监控系统 视频接入监控子系统作为一种辅助工作系统,通过对突发事故所在单位和地点的视频系统的建立, 能随时了解重大危险源及其周围环境的状态,进行风险评价、定位,当发生事故时,能为本市公共安 全应急指挥系统提供相应基础信息支持,为科学决策实施有效抢救提供技术支持。 6、指挥中心音响会议、集中控制与辅助显示子系统 音响会议系统:可切换大屏幕显示会议室内部的各类信号源(包括DVD、DVD刻录机、录像机、摄像机、计算机) 以及来自网络和外部交警、道路监控等各类信号源。可以采用数码调音台做音频处理,根据不同的使用模式可以自 由调整设备的组合来达到不同的效果。每个参与指挥的人员均可通过发言话筒发言;多个不同角度的专业摄像机可 得到多角度的清晰画面,给大屏幕显示以及视频可视调度系统使用;可对整个会议进程进行视频以及音频的录制。 集中控制系统:应急指挥室分为平时会议和应急指挥两种模式的。平时会议模式具有一定的议程,可以在一个统 一的界面上完成大多数的操作功能。应急指挥没有固定的议程,参与人员的组成复杂,使用大量的信号源而且不停 的切换;通过集中控制系统可以控制大屏幕显示系统, 操作员既可以在现场指挥室操作,也可以在会商区、机房 设备间操作,需要配置相应的操作台、监控台同时进行信号预检和联网操作功能。 辅助显示系统:配置桌面显示系统,将指定的信号源显示在液晶屏上并信号源切换。配置高清晰专业摄像机,摄 像系统覆盖全场 7、会商区监控子系统 会商区是指挥室功能的核心汇聚,应具备包括各类信息实时监控、信号预检、信号切换,相关设 备联网控制和操作等多种功能,为指挥室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另需配置操作台(操作台具有多 个工作席位,通过鼠标键盘切换器应能控制指挥大厅工作站),以及摆放传真机,复印机等常用设备 的专门的设备桌。 会商区应具有多种信号源,外部视频信号,会场内部视频信号,电视信号接入、RGB信号,并进行 实时监控和预检。在会商区墙壁面对操作人员席设计等离子显示屏,进行最多为16路的多画面分割组 合显示,操作人员可根据编组,自动调用切换模式进行自动切换模拟分组显示和信号监控。整个屏幕 可任意调配视频矩阵信号,实现不同效果。 8、GIS系统 GIS应急指挥应用模块:是针对应急处置业务的GIS功能模块,实现与应急指挥系统的联动功能, 具体功能如下: •事故点定位功能 •电话定位功能 •事故点所属地区查询功能 GIS--GPS应急指挥应用模块:实现动态GPS图层的显示功能。并通过GPS图层,实现对GPS车载设备工 作状态控制和调度。 GIS—GPS预案应用模块:按照预案指挥功能的需要来实现的。 •预案调用功能:提供各种接口调用,让预案实现地图定位功能。 • 应急救援力量查询功能:提供查询接口,实现在预案指挥过程中,对应急救援力量资源的查询。 • 应急监控功能:该模块集成了各种监控要素,对各种安全生产的监控对象要素进行统一编制,直观地在地图上 展示出各种信息的空间分布情况,并可浏览其属性。 GIS视频图像监控应用模块:实现将视频监控点图层与视频图像显示的联动。 9、应急业务信息接入系统 通过过政务外网,接入有关应急协同单位、重点监控场所的数据及音视频信息,整合构建应急业 务的综合应用系统,并能叠加于GIS的图形化显示,提供应急指挥综合辅助决策依据。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 可预览页数已用完,剩余 18 页请下载阅读 -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